-
题名中国东北首次发现白垩纪紫萁科叶柄基化石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程业明
刘风香
靳悦高
-
机构
中国地质博物馆
-
出处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9-707,共9页
-
基金
东北亚生物演化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编号:2018JDEPw001)
自然资源部部门预算项目(编号:121113000000160404)联合资助~~
-
文摘
我国东北地区是北半球少有的中生代紫萁科茎干化石产地之一。该地区出产的茎干化石为研究中生代紫萁科的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证据。我国过去报道的紫萁科茎干化石来自东北地区的侏罗系。近期在东北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发现了紫萁科茎干化石,为认识紫萁科在中生代晚期的演化发展过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证据。本研究报道了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和平镇发现的白垩纪紫萁科叶柄基化石。横切面上看叶柄基以茎缺失的位置为中心螺旋状排列,较为紧密。维管束木质部呈深凹的C形,末端向内弯曲。维管束凹陷处有薄的C形、边缘呈波纹状的厚壁组织带。C形维管束与厚壁组织带之间分布着薄壁细胞组成的粘液囊。内皮层中分布着不规则排列的若干厚壁组织束。近轴端叶柄基托叶翼中分布有2个较大和若干小的厚壁组织束;大的厚壁组织束呈水滴形。随着叶柄基由近轴端向远轴端的延伸,维管束近轴面凹陷处的厚壁组织带长度增长,粘液囊数量增加;托叶翼中厚壁组织束数量相应增加,除了两个大的厚壁组织束外,它们附近增加了若干大小不等的厚壁组织束和单个厚壁纤维细胞。当前化石是我国第一个白垩纪保存解剖结构的紫萁科化石记录。其结构特征与灭绝的Osmundacaulis和现存的Plenasium的叶柄基比较相似,可能代表了白垩纪以上两属的成员之一。由于目前欧亚大陆白垩纪还未见Osmundacaulis和Plenasium的茎干化石记录,当前化石的发现丰富了欧亚大陆白垩纪紫萁科植物的多样性。
-
关键词
紫萁科
叶柄基
解剖结构
粘液囊
松辽盆地
白垩系
-
Keywords
Osmundaceae
petiole base
anatomy
mucilage sacs
Songliao Basin
Cretaceous
-
分类号
P5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4.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开阳南江峡谷公园主要药用植物初报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容丽
-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40-48,共9页
-
文摘
南江峡谷公园物种多样 ,植被保存较完好 ,这里的药用植物资源很丰富 ,不仅种类多 ,且多具经济和科研用途。由于南江峡谷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这里的中草药也多具有喀斯特植被的典型特征。在南江峡谷主要游览区 ,即河道两侧 ,经初步调查 ,所采集标本大多数属于植物药 ,可分为 96科 ,177属 ,2 2 5种。
-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南江峡谷
贵州
卷柏科
木贼科
紫萁科
-
Keywords
herbal medicine
Nanjiang gorge
Kaiyang
-
分类号
Q949.95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文成县的野生蔬菜资源调查初报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郑华
周月英
刘利华
-
机构
浙江省文成县农业局
浙江省文成县大嶨镇农技站
-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2000年第4期49-53,共5页
-
-
关键词
文成县
野生蔬菜
资源调查
紫萁科
凤尾蕨科
-
分类号
S647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薇菜栽培、采收及加工技术
被引量:3
- 4
-
-
作者
杨薇
秦文
-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05年第4期142-143,共2页
-
-
关键词
加工技术
多年生草本植物
栽培
采收
蕨类植物
分株紫萁
桂皮紫萁
出口创汇
Var
加工品
孢子体
紫萁科
野豌豆
薇菜干
嫩叶
巢菜
蔬菜
猫
蛇
-
分类号
S649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薇菜栽培技术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白文泉
董广林
-
机构
饶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1年第8期23-23,共1页
-
文摘
薇菜,学名紫萁,俗称野豌豆,属紫萁科紫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茎叶可鲜食,也可加工成干菜。因其生长于荒山野岭之中,无污染,且味美爽口,营养丰富,并具润肺理气,清热解毒的药用功效,被国内外营养学家誉为绿色保健食品,成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林海山珍”,不仅国内市场看好,而且国际市场需求量也日益增加。薇菜作为蔬菜已有悠久的历史,其经济效益为一般蔬菜的4~5倍,
-
关键词
薇菜
多年生草本植物
技术
栽培
绿色保健食品
市场需求量
紫萁科
营养丰富
-
分类号
S647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薇菜人工种植效益好
- 6
-
-
-
出处
《农家科技》
2016年第6期46-46,共1页
-
文摘
薇菜,学名紫萁,属紫萁科紫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茎叶可鲜食,也可加工成千菜。因其生长于荒山野岭之中,无污染,且味美爽口,营养丰富,并具润肺理气,
-
关键词
种植效益
薇菜
多年生草本植物
人工
紫萁科
营养丰富
可加工
无污染
-
分类号
S647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薇菜栽培四要点
- 7
-
-
作者
李健红
-
机构
江苏省溧阳市横涧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
出处
《农家致富》
2005年第17期33-33,共1页
-
文摘
薇莱属蕨类植物中的紫萁科紫萁属,又名大巢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薇菜鲜嫩味美.是高档的餐桌野生莱之一。喜生在林地或阴山面的沟渠边,本地野生资源数量有限.难以形成规模,为了有效打开市场.故进行人工栽培。
-
关键词
野生薇菜
人工栽培
多年生草本植物
蕨类植物
资源数量
紫萁科
林地
-
分类号
S647
[农业科学—蔬菜学]
S567.23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
-
题名薇菜的人工种植技术
- 8
-
-
作者
玉采
-
出处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7年第6期12-12,共1页
-
文摘
薇菜,学名紫萁,俗称野豌豆,属紫萁科紫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茎叶可鲜食,也可加工成干菜。因其生长于荒山野岭之中,无污染,且味美爽口,营养丰富,并具润肺理气,清热解毒的药用功效,被国内外营养学家誉为绿色保键食品,成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林海山珍”,不仅国内市场看好,而且国际市场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
关键词
人工种植技术
薇菜
多年生草本植物
市场需求量
紫萁科
营养丰富
药用功效
清热解毒
-
分类号
S647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南方薇菜的人工栽培技术
- 9
-
-
作者
周长辉
-
机构
湖北长友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农家科技》
2012年第4期10-10,共1页
-
文摘
南方薇菜又名紫萁,属于蕨类植物门真蕨纲紫萁科紫萁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薇菜是一种山野菜,以初生嫩薹干制,水煮复原后食用,是一种药食同源的特色蔬菜,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薇菜富含人体必需的缬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以及维生素、纤维素和碳水化合物,因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风味独特,且采自山野,被誉为"山珍"和"山菜之王"。
-
关键词
人工栽培技术
薇菜
南方
多年生草本植物
碳水化合物
紫萁科
蕨类植物
长江流域
-
分类号
S647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薇菜的人工种植技术
- 10
-
-
作者
玉采
-
出处
《农村实用技术》
2007年第4期32-32,共1页
-
文摘
薇菜.学名紫萁.俗称野豌豆.属紫萁科紫萁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茎叶可鲜食,也可加工成干菜:因其生长于荒山野岭之中,无污染,且味美爽口.营养丰富,并具润肺理气,清热解毒的药用功效.被国内外营养学家誉为绿色保健食品.成为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林海山珍”,不仅国内市场看好.而且国际市场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
关键词
人工种植技术
薇菜
多年生草本植物
绿色保健食品
市场需求量
紫萁科
营养丰富
营养学家
-
分类号
S567.239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