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迁移率族蛋白B1抑制剂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力 马莉 +2 位作者 贾丽君 周雅卿 赵永林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120-1126,共7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抑制剂Glycyrrhizin(Gly)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共54只,分为对照组、紫杉醇组、紫杉醇+Gly组,每组18只。紫杉醇组大鼠实验第1,3,5,7天腹腔注射...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抑制剂Glycyrrhizin(Gly)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共54只,分为对照组、紫杉醇组、紫杉醇+Gly组,每组18只。紫杉醇组大鼠实验第1,3,5,7天腹腔注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47 mg/kg)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紫杉醇+Gly组在注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47 mg/kg)后,第1~7天每日腹腔注射Glycyrrhizin(50 mg/kg),两种药物间隔30 min。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实验第4,8天检测大鼠的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所有大鼠实验第8天处死,取L_(4-6)脊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HMGB1、细胞骨架蛋白[神经微丝蛋白轻链(NF-L)、神经微丝蛋白中链(NF-M)]、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离子钙接头蛋白抗体(Iba-1)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oll样受体4(TLR4)及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紫杉醇组MWT、TWL均降低,提示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构建成功;与紫杉醇组相比,紫杉醇+Gly组MWT、TWL均升高(P<0.05)。紫杉醇组大鼠L_(4-6)脊髓组织中HMGB1、NF-L、NF-M、GFAP、Iba-1、TLR4、NF-κB、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紫杉醇+Gly组以上指标的表达均低于紫杉醇组(均P<0.05)。结论HMGB1抑制剂Glycyrrhizin可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减少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释放,减轻细胞骨架结构紊乱,进而缓解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 神经病理性疼痛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 GLYCYRRHIZIN TLR4/NF-κB 神经微丝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减轻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魏星 马莉 +4 位作者 王力 王颖 李维妙 周雅卿 赵永林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004-1010,共7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VT)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紫杉醇组、紫杉醇+SVT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紫杉醇组和紫杉醇+SVT组实验第1,3,5,7天腹腔注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47 mg...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VT)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4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紫杉醇组、紫杉醇+SVT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紫杉醇组和紫杉醇+SVT组实验第1,3,5,7天腹腔注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47 mg/kg)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出现机械痛敏和热痛敏为造模成功。紫杉醇+SVT组在造模同时,第1~7天每日腹腔注射辛伐他汀(15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实验第4,8天检测各组大鼠的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实验第8天取大鼠L4-6脊髓。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法检测L4-6脊髓组织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离子钙接头蛋白抗体-1(Iba-1)的表达、caveolin-1/Toll样受体4(TLR4)通路中caveolin-1和TLR4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MAP-2)、MAP-4、MAP-6的表达,ELISA检测TNF-α、IL-1β和IL-6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紫杉醇组MWT、TWL均降低(P<0.05),提示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成功建立;与紫杉醇组相比,紫杉醇+SVT组MWT、TWL均升高(P<0.05)。紫杉醇组大鼠L4-6脊髓组织中caveolin-1、TLR4、GFAP、Iba-1、MAP-2、MAP-4、MAP-6、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紫杉醇+SVT组各指标低于紫杉醇组(均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通过抑制caveolin-1/TLR4通路降低炎性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减少微管相关蛋白MAP-2、MAP-4、MAP-6的表达,进而缓解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caveolin-1/TLR4 神经病理性疼痛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TLR4通路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的表达 被引量:4
3
作者 魏星 马莉 +2 位作者 李维妙 周雅卿 赵永林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113-1119,共7页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通路相关蛋白及下游炎性因子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紫杉醇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通路相关蛋白及下游炎性因子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紫杉醇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紫杉醇组实验第1,3,5,7天腹腔注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47 mg/kg)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实验第8天处死大鼠取L_(4-6)脊髓。以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作为痛阈观察指标;HE染色观察大鼠L_(4-6)脊髓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脊髓组织中HMGB1、TLR4、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离子钙接头蛋白抗体(Iba-1)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大鼠L_(4-6)脊髓TLR4通路相关蛋白MyD88、TRIF、IRF3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TNF-α、IL-1β和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紫杉醇组大鼠MWT、TWL均降低(P<0.05),提示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构建成功。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L_(4-6)脊髓组织中,神经元结构完整,核膜结构清晰,核仁明显;而紫杉醇组神经细胞层次排列絮乱,神经元固缩、扭曲,细胞体变形。与对照组相比,紫杉醇组大鼠L_(4-6)脊髓组织中HMGB1、TLR4、GFAP、Iba-1、MyD88、TRIF、IRF3、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中HMGB1/TLR4通路相关蛋白及下游炎性因子的表达增加,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活化增强,该变化可能参与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 TLR4 神经病理性疼痛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醇对坐骨神经结扎模型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奇辉 王迎斌 +2 位作者 刘伟 王书宝 黄生辉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5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梓醇对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56只制作CCI模型,术后4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剂组(生理盐水),阳性药物组(巴喷丁50 mg/kg)和梓醇组(1、5、25、125 mg/kg),分别腹腔内注射给药。...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梓醇对坐骨神经结扎(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56只制作CCI模型,术后4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剂组(生理盐水),阳性药物组(巴喷丁50 mg/kg)和梓醇组(1、5、25、125 mg/kg),分别腹腔内注射给药。通过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MWT)及炎症痛觉过敏抑制率(MPE)评估效果。结果:与术前和假手术组比较,每天给予梓醇治疗可逆转大鼠急性机械性疼痛。腹腔内注射阳性药物及梓醇后,大鼠MPE升高(P<0.05),连续给予梓醇(1、5、25、125 mg/kg)、阳性药物(巴喷丁50 mg/kg)7天后,MPE分别达到(31.94±5.64)%、(38.06±5.78)%、(61.94±5.14)%、(69.13±5.12)%、(61.19±6.18)%。结论:腹腔注射梓醇能够明显降低CCI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并有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结扎 疼痛 神经病理性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格列酮影响紫杉醇诱导神经痛大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月荣 张丽萍 +2 位作者 章阳 贾宏彬 陈珍珍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3-467,共5页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紫杉醇诱导神经痛大鼠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方法随机区组设计将32只雄性大鼠分为4组:空白组、安慰剂组、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吡格列酮拮抗剂(GW9662)组,每组8只。空白组大鼠在第1、3、5、7天,腹腔注射等渗盐水(1 mL/kg)...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对紫杉醇诱导神经痛大鼠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方法随机区组设计将32只雄性大鼠分为4组:空白组、安慰剂组、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吡格列酮拮抗剂(GW9662)组,每组8只。空白组大鼠在第1、3、5、7天,腹腔注射等渗盐水(1 mL/kg),其余组大鼠腹腔注射紫杉醇(2 mg/kg)制备紫杉醇诱导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第7天测定大鼠冷缩足反应阈值(TNCW)后,吡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腹腔注射吡格列酮(10 mg/kg),连续7 d;拮抗剂组大鼠在吡格列酮给药前30 min腹腔注射GW9662(2 mg/kg);安慰剂组腹腔连续7 d注射赋形剂(2 mL/kg)。所有大鼠于干预前、干预后第1、3、5、7、9、11、13、14天测定冷缩足反应阈值;第14天检测腰脊髓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脊髓胶质细胞酸性蛋白(GFAP)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腹腔注射紫杉醇各组大鼠TNCW次数明显增加(P<0.05),成模各组大鼠脊髓L5脊髓中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安慰剂组比,在注射吡格列酮后治疗组大鼠TNCW次数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L5脊髓组织中TNF-α、IL-1β水平明显下降(P<0.05);拮抗剂组与安慰剂组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大鼠L5脊髓腰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GFAP的mRNA表达水平(92.88±8.15)相比,安慰剂组、治疗组、拮抗剂组(258.63±9.41,191.25±6.45,251.25±4.13)明显升高(P<0.05);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GFAP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拮抗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抑制了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和TNF-α、IL-1β的表达、改善紫杉醇诱导的大鼠冷痛觉过敏,可能与PPARγ活性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 PPARΓ 痛觉过敏 胶质细胞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