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高级氧化法处理天然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曹玉洁 任晓卿 +3 位作者 张庆芳 赵敏敏 白承祥 王天烽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2年第4期1-5,39,共6页
水环境中的天然有机物(NOM)含量约为总有机碳含量的一半,含有大量的醌基、羧基、羰基、氨基等基团,导致水体可生化性很差。NOM能够与氯和金属离子结合生成消毒副产物(DBPs)及其它毒性更大的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巨大威胁。紫外-高级氧化法(... 水环境中的天然有机物(NOM)含量约为总有机碳含量的一半,含有大量的醌基、羧基、羰基、氨基等基团,导致水体可生化性很差。NOM能够与氯和金属离子结合生成消毒副产物(DBPs)及其它毒性更大的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巨大威胁。紫外-高级氧化法(UV-AOPs)能有效去除NOM,减少DBPs的生成,对控制水处理过程中NOM造成的膜污染具有积极作用。对UV-AOPs处理NOM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应用与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有机物(NOM) 紫外-高级氧化(uv-aops) 消毒副产物(DB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混凝-高级化学氧化法处理L-谷氨酰胺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新文 石建敏 +1 位作者 何志桥 林春绵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202-207,共6页
采用吸附 -混凝 -高级氧化法对 L -谷氨酰胺废水进行处理 ,筛选出最佳的混凝条件及氧化条件。实验发现 ,采用聚合氯化铝 (PAC)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PAM)复合混凝 L-谷氨酰胺废水 ,在 p H为 6.8,PAC与 PAM的用量分别为 40 0 mg/ L 和 1 2... 采用吸附 -混凝 -高级氧化法对 L -谷氨酰胺废水进行处理 ,筛选出最佳的混凝条件及氧化条件。实验发现 ,采用聚合氯化铝 (PAC)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PAM)复合混凝 L-谷氨酰胺废水 ,在 p H为 6.8,PAC与 PAM的用量分别为 40 0 mg/ L 和 1 2 mg/ L 时混凝效果较好。混凝后的废水再用 H2 O2 / Fe2 + / UV体系氧化 ,当 p H为 3时 ,采取三次投加方式加入H2 O2 ,紫外灯照射 6h,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实验表明 :采用吸附 -混凝 -高级氧化法处理 L-谷氨酰胺废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该方法处理后的 L-谷氨酰胺废水 ,其 COD去除率为99.2 % ,脱色率达 1 0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L-谷氨酰胺废水 吸附-混凝-高级化学氧化 H202/Fe^2+/UV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O_2氧化-紫外光降解法处理染色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九思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9-301,共3页
用ClO2的氧化作用与紫外光的降解相结合处理染色废水,与单独用ClO2氧化或紫外光降解处理相比,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均有较大提高。
关键词 C1O2 氧化-紫外光降解 染色废水处理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助类Fenton氧化法催化1,2-二氟-1,1,2,2-四氯乙烷脱氟反应的研究
4
作者 邱贞龙 李立 +4 位作者 丁利群 孟昭福 闫晓艺 孟祥至 赵君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针对1,2-二氟-1,1,2,2-四氯乙烷(F112)具有高能量碳氟键,很难被光解、水解及微生物降解的特点,研究紫外光条件下类Fenton氧化法催化F112脱氟的最佳条件,旨在为含氟有机物的降解提供参考。【方法】在紫外线高压汞灯的作用下,以类... 【目的】针对1,2-二氟-1,1,2,2-四氯乙烷(F112)具有高能量碳氟键,很难被光解、水解及微生物降解的特点,研究紫外光条件下类Fenton氧化法催化F112脱氟的最佳条件,旨在为含氟有机物的降解提供参考。【方法】在紫外线高压汞灯的作用下,以类Fenton氧化法中的Fe3+/H2O2为催化剂,研究溶液初始pH、Fe3+投加量、H2O2投加量、反应温度、紫外光源与溶液距离对F112脱氟率的影响。【结果】在溶液初始pH=1、Fe3+投加量为7.5mmol/L、H2O2投加量为500mmol/L、反应温度40℃、紫外光源与液面距离为12cm的条件下,F112脱氟率均最大,脱氟效果均最佳。【结论】得到了紫外光条件下类Fenton氧化法催化F112脱氟的最佳条件,为含氟有机物的降低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 类Fenton氧化 FE3+ H 2O2 脱氟率 1 2-二氟-1 1 2 2-四氯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SiO_2-TiO_2纳米复合薄膜紫外光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建华 吴广明 +1 位作者 沈军 王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74-1180,共7页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结合二步水解法分别在单晶硅片、石英玻璃和Kg玻璃上制备SiO2、TiO2纳米复合薄膜,采用高压汞灯对其进行紫外光处理,分别用AFM、椭偏仪、FTIR、UV-Vis分光光度计以及XRD对凝胶膜紫外光处理前...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结合二步水解法分别在单晶硅片、石英玻璃和Kg玻璃上制备SiO2、TiO2纳米复合薄膜,采用高压汞灯对其进行紫外光处理,分别用AFM、椭偏仪、FTIR、UV-Vis分光光度计以及XRD对凝胶膜紫外光处理前后的光学性能和结构进行研究,并与传统的热处理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表明,紫外光处理是实现凝胶膜低温致密化的有效方法之一,其致密化的机理不同于传统的热处理,主要是通过紫外高能光子诱导复合薄膜网络结构的原子中的电子激发,导致原子化学键的断裂,进而产生结构重组而致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TIO2 纳米复合薄膜 溶胶-凝胶 紫外光处理 致密化 氧化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过氧化物酶-8与La^(3+)相互作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
6
作者 陈婷婷 黄晓华 +3 位作者 冯玉英 杜江燕 刘长鹏 陆天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微过氧化物酶-8 LA^3+ 相互作用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吸收带 电子跃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级氧化法处理阳树脂溶出液测定树脂溶出特性的方法研究
7
作者 王淑颖 曹顺安 +2 位作者 田文华 范娟 孙甜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9-174,共6页
本文研究了高级氧化法处理阳离子交换树脂溶出液,降解有机溶出物,将其中的磺酸基团转化为SO_(4)^(2-),测定树脂溶出特性的方法;实验研究了树脂溶出液在UV、Fenton、UV/H_(2)O_(2)、UV/Fenton等体系中的降解作用,并探究了紫外灯功率、H_(... 本文研究了高级氧化法处理阳离子交换树脂溶出液,降解有机溶出物,将其中的磺酸基团转化为SO_(4)^(2-),测定树脂溶出特性的方法;实验研究了树脂溶出液在UV、Fenton、UV/H_(2)O_(2)、UV/Fenton等体系中的降解作用,并探究了紫外灯功率、H_(2)O_(2)浓度、FeCl_(2)浓度、pH值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UV/Fenton体系处理树脂溶出液时效果显著;在一定条件下,磺酸基团可完全降解,总有机碳降解率高达97%。该树脂溶出液UV/Fenton氧化处理法为测定和评价树脂溶出特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溶出液 高级氧化 UV/FENTON SO_(4)^(2-) 树脂溶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紫外/曝气氧化降解苯甲羟肟酸模拟废水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大超 陈敏 +2 位作者 代振鹏 吴速英 王春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39-2644,共6页
以真空紫外/曝气(vacuum ultraviolet/air,VUV/air)降解模拟废水中的苯甲羟肟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废水p H、曝气量、污染物初始浓度及共存阴离子等因素对VUV/air降解苯甲羟肟酸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VUV光源功率10W、苯甲羟肟酸... 以真空紫外/曝气(vacuum ultraviolet/air,VUV/air)降解模拟废水中的苯甲羟肟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废水p H、曝气量、污染物初始浓度及共存阴离子等因素对VUV/air降解苯甲羟肟酸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VUV光源功率10W、苯甲羟肟酸初始浓度30mg/L、废水初始p H=4、曝气量0.6L/min、反应时间120min的条件下,VUV/air对苯甲羟肟酸模拟废水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为78.89%;其中共存阴离子对VUV/air降解苯甲羟肟酸的影响作用大小顺序依次为:SiO_3^(2–)>HCO_3~–>CO_3^(2–)>SO_4^(2–)>Cl~–。通过对VUV/air降解苯甲羟肟酸的机理分析研究发现,VUV/air降解苯甲羟肟酸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直接光降解和真空紫外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氧化分解。VUV/air降解废水中苯甲羟肟酸的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ln(C_t/C_0)=-k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氧化 真空紫外 苯甲羟肟酸 自由基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及其紫外屏蔽性能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强 王麟生 +2 位作者 王海霞 卢荣丽 刘甜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45-1149,共5页
以苹果酸和硝酸镁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氧化镁纳米晶。根据制备条件的不同,粒径可在7-20 nm之间。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热分析、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技术对凝胶的组成和热分解过程,凝胶和样品的物相组成... 以苹果酸和硝酸镁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氧化镁纳米晶。根据制备条件的不同,粒径可在7-20 nm之间。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热分析、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技术对凝胶的组成和热分解过程,凝胶和样品的物相组成以及样品的形貌、粒径大小、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原料配比、煅烧温度和时间、溶液初始pH值、乙醇用量对样品形貌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镁与苹果酸的摩尔比为1∶1.5,煅烧温度在500-700℃,煅烧时间为3 h,溶液初始pH值在3-7,V(乙醇)∶V(水)=1∶4时为最佳反应条件;紫外可见光谱(UV-V is)分析表明,纳米氧化镁的紫外屏蔽性能优于普通的氧化镁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酸 纳米氧化 紫外屏蔽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中红外、紫外可见光吸收特性 被引量:49
10
作者 陈传志 周祚万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7-98,104,共3页
 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通过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的控制,得到了几种不同粒径分布范围的纳米级氧化锌粉体,并着重研究了这些不同粒径分布的粉体在中红外、紫外 可见光波段的吸收性能,并与普通氧化锌粉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纳米...  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通过反应条件和工艺参数的控制,得到了几种不同粒径分布范围的纳米级氧化锌粉体,并着重研究了这些不同粒径分布的粉体在中红外、紫外 可见光波段的吸收性能,并与普通氧化锌粉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在中红外频段与普通氧化锌的吸收能力相当;在可见光区,纳米氧化锌具有普通氧化锌不具备的高度透光性;而在紫外光区,纳米氧化锌具有很宽的吸收频段和优异的吸收性能,且随粒径的不同而出现变化,粒径分布在20~50nm之间,平均粒径为31nm时具有最佳紫外遮蔽性能;同时随粒径的减小,吸收峰发生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沉淀 纳米氧化 中红外吸收 紫外-可见光吸收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过氧化物酶-8与Eu^(3+)相互作用的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婷婷 黄晓华 +4 位作者 杜江燕 冯玉英 刘长鹏 邢巍 陆天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2-895,共4页
用紫外 -可见 ( UV-Vis)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 Eu3+ 与微过氧化物酶 -8( MP-8)相互作用的机理 ,发现 Eu3+优先与 MP-8中血红素基团的 2个丙酸基的羧基氧发生强的配位作用 ,导致 MP-8分子中血红素基团的非平面性、暴露程度和电化学... 用紫外 -可见 ( UV-Vis)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 Eu3+ 与微过氧化物酶 -8( MP-8)相互作用的机理 ,发现 Eu3+优先与 MP-8中血红素基团的 2个丙酸基的羧基氧发生强的配位作用 ,导致 MP-8分子中血红素基团的非平面性、暴露程度和电化学可逆性的增加 .过剩的 Eu3+与 MP-8分子中肽链上的含氧基团发生弱的相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过氧化物酶-8 相互作用 配位作用 血红素基团 稀土 微量元素肥料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溶胶的制备及防紫外线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汪媛 张耀磊 +1 位作者 彭勇刚 万怀新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35,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氧化锌溶胶,探讨了溶剂、反应物浓度对溶胶稳定性、粒径的影响,及焙烘温度、焙烘时间、溶胶浓度对织物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并对织物进行了水热化处理。结果表明,以甲醇为溶剂制备的氧化锌溶胶平均粒径为86.2 nm,...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氧化锌溶胶,探讨了溶剂、反应物浓度对溶胶稳定性、粒径的影响,及焙烘温度、焙烘时间、溶胶浓度对织物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并对织物进行了水热化处理。结果表明,以甲醇为溶剂制备的氧化锌溶胶平均粒径为86.2 nm,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氧化锌溶胶整理织物最佳条件为:氧化锌溶胶浓度0.025 mol/L,浸渍5 min,焙烘温度为150℃,焙烘时间为10 min,处理后织物具有较好的防紫外线性能;氧化锌溶胶整理织物后经水热化处理,织物表面的氧化锌形成了晶形结构,防紫外线性能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氧化锌溶胶 稳定性 紫外线 晶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二氧化硅杂化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邱凤仙 周钰明 刘举正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1,51,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醋酸乙烯酯/二氧化硅杂化聚合物材料;用紫外光谱(UV),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溶胶抽提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体系中凝胶的含量很高;SEM观察了杂化材料的形貌;示差扫...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醋酸乙烯酯/二氧化硅杂化聚合物材料;用紫外光谱(UV),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溶胶抽提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体系中凝胶的含量很高;SEM观察了杂化材料的形貌;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热重法(TG)测试分析了材料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醋酸乙烯酯 杂化材料 氧化 性能研究 制备 共聚物 傅立叶红外光谱 示差扫描量热 溶胶-凝胶 聚合物材料 SEM观察 紫外光谱 结构表征 材料体系 热稳定性 测试分析 热重 抽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紫外光法处理炼油厂汽提污水的静态实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冬梅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用O3/UV法对炼油厂汽提污水中高浓度的COD、Oil、ArOH、S2-进行降解研究,通过控制O3浓度、反应时间,可使各污染物降解达到较高的去除率。近一年的实验表明,与单独用O3法相比,UV使COD、Oil、ArOH的降解率,平均分别提高了16%、18%、26%。... 用O3/UV法对炼油厂汽提污水中高浓度的COD、Oil、ArOH、S2-进行降解研究,通过控制O3浓度、反应时间,可使各污染物降解达到较高的去除率。近一年的实验表明,与单独用O3法相比,UV使COD、Oil、ArOH的降解率,平均分别提高了16%、18%、26%。同时用GX94测爆仪对反应过程中的尾气进行检测分析,表明O3/UV使废水中各污染物的降解过程是,S2-类污染物最先被O3/UV氧化降解,其次是含C类有机物的氧化降解,降解的终产物是CO、小分子CH类物质等。本方法也使原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厂 静态实验 污水 汽提 紫外 臭氧 O3/UV S^2- 氧化降解 污染物降解 中高浓度 O3浓度 反应时间 检测分析 反应过程 降解过程 可生化性 COD Oil 去除率 降解率 测爆仪 有机物 终产物 小分子 废水 尾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微臭氧工艺中O_3的产生及其在有机物降解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光宇 吕锡武 +1 位作者 朱光灿 张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55-662,共8页
研究以低压汞灯作为光源的高级氧化工艺中石英玻璃套管内O3的产生情况,考察紫外-微臭氧工艺(UV-microO3)对氯苯、苯胺和甲基叔丁基醚的去除能力,分析O3在降解有机物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套管内空气接受185 nm紫外辐射能够产生一定质... 研究以低压汞灯作为光源的高级氧化工艺中石英玻璃套管内O3的产生情况,考察紫外-微臭氧工艺(UV-microO3)对氯苯、苯胺和甲基叔丁基醚的去除能力,分析O3在降解有机物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套管内空气接受185 nm紫外辐射能够产生一定质量浓度的O3,当空气以3.0 L/min的流量通过套管时产生O3质量浓度为0.778 mg/L,降低进气湿度和压强均有利于O3的产生;低质量浓度O3的投加能够显著提高UV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不同工艺对氯苯、苯胺和甲基叔丁基醚的去除能力由大到小为:UV-microO3,UV/曝气,UV;投加羟基自由基(·OH)清除剂——叔丁醇对UV-microO3去除有机物产生抑制作用;UV-microO3去除有机物过程中O3分子的直接氧化作用可忽略,而O3受到紫外激发产生的·OH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氯苯、苯胺和甲基叔丁基醚的去除中,·OH的贡献率分别为:48.29%,65.31%和69.05%,ACUCHEM程序模拟结果验证了该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微臭氧 羟自由基 高级氧化工艺 氯苯 苯胺 甲基叔丁基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CNTs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瀚文 习小明 +3 位作者 卓晓军 沈裕军 周小舟 彭俊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1-155,162,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超声分散法制备了TiO_(2)-CNTs复合光催化剂,并进行了光催化还原CO_(2)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当CNTs负载量为0.75%时,TiO_(2)-CNTs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O_(2)的性能较佳,在波长365 nm的紫外光照射下,相比于单一TiO_(2...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超声分散法制备了TiO_(2)-CNTs复合光催化剂,并进行了光催化还原CO_(2)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当CNTs负载量为0.75%时,TiO_(2)-CNTs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O_(2)的性能较佳,在波长365 nm的紫外光照射下,相比于单一TiO_(2)催化剂,CH_(4)平均产率提升了90%,CO平均产率提升了156%。反应机理认为:CNTs作为助催化剂与半导体TiO_(2)形成了紧密的电子传输结构,显著加快了光生载流子的转移,降低了电子-空穴的复合效率;此外,CNTs高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吸附性能可以增加反应活性位点,从而提高催化剂光催化还原CO_(2)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氧化 碳纳米管 TiO_(2) 溶胶-凝胶 紫外 催化还原 活性点位 光生载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微球负载水滑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紫外屏蔽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小博 王泽甲 刘海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8-109,112,共3页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_2微球,同时在其上引入了水滑石类插层材料(LDHs)壳层,得到了LDHs/TiO_2复合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它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85℃下,反应...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_2微球,同时在其上引入了水滑石类插层材料(LDHs)壳层,得到了LDHs/TiO_2复合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它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85℃下,反应2.5h,干燥6h,负载LDHs的TiO_2微球呈现出球形花状结构,平均颗粒尺寸达到236.58n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表明材料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均表现出较高的紫外屏蔽吸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氧化钛微球 水滑石 紫外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醇抗氧化剂构效关系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欣荣 何建波 程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9,共4页
为探讨不同结构黄酮醇化合物的氧化机理及其抗氧化性构效关系,对杨梅素和二氢槲皮素的氧化过程进行循环伏安法和原位薄层长光程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测试,并与槲皮素氧化的随后转化机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杨梅素的氧化亦遵守随后转化机... 为探讨不同结构黄酮醇化合物的氧化机理及其抗氧化性构效关系,对杨梅素和二氢槲皮素的氧化过程进行循环伏安法和原位薄层长光程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测试,并与槲皮素氧化的随后转化机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杨梅素的氧化亦遵守随后转化机理,但其分子中B环5'-OH的存在对随后转化步骤有阻碍作用,导致抗氧化性减弱;二氢槲皮素分子中C环2,3位C-C饱和键则完全阻断了随后转化步骤的进行,从而导致抗氧化性大幅度减弱。可见随后转化步骤对黄酮醇抗氧化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活性 循环伏安 原位紫外-可见光谱 杨梅素 二氢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化学法ZnO纳米粉体制备及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廉舒 黄炎 +1 位作者 史桂梅 李英民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7年第3期278-280,299,共4页
以ZnSO4.7H2O与NaOH为反应初始材料,在反应物中加入适量NaCl作稀释剂,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纳米ZnO.纳米ZnO粒子的生长动力学研究,表明了热处理温度对ZnO纳米粒子晶粒尺寸有较大的影响;紫外谱研究表明,合成的纳米ZnO在紫外-可见光区有很... 以ZnSO4.7H2O与NaOH为反应初始材料,在反应物中加入适量NaCl作稀释剂,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纳米ZnO.纳米ZnO粒子的生长动力学研究,表明了热处理温度对ZnO纳米粒子晶粒尺寸有较大的影响;紫外谱研究表明,合成的纳米ZnO在紫外-可见光区有很强的吸收峰,并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其吸收峰在峰宽、峰位及强度等方面都表现出非对称的变化.此方法也可以用来合成其它氧化物功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学 氧化 透射电镜 纳米粒子 可见-紫外吸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O_2/SiO_2多层膜的化学法制备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帆 沈军 +4 位作者 吴广明 孙骐 付甜 张志华 王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6-330,共5页
 分别以ZrOCl2·8H2O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 凝胶工艺制备了性能稳定的ZrO2和SiO2溶胶。用旋转镀膜法分别在K9玻璃和单晶硅片上制备了ZrO2/SiO2多层膜。采用溶剂替换和紫外光处理等手段,有效地解决了ZrO2/SiO2多层膜中膜层...  分别以ZrOCl2·8H2O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 凝胶工艺制备了性能稳定的ZrO2和SiO2溶胶。用旋转镀膜法分别在K9玻璃和单晶硅片上制备了ZrO2/SiO2多层膜。采用溶剂替换和紫外光处理等手段,有效地解决了ZrO2/SiO2多层膜中膜层开裂和膜间渗透等问题。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薄膜的表面和剖面微观形貌,并用椭偏仪测得薄膜的厚度和折射率,研究了薄膜厚度、折射率与热处理温度、紫外光处理时间的关系,对所获得薄膜的紫外 可见、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用输出波长1064nm,脉宽15ns的电光调Q激光系统产生的强激光进行了单层膜的辐照实验,结果发现溶剂替换后激光损伤阈值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SiO2多层膜 氧化 氧化 化学制备 溶胶-凝胶工艺 紫外光处理 激光损伤阈值 旋转镀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