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氧四胺大环配合物紫外-可见吸收谱 被引量:2
1
作者 贾东方 林美容 +1 位作者 房芳 朱守荣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8-371,共4页
测量了二氧四胺大环配体及其 Cu( ) ,Co( ) ,Ni( )配合物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 ,对谱带作了归属 ,发现配合物的 d- d跃迁波长满足λNi<λCo<λCu,并对其做了解释 .
关键词 二氧四胺大环配合物 紫外-可见吸收谱 D-D跃迁 抗炎活性 超氧歧化酶 带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煎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伟炜 冯尚源 +4 位作者 林文硕 陈荣 李永增 林居强 黄瑞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450-2452,共3页
测试分析了白术煎剂及其在银胶中的拉曼光谱,并对其进行初步谱峰归属。白术煎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396,548,617,730,955和1 327 cm-1处,出现6个明显的拉曼信号。测试了白术煎剂和白术煎剂-银胶混合体系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该吸收光谱... 测试分析了白术煎剂及其在银胶中的拉曼光谱,并对其进行初步谱峰归属。白术煎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396,548,617,730,955和1 327 cm-1处,出现6个明显的拉曼信号。测试了白术煎剂和白术煎剂-银胶混合体系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该吸收光谱在长波区出现新共振吸收峰(999 nm处),进而研究了白术煎剂在银溶胶上的吸附特性及其表面增强机理。结果表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可能为白术煎剂或其他中药煎剂提供一种准确、直接、快速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光(SERS) 紫外-可见吸收 银胶 白术煎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化条件对偶氮化合物薄膜中分子取向的影响
3
作者 刘云龙 王文军 +5 位作者 孙彦星 高学喜 张丙元 俞宪同 赵力涛 邢晓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01-2805,共5页
为探索不同的极化条件对分子取向的影响,用旋涂法制备了偶氮主客体掺杂薄膜,并用电晕极化的方法分别在不同温度和厚度条件下使分子取向,通过测量极化前后紫外-可见吸收谱,研究了平均取向因子的变化,并和二次谐波产生结果进行了比较。实... 为探索不同的极化条件对分子取向的影响,用旋涂法制备了偶氮主客体掺杂薄膜,并用电晕极化的方法分别在不同温度和厚度条件下使分子取向,通过测量极化前后紫外-可见吸收谱,研究了平均取向因子的变化,并和二次谐波产生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厚度相同的偶氮薄膜,随着温度的升高,平均取向因子增大,但二次谐波信号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温度越接近聚合物玻璃转变温度,分子越容易取向,但温度过高,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变为粘滞态,部分偶氮分子容易在高温下蒸发掉,导致二次谐波信号强度降低,而平均取向因子增大;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大,针-板电极电场造成薄膜内部电场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加,极化效率降低,平均取向因子不断减小,二次谐波信号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极化 平均取向因子 偶氮化合物 主客体掺杂 紫外-可见吸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掺杂光学薄膜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
4
作者 孙彦星 王文军 +5 位作者 刘云龙 高学喜 张丙元 俞宪同 赵力涛 邢晓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3-576,共4页
为探索温度不同及掺杂浓度不同对极化聚合物二次谐波产生(SHG)的影响,用实时电晕极化装置对一种偶氮主客体掺杂薄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这种主客体掺杂体系,二次谐波产生强度随温度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佳值;在最佳极化温度下,... 为探索温度不同及掺杂浓度不同对极化聚合物二次谐波产生(SHG)的影响,用实时电晕极化装置对一种偶氮主客体掺杂薄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这种主客体掺杂体系,二次谐波产生强度随温度先增大后减小,存在一个最佳值;在最佳极化温度下,随着偶氮材料掺杂浓度的提高,二次谐波产生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结合紫外-可见吸收谱对结果进行分析,对产生这种现象的物理机制提出一种新的解释:随着掺杂浓度的提高分子间作用不可忽略,使得偶氮材料的一阶超极化率的大小发生变化,导致二次谐波强度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晕极化 偶氮化合物 主客体掺杂 紫外-可见吸收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气氛下制备的C_(60)薄膜的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质
5
作者 伍春燕 张海燕 +3 位作者 王金华 陈易明 何艳阳 朱燕娟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0-444,共5页
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X射线衍射 (XRD)、红外光谱 (IR)及紫外 可见光谱 (UV/VIS)研究了在氩 (Ar)气氛下制备的C60 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构及光吸收特性。发现其UV/VIS的强度和吸收峰位置明显不同于在真空中制备的C60 薄膜。与真空中制... 用原子力显微镜 (AFM)、X射线衍射 (XRD)、红外光谱 (IR)及紫外 可见光谱 (UV/VIS)研究了在氩 (Ar)气氛下制备的C60 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构及光吸收特性。发现其UV/VIS的强度和吸收峰位置明显不同于在真空中制备的C60 薄膜。与真空中制备的C60 薄膜比较 ,所研究薄膜的红外谱没有变化 ,但X射线衍射表明其结构从面心立方 (fcc)相变成fcc相与六角密堆(hcp)相的混合相。AFM表明 ,在Ar气氛中制备的C60 薄膜有较大的表面粒子 ,并且表面生长岛更尖锐。这将有利于C60 薄膜的场电子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0薄膜 氩气氛 紫外-可见吸收 形貌 结构 碳60薄膜 富勒烯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制备氧化铅薄膜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彬彬 季振国 +2 位作者 袁苑 霍丽娟 黄伟霞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4-87,共4页
通过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氧化铅薄膜,并通过XRD和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谱对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我们发现,直流反应磁控溅射金属铅靶可以形成三种氧化铅薄膜,即非晶态PbO,正交晶系的-βPbO,以及四方晶系的P... 通过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了氧化铅薄膜,并通过XRD和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谱对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我们发现,直流反应磁控溅射金属铅靶可以形成三种氧化铅薄膜,即非晶态PbO,正交晶系的-βPbO,以及四方晶系的Pb3O4。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衬底温度和氧气流量对薄膜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当衬底温度小于300℃时,薄膜呈非晶状态,当衬底温度超过300℃时,薄膜开始结晶。另外,氧气流量的改变引起薄膜晶体结构的明显变化。当氧气流量较小时,薄膜为立方相结构的PbO;随着氧气流量的增加,薄膜的晶体结构发生改变,生成四方相结构的Pb3O4的薄膜。UV-Vis吸收谱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铅薄膜的UV-Vis吸收谱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铅 薄膜 磁控溅射 X射线衍射 紫外-可见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对银胶凝聚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爱平 方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6-760,共5页
借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几种阴离子(OH-、CO23-、SO24-、NO3-)对黄银胶的存在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阴离子的加入会引起胶体的凝聚和聚集体外形的改变,造成吸收光谱长波区新峰和异常拉曼光谱信号的... 借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几种阴离子(OH-、CO23-、SO24-、NO3-)对黄银胶的存在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阴离子的加入会引起胶体的凝聚和聚集体外形的改变,造成吸收光谱长波区新峰和异常拉曼光谱信号的出现.比较这些实验现象,再结合相应的理论分析,揭示了不同的阴离子和胶体间不同的作用方式和造成这些差别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溶胶 阴离子 紫外-可见吸收 拉曼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压强对氮气氛下制备的C_(60)纳米薄膜形貌和光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宇 张海燕 +5 位作者 钟韶 伍春燕 何艳阳 宁锌 梁远博 朱燕娟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用扫描电镜、双光束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椭偏仪研究了在氮气 (N2 )氛下制备的C6 0 薄膜的表面形貌及光吸收特性。研究发现 ,薄膜表面粒子粒径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 ,表面结晶现象也随气压增大而明显 ;与真空中制备的C6 0 薄膜比较 ,发... 用扫描电镜、双光束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椭偏仪研究了在氮气 (N2 )氛下制备的C6 0 薄膜的表面形貌及光吸收特性。研究发现 ,薄膜表面粒子粒径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 ,表面结晶现象也随气压增大而明显 ;与真空中制备的C6 0 薄膜比较 ,发现其紫外 可见吸收的相对强度明显不同 ,吸收峰位红移 ;并且随着氮气压强的增加吸收峰位红移增加。对氮气氛下C6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0薄膜 氮气氛 紫外-可见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on(Ⅱ) tetrasulfophthalocyanine mimetic enzymatic synthesis of conducting polyaniline in micellar system 被引量:2
9
作者 胡兴 刘惠 邹国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5期743-748,共6页
Iron(Ⅱ) tetrasulfophthalocyanine(FeTSPc) ,as a novel mimetic enzyme of peroxidase,was used in the synthesis of a conducting polyaniline(PANI) /sodium dodecylsulfate(SDS) complex in SDS aqueous micellar solutions. The... Iron(Ⅱ) tetrasulfophthalocyanine(FeTSPc) ,as a novel mimetic enzyme of peroxidase,was used in the synthesis of a conducting polyaniline(PANI) /sodium dodecylsulfate(SDS) complex in SDS aqueous micellar solutions. The effects of pH,concentrations of aniline,SDS and H2O2,and reaction time on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were studied in this case as shown by 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wide range of pH(0.5-4.0) is required to produce the conducting PANI,and the optimal pH is 1.0 in SDS micelle.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s of aniline,SDS and H2O2 in feed,and reaction time in this case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nducting PANI are respectively 10 mmol/L,10 mmol/L,25 mmol/L,and 15 h. FT-IR spectrum,elemental analysis,conductivity,cyclic voltammetry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confirm the thermal stability and electroactive form of PA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on( tetrasulfophthalocyanine POLYANILINE mimetic enzyme CONDUCTIVITY MICEL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