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穿心莲内酯磺化物注射液中总磺化物的含量
1
作者 马春花 李鑫 +3 位作者 章文丽 吴禹熹 李诗 董可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5期39-44,共6页
穿心莲内酯磺化物注射液总磺化物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以穿心莲内酯为对照品,以1%间二硝基苯乙醇溶液为参比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兽药典》2020年版二部附录0401)在407 nm波长处进行标准曲线制备,测定供试品浓度并计算其含... 穿心莲内酯磺化物注射液总磺化物含量测定方法学考察。以穿心莲内酯为对照品,以1%间二硝基苯乙醇溶液为参比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国兽药典》2020年版二部附录0401)在407 nm波长处进行标准曲线制备,测定供试品浓度并计算其含量。穿心莲内酯质量浓度在0.48~0.8 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0.0016 x-0.5122(R 2=0.9993);该测定方法经考察表明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准确度,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3%,RSD为1.23%(n=6);10批产品中总磺化物平均含量为24.86 mg/mL。本测定方法基于二萜类化合物结构与光吸收特性关系而建立,重现性好,准确度高,适用于本产品中总磺化物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总磺化物 含量测定 紫外-可见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点变色性能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脱硫液和废水中硫离子的含量 被引量:1
2
作者 文蓉 李乔惠 +3 位作者 罗亚雄 赵霞 李永生 高秀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以柠檬酸为碳源,尿素为氮源,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变色性能的碳点(CDs),利用该CDs与S^(2-)的褪色反应,提出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测定脱硫液和废水中S^(2-)含量的方法。通过循环预处理系统分离样品中的S^(2-),分取0.5 mL待测样... 以柠檬酸为碳源,尿素为氮源,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具有变色性能的碳点(CDs),利用该CDs与S^(2-)的褪色反应,提出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测定脱硫液和废水中S^(2-)含量的方法。通过循环预处理系统分离样品中的S^(2-),分取0.5 mL待测样品溶液和4.5 mL 100 mg·L^(-1)CDs溶液,混匀,将酸度调节至pH 8,于30℃反应15 min,快速冷却至室温,采用UV-Vis测定反应前后体系在610 nm处的吸光度。结果表明,该CDs变色是氧化导致的。在pH 8条件下,S^(2-)使CDs发生选择性褪色反应;S^(2-)的质量浓度在0.05~1.00 mg·L^(-1)和1.00~15.00 mg·L^(-1)内与对应的吸光度差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43 mg·L^(-1)和0.073 mg·L^(-1);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8.0%~106%,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92%~1.1%。方法用于实际脱硫液和废水样品分析,并与国家标准GB/T 16489-1996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紫外-可见光度法 硫离子 光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郑健 陈焕文 +4 位作者 刘宏伟 李宝华 张寒琦 于爱民 金钦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8-163,共6页
本文着重评述了 1 998年以来国内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展望了其在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度法析法 药物 综述 化学反应 化学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水溶液中十二烷基吗啉 被引量:7
4
作者 权朝明 胡耀强 +3 位作者 刘海宁 李明珍 叶秀深 吴志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9-512,共4页
建立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水溶液中十二烷基吗啉(DMP)浓度的方法。DMP浓度在0.5~70mmol·L^(-1)范围内,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250~400nm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选择275nm为测定波长,得到线性相关方程为... 建立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水溶液中十二烷基吗啉(DMP)浓度的方法。DMP浓度在0.5~70mmol·L^(-1)范围内,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250~400nm波长范围内的吸光度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选择275nm为测定波长,得到线性相关方程为A=0.030 7c+0.133 0,线性相关系数R^2=0.980 9,检出限为9.46×10^(-5) mmol·L^(-1),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100%~0.612%之间,加标回收率在95%~104%之间。温度、pH值及共存K^+,Na^+,Mg^(2+),Ca^(2+),Cl^-,Br^-,I^-和SO_4^(2-)等离子对测定无影响;共存的CO_3^(2-)和HCO_3^-在盐酸溶解样品时已被除去,不影响测定。本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样品预处理过程简单,可用于水溶液中DMP浓度的快速测定,也可用于反浮选尾液及反浮选料浆中DMP浓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度法 十二烷基吗啉 水溶液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去甲柔红霉素电离常数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彭惠琦 施国跃 +1 位作者 刘敏 徐继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57,共4页
作者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研究了抗癌药物-去甲柔红霉素的电离常数。配制了一系列pH值的去甲柔红霉素溶液并在去甲柔红霉素的特征波长485nm处分别测定它们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的变化求得去甲柔红霉素的pKa值。该方法简单、易行... 作者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研究了抗癌药物-去甲柔红霉素的电离常数。配制了一系列pH值的去甲柔红霉素溶液并在去甲柔红霉素的特征波长485nm处分别测定它们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的变化求得去甲柔红霉素的pKa值。该方法简单、易行,操作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柔红霉素 紫外-可见光度法 电离常数 抗癌药物 光度 蒽环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福菊和杭菊中总黄酮及绿原酸含量 被引量:8
6
作者 肖文平 毛威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78-1280,共3页
以芦丁和绿原酸为标准品,以NaNO2-Al(NO3)3-NaOH为显色体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福菊和杭菊中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福菊和杭菊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6.5g/kg和55.20g/kg;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2.93 g/kg和3.15 g/kg。通过... 以芦丁和绿原酸为标准品,以NaNO2-Al(NO3)3-NaOH为显色体系,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福菊和杭菊中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福菊和杭菊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6.5g/kg和55.20g/kg;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2.93 g/kg和3.15 g/kg。通过比较福菊和杭菊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别,为中药菊花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总黄酮 绿原酸 芦丁 紫外-可见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玉米不同部位籽粒早期发育的生理指标 被引量:2
7
作者 申丽霞 王璞 孙西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551-2554,共4页
为测定玉米不同部位籽粒早期发育的差异及氮素对籽粒发育的影响,实验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施氮水平下(O,120,180,240kg·hm^-2)玉米顶部和中下部籽粒在授粉后5~20d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施氮可明显促进... 为测定玉米不同部位籽粒早期发育的差异及氮素对籽粒发育的影响,实验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施氮水平下(O,120,180,240kg·hm^-2)玉米顶部和中下部籽粒在授粉后5~20d的生理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施氮可明显促进籽粒可溶性总糖、蔗糖、淀粉含量的增加,促进蔗糖分解转化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增强。当施氮量为180kg·hm^-2时,顶部籽粒的体积、干重及可溶性总糖、蔗糖、淀粉含量在授粉后20d明显高于其他处理,酸性蔗糖转化酶AI、中性蔗糖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ase及淀粉合成酶活性在授粉后5~20d处于较高水平,使顶部籽粒的蔗糖利用能力及淀粉合成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从而促进顶部籽粒发育,减少败育,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发育 生理指标 紫外-可见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枫叶中的单宁 被引量:3
8
作者 蒋红芝 蒋蓉芝 义崇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3590-3591,3596,共3页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75 nm处对枫叶中单宁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单宁的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37.249c-0.001 8,R2=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94%,RSD=0.70%,该法测定枫叶中单宁的含量简便、快速、准确。
关键词 枫叶 单宁 紫外-可见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续随子种子中大环二萜类化合物 被引量:2
9
作者 成英 胡建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27-928,939,共3页
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续随子(Euphorbia lathylris Linn.)中2种大环二萜类化合物(Euphorbia factorL1和Euphorbia factor L2)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这两类大环二萜类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样品的最佳提取条... 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续随子(Euphorbia lathylris Linn.)中2种大环二萜类化合物(Euphorbia factorL1和Euphorbia factor L2)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这两类大环二萜类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样品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无水乙醇提取,料液质量比为1∶20,40℃下超声提取50min。大戟因子L1在9.6~48.0 mg/L,大戟因子L2在5.9~29.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在续随子种子中的含量分别为0.995%和0.538%。该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续随子种子中的大环二萜类化合物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随子(Euphorbia lathylris Linn.) 大环二萜 紫外-可见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浊变质柴油磁致澄清现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帮亮 黄伟莉 刘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0-34,共5页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混浊变质柴油经磁场强度20~100 m T、搅拌转速400~1 000 r/min、时间15~60 min和温度30~60℃的条件下磁化处理后,在190~800 nm的波长范围内的光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波长200~400 nm范围内,变质柴油中...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混浊变质柴油经磁场强度20~100 m T、搅拌转速400~1 000 r/min、时间15~60 min和温度30~60℃的条件下磁化处理后,在190~800 nm的波长范围内的光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波长200~400 nm范围内,变质柴油中的芳环和杂环化合物的特征吸光值有随着磁化强度的增大、磁化转速的提高和磁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趋势。温度升高到60℃的磁化处理条件不利于变质柴油的吸光值继续下降。照片显示,经60 m T、800 r/min、50℃、45 min优化条件下磁化处理的混浊柴油明显变澄清。该磁致澄清的变质柴油在室温下静置6 d后重新变成混浊状态。混浊变质柴油磁致澄清后能否继续当作发动机燃料用,磁处理对变质柴油的回炼、处理是否有积极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浊变质柴油 磁化 紫外-可见光度法 澄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磺酸达氟沙星粉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富华 杨星 +3 位作者 韩宁宁 戴青 季璇 龚旭昊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3-56,共4页
评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磺酸达氟沙星粉含量的不确定度,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不确定度来源的分析,对各分量进行评估,计算扩展不确定度并形成测量不确定度报告。甲磺酸达氟沙星粉含量测定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1%,测量结果表示为(98.... 评价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甲磺酸达氟沙星粉含量的不确定度,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不确定度来源的分析,对各分量进行评估,计算扩展不确定度并形成测量不确定度报告。甲磺酸达氟沙星粉含量测定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1%,测量结果表示为(98.3±1.1)%(k=2)。测定结果显示,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为吸光度、溶液稀释定容和称量引起的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达氟沙星粉 测定 不确定度 紫外-可见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胶囊中盐酸氨基葡萄糖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欣 王誉清 +1 位作者 李咏歌 刘春雨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0-343,共4页
基于盐酸氨基葡萄糖(GSM)与镍(Ⅱ)在碱性介质中生成配合物,在波长219nm处有其最大吸收的现象作了进一步验证。将此反应用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药物胶囊中GSM含量。测定时,将一颗GSM胶囊中的药物颗粒取出称重后(每颗药物中GSM的... 基于盐酸氨基葡萄糖(GSM)与镍(Ⅱ)在碱性介质中生成配合物,在波长219nm处有其最大吸收的现象作了进一步验证。将此反应用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药物胶囊中GSM含量。测定时,将一颗GSM胶囊中的药物颗粒取出称重后(每颗药物中GSM的质量的标示量为0.24g)溶于水中并定容至250mL。取此溶液5.00mL置于50mL容量瓶中,相继顺序加入0.10mol·L^-1氢氧化钠溶液10mL和1.0×10^-2 mol·L^-1硫酸镍溶液2.00mL,用0.10mol·L^-1氢氧化钠溶液定容,在20℃水浴中反应15min。在波长219nm处测量其吸光度。GSM的浓度在6.00×10^-4~4.00×10^-3 mol·L^-1内与其相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N)为4.10×10^-5 mol·L^-1。以GSM胶囊样品溶液为基体,按标准加入法在4个浓度水平上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为80.0%~11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均小于0.2%。按此方法对药物实样进行分析,测得其GSM浓度为7.26×10^-4 mol·L^-1,换算成胶囊中GSM的质量为0.2386g,与其标示值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基葡萄糖 NI^2+ 紫外-可见光度法 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沙棘果实中水溶性色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静 睢薇 +1 位作者 滕冰 王晴 《中国林副特产》 2001年第2期2-3,共2页
类黄酮化合物结构中的酚羟基及γ-吡喃环能与固兰 B试剂或 Zr4+发生显色反应,本研究利用此性质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了沙棘果实中水溶性色素,并对其进行了薄层层析荧光扫描分析。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度法 沙棘 果实 水溶性色素 定量测定 总酚类化合物 总类黄酮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层状双氢氧化物缓蚀剂释放机制
14
作者 柳彦梅 张存良 陈哲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13,23,共5页
制备了插层缓蚀剂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并通过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的释放机制。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表明,2-巯基苯并咪唑阴离子成功插层到了LDHs的层间。通过在氯化钠溶液中的释放测试,证明层... 制备了插层缓蚀剂的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并通过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插层层状双氢氧化物的释放机制。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表明,2-巯基苯并咪唑阴离子成功插层到了LDHs的层间。通过在氯化钠溶液中的释放测试,证明层状双氢氧化物具有快速释放的能力。可见,智能自修复涂层具有切实的可行性,能够使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延长,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氢氧化物 紫外-可见光度法 释放机制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二○○○年版一部中的应用
15
作者 朱良强 许世富 《中国兽药杂志》 2004年第8期21-24,共4页
从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兽药检测方面应用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实例等方面 ,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一部 )二○○○年版收载的应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的各类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类原料药及制剂 ,按照吸收系数测定、定性鉴... 从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兽药检测方面应用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实例等方面 ,阐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一部 )二○○○年版收载的应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的各类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类原料药及制剂 ,按照吸收系数测定、定性鉴别、检查以及含量测定等分类总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度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2000年版 化学药品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用于染料废水絮凝脱色效果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成波 李发生 +1 位作者 韩梅 谷庆宝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24,共3页
染料废水絮凝处理后的脱色率是检验絮凝剂絮凝效果的重要指标。文章通过测定废水絮凝处理前后吸光度值的变化 ,从而精确计算出脱色率 ,可避免传统目视比色法带来的人为误差。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染料废水絮凝脱色率 ,方法简单。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度法 染料废水 絮凝脱色 废水监测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定量监测2,3,5-三碘苯甲酸缓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来俊 徐海燕 +2 位作者 赵帆 王富军 王璐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25,共6页
为研究显影剂2,3,5-三碘苯甲酸(TIBA)在显影纤维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降解液中的缓释规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探究了TIBA在不同体积比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乙醇共混降解液(V_(PBS)∶V_(乙醇)分别为1∶3、1∶1和3∶1)中的紫外-可... 为研究显影剂2,3,5-三碘苯甲酸(TIBA)在显影纤维聚对二氧环己酮(PPDO)降解液中的缓释规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探究了TIBA在不同体积比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乙醇共混降解液(V_(PBS)∶V_(乙醇)分别为1∶3、1∶1和3∶1)中的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和回归曲线,根据回归曲线,测定降解液的吸光度值及计算PPDO纤维在降解过程中显影剂TIBA的释放量,借助药物缓释理论模型进行拟合,并分析相应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在3种共混溶液中,均能得到回归关系明显的线性方程,考虑到乙醇用量,选择PBS与乙醇的体积比为3∶1的溶液作为标准液,并且溶液在37℃的环境中静置8 d后仍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模型拟合结果表明TIBA的释放规律符合一级释放的函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度法 显影纤维 纤维降解 2 3 5-三碘苯甲酸 释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木材防腐剂中有效成分含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谷燕华 程康华 +1 位作者 倪洁 顾晓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3-138,共6页
Cu(Ⅱ)、Cr(Ⅵ)、As(Ⅴ)、季铵盐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显色剂后生成的物质可对光选择性吸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实现对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木材防腐剂CCA(加铬砷酸铜)和ACQ(氨... Cu(Ⅱ)、Cr(Ⅵ)、As(Ⅴ)、季铵盐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显色剂后生成的物质可对光选择性吸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络合物的吸光度实现对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木材防腐剂CCA(加铬砷酸铜)和ACQ(氨/胺溶季铵铜)木材防腐剂中铜、铬、砷和季铵盐的含量。结果表明:此法重复性和准确性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均在2%之内,加标回收率为95%~105%,与化学分析法比较,相对偏差在-5%~5%之内,准确度高,简便易行,可用于大批试样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防腐剂 紫外-可见光度法 有效成含量测定 CCA(加铬砷酸铜) ACQ(氨/胺溶季铵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酶显色-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组胺与腐胺的含量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晓曈 徐斐 +3 位作者 叶泰 袁敏 刘振民 喻东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4,共5页
建立了基于二胺氧化酶-辣根过氧化物酶双酶显色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组胺与腐胺含量的方法。取10mL牛奶样品,加入10mL 2%(质量分数)硝酸铅标准溶液,混匀,再加入20mL 0.1%(质量分数)三氯乙酸标准溶液,混匀,离心,取上清液,将溶... 建立了基于二胺氧化酶-辣根过氧化物酶双酶显色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牛奶中组胺与腐胺含量的方法。取10mL牛奶样品,加入10mL 2%(质量分数)硝酸铅标准溶液,混匀,再加入20mL 0.1%(质量分数)三氯乙酸标准溶液,混匀,离心,取上清液,将溶液pH调至7.2,得到待测样品溶液。移取1.0g·L^(-1)二胺氧化酶标准溶液100μL,加入100μL待测样品溶液,于50℃水浴中反应15min。反应结束后,依次加入1.0g·L^(-1)辣根过氧化物酶标准溶液50μL,0.5g·L^(-1)四甲基联苯胺标准溶液200μL和2mol·L^(-1)盐酸溶液50μL,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体系的吸光度。结果显示:样品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又变为黄色;组胺、腐胺的浓度分别在2.5~150μmol·L^(-1)和5~200μmol·L^(-1)内与其对应的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0.6522μmol·L^(-1)和1.1341μmol·L^(-1)。对空白牛奶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组胺和腐胺的回收率分别为80.5%~88.3%和89.5%~92.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为2.5%~4.4%和4.4%~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胺氧化酶 辣根过氧化物酶 紫外-可见光度法 组胺 腐胺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接触橡胶中高锰酸钾消耗量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少甫 郭盼 +3 位作者 章凯倩 胡长鹰 刘宜奇 王志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34-340,共7页
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接触橡胶中KMnO_(4)消耗量的分析方法。对反应时间、加入H_(2)SO_(4)浓度和KMnO_(4)浓度进行优化,以获得建立方法的最佳条件,并进行方法学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锰酸钾消耗量为1 mg/kg的水迁移液中H_(2)SO... 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接触橡胶中KMnO_(4)消耗量的分析方法。对反应时间、加入H_(2)SO_(4)浓度和KMnO_(4)浓度进行优化,以获得建立方法的最佳条件,并进行方法学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锰酸钾消耗量为1 mg/kg的水迁移液中H_(2)SO_(4)和KMnO_(4)的浓度应分别超过0.1 mol/L和0.00574 mmol/L,以反应时间6 min,吸收波长525 nm,KMnO_(4)标准溶液在0.014~0.280 m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891。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6.8×10^(-4) mmol/和2.0×10^(-3) mmol/L。通过F检验和t检验比较,本方法与国标方法无显著差异,相对标准偏差在1.7%~7.8%之间。本方法可用于质量控制中食品接触橡胶的KMnO_(4)消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可见光度法 食品接触橡胶 KMnO_(4)消耗量 优化与方法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