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V/Vis-LED激发的香豆素吡啶鎓盐光引发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伦 张静妍 +2 位作者 罗静 刘仁 朱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9-75,共7页
设计合成了3种基于香豆素骨架的紫外-可见发光二极管(UV/Vis-LED)可激发的新型吡啶鎓盐光引发剂,并研究了这3种香豆素吡啶鎓盐的构效关系及其作为单组分自由基光引发剂在丙烯酸酯体系中的光引发活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这3种香... 设计合成了3种基于香豆素骨架的紫外-可见发光二极管(UV/Vis-LED)可激发的新型吡啶鎓盐光引发剂,并研究了这3种香豆素吡啶鎓盐的构效关系及其作为单组分自由基光引发剂在丙烯酸酯体系中的光引发活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表明,这3种香豆素吡啶鎓盐在300~400 nm区域有较强吸收.在LED@365 nm和LED@405 nm光源辐照下,研究了3种光引发剂的稳态光解和光聚合动力学.研究表明,这3种香豆素吡啶鎓盐光引发剂在相应光辐照下都具有较好的光解速率.此外,3种光引发剂对丙烯酸酯都具有较好的引发活性.构效关系研究表明,吡啶环4号位引入推电子的甲氧基会使其引发丙烯酸酯单体聚合的活性降低;而引入吸电子的乙酰基会使其引发丙烯酸酯单体聚合的活性增加.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表明,此类吡啶鎓盐光引发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当3种光引发剂与丙烯酸单体混合时可提升体系的热稳定性;通过电子自旋共振(ESR)证明了活性物种的产生,并对该类引发剂的引发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引发剂 香豆素 吡啶鎓盐 紫外-可见发光二极管 自由基光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杂蒽酮引发剂的合成及其在丙烯酸酯光聚合中的应用
2
作者 杨赛鹤 陈帅 +1 位作者 陈鹏忠 彭孝军 《精细化工》 2025年第10期2307-2314,共8页
2-乙酰基硫杂蒽酮分别与藜芦醛和1,4-苯并二烷-6-甲醛反应,合成了两种单组分硫杂蒽酮衍生物光引发剂2-[2-(4-甲氧基苯基)乙烯基]-9H-硫氧蒽-9-酮(CLT1)和1-(噻蒽-9-酮-2-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2-丙烯-1-酮(CLT2)。采用NMR、HRMS、... 2-乙酰基硫杂蒽酮分别与藜芦醛和1,4-苯并二烷-6-甲醛反应,合成了两种单组分硫杂蒽酮衍生物光引发剂2-[2-(4-甲氧基苯基)乙烯基]-9H-硫氧蒽-9-酮(CLT1)和1-(噻蒽-9-酮-2-基)-3-(3,4-亚甲二氧基苯基)-2-丙烯-1-酮(CLT2)。采用NMR、HRMS、UV-Vis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稳态光降解、TGA、光聚合反应动力学等手段评估了光引发剂的性能。结果表明,光引发剂CLT1和CLT2在365 nm处的摩尔消光系数>25000 L/(mol·cm),表现出良好的UV-Vis光吸收能力,而且热稳定性好,在200℃下热失重仅分别为1.7%和1.1%。在不同质量分数下引发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的聚合时,CLT1和CLT2均实现>90%的双键转化率,而传统商用引发剂2-异丙基硫杂蒽酮体系在相同条件下的双键转化率<80%,CLT1和CLT2具有优异的光引发性能和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杂蒽酮 单组分 光引发剂 紫外-发光二极管 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