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紫外诱导可见发光成像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的铁质文物保护修复材料鉴别
1
作者 杨琴 丁莉 +3 位作者 李朝晖 张然 魏岳 陈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6-1005,共10页
在制订文物保护方案前,首先需先了解其保存现状和历史保护修复情况,过往修复所用的材料成分和保存状态是现状调查的重要内容。由于早期部分文物保护工作缺乏详细的档案记录,采用科学检测方法识别保护修复材料至关重要。本研究运用紫外... 在制订文物保护方案前,首先需先了解其保存现状和历史保护修复情况,过往修复所用的材料成分和保存状态是现状调查的重要内容。由于早期部分文物保护工作缺乏详细的档案记录,采用科学检测方法识别保护修复材料至关重要。本研究运用紫外诱导可见发光成像(UVL)与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技术,对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昭通市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5件铁质文物的历史保护修复材料进行了成分和空间分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铁权20791和铁锛头2335使用了添加松香树脂的熟桐油作为封护材料;铁斧2334的封护材料由两层组成,下层为熟桐油,上层为虫胶;铁剑D0008使用了石蜡封护;铁剑450保护过程中应用了多种材料,包括双酚A型环氧树脂、虫胶、聚苯乙烯等。研究证实UVL与Py-GC/MS结合使用是分析历史保护修复材料的有效方法,点分析和成像技术的结合为取样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确保了样本的代表性,且减少了取样数量和对文物的潜在损害。研究结果为文物档案补充了重要信息,为文物修复材料效果评估、失效保护材料去除以及后续保护方案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诱导可见发光成像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 保护修复材料 铁质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诱导克氏原螯虾虾头自溶制备蛋白酶解液及其鲜味物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锐 邹茜 +3 位作者 孙玉林 王林 李想 冯明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3-160,共8页
克氏原螯虾虾头中含有丰富的内源酶,通过紫外线照射可诱导其发生自溶反应,制备滋味鲜美的蛋白酶解液。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紫外诱导克氏原螯虾虾头的自溶条件,确定最佳自溶条件为:紫外照射时间22. 94 min,自溶初... 克氏原螯虾虾头中含有丰富的内源酶,通过紫外线照射可诱导其发生自溶反应,制备滋味鲜美的蛋白酶解液。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紫外诱导克氏原螯虾虾头的自溶条件,确定最佳自溶条件为:紫外照射时间22. 94 min,自溶初始pH 7. 16,温度50. 06℃,自溶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虾头水解度达44. 39%。通过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对克氏原螯虾虾头原液和自溶产物中的鲜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虾头经过自溶后,酶解液中腥味和苦味降低的同时,鲜味和醇厚感显著增加(P <0. 05);与虾头原液相比,自溶产物中鲜味氨基酸总量(2 150. 12 mg/kg)和游离氨基酸总量(8 605. 45 mg/kg)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 41倍和1. 29倍;呈味核苷酸及其关联化合物总量变化不大(P> 0. 05),自溶产物中与鲜味有着密切联系的肌苷酸(IMP)为8. 36mg/kg,增加了47. 18%。通过紫外诱导法制备的克氏原螯虾自溶酶解产物,具有较浓的虾鲜味、口感醇厚,可以作为一种营养、健康、美味的调味基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虾头 紫外诱导 酶解产物 自溶 鲜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对λ噬菌体紫外诱导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朱素华 方呈祥 +3 位作者 朱石桥 彭方 张珞珍 范成鹏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3-386,共4页
本文通过研究抗坏血酸对紫外诱导λ噬菌体的影响 ,从自由基角度探讨了λ噬菌体紫外诱导过程的机制。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可有效抑制紫外对λ噬菌体的诱导 ,抑制效果具有明显的量效性。抗坏血酸浓度为 31 .8μmol/L时 ,抑制率高达 98%。细... 本文通过研究抗坏血酸对紫外诱导λ噬菌体的影响 ,从自由基角度探讨了λ噬菌体紫外诱导过程的机制。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可有效抑制紫外对λ噬菌体的诱导 ,抑制效果具有明显的量效性。抗坏血酸浓度为 31 .8μmol/L时 ,抑制率高达 98%。细胞密度影响试验表明细胞密度为 4× 1 0 8cells/m L时 ,噬菌斑形成单位数最高。随着细胞密度的逐渐增加或减少 ,噬菌斑形成单位数均呈下降趋势。利用电子自旋共振及自旋捕捉技术 ,检测到紫外诱导过程中的自由基信号 ,其强弱与细胞密度密切相关 ,1 0 8cells/m L时自由基的信号明显强于 1 0 10 cells/m L。抗坏血酸的加入可消除所产生的自由基信号。由此可得出结论 :λ噬菌体的诱导裂解与自由基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Λ噬菌体 紫外诱导 自由基 裂解 溶原性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诱导水相条件下Ag修饰TiO_2纳米棒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佳 胡荣 王智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1-524,549,共5页
利用贵金属修饰氧化钛被认为是提高氧化钛光催化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利用紫外光诱导还原作用,在水相体系中不使用表面活性剂合成Ag修饰TiO2纳米结构。首先,Ti(SO4)2水解能得到分散良好的锐钛矿相TiO2纳米棒。在... 利用贵金属修饰氧化钛被认为是提高氧化钛光催化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利用紫外光诱导还原作用,在水相体系中不使用表面活性剂合成Ag修饰TiO2纳米结构。首先,Ti(SO4)2水解能得到分散良好的锐钛矿相TiO2纳米棒。在TiO2纳米棒合成过程中,利用紫外光的诱导还原作用即可得到Ag/TiO2纳米结构。透射电镜显示Ag修饰TiO2纳米结构是由20~30nm的TiO2纳米棒和10nm左右的Ag"纳米头"组成。对亚甲基蓝的光降解实验证明,Ag/TiO2纳米结构相比纯TiO2在可见光和模拟太阳光下光催化性能分别提高了31倍和3倍。因此,此法合成的Ag/TiO2可被开发用作降解污染物的有效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相体系 Ag修饰TiO2纳米结构 紫外诱导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金属层诱导透射紫外“日盲”探测成像滤光片设计与低温制备研究
5
作者 尚鹏 熊津平 +5 位作者 季一勤 刘华松 刘丹丹 庄克文 刘旭 沈伟东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4-180,共7页
基于SiO_2/Al/SiO_2三层夹层结构,结合使用多角度椭圆偏振谱和透射光谱精确反演获得了薄金属Al层光学常数,并研究分析了Al光学常数随膜层厚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导纳匹配法,理论优化获得了三腔金属诱导透射紫外滤光膜,并系统分析了Al... 基于SiO_2/Al/SiO_2三层夹层结构,结合使用多角度椭圆偏振谱和透射光谱精确反演获得了薄金属Al层光学常数,并研究分析了Al光学常数随膜层厚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导纳匹配法,理论优化获得了三腔金属诱导透射紫外滤光膜,并系统分析了Al和SiO_2介质匹配层制备误差对紫外滤光膜光谱性能的影响;进一步采用低温、高真空Al、SiO_2薄膜生长工艺,成功获得了峰值波长位于218 nm附近,峰值透过率~23.1%,带宽~32 nm,在280 nm、318 nm波段的透过率分别约为0.5%和0.04%,400~700 nm、800~1 100 nm波段的截止度分别可达~5.0 OD、~4.5 OD的高性能三腔诱导透射紫外滤光片样品。相关研究结果对于高性能多腔诱导透射"日盲"紫外滤光片的设计与制备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薄膜 电子束蒸发 紫外诱导透射 Al/S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光诱导荧光的溢油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俊 亓洪兴 +1 位作者 肖功海 周潘伟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2-98,共7页
论述了一种高可靠、低运行成本、光学非接触式的基于紫外光诱导荧光码头溢油监测的方法。通过对润滑油、柴油紫外光诱导荧光光谱的探测确定了以360nm附近的荧光峰值作为溢油监测的特征峰,设计了用于码头溢油监测的原理样机。通过对不同... 论述了一种高可靠、低运行成本、光学非接触式的基于紫外光诱导荧光码头溢油监测的方法。通过对润滑油、柴油紫外光诱导荧光光谱的探测确定了以360nm附近的荧光峰值作为溢油监测的特征峰,设计了用于码头溢油监测的原理样机。通过对不同探测距离下荧光信号强度及误差的测量发现二者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讨论了影响系统测量误差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滑动平均的方法提高了系统的信噪比。本系统油膜探测灵敏度达微米量级,可以实时监测超标排放或意外泄漏的碳氢化合物,并在污染事态扩大之前及时报警通知相关部门做出反应,是溢油监测研究的一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紫外诱导 碳氢化合物 光电倍增管 溢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诱导哈茨木霉产生对多菌灵抗药性的菌株 被引量:14
7
作者 田连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8-321,共4页
在含多菌灵药物培养基上,采用紫外光重复诱导处理的方法,对拮抗性哈茨木霉T24进行改良,选育出对多菌灵具有显著耐药性的菌株T24-4和T24-6。结果表明,多菌灵浓度为300mg·L-1时,对突变菌株T24-4和T24-6的抑制率分别为9.4%和3.0%,同... 在含多菌灵药物培养基上,采用紫外光重复诱导处理的方法,对拮抗性哈茨木霉T24进行改良,选育出对多菌灵具有显著耐药性的菌株T24-4和T24-6。结果表明,多菌灵浓度为300mg·L-1时,对突变菌株T24-4和T24-6的抑制率分别为9.4%和3.0%,同时两菌株对速克灵和甲基托布津也有交互抗性。经过菌和药协同作用研究发现:木霉菌T24-6菌剂与多菌灵重量配比为8∶2时,协同抑菌率高达85.0%,明显高于分别单独使用T24-6和多菌灵的抑菌率(70.3%和69.6%)。分别用菌和药,药,菌1000倍稀释液进行草莓活体拮抗性测定,其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9%、67.9%和64.2%,进一步表明菌和药协同作用效果优势更明显。在使用木霉T24-6菌剂防治农作物病害时,添加少量的多菌灵,可降低植物病原菌的活性和侵染力,从而提高生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诱导 哈茨木霉 耐药性 拮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绿木霉紫外光诱导耐低温突变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芳 徐秉良 曹奎荣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07-511,共5页
通过紫外光诱变处理获得一种耐低温(10℃)的深绿木霉(Trichodermaaureoviride)突变菌株Tuv-1。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连续转接培养5次,具有稳定遗传性。低温下与亲本菌株相比,Tuv-1菌丝生长速率大,对灰霉病菌的拮抗作用明显。
关键词 深绿木霉 紫外光诱变 耐低温菌株 灰霉病菌 拮抗作用 紫外诱导 突变菌株 耐低温 绿木霉 PDA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黑木耳栽培菌种紫外线诱导技术研究
9
作者 陶梅 刘彬昕 李春晓 《中国林副特产》 2017年第3期23-24,26,共3页
将5种寒地黑木耳优良栽培菌种在紫外灯下进行紫外线诱导培育,通过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测定试验、袋料栽培试验,综合菌丝生长情况、抗逆性商品性能等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雪梅一两三诱变2号菌丝粗壮、洁白,污染率低,且子实体性状较好... 将5种寒地黑木耳优良栽培菌种在紫外灯下进行紫外线诱导培育,通过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测定试验、袋料栽培试验,综合菌丝生长情况、抗逆性商品性能等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雪梅一两三诱变2号菌丝粗壮、洁白,污染率低,且子实体性状较好,出耳产量较高,比较适宜在寒地栽种,命名为XM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黑木耳 紫外线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表面的紫外光诱导氧化还原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1
10
作者 葛伟禹 陈肖博 翟光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28,共4页
利用伯胺分子层与二苯甲酮(BP)构成光引发体系在玻璃表面引发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等的自由基接枝聚合。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接触角与原子力显微镜的结果证明聚合物成功接枝于玻璃表面。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m)为单体,研究... 利用伯胺分子层与二苯甲酮(BP)构成光引发体系在玻璃表面引发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酯等的自由基接枝聚合。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接触角与原子力显微镜的结果证明聚合物成功接枝于玻璃表面。以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m)为单体,研究了聚合条件的影响。当原料配比m(BP)∶m(DMAAm)∶m(acetone)=5∶100∶1000,反应时间为5min时,样品的接枝率和单位面积接枝量分别达到了0.330%和0.87mg/cm2,表面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接枝有PDMAAm的玻璃表面与丙烯酸树脂的粘接性能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伯胺分子层 二苯甲酮 紫外诱导自由基聚合 氧化还原引发 表面引发自由基接枝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油品紫外荧光特性的多光谱成像检测 被引量:7
11
作者 韩仲志 万剑华 +1 位作者 刘杰 刘康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35-1341,共7页
利用石油及其产品具有的紫外荧光特性,搭建了一套紫外诱导多光谱成像系统。该系统主要由3个紫外诱导光源、8个滤波片和1个彩色CCD相机组成。采集了6种油品的多光谱图像,以有效光斑的24个颜色分量均值作为特征,提出了一种联合熵最大化的... 利用石油及其产品具有的紫外荧光特性,搭建了一套紫外诱导多光谱成像系统。该系统主要由3个紫外诱导光源、8个滤波片和1个彩色CCD相机组成。采集了6种油品的多光谱图像,以有效光斑的24个颜色分量均值作为特征,提出了一种联合熵最大化的独立分量分析特征优化方法。K均值聚类和支持向量机识别结果表明,较改进前的ICA方法,该方法的特征优化性能得到了有效提高,油种识别率达到了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诱导 多光谱成像 联合熵独立分量分析 油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抗性突变体的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艳飞 汪汉成 +5 位作者 吴庆丽 陈兴江 蔡刘体 张长青 阳淑 何永福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6-423,共8页
为评价烟草赤星病致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对嘧菌酯的抗性风险,以敏感菌株J6为试材,通过菌丝药剂驯化和分生孢子紫外诱变诱导抗性突变体,并对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抗性突变体与敏感菌株线粒体的细胞色素b基... 为评价烟草赤星病致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对嘧菌酯的抗性风险,以敏感菌株J6为试材,通过菌丝药剂驯化和分生孢子紫外诱变诱导抗性突变体,并对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抗性突变体与敏感菌株线粒体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 b) cDNA序列全长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经药剂驯化未获得抗性突变体,而紫外诱变共获得7株抗性突变体,突变频率约为0.007%,抗性水平分别为5.27、8.28、25.28、12.82、6.14、9.28和52.91倍。适合度研究表明,抗性突变体与敏感菌株的分生孢子萌发能力及致病力相当,但分生孢子产生量均高于敏感菌株,菌丝生长速率除突变体6-1外均快于敏感菌株。cyt b基因cDNA序列分析表明:有4株抗性突变体在不同位点上发生了核苷酸突变,其中突变体6-7 cyt b的249位和871位碱基由T突变为C,但其编码的氨基酸未发生突变;突变体6-8 cyt b的734位碱基由T突变为C,引起所编码的245位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V245A);突变体6-9 cyt b的510位碱基由T突变为A,所编码的170位由精氨酸替代了丝氨酸(S170R);突变体6-11cyt b的732位碱基由T突变为A,所编码的244位由苯丙氨酸替代了亮氨酸(L244F),其776位碱基由T突变为C,所编码的259位由丙氨酸替代了缬氨酸(V259A),其1 156位碱基由A突变为G,所编码的氨基酸未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存在潜在的抗药性风险,其cyt b基因的点突变与其对嘧菌酯的抗药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赤星病 链格孢 嘧菌酯 抗性 突变体 紫外诱导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辐照法制备聚丙烯-丙烯酸酯接枝共聚吸油材料 被引量:8
13
作者 裴玉起 储胜利 +2 位作者 齐智 张迎东 魏俊富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3,共4页
在异丙醇/水的混合溶液中,通过紫外辐照诱导接枝的方法将丙烯酸丁酯单体引入聚丙烯(PP)非织造布基体表面,对其表面进行亲油改性处理,对辐照时间、单体浓度、辐照距离等影响纤维接枝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 在异丙醇/水的混合溶液中,通过紫外辐照诱导接枝的方法将丙烯酸丁酯单体引入聚丙烯(PP)非织造布基体表面,对其表面进行亲油改性处理,对辐照时间、单体浓度、辐照距离等影响纤维接枝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利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接枝改性前后聚丙烯非织造布基体表面的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以柴油为被吸附有机物考察了聚丙烯非织造布接枝前后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改性聚丙烯非织造布的吸油倍率主要取决于非织造布的接枝率,当改性聚丙烯非织造布的接枝率为11.42%时,非织造布的吸油倍率达到最大值12.55g/g,是改性前聚丙烯非织造布吸油倍率的1.6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非织造布 紫外诱导 接枝聚合 丙烯酸丁酯 吸油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对枯草芽孢杆菌生产菌株的诱变与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加强 吴明 +1 位作者 马礼鹏 刘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7期18-20,72,共4页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种类多、分泌蛋白能力强、安全性好等优点,是一种重要工业酶和工业制剂的菌种,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农业、饲料、造纸和纺织等多种领域。为了进一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种类多、分泌蛋白能力强、安全性好等优点,是一种重要工业酶和工业制剂的菌种,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农业、饲料、造纸和纺织等多种领域。为了进一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能力,采用紫外线照射的方法诱导筛选高产菌株。对通过紫外线诱导提高枯草芽孢杆菌产淀粉酶、蛋白酶、α-乙酰乳酸脱羧酶(α-acetolactate decarboxylase,简称α-ALDC)、3-羟基丁酮(Acetoin)和葡萄糖-1-磷酸(Glucose-1-phosphate,简称G-1-P)能力的条件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紫外线诱导 酶制剂 3-羟基丁酮 葡萄糖-1-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黄芩根提取物、积雪草提取物组合物晒后舒缓功效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蕊 王莹 王军军 《上海轻工业》 2024年第1期172-175,共4页
采用人体功效测试,基于仪器测量、视觉评估两个维度,研究一款含舒缓保湿功效成分的产品。结果显示:受试者使用产品2 d后,经皮水分流失显著性降低;受试者使用产品3 d后,皮肤血红细胞浓度、皮肤血红素显著性降低;受试者使用产品7和14 d后... 采用人体功效测试,基于仪器测量、视觉评估两个维度,研究一款含舒缓保湿功效成分的产品。结果显示:受试者使用产品2 d后,经皮水分流失显著性降低;受试者使用产品3 d后,皮肤血红细胞浓度、皮肤血红素显著性降低;受试者使用产品7和14 d后,皮肤红斑等级显著性降低,受试者使用产品14 d后,角质层剥落SEsc显著性降低;受试者使用产品14 d后,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显著性升高。该产品对紫外线诱导皮肤红斑反应后的皮肤具有舒缓、保湿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诱导皮肤红斑反应 人体功效测试 舒缓 保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V2A技术研制249 cm8K4K氧化物TFT液晶面板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淑君 王海宏 +2 位作者 王杰 时陶 周刘飞 《光电子技术》 CAS 2021年第2期122-124,131,共4页
采用IGZO和UV2A技术开发了120 Hz驱动的249 cm8K4K TFT-LCD面板,具有高透光率、全方位视角、超高对比度、响应时间快等优异的光学性能。IGZO TFT在大尺寸、高分辨率以及高频的电视面板设计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另外,在1G1D基础上开发的栅... 采用IGZO和UV2A技术开发了120 Hz驱动的249 cm8K4K TFT-LCD面板,具有高透光率、全方位视角、超高对比度、响应时间快等优异的光学性能。IGZO TFT在大尺寸、高分辨率以及高频的电视面板设计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另外,在1G1D基础上开发的栅极多扫描技术,进一步提高了面板的透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诱导多畴垂直配向技术 铟镓锌氧化物 超高解析度 像素 充电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缩铀内污染对小鼠脾淋巴细胞DNA损伤修复的作用(英文)
17
作者 杨占山 朱寿彭 杨淑琴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研究了不同水平浓缩铀(235UO2F2)对淋巴细胞DNA损伤修复的作用及其机理。应用紫外线诱导的非程序DNA合成 (UDS) 检测,观察浓缩铀(235UO2F2)内污染对小鼠脾淋巴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 浓缩铀摄入量为0.1—20μg/kg 体重时, ... 研究了不同水平浓缩铀(235UO2F2)对淋巴细胞DNA损伤修复的作用及其机理。应用紫外线诱导的非程序DNA合成 (UDS) 检测,观察浓缩铀(235UO2F2)内污染对小鼠脾淋巴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 浓缩铀摄入量为0.1—20μg/kg 体重时, 脾淋巴细胞紫外线诱导的UDS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 浓缩铀内污染12d时, 脾淋巴细胞未经紫外线照射的UDS显著增加 (p<0.05或p<0.01); PHA组脾淋巴细胞紫外线诱导的UDS显著低于未加PHA组。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低剂量浓缩铀内污染对淋巴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并且该剂量范围明显大于外照射;浓缩铀内污染对淋巴细胞DNA具有持续的损伤作用,继而诱发细胞DNA修复功能的增强;PHA刺激但未增殖的脾淋巴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明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铀内污染 小鼠 脾淋巴细胞 DNA损伤 修复 紫外线诱导 非程序DNA合成 刺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材料表面纳米条纹对生物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陆海伟 路庆华 +2 位作者 陈万涛 徐宏杰 印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324-2326,共3页
The nanogrooved surface of polystyrene(PS) petri-dishes was induced by an ultraviolet laser irradiation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the surface nanostructure on the growth of the human tongue squamous cells carcinomas (H... The nanogrooved surface of polystyrene(PS) petri-dishes was induced by an ultraviolet laser irradiation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the surface nanostructure on the growth of the human tongue squamous cells carcinomas (HTSCC) was investigated. Cells cultured on laser-irradiated PS surface show an enhanced attachment and spreading in HTSCC cell culture test, and cell orientation was successfully controlled by selectively treating the PS surface. We also prove that the nanostructures on polymer surface improved the cell attachment and spre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材料 生物材料 细胞培养 纳米条纹 细胞生长 化学表面改性 紫外光激光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楚雄腮扁叶蜂虫生真菌培养条件及产孢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廷潇 芦俊佳 +2 位作者 徐荣 樊佳星 李永和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6-133,共8页
对2株楚雄腮扁叶蜂虫生真菌(NH512、Y512)菌株培养条件及产孢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温度、光照及紫外线诱导对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NH512菌株菌丝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此温度下培养15 d时的平均菌落直径为48.15 mm;Y512菌株... 对2株楚雄腮扁叶蜂虫生真菌(NH512、Y512)菌株培养条件及产孢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温度、光照及紫外线诱导对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NH512菌株菌丝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此温度下培养15 d时的平均菌落直径为48.15 mm;Y512菌株菌丝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0℃,在此温度下培养15 d时的平均菌落直径为64.20 mm;25℃条件下培养15 d,NH512菌株和Y512菌株累计产孢量均最大,分别为9.184×107个/cm^2和3.091×107个/cm^2。黑暗-光照12 h交替条件可以促进NH512菌株和Y512菌株菌丝生长,培养15 d时平均菌落直径均最大,分别为40.10、44.40 mm;无光照条件有利于NH512菌株产孢,而黑暗-光照12 h交替条件能促进Y512菌株产孢,培养15 d时NH512菌株、Y512菌株平均产孢量分别为9.184×107、9.038×107个/cm^2。紫外线诱导能促进NH512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Y512菌株的菌丝生长;紫外线诱导能抑制NH512菌株产孢,而紫外线诱导能大大促进Y512菌株产孢,平均累计产孢量增加到15.69×107个/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腮扁叶蜂 虫生真菌 菌落直径 产孢量 光照条件 紫外线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生物学
20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2000年第2期8-8,共1页
关键词 免疫生物学 免疫耐受 紫外诱导 配体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