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紫外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测量平流层臭氧 |
胡欢陵
王志恩
吴永华
周军
|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28
|
|
2
|
基于O_(2)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的大气温度廓线测量误差研究(内封面文章·特邀) |
徐宁
常宇鹏
宋佳铭
孔政
梅亮
|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2µm波段CO_(2)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教学仿真模拟平台 |
冯亭
苏鲸
郭文雅
李方辉
王子宁
|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对流层低层臭氧的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测量 |
苑克娥
张世国
胡顺星
曹开法
胡欢陵
徐之海
徐慧玲
|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5
|
CH_4受激拉曼散射产生紫外激光用于NO_2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的研究(英文) |
徐贲
岳古明
吴永华
周军
张寅超
胡欢陵
|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6
|
基于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的云消除算法研究 |
范广强
刘建国
张天舒
董云升
赵雪松
陆亦怀
刘文清
|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7
|
基于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有毒有害气体遥测进展 |
梁晓峰
杨泽后
王顺艳
陈涌
陈春利
李晓锋
李晶
周鼎富
|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8
|
基于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的一种新的对流层臭氧浓度反演算法 |
范广强
刘建国
刘文清
陆亦怀
张天舒
董云升
赵雪松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9
|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二氧化硫实验研究 |
林金明
曹开法
胡顺星
黄见
苑克娥
时东锋
邵石生
徐之海
|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2
|
|
10
|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测量NO_2浓度的实验研究 |
李国会
叶一东
向汝建
陈天江
郑为民
雒仲祥
何忠武
胡晓阳
|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9
|
|
11
|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测量对流层臭氧 |
胡顺星
胡欢陵
周军
吴永华
|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2
|
|
12
|
边界层臭氧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
曹开法
黄见
胡顺星
|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1
|
|
13
|
国外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大气CO2研究综述 |
洪光烈
章桦萍
刘豪
胡以华
|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0
|
|
14
|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几何因子实验确定方法 |
范广强
刘建国
刘文清
陆亦怀
张天舒
赵雪松
董云升
|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15
|
车载二氧化硫差分吸收激光雷达系统 |
陈亚峰
王晓宾
刘秋武
曹开法
胡顺星
黄见
|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6
|
0.94μm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地基工作的进展 |
洪光烈
李嘉唐
王建宇
李虎
王一楠
孔伟
|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17
|
微脉冲差分吸收激光雷达CO_2探测性能研究 |
蔡晓春
胡以华
陶小红
胡桂兰
赵楠翔
雷武虎
|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8
|
连续波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路径大气CO2平均浓度 |
洪光烈
梁新栋
刘豪
章桦萍
舒嵘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19
|
CO_2差分吸收激光雷达信号处理 |
陈涌
周鼎富
杨泽后
孙鹏
陈云亮
王建银
|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20
|
水汽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发射机935 nm高功率光参量振荡器 |
洪光烈
梁新栋
肖春雷
孔伟
舒嵘
|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