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6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共掺杂对Er^(3+)-Yb^(3+):TiO_2紫外、可见和红外发光同步增强研究(英文)
1
作者 曹保胜 何洋洋 +2 位作者 冯志庆 宋苗 董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6-780,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Li+共掺杂的Er3+-Yb3+∶TiO2粉末。976 nm激光激发下在波长350~1700 nm范围内观察到了紫外、蓝色、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和红外下转换发光。随着Li+共掺杂浓度由0增大到20mol%,Er3+-Yb3+∶TiO2的紫外、...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Li+共掺杂的Er3+-Yb3+∶TiO2粉末。976 nm激光激发下在波长350~1700 nm范围内观察到了紫外、蓝色、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和红外下转换发光。随着Li+共掺杂浓度由0增大到20mol%,Er3+-Yb3+∶TiO2的紫外、可见和红外发光强度同步增强。低Li+共掺杂浓度引起的Li+固溶以及高Li+共掺杂浓度引起的相变过程相继破坏了Er3+的晶体场对称性,导致紫外、可见和红外发光显著增强。结果表明共掺杂Li+是一种提高Er3+掺杂材料发光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3+-Yb3+∶TiO2 Li+共掺杂 紫外、可见和红外发光 晶体场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近红外Na_(3)CrF_(6)荧光粉的水热合成及发光性能
2
作者 张涵 孙剑锋 梁金生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9-356,共8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宽带近红外Na_(3)CrF_(6)荧光粉,研究了其结构、微观形貌和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435nm激发光的照射下,Na_(3)CrF_(6)荧光粉可发出650~850nm宽带近红外光,其峰值位于738nm处,半高宽为95nm;通过分析光谱数据,发...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宽带近红外Na_(3)CrF_(6)荧光粉,研究了其结构、微观形貌和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435nm激发光的照射下,Na_(3)CrF_(6)荧光粉可发出650~850nm宽带近红外光,其峰值位于738nm处,半高宽为95nm;通过分析光谱数据,发现Cr3+在Na_(3)CrF_(6)荧光粉中的晶体场强度为1.72,处于弱晶体场环境中;298~473K温度范围内,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Na_(3)CrF_(6)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缓慢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近红外荧光粉 水热合成 Na_(3)CrF_(6) 光致发光性能 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形超晶格p-AlInGaN层的AlGaN基深紫外发光二极管性能优化
3
作者 许愿 张傲翔 +3 位作者 张鹏飞 王芳 刘俊杰 刘玉怀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07,共7页
为了解决AlGaN基深紫外(DUV)发光二极管(LED)中的严重电子溢出和低空穴注入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锥形超晶格p-AlInGaN层,它大幅改善了基于AlGaN的DUV LED的光电特性.与传统结构相比,所提出结构的输出功率提高了337.8%;同时它的内... 为了解决AlGaN基深紫外(DUV)发光二极管(LED)中的严重电子溢出和低空穴注入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锥形超晶格p-AlInGaN层,它大幅改善了基于AlGaN的DUV LED的光电特性.与传统结构相比,所提出结构的输出功率提高了337.8%;同时它的内部量子效率(IQE)也高达96%,并且没有效率下降现象.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锥形超晶格p-AlInGaN层的引入明显增加了多量子阱(MQWs)内载流子的浓度并降低了量子阱(QWs)内的电场,导致了更高的辐射复合率,为改善DUV LED的性能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发光二极管 ALINGAN 锥形超晶格 内部量子效率 辐射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红光处理对草莓采后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张玉洁 束浩渊 +1 位作者 潘磊庆 屠康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83-289,I0004-I0006,共10页
草莓表皮极薄,采摘后易受到微生物侵染造成品质劣变和风味损失,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持草莓果实采后品质尤为重要。该研究以红颜草莓为原料,分别进行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红光处理,... 草莓表皮极薄,采摘后易受到微生物侵染造成品质劣变和风味损失,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持草莓果实采后品质尤为重要。该研究以红颜草莓为原料,分别进行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红光处理,随后于4℃贮藏8 d,每2 d进行取样,测定草莓果实的腐烂指数、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硬度、总酚含量、颜色、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相关指标。结果表明,UV-C处理可以更有效地抑制草莓腐烂指数、失重率和过氧化氢含量的上升,延缓硬度的下降,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延长草莓的货架期。LED红光处理延缓了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并有效促进草莓果实采后果香型风味物质的生成和青草型风味物质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品质 短波紫外线 发光二极管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硼酸盐Sr_(2)Sc_(2)B_(4)O_(11)∶Cr^(3+)近红外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5
作者 刘海晟 陈发艺 +2 位作者 沈田田 张大伟 禹德朝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52-1460,共9页
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pc-LED)在夜视、无损检测和生物成像等领域表现出极高的应用价值。当前,开发具有宽发射范围、高效率和强稳定性的近红外荧光粉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Cr^(3+)掺杂的硼酸盐类Sr_(2)Sc_(2... 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pc-LED)在夜视、无损检测和生物成像等领域表现出极高的应用价值。当前,开发具有宽发射范围、高效率和强稳定性的近红外荧光粉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Cr^(3+)掺杂的硼酸盐类Sr_(2)Sc_(2)B_(4)O_(11)∶Cr^(3+)(缩写为SSBO∶Cr^(3+))粉末样品,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样品的物相、颗粒大小与形貌、元素分布等进行了系统分析。进一步,通过漫反射光谱、激发光谱、稳/瞬态发射光谱等对SSBO∶Cr^(3+)荧光粉的光谱学特性进行了细致研究。样品在蓝光~475 nm有高效吸收,受激发后可发射峰值位于785 nm的宽带近红外光谱,范围为650~1050 nm,峰值为785 nm,具有半高宽约104 nm。另一方面,在热稳定性研究中,SSBO∶0.03Cr^(3+)荧光粉在373 K的发射强度保持为室温时的67%。最终,将SSBO∶0.03Cr^(3+)荧光粉与480 nm蓝光LED芯片结合制备了pc-LED,实现了其在无损检测和生物成像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红外荧光粉 Cr^(3+) 硼酸盐 pc-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壳层掺杂工程改善CuInS_(2)/ZnS近红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性能
6
作者 陈卓 陈一鸣 +3 位作者 张倩倩 刘振洋 王大伟 李旭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20-1429,共10页
近红外铜铟硫(CIS)基量子点(QDs)因不含有重金属元素,在生物相容性和环境友好性上显著优于传统近红外镉基(CdSe)及铅基(PbS)量子点,但其荧光量子产率(PLQY)低和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包覆ZnS壳层可提升CIS QDs的PLQY和稳定性,但是C... 近红外铜铟硫(CIS)基量子点(QDs)因不含有重金属元素,在生物相容性和环境友好性上显著优于传统近红外镉基(CdSe)及铅基(PbS)量子点,但其荧光量子产率(PLQY)低和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包覆ZnS壳层可提升CIS QDs的PLQY和稳定性,但是CIS/ZnS QDs的光致发光(PL)峰位相对本征CIS QDs存在较大蓝移;而且CIS/ZnS核壳结构因界面合金化导致其电致发光器件(QLED)的电致发光(EL)峰位相较于PL峰位显著蓝移。本研究结合降低CIS/ZnS QDs的PL相对CIS QDs蓝移的严格壳层结构的合成方法,提出壳层掺杂Al的方法。通过掺入50%Al/Zn量比的异丙醇铝(Al(IPA)3),我们成功构筑了CIS/Al-ZnS(CIS/AZS)严格核壳结构量子点,降低了QLED器件EL相对PL的蓝移,平衡了载流子注入。实验表明,CIS/AZS QLED的EL峰位蓝移量降至7 nm(963 nm处发光),最大外量子效率达2.61%,器件寿命提升80%。本研究为解决CIS/ZnS体系的EL相对PL蓝移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使器件保留了更有价值的近红外区域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S/ZnS量子点 电致发光器件 AL掺杂 红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的紫外老化沥青扩散行为研究
7
作者 王佳妮 潘阳光 +2 位作者 薛忠军 徐立廷 任万艳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8-815,共8页
为研究紫外光照射下老化沥青的扩散行为,通过对经历不同暗黑温度、暗黑时长的90#基质沥青紫外老化试样进行不同深度的分层,利用组分分析、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比分析老化沥青的轻、重质组分含量,羰基和亚... 为研究紫外光照射下老化沥青的扩散行为,通过对经历不同暗黑温度、暗黑时长的90#基质沥青紫外老化试样进行不同深度的分层,利用组分分析、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比分析老化沥青的轻、重质组分含量,羰基和亚砜基吸收峰强度,表面微观形貌及荧光显微图像。结果表明:表层老化沥青存在由表及里的扩散,各官能团与组分沿浓度梯度扩散,羰基和亚砜基含量变化率可较好地反映老化沥青的扩散程度;老化沥青的扩散程度与暗黑温度、暗黑时长正相关,其中,暗黑温度对老化沥青的扩散行为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老化 沥青 扩散行为 红外光谱 组分分析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石榴石结构的高效近红外荧光粉Y3(In_(x)Ga_(1-x))_(2)Ga_(3)O_(12):Cr^(3+)发光性能
8
作者 吴斌 刘乐 +1 位作者 姚乐琪 符义兵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67-1074,共8页
近红外荧光粉转换的发光二极管(NIR pc-LED)在植物照明、生物成像等领域表现出很高的应用价值,而近红外荧光粉的发光效率与热稳定性直接影响器件的最终性能,因此开发高效且热稳定的近红外荧光粉至关重要。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具备... 近红外荧光粉转换的发光二极管(NIR pc-LED)在植物照明、生物成像等领域表现出很高的应用价值,而近红外荧光粉的发光效率与热稳定性直接影响器件的最终性能,因此开发高效且热稳定的近红外荧光粉至关重要。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具备石榴石结构的高效近红外荧光粉Y_(3)In_(y)Ga_(5-x-yx)O_(12):xCr^(3+),发射光谱覆盖600~1000 nm。通过对In^(3+)含量的调整,实现了对光谱的调谐,并实现了最高95.8%的内量子效率。同时,该荧光粉具备优异的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室温相比,423 K时的发光强度保留了83.6%。最后,我们利用该荧光粉与商用蓝光LED制备了高效的NIR pc-LED器件,在350 mA的电流驱动下,实现了273.5 mW的近红外输出功率。这些结果表明,该系列近红外荧光粉和NIR pc-LED器件具备很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荧光粉 pc-LED 光谱调谐 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叠层结构提高近紫外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致发光效率与稳定性
9
作者 于宏宇 张宝文 +1 位作者 陈平 张勇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5,共11页
在过去十年中,近紫外有机发光二极管(NUV-OLEDs)因其具有近紫外光子发射能力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器件的电致发光波长降至400 nm以下时,如何提升器件的辐射功率成为技术挑战。本研究采用BCPO和TAZ作为NUV发光材料,制备了单... 在过去十年中,近紫外有机发光二极管(NUV-OLEDs)因其具有近紫外光子发射能力而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器件的电致发光波长降至400 nm以下时,如何提升器件的辐射功率成为技术挑战。本研究采用BCPO和TAZ作为NUV发光材料,制备了单层和叠层NUV-OLEDs,并比较了它们的电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叠层器件的性能显著优于单层器件。其中,BCPO单层器件的发光峰位波长为384 nm,近紫外光占比56.9%,外量子效率2.91%,辐射功率34.2 mW/cm^(2);而BCPO叠层器件的近紫外光占比提高到60.5%,外量子效率提高到5.73%,辐射功率达到52.8 mW/cm^(2)。TAZ单层器件的发光峰位波长为377 nm,近紫外光占比79.1%,外量子效率3.65%,辐射功率15.7 mW/cm^(2);而TAZ叠层器件的近紫外光占比略增至79.6%,外量子效率提高到7.21%,辐射功率达到29.4 mW/cm^(2)。此外,叠层器件在相同辐射功率下所需电流密度更低,这使得叠层器件能够展现出比单层器件更好的发光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紫外 叠层结构 电荷生成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吸收/发光碳点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钰鹏 杨钧翔 +1 位作者 郝一鸣 曲松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4-40,共17页
碳点是一类新兴的零维碳纳米光学材料,在众多领域备受关注.近红外光相比于可见光具有更深的组织穿透能力和更低的散射,在生物成像等领域优势明显.随着科研人员的探索,碳点发光带隙的调控从最初的蓝紫光向长波长不断红移.近年来,近红外... 碳点是一类新兴的零维碳纳米光学材料,在众多领域备受关注.近红外光相比于可见光具有更深的组织穿透能力和更低的散射,在生物成像等领域优势明显.随着科研人员的探索,碳点发光带隙的调控从最初的蓝紫光向长波长不断红移.近年来,近红外波段吸收/发光的碳点也相继被报道.本文以本课题组在近红外碳点领域的一系列工作为基础,总结评述了近红外碳点的制备策略及多方面应用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红外吸收/发光 生物成像 光热治疗 光动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与紫外的220 kV变电站电压互感器发热故障检测方法
11
作者 高宝琪 毕艳冰 +1 位作者 姚金男 晏荣煜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2-1048,共7页
220 kV变电站电压互感器的过度使用会导致电压互感器发生发热故障,因此研究基于红外与紫外的220 kV变电站电压互感器发热故障检测方法,保障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通过红外与紫外技术分别采集220 kV变电站电压互感器红外紫外图像,并利用... 220 kV变电站电压互感器的过度使用会导致电压互感器发生发热故障,因此研究基于红外与紫外的220 kV变电站电压互感器发热故障检测方法,保障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通过红外与紫外技术分别采集220 kV变电站电压互感器红外紫外图像,并利用中值滤波算法对红外图像实施图像去噪预处理,去除冗余信息后,计算红外与紫外相关温度特征和放电特征,将红外与紫外特征数据,输入径向基神经网络,利用量子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参数,提高220 kV变电站电压互感器发热故障检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检测出220 kV变电站电压互感器发热故障,通过分析故障位置的红外紫外特征的结果,明确发热故障发生位置后,并及时维修,保证变电站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 紫外 220 kV变电站 电压互感器 发热故障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结合紫外-近红外融合光谱对“互助”青稞酒的判别研究
12
作者 赵玉霞 张明锦 +2 位作者 王茹 张世芝 殷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90-1299,共10页
“互助”青稞酒作为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对其准确评价分类具有重要意义。紫外光谱(UV)和近红外光谱(NIR)技术具备快速、准确、无损检测、无需样品预处理等优势,在食品等领域已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UV、NIR及紫外-近红外中级数据融合光谱(U... “互助”青稞酒作为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对其准确评价分类具有重要意义。紫外光谱(UV)和近红外光谱(NIR)技术具备快速、准确、无损检测、无需样品预处理等优势,在食品等领域已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UV、NIR及紫外-近红外中级数据融合光谱(UV-NIR)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法建立了快速、无损、高效的“互助”青稞酒判别分类模型。由于光谱特征峰叠加干扰,未经优化的光谱受到噪声和基线漂移等影响,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Savitzky-Golay平滑(SG)、一阶导数(1D)和二阶导数(2D)4种预处理方法对光谱进行去噪处理。相对单一光谱,融合光谱能够互补多元化学信息,提高分类模型性能,通过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主成分分析(PCA)、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VIP)和变量组合集群分析(VCPA)5种变量筛选方法选择特征变量,达到优化模型性能及融合两种光谱有效信息。选择最佳方法建立单一光谱和融合光谱的BPNN模型。结果表明,UV光谱经SNV预处理以SPA选择30个特征变量建立的分类模型识别效果最好,分类准确率为100%,MSE值、R_(P)^(2)、R(Train)、R(Validation)、R(Test)和R(All)分别为0.0180、1、0.9283、0.9587、0.9130、0.9297;NIR和UV-NIR经SG预处理后以PCA分别选择84和106个特征变量建立的分类模型识别效果最好,NIR光谱分类准确率为100%,MSE值、R_(P)^(2)、R(Train)、R(Validation)、R(Test)和R(All)分别为0、1.000、1.000、1.000、1.000、1.000;UV-NIR光谱分类准确率为100%、MSE值、R_(P)^(2)、R(Train)、R(Validation)、R(Test)和R(All)分别为0.0057、1.000、1.000、0.9871、0.9913、0.9964;与单一光谱建模相比,融合光谱可明显提高分类模型的预测能力和稳健性,实现“互助”青稞酒的快速、无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助”青稞酒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光谱融合 变量筛选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离多量子垒电子阻挡层的AlGaN基深紫外发光二极管 被引量:1
13
作者 申国文 鲁麟 +3 位作者 许福军 吕琛 高文根 代广珍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6-1162,共7页
通过分离多量子垒电子阻挡层(EBL)结构,实现了AlGaN基DUV-LED器件性能的提升。由仿真结果可得,与传统的块状EBL相比,采用分离多量子垒结构的EBL可以获得更高的空穴浓度和辐射复合速率。这得益于EBL中间的夹层形成了空穴加速区,使得空穴... 通过分离多量子垒电子阻挡层(EBL)结构,实现了AlGaN基DUV-LED器件性能的提升。由仿真结果可得,与传统的块状EBL相比,采用分离多量子垒结构的EBL可以获得更高的空穴浓度和辐射复合速率。这得益于EBL中间的夹层形成了空穴加速区,使得空穴在加速区获得能量,从而提高了空穴注入效率。另外,多量子势垒结构还能够通过提高电子势垒有效抑制电子泄漏,从而大幅度提升器件性能。综上所述,多量子垒电子阻挡层的引入可以显著提升AlGaN基DUV-LED器件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AN 紫外发光二极管 电子阻挡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2+)掺杂MgGa_(2)O_(4):Ni^(2+)近红外二区发光材料制备、表征及其成像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琳 杨健 +5 位作者 李胜男 王帅 祝汉成 严端廷 徐长山 刘玉学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1-1324,共14页
通过水热法结合后期真空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反尖晶石结构的Zn_(x)Mg_(0.993-x)Ga_(2)O_(4):0.7%Ni^(2+)(x=0~0.5)(ZMGO:Ni^(2+))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荧光粉。随着Zn^(2+)掺杂量的增加,ZMGO:Ni^(2+)粉体样品的粒子尺寸... 通过水热法结合后期真空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反尖晶石结构的Zn_(x)Mg_(0.993-x)Ga_(2)O_(4):0.7%Ni^(2+)(x=0~0.5)(ZMGO:Ni^(2+))近红外二区(NIR-Ⅱ:1000~1700 nm)荧光粉。随着Zn^(2+)掺杂量的增加,ZMGO:Ni^(2+)粉体样品的粒子尺寸逐渐变大。在635 nm激光激发下,可观测到粉体样品位于~1279 nm处的宽带发射峰,其可被归属为Ni^(2+)的特征发射。此外,Zn^(2+)掺杂使样品荧光猝灭的热激活能由244 meV减小到224 meV。采用发光强度最强的ZMGO:Ni^(2+)粉体样品与620 nm红光LED芯片封装成NIR-Ⅱ荧光粉转换LED(NIR-Ⅱpc-LED),并基于NIR-Ⅱ光穿透能力强和不产生生物组织自荧光的特性,以NIR-Ⅱpc-LED为光源,分别研究了其在有遮挡情况的夜视成像和生物组织成像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过渡金属离子 红外二区 荧光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热稳定性近红外荧光粉BaY_(2)Al_(2)Ga_(2)SiO_(12):Cr^(3+)的合成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4
15
作者 袁玮鸿 庞然 +1 位作者 张粟 张洪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0-298,共9页
近年来,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NIR pc-LED)在夜视、生物成像和无损检测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获得兼具高量子效率和优异热稳定性的近红外荧光粉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本文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粉BaY_(2)Al... 近年来,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NIR pc-LED)在夜视、生物成像和无损检测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获得兼具高量子效率和优异热稳定性的近红外荧光粉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本文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粉BaY_(2)Al_(2)Ga_(2)SiO_(12):Cr^(3+)(BYAGSO:Cr^(3+)),并系统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和发光性质。在440 nm蓝光激发下,BYAGSO:Cr^(3+)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在650~850 nm范围内呈现锐线和宽带的混合发射,源于Cr^(3+):^(2)E→^(4)A_(2)自旋禁戒跃迁和^(4)T_(2)→^(4)A_(2)自旋允许跃迁发射。该近红外发光表现出可观的量子效率和良好的热稳定性,最优化样品的外量子效率可达30.3%,在200℃时样品的发光强度可保持其在室温时强度的99%。通过将BYAGSO:Cr^(3+)荧光粉与450 nm蓝光LED芯片结合,我们封装了一个NIR pc‐LED器件。该器件在300m A驱动电流下,输出功率为70.83 mW;在20m A驱动电流下,光电转换效率为11.20%。研究结果表明,BY-AGSO:Cr^(3+)在NIR pc-LED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发射 Cr^(3+) 热稳定性 量子效率 荧光粉转换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活剂间隙位占据诱导氟化物NaHF_(2)∶Cr^(3+)的高效近红外发光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帆铨 宋恩海 张勤远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8-1838,共11页
宽带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型发光二极管(pc-LED)作为一种新型固态光源,在夜视照明、食品检测、生物成像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如何实现高效的近红外发射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氟化物近红外荧光粉NaHF_(2)∶Cr^... 宽带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型发光二极管(pc-LED)作为一种新型固态光源,在夜视照明、食品检测、生物成像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如何实现高效的近红外发射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氟化物近红外荧光粉NaHF_(2)∶Cr^(3+),发射峰位于761 nm,半高全宽约为112 nm,其内/外量子效率(IQE/EQE)为72.20%和29.6%。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和晶体结构分析表明,Cr^(3+)离子在NaHF2体系中占据间隙位点,形成了高度畸变的八面体[CrF_(6)],有利于解除部分宇称禁阻跃迁,使得该荧光粉具有较高的发光效率。将荧光粉NaHF_(2)∶Cr^(3+)与蓝光InGaN芯片相结合,制备了近红外输出功率为426.74 mW@300 mA的pc-LED器件,在夜视成像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也为设计高效近红外发射的Cr^(3+)激活荧光粉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转化发光二极管 红外 NaHF_(2)∶Cr^(3+) 夜视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近红外荧光材料InBO_(3)∶Cr^(3+)的发光性能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海宁 汪俊博 +5 位作者 张子龙 张焕君 梁永福 武玺旺 王征 程学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6-261,共6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无损检测、生物成像和夜视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开发一种小型化、快速响应的宽带近红外光源是其大规模应用的前提。基于近红外荧光粉的转换型发光二极管(NIR pc-LED)由于具有紧凑高效、成本低、寿命长等特点而备受关...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无损检测、生物成像和夜视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开发一种小型化、快速响应的宽带近红外光源是其大规模应用的前提。基于近红外荧光粉的转换型发光二极管(NIR pc-LED)由于具有紧凑高效、成本低、寿命长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目前,开发高效稳定的宽带近红外发射材料成为该技术的关键。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三方晶系的InBO_(3)∶Cr^(3+)荧光粉,在450nm蓝光的激发下,其实现了700~1100nm的宽带近红外发射。随着Cr^(3+)浓度的增加,荧光粉的发射带出现红移。得到的最佳掺杂浓度为2%Cr^(3+)(摩尔分数),其光学带隙为2.35eV,活化能ΔE为0.53eV。将荧光粉与蓝光芯片结合,构筑了具有宽带发射的NIR pc-LED器件。以该LED作为近红外光源,证实了其在生物医学成像和食品检测等领域的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InBO_(3) ∶Cr^(3+) 红外发射 转换型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_(4)EuI_(6)∶Sm近红外闪烁晶体的生长及发光性能研究
18
作者 杨江浩 黄欣帅 +2 位作者 蓝陈慧 魏钦华 秦来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633,共7页
随着长波敏感硅基光电探测器的发展,近红外闪烁晶体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Sm^(2+)掺杂的Eu^(2+)基卤化物晶体表现出优异的近红外发光性能。本文利用布里奇曼法成功制备了尺寸达到厘米级别的Cs_(4)EuI_(6)∶Sm近红外闪烁晶体,通过XRD、XP... 随着长波敏感硅基光电探测器的发展,近红外闪烁晶体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其中Sm^(2+)掺杂的Eu^(2+)基卤化物晶体表现出优异的近红外发光性能。本文利用布里奇曼法成功制备了尺寸达到厘米级别的Cs_(4)EuI_(6)∶Sm近红外闪烁晶体,通过XRD、XPS和ICP-OES等手段研究了晶体的组分和结构。结果表明,Sm^(2+)成功掺入Cs_(4)EuI_(6)基质,且对基质的晶体结构无明显影响。在紫外和X射线的激发下,晶体主要呈现两个发光中心(Eu^(2+)和Sm^(2+)),发光峰位于450和840 nm左右,分别对应于Eu^(2+)和Sm^(2+)的5d→4f的跃迁发光,紫外激发下的Eu^(2+)和Sm^(2+)的荧光衰减寿命均处于微秒级别。结果表明,随着Sm^(2+)掺杂浓度的增加,发光波长由蓝光逐渐变为近红外光。同时系统研究了不同Sm^(2+)浓度掺杂对晶体发光性能、Eu^(2+)-Sm^(2+)能量传递及荧光寿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变Sm^(2+)掺杂浓度可以调控晶体的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_(4)EuI_(6) Sm^(2+)掺杂 闪烁晶体 红外发光 布里奇曼法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技术对食品微生物灭活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金东 张忠杰 +3 位作者 祁智慧 尹君 金毅 唐芳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8,共8页
紫外辐照是一种非热杀菌技术,汞蒸气紫外灯是现阶段用于食品卫生处理的主要设备,但受某些因素影响,汞灯的生产使用将逐渐变少,被环保节能的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取代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根据UV-LED发光原理和多波长耦合应用的... 紫外辐照是一种非热杀菌技术,汞蒸气紫外灯是现阶段用于食品卫生处理的主要设备,但受某些因素影响,汞灯的生产使用将逐渐变少,被环保节能的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取代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根据UV-LED发光原理和多波长耦合应用的特点,综述了对微生物灭活的机理、探究了影响灭活效果的因素(波长、紫外剂量和物料特性)、处理食品的灭菌效果以及对部分食品品质的影响,为UV-LED在食品领域的杀菌处理工艺和设备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发光二极管(UV-LED) 微生物灭活 食品行业 非热杀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2+(/Ba^(2+)取代调控(Sr,Ba)_(3)MgTa_(2)O_(9)∶Cr^(3+)的宽带近红外一区发光和近红外LED器件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剑锋 汲世骏 +3 位作者 孟泽涵 辛昊阳 赵勇雷 严凯义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56-1965,共10页
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型发光二极管(pc-LED)在无损分析、机器视觉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开发用于近红外pc-LED的高效宽带可调近红外一区荧光粉已经成为材料研究者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高温固相法首先合成了两类具有... 近红外荧光粉转换型发光二极管(pc-LED)在无损分析、机器视觉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开发用于近红外pc-LED的高效宽带可调近红外一区荧光粉已经成为材料研究者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高温固相法首先合成了两类具有钙钛矿结构原型的Sr_(3)MgTa_(2)O_(9)∶Cr^(3+)和Ba_(3)MgTa_(2)O_(9)∶Cr^(3+)近红外荧光粉,它们均具有覆盖700~1000 nm波长范围的近红外一区宽带发射特性。通过调控(Sr1-mBam)_(3)MgTa_(2)O_(9)∶Cr^(3+)荧光粉中Sr^(2+(/Ba^(2+)的掺杂比例进一步实现了近红外发射波长786~848 nm的连续调谐,归因于Cr^(3+)占据晶体场强度逐渐减弱的Mg^(2+)晶体学格位。典型Sr_(0.4)Ba_(0.6)MgTa_(2)O_(9)∶0.015Cr^(3+)荧光粉具有高内量子效率(82.1%)和良好的热稳定性(I_(423)K/I_(298) K=73.6%),性能可与目前其他一些已经报道的近红外荧光粉相媲美。最后,利用该荧光粉封装的近红外pc-LED原型器件能够实现光效为63.28 lm/W的理想近红外光输出,展现了该荧光粉在静脉成像和夜视领域的实际应用潜力。本研究工作基于矿物结构原型和阳离子取代策略开发出具有优异发光性能的新型近红外钙钛矿型荧光粉,将为Cr^(3+)掺杂宽带可调近红外一区荧光粉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 Ba)_(3)MgTa_(2)O_(9)∶Cr^(3+) 钙钛矿结构 红外发光 晶体场 红外pc-L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