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响应面法优化UV/O_(3)催化氧化RO浓水处理工艺参数
1
作者
朱晓岩
《净水技术》
2025年第2期139-147,165,共10页
【目的】该研究将紫外(UV)与臭氧(O_(3))催化氧化工艺相耦合,以上海某化工厂生产废水处理工艺产生的二级反渗透(RO)浓水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探究不同温度、初始pH和O_(3)投加量对二级RO浓水COD_(Cr)、UV_(254)去除率的影响,并进一步优...
【目的】该研究将紫外(UV)与臭氧(O_(3))催化氧化工艺相耦合,以上海某化工厂生产废水处理工艺产生的二级反渗透(RO)浓水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探究不同温度、初始pH和O_(3)投加量对二级RO浓水COD_(Cr)、UV_(254)去除率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得到最佳的处理效果。【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法(RSM)分析温度、初始pH和O_(3)投加量3种主要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二级RO浓水COD_(Cr)、UV_(254)去除率的影响,并对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初始pH和O_(3)投加量这3种因素对UV/O_(3)催化氧化耦合工艺的影响程度为:温度>初始pH>O_(3)投加量。对于COD_(Cr)去除率,各因素两两之间交互作用的显著强弱顺序为:温度与O_(3)投加量>初始pH与O_(3)投加量>温度与初始pH。对于UV_(254)去除率,各因素两两之间交互作用的显著强弱顺序为:温度与O_(3)投加量>温度与初始pH>初始pH与O_(3)投加量。在O_(3)催化剂为20mg/L,UV光照强度为50μW/cm^(2),反应时间为60min的反应条件下,温度为23.2℃、初始pH值为10.6、O_(3)投加量为14g/h时RO浓水处理效果最佳,COD_(Cr)、UV_(254)去除率分别能达到63.27%、73.01%。【结论】通过模型验证,证实了box-behnken设计(BBD)响应面模型可有效优化UV/O_(3)催化氧化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R
o
)浓水
响应面法
紫外
(
uv
)/
臭氧
(
o
_(3))
催化氧化
b
o
x-behnken设计(BBD)优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UV/O_3氧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溶液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施银桃
李海燕
曾庆福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6-59,共4页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为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本文采用紫外光-臭氧氧化法、单纯紫外光照及单纯臭氧氧化法处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废水。结果表明:单独紫外光照及单独臭氧化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溶液的TOC去除率很低,紫外光催化臭氧化可加速有机...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为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本文采用紫外光-臭氧氧化法、单纯紫外光照及单纯臭氧氧化法处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废水。结果表明:单独紫外光照及单独臭氧化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溶液的TOC去除率很低,紫外光催化臭氧化可加速有机物的矿化。UV/O3较单独臭氧化TOC由单独臭氧化的33%可提高到100%。在同样时间条件下,UV/O3、单独O3、单独UV三者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矿化作用由大至小为:UV/O 、O、U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紫外
光-
臭氧
氧化法
有机碳
废水处理
uv
o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O_3/UV过程中溴酸盐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薛智新
张永丽
+2 位作者
张静
刘蓓
刘智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55-159,共5页
臭氧在处理含溴水的过程中会产生具有致癌性的溴酸盐。研究了O3/UV氧化法在处理含溴水的过程中溴酸盐生成量的变化规律,与单独臭氧氧化和单独紫外氧化的结果做对比分析,并应用于处理自然水体。研究结果表明:单独臭氧氧化过程中会产生一...
臭氧在处理含溴水的过程中会产生具有致癌性的溴酸盐。研究了O3/UV氧化法在处理含溴水的过程中溴酸盐生成量的变化规律,与单独臭氧氧化和单独紫外氧化的结果做对比分析,并应用于处理自然水体。研究结果表明:单独臭氧氧化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溴酸盐,并随反应时间逐渐增多,低p H值有利于减少溴酸盐的生成量;在相同条件下,紫外光辐射的氧化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溴酸盐,但反应速率较慢;O3/UV联用氧化法处理过程中溴酸盐的变化规律与臭氧氧化法中类似,但溴酸盐生成量减少了70%;O3/UV联用氧化法处理自然水体的效果优于单独臭氧氧化,溴酸盐生成量减少了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酸盐
臭氧
氧化
紫外
o
3
/
u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去除腐殖酸的试验
被引量:
3
4
作者
许亚群
沈进萍
+3 位作者
高乃云
谈国君
张正德
戴琦
《净水技术》
CAS
2015年第1期64-67,74,共5页
在选取UV254作为腐殖酸浓度表征指标的基础上,考察了初始腐殖酸浓度、Mn2+浓度、p H及常规处理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腐殖酸的去除是在臭氧氧化分解、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共同作用下完成...
在选取UV254作为腐殖酸浓度表征指标的基础上,考察了初始腐殖酸浓度、Mn2+浓度、p H及常规处理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腐殖酸的去除是在臭氧氧化分解、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共同作用下完成。腐殖酸初始浓度升高,出水腐殖酸的去除率反而下降;当原水中存在Mn2+离子时,Mn2+的催化作用凸显,且在Mn2+投加量为0.75 mg/L条件下,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的腐殖酸去除效果最佳;p H的升高和前置混凝沉淀均有利于后续臭氧-生物活性炭对腐殖酸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臭氧
生物活性炭(
o
3
BAC)
溶解性有机碳
紫外
光消光值(
uv
254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临近空间环境对柔性薄膜太阳电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刘晟
朱美光
+1 位作者
季思蔚
李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371-3376,共6页
针对临近空间特有的紫外和臭氧(UV/O3)综合环境,以柔性聚酰亚胺衬底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紫外(UV)单因素和UV/O3综合因素恒定加速试验,利用AM0电特性测试、光学透光率测试、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检...
针对临近空间特有的紫外和臭氧(UV/O3)综合环境,以柔性聚酰亚胺衬底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紫外(UV)单因素和UV/O3综合因素恒定加速试验,利用AM0电特性测试、光学透光率测试、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检测技术研究分析电池性能变化特征及引起变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柔性聚酰亚胺衬底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在为期30 d的UV辐射(加速因子为2)以及UV/O3综合环境(加速因子为5)作用下,电池转换效率明显下降,电池上表面最外层有机封装材料发生碳化分解,表面损伤严重。臭氧与紫外环境共存条件下,对电池的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互竞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太阳电池
紫外
(
uv
)
臭氧
(
o
3
)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响应面法优化UV/O_(3)催化氧化RO浓水处理工艺参数
1
作者
朱晓岩
机构
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净水技术》
2025年第2期139-147,165,共10页
文摘
【目的】该研究将紫外(UV)与臭氧(O_(3))催化氧化工艺相耦合,以上海某化工厂生产废水处理工艺产生的二级反渗透(RO)浓水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探究不同温度、初始pH和O_(3)投加量对二级RO浓水COD_(Cr)、UV_(254)去除率的影响,并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得到最佳的处理效果。【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法(RSM)分析温度、初始pH和O_(3)投加量3种主要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二级RO浓水COD_(Cr)、UV_(254)去除率的影响,并对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初始pH和O_(3)投加量这3种因素对UV/O_(3)催化氧化耦合工艺的影响程度为:温度>初始pH>O_(3)投加量。对于COD_(Cr)去除率,各因素两两之间交互作用的显著强弱顺序为:温度与O_(3)投加量>初始pH与O_(3)投加量>温度与初始pH。对于UV_(254)去除率,各因素两两之间交互作用的显著强弱顺序为:温度与O_(3)投加量>温度与初始pH>初始pH与O_(3)投加量。在O_(3)催化剂为20mg/L,UV光照强度为50μW/cm^(2),反应时间为60min的反应条件下,温度为23.2℃、初始pH值为10.6、O_(3)投加量为14g/h时RO浓水处理效果最佳,COD_(Cr)、UV_(254)去除率分别能达到63.27%、73.01%。【结论】通过模型验证,证实了box-behnken设计(BBD)响应面模型可有效优化UV/O_(3)催化氧化工艺参数。
关键词
反渗透(R
o
)浓水
响应面法
紫外
(
uv
)/
臭氧
(
o
_(3))
催化氧化
b
o
x-behnken设计(BBD)优化法
Keywords
reverse
o
sm
o
sis(R
o
)c
o
ncentrated water
resp
o
nse surface meth
o
d
o
l
o
gy(RSM)
ultravi
o
let(
uv
)/
o
z
o
ne(
o
_(
3
))
catalytic
o
xidati
o
n
b
o
x-behnken design(BBD)
o
ptimizati
o
n meth
o
d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UV/O_3氧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溶液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施银桃
李海燕
曾庆福
机构
武汉科技学院环境科学研究所
出处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6-59,共4页
基金
教育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教技司[2000]65号).
文摘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为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本文采用紫外光-臭氧氧化法、单纯紫外光照及单纯臭氧氧化法处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废水。结果表明:单独紫外光照及单独臭氧化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溶液的TOC去除率很低,紫外光催化臭氧化可加速有机物的矿化。UV/O3较单独臭氧化TOC由单独臭氧化的33%可提高到100%。在同样时间条件下,UV/O3、单独O3、单独UV三者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矿化作用由大至小为:UV/O 、O、UV。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紫外
光-
臭氧
氧化法
有机碳
废水处理
uv
o
3
Keywords
dimethyl phthalate
ultravi
o
letlight
o
z
o
nati
o
n
o
xidati
o
n
T
o
C
分类号
X70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O_3/UV过程中溴酸盐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薛智新
张永丽
张静
刘蓓
刘智华
机构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彭州市水务局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55-159,共5页
基金
教育部创新团队资助项目(ITR1027)
文摘
臭氧在处理含溴水的过程中会产生具有致癌性的溴酸盐。研究了O3/UV氧化法在处理含溴水的过程中溴酸盐生成量的变化规律,与单独臭氧氧化和单独紫外氧化的结果做对比分析,并应用于处理自然水体。研究结果表明:单独臭氧氧化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溴酸盐,并随反应时间逐渐增多,低p H值有利于减少溴酸盐的生成量;在相同条件下,紫外光辐射的氧化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溴酸盐,但反应速率较慢;O3/UV联用氧化法处理过程中溴酸盐的变化规律与臭氧氧化法中类似,但溴酸盐生成量减少了70%;O3/UV联用氧化法处理自然水体的效果优于单独臭氧氧化,溴酸盐生成量减少了24%。
关键词
溴酸盐
臭氧
氧化
紫外
o
3
/
uv
Keywords
br
o
mate
o
z
o
nati
o
n
ultravi
o
let
o
3
/
uv
分类号
TU991.2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去除腐殖酸的试验
被引量:
3
4
作者
许亚群
沈进萍
高乃云
谈国君
张正德
戴琦
机构
宜兴水务集团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净水技术》
CAS
2015年第1期64-67,74,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金资助项目(NO.2008ZX07421-002
2012ZX07403-001)
文摘
在选取UV254作为腐殖酸浓度表征指标的基础上,考察了初始腐殖酸浓度、Mn2+浓度、p H及常规处理对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腐殖酸的去除是在臭氧氧化分解、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共同作用下完成。腐殖酸初始浓度升高,出水腐殖酸的去除率反而下降;当原水中存在Mn2+离子时,Mn2+的催化作用凸显,且在Mn2+投加量为0.75 mg/L条件下,臭氧-生物活性炭出水的腐殖酸去除效果最佳;p H的升高和前置混凝沉淀均有利于后续臭氧-生物活性炭对腐殖酸的去除。
关键词
腐殖酸
臭氧
生物活性炭(
o
3
BAC)
溶解性有机碳
紫外
光消光值(
uv
254
)
Keywords
humic acid (HA)
o
z
o
ne - bi
o
l
o
gical activated carb
o
n (
o
3
- BAC) diss
o
lved
o
rganic carb
o
n (D
o
C)
uv
254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临近空间环境对柔性薄膜太阳电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2
5
作者
刘晟
朱美光
季思蔚
李珍
机构
上海精密计量测试研究所
出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371-3376,共6页
文摘
针对临近空间特有的紫外和臭氧(UV/O3)综合环境,以柔性聚酰亚胺衬底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紫外(UV)单因素和UV/O3综合因素恒定加速试验,利用AM0电特性测试、光学透光率测试、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检测技术研究分析电池性能变化特征及引起变化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柔性聚酰亚胺衬底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在为期30 d的UV辐射(加速因子为2)以及UV/O3综合环境(加速因子为5)作用下,电池转换效率明显下降,电池上表面最外层有机封装材料发生碳化分解,表面损伤严重。臭氧与紫外环境共存条件下,对电池的影响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互竞争机制。
关键词
薄膜太阳电池
紫外
(
uv
)
臭氧
(
o
3
)
可靠性
Keywords
thin-film s
o
lar cell
ultravi
o
let (
uv
)
o
z
o
ne (
o
3
)
reliability
分类号
TM914.42 [电气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响应面法优化UV/O_(3)催化氧化RO浓水处理工艺参数
朱晓岩
《净水技术》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UV/O_3氧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溶液研究
施银桃
李海燕
曾庆福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O_3/UV过程中溴酸盐生成的研究
薛智新
张永丽
张静
刘蓓
刘智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去除腐殖酸的试验
许亚群
沈进萍
高乃云
谈国君
张正德
戴琦
《净水技术》
CAS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临近空间环境对柔性薄膜太阳电池的影响研究
刘晟
朱美光
季思蔚
李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