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油机后处理系统不同基材紧耦合SCR性能研究
1
作者 刘伟达 王洪光 +3 位作者 陈宁 韩东岳 李俊普 郑碧莹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1,共8页
在稳态循环(WHSC)与瞬态循环(WHTC)工况条件下,基于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机理设计了前、后级不同氨氮比(ANR)和排气温度,研究了不同基材紧耦合SCR(cc-SCR)在不同ANR和温度下的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增压器后端增加cc-SCR可大幅提升后处... 在稳态循环(WHSC)与瞬态循环(WHTC)工况条件下,基于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反应机理设计了前、后级不同氨氮比(ANR)和排气温度,研究了不同基材紧耦合SCR(cc-SCR)在不同ANR和温度下的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增压器后端增加cc-SCR可大幅提升后处理系统的NO_(x)转化效率;在进行紧耦合催化剂选型时,前级喷射的ANR不宜超过0.8;相较于铜基cc-SCR,钒基cc-SCR具有N_(2)O生成量较低的优势;在低温条件下,铜基cc-SCR的NO_(x)转化效率优于钒基cc-SCR,300~450℃条件下,两种基材催化剂的NO_(x)转化效率相当;在稳态点排气温度为180℃时,钒基+铜基催化剂方案的NO_(x)总体转化效率随着ANR的增大而减小,铜基+铜基催化剂方案的NO_(x)总体转化效率随着ANR的增加而增大,高温时,两种方案对NO_(x)的转化相当;在热态WHTC循环条件下,铜基+铜基催化剂方案的NO_(x)总体转化效率随着ANR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紧耦合选择性催化还原 转化效率 铜基 钒基 氨氮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耦合相控天线技术综述
2
作者 丁晓磊 《遥测遥控》 2025年第1期I0002-I0002,1-15,共16页
紧耦合相控阵天线是超宽带相控阵天线的重要形式,主要由辐射单元及其相邻单元间的耦合电容、阵面上边的宽角阻抗匹配层和阵面下边的反射地面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单元间的耦合电容降低偶极子的谐振频率和抵消地面的感性加载,实现紧耦... 紧耦合相控阵天线是超宽带相控阵天线的重要形式,主要由辐射单元及其相邻单元间的耦合电容、阵面上边的宽角阻抗匹配层和阵面下边的反射地面构成。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单元间的耦合电容降低偶极子的谐振频率和抵消地面的感性加载,实现紧耦合天线的低剖面和超宽带阻抗匹配。本文通过等效电路结合史密斯圆图说明紧耦合相控阵天线中不同组成部分的阻抗频率特性及其物理意义,为紧耦合相控阵天线的设计优化提供思路及方向。本文对天线不同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进行深度剖析并总结关键问题,为紧耦合相控阵列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汇总的国内外设计案例,为该类天线的理论设计和工程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耦合 相控阵 超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功率微波宽带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 被引量:1
3
作者 龚鸿州 张建德 +2 位作者 袁成卫 张强 许亮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功率微波宽带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在常规的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的基础上,该阵列天线通过采用全金属结构设计、天线匹配层和密封层一体化设计以及调节天线结构的手段,获得了宽带高功率性能。仿真结果显示,在0.8~4.0 ...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功率微波宽带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在常规的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的基础上,该阵列天线通过采用全金属结构设计、天线匹配层和密封层一体化设计以及调节天线结构的手段,获得了宽带高功率性能。仿真结果显示,在0.8~4.0 GHz的范围内,天线未扫描时的驻波比小于2;在16 mm×32 mm单元尺寸内和1个大气压的SF6气体中,功率容量达到0.12 MW;以该单元天线组成10×10阵列,100个单元总尺寸仅为160 mm×320 mm,在1个大气压的SF6气体中,功率容量可以达到12 MW,另外,该天线可实现45°的宽角扫描。该阵列天线的提出为实现高功率微波宽带天线的宽频带、大角度扫描、紧凑化、小型化以及低剖面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紧耦合 波束扫描 功率容量 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紧耦合加速器的高性能Java压缩系统
4
作者 王雪 李文青 +3 位作者 张婷婷 张福新 王剑 敖琪 《高技术通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6-395,共10页
Java无损压缩应用广泛,尽管软件算法在不断改进,但仍然存在压缩速度慢、耗时严重等问题。本文使用领域前沿的紧耦合框架集成压缩加速器的处理器平台,设计了一个高性能Java压缩系统,在Java虚拟机(JVM)内部实现了对紧耦合无损压缩加速器... Java无损压缩应用广泛,尽管软件算法在不断改进,但仍然存在压缩速度慢、耗时严重等问题。本文使用领域前沿的紧耦合框架集成压缩加速器的处理器平台,设计了一个高性能Java压缩系统,在Java虚拟机(JVM)内部实现了对紧耦合无损压缩加速器的封装,并为其提供了轻量级运行时环境。本系统可以有效减少通信开销、避免数据拷贝问题,具有易编程、快速压缩的特点,充分发挥加速器给Java压缩带来的性能优势。实验结果表明,此系统大幅提升了Java压缩性能,压缩速度达到主流Java Gzip软件压缩的63倍,最高可达247倍,且在大数据集下性能提升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va压缩 无损压缩 紧耦合加速器 Java虚拟机(J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类别特征点匹配的紧耦合激光惯性里程计
5
作者 李春海 苏昭宇 +2 位作者 陈倩 唐欣 李晓欢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4-470,共7页
针对现有的激光SLAM在室外动态场景建图时,LiDAR数据存在运动畸变、地面采样数据稀疏造成激光里程计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类别特征点匹配的IMU紧耦合里程计方法。首先,从原始点云数据入手,通过IMU数据对每一帧LiDAR数据进行线... 针对现有的激光SLAM在室外动态场景建图时,LiDAR数据存在运动畸变、地面采样数据稀疏造成激光里程计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类别特征点匹配的IMU紧耦合里程计方法。首先,从原始点云数据入手,通过IMU数据对每一帧LiDAR数据进行线性插值校正畸变点云,以提高LiDAR数据的质量;其次,对畸变校正后的点云进行2D网格投影,根据每个网格与其相邻网格的最小高度平均值大小,利用双阈值将网格中点云划分为地面点和非地面点,再根据局部特征的线性度、平面度、曲率等,将非地面点进一步划分得到多类别特征点;再次,对多类别特征点匹配的IMU紧耦合进行建模,考虑到原本的LiDAR观测误差无法提供高精度的重力矢量估计,引入IMU状态估计,构建里程计误差函数,使得重力矢量估计得到进一步约束,抑制了重力矢量方向上的漂移,有效提升了激光里程计的精度;最后,基于LeGO-LOAM框架设计了基于多类别特征点匹配的IMU紧耦合激光里程计,并完成了验证系统的搭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抑制重力矢量方向上的漂移,提高激光里程计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类别特征点 特征点匹配 激光里程计 IMU紧耦合 SL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款低剖面超宽带双极化的紧耦合天线设计
6
作者 董李静 赵亮亮 +1 位作者 朱海亮 赵惠玲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36-39,共4页
紧耦合偶极子阵列作为一种利用阵元之间的耦合来展宽天线工作带宽的阵列天线,由于其小型化、超宽带的优点在学界和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对于传统的紧耦合天线,仍然在带宽、剖面高度、极化方式以及扫描角度上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紧耦合偶极子阵列作为一种利用阵元之间的耦合来展宽天线工作带宽的阵列天线,由于其小型化、超宽带的优点在学界和业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对于传统的紧耦合天线,仍然在带宽、剖面高度、极化方式以及扫描角度上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本文基于多开槽的巴伦设计,并结合平面环形加载的超表面结构,最终设计出一款低剖面双极化的紧耦合阵列天线。通过仿真分析,该天线实现了1.4~13.2 GHz的带宽,且匹配特性良好,最后还针对5×5的有限大的紧耦合阵列进行仿真并给出具体性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剖面 紧耦合 超宽带 超表面 双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宽带双极化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设计
7
作者 奉科蒙 陈星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24年第3期144-147,共4页
提出了一种宽带双极化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单元采用全金属结构以满足大功率输入需求,渐变平行平板双线与短路柱的馈电结构设计可实现宽带阻抗匹配并移除共模谐振影响,针对紧耦合阵列的边缘截断效应提出了一种短接与差异化加载的阻抗... 提出了一种宽带双极化紧耦合偶极子阵列天线,单元采用全金属结构以满足大功率输入需求,渐变平行平板双线与短路柱的馈电结构设计可实现宽带阻抗匹配并移除共模谐振影响,针对紧耦合阵列的边缘截断效应提出了一种短接与差异化加载的阻抗调节方法,实现了在不额外加载哑元情况下的阵列边缘端口的良好阻抗匹配。有限大阵列仿真结果表明,在0.8~2 GHz工作频段内所有端口的有源驻波小于2.5,最大增益达到13.3 dBi,定向辐射性能优良。加工天线样品的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阵列性能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耦合阵列 双极化 边缘截断效应 非平衡馈电 大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INS紧耦合导航中多路径效应改正算法及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增科 高井祥 +1 位作者 姚一飞 王坚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2-787,共6页
针对GPS伪距观测值受多路径误差影响较大,限制了GPS/INS紧耦合导航中导航精度提高的问题,在传统静态多路径消除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导航过程中多路径效应动态消除算法,并应用于GPS/INS紧耦合导航。首先给出了GPS/INS紧耦合导航的动力学... 针对GPS伪距观测值受多路径误差影响较大,限制了GPS/INS紧耦合导航中导航精度提高的问题,在传统静态多路径消除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导航过程中多路径效应动态消除算法,并应用于GPS/INS紧耦合导航。首先给出了GPS/INS紧耦合导航的动力学模型和观测模型以及静态定位多路径消除的方法,通过频谱分析探究了非差观测值序列的特殊性,引入了移动窗口提取动态导航过程非差伪距观测值的多路径,最后利用实测数据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对比没有经过多路径改正的组合导航算法,基于伪距多路径改正的GPS/INS紧耦合导航增强了滤波融合观测值的精度,减少了多路径效应对于伪距观测值的影响,平衡了伪距观测值和多普勒观测值的权重,提高了GPS/INS紧耦合导航的直接可测参数(位置、速度)和间接可测参数(姿态)的精度,北向、东向和高程三个方向的位置误差分别减小了18.8%、25.7%,和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耦合导航 多路径 伪距 移动窗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SMNS紧耦合的无人机导航 被引量:8
9
作者 李耀军 潘泉 +2 位作者 赵春晖 于盈 李军伟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2-306,共5页
为了克服无人机惯性导航系统漂移误差累积的缺陷,提出了基于INS/SMNS紧耦合的无人机导航模式(INS/SMNS)。它利用INS提供的位置和姿态角信息分别完成对无人机的粗定位和航拍实时图像的几何校正,提高了SMNS的实时性和适配区景象匹配的精确... 为了克服无人机惯性导航系统漂移误差累积的缺陷,提出了基于INS/SMNS紧耦合的无人机导航模式(INS/SMNS)。它利用INS提供的位置和姿态角信息分别完成对无人机的粗定位和航拍实时图像的几何校正,提高了SMNS的实时性和适配区景象匹配的精确度;同时,利用SMNS的高精度导航定位结果修正了INS的累积误差。通过INS与SMNS之间的优势互补,使得紧耦合INS/SMNS导航模式具有更好的实时性和精确性。仿真实验表明,紧耦合模式满足无人机规划航迹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导航 景象匹配导航 紧耦合 组合模式 无人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星座GNSS/INS紧耦合方法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涛 赵子阳 +1 位作者 李醒飞 蔡玲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2,共5页
针对可用卫星数目不足、多星座GNSS接收机不能定位条件下,传统GNSS/INS松耦合方式退化为"纯惯性"模式,无法抑制惯导误差发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星座GNSS接收机原始伪距观测量的GNSS/INS紧耦合方法。利用惯导与多星座GNS... 针对可用卫星数目不足、多星座GNSS接收机不能定位条件下,传统GNSS/INS松耦合方式退化为"纯惯性"模式,无法抑制惯导误差发散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星座GNSS接收机原始伪距观测量的GNSS/INS紧耦合方法。利用惯导与多星座GNSS接收机搭建硬件平台,开展了车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可用卫星数目满足定位条件时,多星座GNSS/INS紧耦合方法与松耦合方法的导航精度相当;当可用卫星数目不足、多星座GNSS接收机不能定位时,多星座GNSS/INS紧耦合方法仍可利用剩余卫星提供的观测信息继续运行,当卫星数减少为5颗时,纬度和经度精度均优于30 m;当卫星数进一步减少为4颗时,纬度精度优于90 m,经度精度优于5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导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多星座 组合导航 耦合 紧耦合 伪距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D/CSD紧耦合及新型动网格方法在气动弹性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龙 伍贻兆 夏健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7-812,共6页
研发出一套基于紧耦合的CFD/CSD耦合方法和程序。非定常流场求解采用混合网格有限体积方法,时间离散采用基于LU-SGS隐式格式的双时间步长法。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模拟了三维机翼的跨音速气动弹性现象。得到了其颤振边界,... 研发出一套基于紧耦合的CFD/CSD耦合方法和程序。非定常流场求解采用混合网格有限体积方法,时间离散采用基于LU-SGS隐式格式的双时间步长法。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模拟了三维机翼的跨音速气动弹性现象。得到了其颤振边界,与风洞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方法和程序的有效性和实用意义。同时将Delaunay图映射弹簧原理混合动网格方法引入到气动弹性的计算中,并对湍流模型对气动弹性计算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 气动弹性 颤振 动网格 紧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耦合GPS/INS组合导航能力的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坤芳 孔键 周湘蓉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5年第6期50-53,共4页
将GPS的长期高精度与惯性导航(INS)的短期高精度结合,构成GPS/INS组合导航系统是目前大型舰船、潜艇、飞机、导弹等导航技术发展的方向。该文主要根据紧耦合GPS/INS组合导航的机理,分析其导航能力。
关键词 GPS/INS 干扰 导航能力 紧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NS/GPS紧耦合组合导航 被引量:18
13
作者 郑辛 付梦印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7,共5页
针对可用星数目小于4情况下,SINS/GPS松散组合导航必须转为纯惯性状态,无法解决纯惯性导航参数误差发散的问题,提出了以导航星伪距和伪距率为观测量的紧耦合SINS/GPS组合导航方案。建立了紧耦合系统的数学模型,搭建了硬件系统,并应用于... 针对可用星数目小于4情况下,SINS/GPS松散组合导航必须转为纯惯性状态,无法解决纯惯性导航参数误差发散的问题,提出了以导航星伪距和伪距率为观测量的紧耦合SINS/GPS组合导航方案。建立了紧耦合系统的数学模型,搭建了硬件系统,并应用于工程实践。车载试验结果表明:当可用星数目小于4时,紧耦合系统定位的纬度误差、经度误差小于100 m,且与导航时长无关,而纯惯性系统定位误差随时间发散,0.5 h纬度误差为1000 m,而1 h时纬度误差增至2000 m左右;当可用星数目大于等于4时,SINS/GPS紧耦合模式其经、纬度误差小于10 m,高程误差小于20 m,而松散组合时误差约为前者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惯性 松散组合 紧耦合 伪距 伪距率 可用星数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耦合INS/视觉相对位姿测量方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龙 董新民 张宗麟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6-691,共6页
研究了一种紧耦合INS/视觉相对位姿测量方法在无人机自主空中加油中的应用。该方法直接将特征点的图像坐标作为滤波器输入,避免了求解复杂的非线性位姿方程,尤其是特征点提取不全时,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引入相对惯导误差建立了增... 研究了一种紧耦合INS/视觉相对位姿测量方法在无人机自主空中加油中的应用。该方法直接将特征点的图像坐标作为滤波器输入,避免了求解复杂的非线性位姿方程,尤其是特征点提取不全时,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引入相对惯导误差建立了增广状态模型,根据杆臂效应详细推导了紧、松两种耦合模式的量测方程。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估计误差状态,并校正惯导输出获取精确的相对位姿信息。仿真结果表明,与松耦合模式相比,紧耦合在提高系统实时性的同时可获得更高的测量精度,位置误差小于0.1 m,姿态角误差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耦合 惯性导航 机器视觉 相对位姿 扩展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紧耦合结构的模块性优化社区检测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华健 王有权 +1 位作者 伍之昂 孙知信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4-509,共6页
利用局部紧耦合结构提升社区检测的模块性优化质量.首先,定义了4类边缘紧耦合结构,并提出了一种具有线性复杂度的边缘紧耦合结构挖掘算法.其次,分别选择k-clique,k-clan,k-plex结构作为核心紧耦合结构,并以长结构优先和短结构优先2种策... 利用局部紧耦合结构提升社区检测的模块性优化质量.首先,定义了4类边缘紧耦合结构,并提出了一种具有线性复杂度的边缘紧耦合结构挖掘算法.其次,分别选择k-clique,k-clan,k-plex结构作为核心紧耦合结构,并以长结构优先和短结构优先2种策略将边缘与核心紧耦合结构合并.然后,将合并后的局部紧耦合结构融入模块性优化过程,提出了一种NFN算法.该算法将每个局部紧耦合结构初始化为独立社区,不断凝聚模块性增量最大的2个社区,直至找到预定义数量的社区.6个真实数据集上针对外部指标和内部指标的实验结果均表明,相比于传统的FN算法,NFN算法能发现更高质量的社区.在参数设置方面,长结构优先策略优于短结构优先策略,且采用k-clique结构作为核心紧耦合结构优于采用其他结构.因此,长结构优先策略结合k-clique成为NFN算法的最佳参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检测 模块性 FN算法 社会网络 紧耦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GPS紧耦合系统自适应跟踪环路带宽设计 被引量:5
16
作者 岳亚洲 陆志东 +1 位作者 张会锁 赵国军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8年第4期458-461,共4页
在INS/GPS紧耦合系统中,通过把惯导系统的位置、速度等估计值反馈到GPS的跟踪环,使环路带宽可以变窄,以明显改善GPS的抗干扰能力。在这种组合系统中,跟踪误差是由环路带宽内中的干扰噪声、振荡器相位噪声引起,此外还有惯性传感器的误差... 在INS/GPS紧耦合系统中,通过把惯导系统的位置、速度等估计值反馈到GPS的跟踪环,使环路带宽可以变窄,以明显改善GPS的抗干扰能力。在这种组合系统中,跟踪误差是由环路带宽内中的干扰噪声、振荡器相位噪声引起,此外还有惯性传感器的误差引起的跟踪误差。文中提出了按照GPS信号的载噪比自适应地调节GPS的环路带宽的方案,这将使GPS接收机在任何条件下包括存在干扰时保持最佳状态。分析和仿真计算说明,与采用固定带宽时相比,自适应带宽的紧耦合系统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和对卫星信号的跟踪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GPS紧耦合 抗干扰 自适应环路带宽 载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紧耦合MIMUs/GPS的神经网络辅助强跟踪滤波方法(英文)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琳琳 孟庆瑜 +2 位作者 刘惠敏 马文杰 赵耀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0-327,共8页
微惯性测量单元由三轴正交的微机械陀螺、加速度计和微型地磁传感器组成。将上述装置与GPS接收机组合,可构成最佳导航定位模型,其中紧耦合MIMUs/GPS对全导航参数(位置、速度及姿态)的测量精度可大幅提高。由于微惯性传感器具有大漂移特... 微惯性测量单元由三轴正交的微机械陀螺、加速度计和微型地磁传感器组成。将上述装置与GPS接收机组合,可构成最佳导航定位模型,其中紧耦合MIMUs/GPS对全导航参数(位置、速度及姿态)的测量精度可大幅提高。由于微惯性传感器具有大漂移特性,为获得具有自适应的线性参数模型,提出了融合滤波的信息处理方法,利用强跟踪滤波实现状态预测,二阶EKF实现测量更新,并借用神经网络技术完成对状态预测的修正。由于系统组件具有非线性,该神经网络辅助的强跟踪滤波方法旨在逼近MIMUs/GPS的真实特性,并为车载用户提供更为精准的导航参数信息。动态环境下的仿真试验表明,尽管MEMS惯性传感器的精度有限,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用于实际的导航参数解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技术 MIMUs/GPS 紧耦合 强跟踪二阶EKF 神经网络辅助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紧耦合泵浦被动调Q微型激光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磊 张大勇 +1 位作者 赵鸿 何利杰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9-612,共4页
设计一种用二极管直接端面泵浦的亚纳秒、千赫兹、千瓦级峰值功率的被动调Q激光器。首先根据激光振荡方程计算出激光器参数,由此设计了1.5 mm厚单块Nd∶YAG与Cr4+∶YAG键合晶体作为工作物质,然后用内蚀光栅LD作为泵浦源,在光学体积小于1... 设计一种用二极管直接端面泵浦的亚纳秒、千赫兹、千瓦级峰值功率的被动调Q激光器。首先根据激光振荡方程计算出激光器参数,由此设计了1.5 mm厚单块Nd∶YAG与Cr4+∶YAG键合晶体作为工作物质,然后用内蚀光栅LD作为泵浦源,在光学体积小于1 cm3条件下,获得重复频率8 kHz、峰值功率8.3 kW、脉冲宽度876 ps,M2=2的单纵模激光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耦合泵浦 被动调Q 窄脉宽 内蚀光栅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表征紧耦合气雾化中熔滴冷却速率的新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欧阳鸿武 陈欣 +1 位作者 余文焘 黄伯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5-380,共6页
通过分析熔体破碎模式和非晶态颗粒的形成机制,提出一种表征紧耦合气雾化过程中熔滴冷却速率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紧耦合气雾化存在多种破碎模式,熔滴的冷却速率因直径、雾化位置的差异,相同直径熔滴经历结晶和非晶化... 通过分析熔体破碎模式和非晶态颗粒的形成机制,提出一种表征紧耦合气雾化过程中熔滴冷却速率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紧耦合气雾化存在多种破碎模式,熔滴的冷却速率因直径、雾化位置的差异,相同直径熔滴经历结晶和非晶化2种不同冷却行为;依据Al基合金粉末的粒度分布和微观结构,结合熔体的雾化过程及冷却模式,确定熔滴冷却速率的上、下限;实验得出熔滴的冷却速率为104~108 K/s,Al-Ni-Y合金的非晶化临界冷却速率为105 K/s,能形成非晶态的熔滴最大直径为25μm左右,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较吻合,比较客观地反映紧耦合气雾化的复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 粉末 紧耦合气雾化 冷却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阻型频率选择表面的超宽带紧耦合阵列 被引量:7
20
作者 胡志慧 姜永华 凌祥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4-1151,共8页
针对接地板严重影响紧耦合天线阵列(Tightly Coupled Array,TCA)阻抗带宽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电阻型频率选择表面(Resistive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RFSS)的多层结构超宽带TCA,分析了电阻膜方阻及单元间耦合对阻抗带宽的影响,... 针对接地板严重影响紧耦合天线阵列(Tightly Coupled Array,TCA)阻抗带宽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电阻型频率选择表面(Resistive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RFSS)的多层结构超宽带TCA,分析了电阻膜方阻及单元间耦合对阻抗带宽的影响,并对其扫描及未扫描时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在天线阵列与接地板之间加载开口谐振环结构的RFSS,可减小接地板反射,抑制天线短路点,显著增加其阻抗带宽,其辐射性能在整个带宽内均较稳定;由于RFSS加入了损耗,天线阵列增益有所降低.该多层结构TCA具有带宽宽、体积小、易共形等特点,在超宽带小型化相控阵天线中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 紧耦合天线阵列 电阻型频率选择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