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琼 黄纪坚 +1 位作者 林吉忠 张仪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2-83,86,共3页
目的:探讨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心肺复苏(C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218例心肺骤停患者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给复苏约组(A组)和常规外周静脉给复苏约组(B组),比较分析两组复苏效果。结果:两组在穿刺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 目的:探讨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心肺复苏(C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218例心肺骤停患者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给复苏约组(A组)和常规外周静脉给复苏约组(B组),比较分析两组复苏效果。结果:两组在穿刺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初期复苏成功率和短期存活率也显著高于B组(P<0.05),肾上腺素的用量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外周静脉给复苏药比较,CPR时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中心静脉通道给药提高了初期复苏成功率,有利于后期脑复苏,该中心静脉通道的建立为CPR提供了最佳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心肺复苏 临床应用 CPR 心肺骤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行改良经颈内静脉双隧道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的护理
2
作者 韩文文 张凯 +4 位作者 张奕 张佳佳 赵林芳 宫晓艳 庄一渝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116,共4页
总结1例食道恶性肿瘤引发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接受改良经颈内静脉双隧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入术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要点包括:多学科协作评估患者静脉状况,分析置管难点及风险... 总结1例食道恶性肿瘤引发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接受改良经颈内静脉双隧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入术的护理经验。主要护理要点包括:多学科协作评估患者静脉状况,分析置管难点及风险;制订并优化置管方案;应用心脏超声联合“雪花征”进行尖端定位;严密监测并发症;强化患者回访工作。经精心且专业的治疗与护理,患者于第6次化疗后成功拔除导管,未出现导管相关性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廓出口综合征 双隧道技术 颈内静脉穿刺管术 心脏超声 经外周静脉入中心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 被引量:14
3
作者 万宏伟 李小昕 柳丽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215-217,共3页
目的 对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 取临床行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病例,对其成功率和各种常见并发症分别比较,统计处理用χ2检验.结果 表... 目的 对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方法 取临床行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病例,对其成功率和各种常见并发症分别比较,统计处理用χ2检验.结果 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结论 临床主张选用颈内静脉穿刺作为中心静脉置管径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管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800例体会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振发 王瑜 王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9期1438-1438,共1页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抢救重危病人、测定中心静脉压、长期静脉给药、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化疗等常用的外科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广泛。我科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或危重患者常规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由于锁骨下静脉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检...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抢救重危病人、测定中心静脉压、长期静脉给药、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治疗、化疗等常用的外科技术,在普通外科应用广泛。我科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或危重患者常规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由于锁骨下静脉较颈内静脉易于固定,检测中心静脉压较颈内静脉标准、可靠.故首选锁骨下静脉穿刺途径。1年来我科共完成80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现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管术 锁骨下静脉 中心静脉 胃肠道手术 营养支持治疗 颈内静脉 重危病人 静脉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比较 被引量:14
5
作者 万宏伟 李晓昕 柳丽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8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穿组(41例)和颈穿组(48例),颈穿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穿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8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锁穿组(41例)和颈穿组(48例),颈穿组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穿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管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2
6
作者 屈清荣 阎保君 张忠玲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6-197,共2页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穿刺方法的改进。方法 :179例患者采用原操作方法 ,5 87例患者采用改变穿刺点、穿刺方向、操作手势及置管长度的方法 ,对 2种穿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原操作方法一次置管成功率为 73% ,改进后为...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穿刺方法的改进。方法 :179例患者采用原操作方法 ,5 87例患者采用改变穿刺点、穿刺方向、操作手势及置管长度的方法 ,对 2种穿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原操作方法一次置管成功率为 73% ,改进后为 89% ;原操作方法置管操作时间为 (5 3 4± 10 8)min ,改进后为 (4 1 3± 10 6 )min ;原方法并发症发生率 5 0 3% ,改进后为 1 19%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改进后的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方法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置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 穿刺方法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常见合并症的预防及处置 被引量:7
7
作者 刘素琴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常见合并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8年7月收集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485例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产生的相关合并症及其处理对策。结...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常见合并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8年7月收集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485例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产生的相关合并症及其处理对策。结果1485例患者中有98例发生合并症,发生率为6.59%,其中穿刺置管过程中误入动脉22例(1.48%),误入颈内静脉4例(0.27%),气胸2例(0.13%),心律失常3例(0.20%);出血1例(0.06%);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36例(2.42%),导管堵塞25例(1.68%),导管脱出5例(0.34%)。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合并症,但随着操作者临床经验的积累,可以预防和减少合并症的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肿瘤患者较为安全的静脉穿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锁骨下静脉穿刺管术 合并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坐位经皮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体会
8
作者 毛勇 代冬梅 赵光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8期3170-3170,共1页
我科自2004年来.在对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不断探索和改进中,总结出一种对不能平卧及半卧的患者在坐位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的特殊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中心静脉穿刺管术 经皮锁骨上途径 坐位 锁骨下 静脉穿刺 不能平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改进的解剖依据和临床验证 被引量:18
9
作者 方机 罗光辉 +2 位作者 李忠华 廖进民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5-236,共2页
目的:为改进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方法提供解剖学基础,并通过临床应用加以验证。方法:20具成人标本,按改进穿刺点定位的具体操作步骤,解剖观察右锁骨下静脉的行程、毗邻,测量与该静脉有关的数据;并用该法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中... 目的:为改进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方法提供解剖学基础,并通过临床应用加以验证。方法:20具成人标本,按改进穿刺点定位的具体操作步骤,解剖观察右锁骨下静脉的行程、毗邻,测量与该静脉有关的数据;并用该法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2 180例。结果:穿刺点至右锁骨下静脉、右锁骨下动脉和静脉角的距离分别为(3.5±0.6)cm,(2.9±0.6)cm和(5.7±0.9)cm,锁骨表面至第一肋表面的深度为(2.3±0.4)cm,锁骨下缘与锁骨下静脉的角度为37.5°±11.6°。统计了按此置管术施行的临床资料2180例,穿刺成功率为98.85%(2155例);穿刺失败率为 1.15%(25例),并分析了失败的原因。结论:改进的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具有成功率高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管术 解剖学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荣志 范真 +3 位作者 贺生 王海欣 田顺亮 胡庆甫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2-163,共2页
目的 :为新生儿锁骨下静脉穿刺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5具 30侧新生儿尸体的锁骨下静脉及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锁骨下静脉属支腋静脉与锁骨中线交点距锁骨中点下缘 (6 .2±1.7)mm ;锁骨下静脉与锁骨下缘交点指数为 ... 目的 :为新生儿锁骨下静脉穿刺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15具 30侧新生儿尸体的锁骨下静脉及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锁骨下静脉属支腋静脉与锁骨中线交点距锁骨中点下缘 (6 .2±1.7)mm ;锁骨下静脉与锁骨下缘交点指数为 39.0± 4.5 ,提示交点在锁骨中内 1/3交点稍偏外侧。静脉角位于锁骨上缘距胸锁关节外侧 (10 .0± 2 .4)mm处。上述三点相连 ,即为新生儿锁骨下静脉的体表投影。结论 :沿锁骨下静脉体表投影穿刺进针可获较高的穿刺成功率 ,穿刺应首选右侧 ,穿刺插管长度不超过 5 .8cm(右 )或 4.7cm(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锁骨下静脉 穿刺管术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标准体位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庆宇 刘须才 汪永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177-178,共2页
关键词 非标准体位 锁骨下静脉 静脉穿刺管术 穿刺体位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和凝血四项水平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振香 林蓓蕾 +4 位作者 陈颖 王艳丽 杨巧芳 程瑞莲 高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患者血清TNF-α、IL-6、IL-10及凝血四项水平的变化。方法:以未PICC患者38例为对照(包括肿瘤患者10例、非肿瘤患者18例和血液病患者10例),对比分析PICC患者(包括肿瘤患者14例、非肿瘤患者20例和... 目的: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患者血清TNF-α、IL-6、IL-10及凝血四项水平的变化。方法:以未PICC患者38例为对照(包括肿瘤患者10例、非肿瘤患者18例和血液病患者10例),对比分析PICC患者(包括肿瘤患者14例、非肿瘤患者20例和血液病患者16例)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0和凝血四项水平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TNF-α、IL-6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L-1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四项。结果:PICC肿瘤、非肿瘤、血液病组TNF-α水平高于相应未PICC对照组(t分别为2.330、3.606和3.110,P均<0.05),IL-6水平低于相应对照组(t分别为7.120、5.863和2.572,P均<0.05),IL-10水平无明显变化(t分别为0.881、0.887和0.079,P均>0.05);非肿瘤PICC组凝血四项与未PICC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ICC置管后血浆TNF-α水平的升高和IL-6水平的下降可能与静脉血栓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管术 炎症细胞因子 凝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感染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吕小红 张日惠 +2 位作者 赵莹 李志革 李晖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1期3-4,共2页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的感染因素。方法 对 4 0 0例肿瘤化疗患者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感染进行监测。按置管时间长短 (A组 <2 0d ,B组 2 0~ 3 9d ,C组 4 0~ 5 9d ,D组≥ 6 0d)、病情轻重、伴...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的感染因素。方法 对 4 0 0例肿瘤化疗患者经皮穿刺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后感染进行监测。按置管时间长短 (A组 <2 0d ,B组 2 0~ 3 9d ,C组 4 0~ 5 9d ,D组≥ 6 0d)、病情轻重、伴有糖尿病与否、合用激素与否对所发生的感染情况分组进行 χ2 检验。结果 发生导管性感染 3 6例 ,感染率 9.0 %。 4组中按导管留置时间长短比较A与B、C、D之间分别为P >0 .0 5、P <0 .0 5、P <0 .0 1 ;B与C、D比较分别为P <0 .0 5、P <0 .0 1 ;C与D的P >0 .0 5。除A与B、C与D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外 ,其他均有极显著差异。病情轻重之间、是否合用激素之间感染率经统计学处理P <0 .0 1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有否伴有糖尿病有否之间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5 ,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留置时间长、病情重、合用激素者感染发生率高。而伴有糖尿病与否在统计学上无意义 ,可能与伴有糖尿病病例数少 ( 9例 )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锁骨下静脉管术 感染率 化疗 护理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爱忠 赵惠君 +1 位作者 马庆侠 江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11-912,共2页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穿刺 超声引导 静脉穿刺 并发症发生率 危重患者 长期化疗 长期留 超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侧颈内静脉触摸法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于建华 苏春燕 +5 位作者 冯利 何生奇 江正龙 王宁军 芦殿荣 王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8-1018,共1页
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然而置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导管异位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出现脑血管意外。在工作中我们观察了利用触摸法判断锁骨下静脉置管是否误入同侧颈内静脉,并及时予以纠正,并对该... 锁骨下静脉置管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然而置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导管异位容易导致各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出现脑血管意外。在工作中我们观察了利用触摸法判断锁骨下静脉置管是否误入同侧颈内静脉,并及时予以纠正,并对该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总结评价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情况2007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患者共计560例,其中男321例,女239例,平均年龄分别为(62.9±11.9)、(21±91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脑血管意外 穿刺 穿刺 穿刺 上腔静脉 穿刺部位 管方法 中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经皮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丽妮 谭宪湖 +4 位作者 谭冠先 林成新 张炳东 秦科 黄海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小儿 锁骨下静脉 穿刺 经皮锁骨上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建锋 陈海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910-910,共1页
关键词 中心静脉管术 颈内静脉穿刺 超声引导 并发症 引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超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解剖定位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陶永忠 钱晓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90-1091,共2页
关键词 颈内静脉穿刺管术 临床应用 解剖定位 彩超 颈内静脉穿刺 操作技术 严重并发症 解剖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点一线”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大胜 杜正隆 +1 位作者 曾德福 石齐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095-3096,共2页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如何提高其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置管所需要的时间,仍然需要研究和改进,笔者通过复习颈部解剖,找到了一种新人路(“三点一线”法),能定位简便,穿刺浅,成功率高,完成置管所...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如何提高其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置管所需要的时间,仍然需要研究和改进,笔者通过复习颈部解剖,找到了一种新人路(“三点一线”法),能定位简便,穿刺浅,成功率高,完成置管所需时间短,无并发症。并将此技术应用在成人、小儿共116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静脉穿刺管术 应用 穿刺成功率 危重患者 临床抢救 颈部解剖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2898例分析与护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连妹 刘荣兰 +1 位作者 唐彩虹 王彬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7年第3期163-164,共2页
关键词 护理学 中心静脉 穿刺 管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