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索尔库里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与阿尔金断裂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郭召杰 张志诚 王建君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9-63,共5页
阿尔金走滑断裂带主要由阿尔金主干断层与几条近于平行的左行走滑断层和斜交断层组成,其空间分布规律可用左行走滑简单剪切模型解释。索尔库里盆地是阿尔金断裂带中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属于典型松弛分叉型走滑拉分盆地。索尔库里盆地... 阿尔金走滑断裂带主要由阿尔金主干断层与几条近于平行的左行走滑断层和斜交断层组成,其空间分布规律可用左行走滑简单剪切模型解释。索尔库里盆地是阿尔金断裂带中一个新生代断陷盆地,属于典型松弛分叉型走滑拉分盆地。索尔库里盆地扩张开始于上新世,至今扩张量约为40km,其扩张速率约为0.8cm/a。按相同的位移速率,本文估算了阿尔金主干断层自始新世晚期以来的走滑量,大约为32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带 索尔库里盆地 走滑构造 断层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尔库里盆地侏罗系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虎啸 张晓宝 +2 位作者 张铭杰 曹占元 陈思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5-200,共6页
在油气勘探中,烃源岩的研究占有重要组成部分。侏罗系烃源岩在索尔库里盆地主体部位广泛分布,面积3 875.7km^2,最大厚度300 m以上,分布在盆地中南部。对索尔库里盆地侏罗系烃源岩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通过研究生物标记化合物来分... 在油气勘探中,烃源岩的研究占有重要组成部分。侏罗系烃源岩在索尔库里盆地主体部位广泛分布,面积3 875.7km^2,最大厚度300 m以上,分布在盆地中南部。对索尔库里盆地侏罗系烃源岩样品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通过研究生物标记化合物来分析有机质的类型、成熟度和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研究样品中饱和烃馏分含量较高,在33%~75%之间。烃源岩样品Pr/Ph分布范围在0.49~0.99之间,说明其具有还原沉积环境;三环萜烷/霍烷分布范围为0.27~2.64,r-/0.5C_(31)丰度平均值为0.34,具有明显的淡水沉积环境特征。样品规则甾烷均呈C_(27)> C_(28)< C_(29)的V字型分布,认为烃源岩以偏腐泥混合型母质为主。藿烷与甾烷的成熟度参数存在差异,说明了烃源岩可能受到微生物降解作用。因此,对索尔库里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的研究,为以后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库里盆地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尔库里盆地中-上新世地层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3
作者 常宏 方小敏 +2 位作者 安芷生 宋春晖 强小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索尔库里盆地的索尔库里达板及茫崖剖面进行了地层学研究 ,分析了地层的沉积序列 ,总结了其砂质中粒角砾岩 -含砾砂岩 -泥质粉砂岩的地层结构韵律性特征。地层剖面中有两个完整的韵律组合 ,其上被一厚达 6 6 m的巨砾岩... 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索尔库里盆地的索尔库里达板及茫崖剖面进行了地层学研究 ,分析了地层的沉积序列 ,总结了其砂质中粒角砾岩 -含砾砂岩 -泥质粉砂岩的地层结构韵律性特征。地层剖面中有两个完整的韵律组合 ,其上被一厚达 6 6 m的巨砾岩覆盖。结合所产化石 ,其时代为中 -上新世。粒度的截然变化反映了物源区与沉积区高差的变化 ,沉积序列的结构特征反映了其沉积的古地理环境发生了 4次明显的变化 ,推测物源区的青藏高原北部发生了多期隆升事件。分析认为中新世较早时期已有一定程度的隆升 ,经过较长时间的风化剥蚀 ,于中新世晚期发生了一次较为强烈的隆升 ,而最后造成现今宏伟地貌特征的隆升事件发生于上新世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序列 古地理环境 隆升事件 索尔库里盆地 青藏高原 上新世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山索尔库里北盆地沉积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正乐 白彦飞 +3 位作者 陈柏林 王小凤 陈宣华 刘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05-411,共7页
索尔库里北盆地位于阿尔金山中段,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阿尔金断裂的走滑作用密切相关。根据野外地质填图的结果,通过沉积相、沉积环境的研究,在盆地内部划分出早第四纪七个泉组砾岩层,并将盆地新生代的沉积划分为两大序列:下部为渐新世... 索尔库里北盆地位于阿尔金山中段,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阿尔金断裂的走滑作用密切相关。根据野外地质填图的结果,通过沉积相、沉积环境的研究,在盆地内部划分出早第四纪七个泉组砾岩层,并将盆地新生代的沉积划分为两大序列:下部为渐新世下干柴沟组、中新世上干柴沟组、油砂山组序列,沉积相从底部的冲积扇、洪积扇向上逐渐变化为断陷湖盆相,再变化为冲积扇、洪积扇相,为一个完整的断陷湖盆的发生-发展-消亡的序列;上部为早第四纪七个泉组序列,为冲积扇、洪积扇沉积。结合盆地沉积充填过程和构造变形分析,建立了盆地多阶段的构造演化模式,进而探讨了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新生代阿尔金断裂带走滑作用过程之间的动力学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 索尔库里盆地 沉积特征 构造演化 阿尔金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断裂晚新生代左旋走滑位错的地质新证据 被引量:38
5
作者 张岳桥 陈正乐 杨农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期8-12,共5页
通过对沿阿尔金断裂中段 (位于东经 88°至 92°)发育的晚第三纪走滑盆地沉积历史和走滑变形过程的野外观测以及对第四纪索尔库里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的沉积环境复原的分析 ,提出了阿尔金断裂中段晚新生代左旋走滑位错的地质新... 通过对沿阿尔金断裂中段 (位于东经 88°至 92°)发育的晚第三纪走滑盆地沉积历史和走滑变形过程的野外观测以及对第四纪索尔库里盆地形成和演化过程的沉积环境复原的分析 ,提出了阿尔金断裂中段晚新生代左旋走滑位错的地质新证据。研究表明 ,晚第三纪走滑盆地经历了中新世晚期至上新世早期斜张走滑拉分和上新世晚期以来左旋错动的演化过程 ,沉积体沿断裂的错位分布特征指示至少发生了 80 km的左旋走滑位错。发育于阿尔金山链内部的索尔库里盆地起源于晚第三纪早期强烈的侵蚀作用 ,成为柴达木盆地快速沉积的主要物源区。该侵蚀盆地于中晚更新世闭合并演化成一个独立的沉积盆地。通过侵蚀盆地外流通道的复原指示阿尔金断裂自晚第三纪以来累积了 80~ 1 0 0 km的左旋位错。在此基础上 ,结合穿越断裂构造的 级区域水系形成的洪积裙宽度和主干河道沿断裂迹线的拐折长度 ,探讨了阿尔金断裂晚新生代左旋走滑位错量沿走向分布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索尔库里盆地 左旋走滑位错 晚新生代 构造运动 走滑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