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9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目标与路径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社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1,共7页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改革的主体力量。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是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教育报国理想抱负的精神坐标,也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范导。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改革的主体力量。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是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教育报国理想抱负的精神坐标,也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范导。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价值的参照性、理念的精准性和时代的适切性。打造教育家型教师队伍,要围绕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等三维目标,通过加强制度设计、优化资源整合、建立协同机制、推动数字转型的一体推进,走好新时代重师、严师、强师、优师之路,以教师队伍之强厚植教育强国之本,以教育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素质教师队伍 教育家型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必须首先培养高素质教师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兆伟 刘北芦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5-108,共4页
儒家经典诵读工作,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工作,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其根本是要首先培养高素质的指导教师。有了教师的表率风范,再加上全社会的努力配合,儒家经典诵读工作,自然卓见成效。
关键词 弘扬 中华传统文化 经典诵读 素质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双师素质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20
3
作者 祝睿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4期83-87,共5页
目的探索护理"双师素质"教师胜任力、内部结构及权重,构建胜任力模型。方法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等确定教师胜任力,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提炼的胜任力归类,建立胜任力模型结构,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模型结构,再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级... 目的探索护理"双师素质"教师胜任力、内部结构及权重,构建胜任力模型。方法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等确定教师胜任力,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提炼的胜任力归类,建立胜任力模型结构,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模型结构,再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所构建的护理"双师素质"教师胜任力模型由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职业基本素养、人格基本特征、科学研究能力、公共管理能力6个维度40个条目组成,问卷Cronbach′sα为0.80,总方差累积贡献率78.01%;专家积极性95.70%~100%,专家权威程度Cr值为0.828;专家协调性W值0.20~0.60,P〈0.05。结论护理"双师素质"教师胜任力模型可为教师的聘用、培养、考核及晋升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提高护理"双师素质"教师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制度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双师素质教师 胜任力模型 评价工具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办学的关键 被引量:3
4
作者 黄金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93,共4页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依靠事业心强、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结构合理、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学校为基地,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之本。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依靠事业心强、教学科研能力突出、结构合理、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学校为基地,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之本。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教师的劳动特点和心理特点,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注重以积极的学校文化建设带动教师专业发展。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教师队伍 以人为本 课堂教学实践 学校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课实施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教师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泽群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117-118,共2页
创新要靠人才 ,人才来源于教育 ,良好的教育关键在于有高素质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坚强个性 ,通过运动磨炼身体 ,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材。这里就涉及到素... 创新要靠人才 ,人才来源于教育 ,良好的教育关键在于有高素质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坚强个性 ,通过运动磨炼身体 ,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材。这里就涉及到素质教育与高素质教师之间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素质教师 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提高教师社会声望为抓手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6
作者 龙宝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25,共3页
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发出了“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的呼吁,教师行业的“社会声望”随之成为本次讲话的关键句。一切教育改革的梦想、意志与精神,倘若离开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坚强支撑,都将是... 在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发出了“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的呼吁,教师行业的“社会声望”随之成为本次讲话的关键句。一切教育改革的梦想、意志与精神,倘若离开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坚强支撑,都将是无本之木、空中楼阁;一切教育改革的勇气、毅力与坚守,一旦离开了高素质教师,都将是天方夜谭、梦人呓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队伍建设 素质教师 社会声望 抓手 教育改革 总书记 习近平 关键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驱动高素质教师在乡村留任的政策机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畇赟 刘善槐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5-142,共8页
保留高素质乡村教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已有多个旨在驱动高素质教师在乡村留任的政策相继出台,然而乡村教师流失现象仍然严重。当前驱动高素质教师在乡村留任的政策机制可归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基于回报递增的机制、基于承诺约束的... 保留高素质乡村教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已有多个旨在驱动高素质教师在乡村留任的政策相继出台,然而乡村教师流失现象仍然严重。当前驱动高素质教师在乡村留任的政策机制可归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基于回报递增的机制、基于承诺约束的机制和基于乡村从教信念的机制。这些机制在驱动乡村教师留任的政策实践中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局限性。为构建驱动高素质教师在乡村留任的长效机制,应兼顾公共利益与教师个体利益,政策机制应吻合教师职业决策机制并形成合理的政策机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素质教师 政策机制 乡村留任 回报递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建设与管理问题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邵红梅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09年第02Z期54-55,58,共3页
高职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竞争过程中取得优势,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而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明确了标准和要求,对高职院校双师素... 高职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竞争过程中取得优势,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而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明确了标准和要求,对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具有引导性的作用,提供了一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师素质教师 建设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东刚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35,共5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他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前提在于我们需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他指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的前提在于我们需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大计 业务精湛 人师 教师为本 民族振兴 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家精神 素质教师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 被引量:3
10
作者 纪德奎 胡冬梅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22期16-20,共5页
我国义务教育经历了从普及到均衡再到高质量发展的历程。要使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源质量高、教学本领强、熟悉前沿信息技术、有情怀讲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关键。面对当下优质生源短缺、标准化培养不足、技术前沿专业教师培育相对... 我国义务教育经历了从普及到均衡再到高质量发展的历程。要使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生源质量高、教学本领强、熟悉前沿信息技术、有情怀讲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关键。面对当下优质生源短缺、标准化培养不足、技术前沿专业教师培育相对滞后以及薄弱地区高素质教师队伍匮乏的难题,应启动“双引”工程,扩大优质师资供给;开展标准化建设工程,完善质量监测制度;实施高精尖教师培育工程,做好前沿布局;推动协同提质工程,实现薄弱地区师资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高质量 义务教育 素质教师 优质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
11
作者 陈件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0年第S3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教师 创造型教师 素质教师 教师队伍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师素质 培养创造性人才 现代教育技术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
12
作者 焦美芹 江敦辉 方爱峰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专业课教师 职业学校 素质教师 文化课教师 教师队伍 动手操作能力 素质劳动者 培养 青年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校加强师德教育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13
作者 何国明 《教育管理研究》 1997年第3期53-55,共3页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办教育的目的是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办好学校的根本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是建设教师队伍。
关键词 师德教育 素质教师 中学教育 跨世纪人才 教育质量 教育科研工作 现代化工程 奠基工程 中层领导 教学管理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邓小平人才理论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14
作者 李乾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8年第6期18-19,共2页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同时教育本身也是人才荟萃的战线。因此,认真学习邓小平人才理论,对我们更好地利用人才、培养人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里谈一点在邓小平人才理论指导下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体会。 邓小平人才理论从形成到...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同时教育本身也是人才荟萃的战线。因此,认真学习邓小平人才理论,对我们更好地利用人才、培养人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里谈一点在邓小平人才理论指导下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体会。 邓小平人才理论从形成到发展,包括其科学体系的各个方面,都贯穿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思想。可以说,这既是大胆培养选拔人才的思想基础,也是邓小平人才理论的哲学基础。早在1977年,邓小平同志就强调:“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20年后的今天,我们面对国际国内全方位激烈竞争的形势,更加深刻地感到当时提出这一论断,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和超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人才理论 素质教师 中青年教师 教师队伍 尊重人才 尊重知识 社会主义现代化 培养人才 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就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被引量:3
15
作者 谈振华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8-60,共3页
造就一支具有时代意识,创新精神和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教师培养要从实际出发,促进教师的不断学习和身发展,将科研与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造就学习型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课改与教师教学基... 造就一支具有时代意识,创新精神和教学艺术高超的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教师培养要从实际出发,促进教师的不断学习和身发展,将科研与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造就学习型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课改与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有机结合,树立教师新的教育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造就复合型教师。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心在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应将党校的内部体制改革与教师考核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造就奉献型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教师素质 教师队伍建设 学习型 复合型 奉献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6
作者 肖虎 《河南农业》 2007年第22期5-5,共1页
素质教育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本文从教师队伍所应该具有的时代特色素质出发,对如何加强教师队伍作了几点分析。
关键词 教师队伍 教师素质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培养:从“教书匠”出发
17
作者 王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2,F0003,共7页
“教书匠”并不是一个贬义词。熟练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技术,成为一名资深的“教书匠”,是教师向高素质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前提。而要实现这样的发展,除了“匠艺”,还应具备“匠心”,这不但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一些新奇的、创造性的... “教书匠”并不是一个贬义词。熟练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技术,成为一名资深的“教书匠”,是教师向高素质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前提。而要实现这样的发展,除了“匠艺”,还应具备“匠心”,这不但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一些新奇的、创造性的教学设计或育人思路,还意味着教师愿意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花心思、花精力去进行思考和准备。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精益求精的精神、献身教育的热情,是教师们应该具备的“匠心”。“匠艺”和“匠心”并非各自独立发展,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就需要保障教师有充分的专业自主权,如此方能促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书匠 素质专业化教师 匠心 匠艺 专业自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三体共促”机制研究
18
作者 王学进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5-28,共4页
为整体提升区域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积极探索“三体共促”的实践机制。“众筹式”教学研究共同体,促进资源的流动和共享,打破空间壁垒,优化教研生态;“雁阵式”专业发展智联体,分层分类构建专业... 为整体提升区域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积极探索“三体共促”的实践机制。“众筹式”教学研究共同体,促进资源的流动和共享,打破空间壁垒,优化教研生态;“雁阵式”专业发展智联体,分层分类构建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赋能教师专业进阶;“网络式”研究成果共育体,以成果孵化为导向,激活各层级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内生力,促进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素质能力 “三体共促” 教师专业发展 区域教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视角下职业本科院校教师产教融合参与意愿与行为研究——基于26所职业本科院校404名教师的调查
19
作者 赵学瑶 杨成明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86,共9页
基于产教融合逻辑与教师主体性视角来建设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本科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以26所职业本科院校教师为研究对象,探究教师产教融合参与意愿对其参与行为的影响及产教融合认知情况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 基于产教融合逻辑与教师主体性视角来建设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职业本科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以26所职业本科院校教师为研究对象,探究教师产教融合参与意愿对其参与行为的影响及产教融合认知情况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职业本科院校教师产教融合参与的“意强行弱”现象凸显;教师产教融合参与意愿能正向预测其产教融合参与行为;教师产教融合认知情况在产教融合参与意愿和参与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因此,职业本科院校亟需以整体性视角重识教师产教融合参与的主体性和发生机制,分阶段、分类型明确教师产教融合参与的内容重点与实践逻辑,构建结果导向的教师产教融合参与激励机制,实现教师产教融合参与水平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本科院校 专业化高素质教师队伍 产教融合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基础保障: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双师”素质 被引量:13
20
作者 王忠诚 孟瑜方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18-21,共4页
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以及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出台背景,结合近三年国家发布的有关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双师”素质相关政策,分析其现实... 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双师”素质,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以及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出台背景,结合近三年国家发布的有关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双师”素质相关政策,分析其现实价值,认为提升职业院校教师“双师”素质有助于打破职业院校教师入口“唯学历”的桎梏,畅通企业技术人员进入职业院校的渠道,推动教师评价标准的完善。同时,研究发现,当前职业院校“双师”素质存在教师标准规范性欠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实体化运行效果不佳、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培养体系尚不完善等现实问题,需要加快制定完善的“双师”素质教师标准,构建本科、硕士和博士三级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培养体系,营造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全面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职业院校教师 “双师”素质教师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