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力系统转换与金成矿作用 被引量:24
1
作者 邓军 孙忠实 +2 位作者 王建平 杨立强 王庆飞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1-77,共7页
动力系统转换与成矿是成矿作用动力学深层次的探索,它是在单一动力系统基础上进行系统与系统 间成矿作用的研究。经对华北地台北缘夹皮沟金矿带的研究,认为它们主要分布在多性质动力系统之间,即海底扩 张-大陆张裂之间、古陆隆起-... 动力系统转换与成矿是成矿作用动力学深层次的探索,它是在单一动力系统基础上进行系统与系统 间成矿作用的研究。经对华北地台北缘夹皮沟金矿带的研究,认为它们主要分布在多性质动力系统之间,即海底扩 张-大陆张裂之间、古陆隆起-边缘滑脱之间、韧-脆性剪切之间和高序次-低序次之间的转换和过渡地带,各过 渡地带的构造转换机制分别经历过分支拉压双生性、蠕变重熔活化性、对剪渗透萃取性和弯曲脉动贯入性四个阶 段。对各阶段不同动力系统间的转换成矿机制的研究将加深对金矿床成因和成矿背景的认识,通过各自动力系统 的鉴别,可将成矿预测集中转向于不同动力系统间的转换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系统转换 成矿作用 构造环境 构造转换机制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转换对土壤中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郭景恒 朴河春 +1 位作者 张晓山 刘启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367-1370,共4页
采集贵州省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中森林土壤和相邻农田土壤 ,系统分析其中碳水化合物总量和各单糖的含量。并以此来查明由森林生态系统向农业生态系统转换的过程对土壤碳水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对于森林土壤 ,农业土壤中碳水化合物... 采集贵州省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中森林土壤和相邻农田土壤 ,系统分析其中碳水化合物总量和各单糖的含量。并以此来查明由森林生态系统向农业生态系统转换的过程对土壤碳水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相对于森林土壤 ,农业土壤中碳水化合物总量明显降低。在农田土壤中六糖 /五糖比值有升高的趋势 ,其中以 M/X比值最为明显。这说明 ,在该转换过程中植物来源的单糖组分有所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转换 土壤 碳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午岭林区生态系统转换对土壤有机碳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世伟 卢璐 +3 位作者 刘娜娜 吴金水 苏静 杨永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30-1035,共6页
生态系统转换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循环及环境质量.本研究分析了子午岭林区农田、草地、灌丛和森林不同生态系统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稳定性有机碳含量.结果显示:各生态系统中,表层(0~10 cm)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深层... 生态系统转换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循环及环境质量.本研究分析了子午岭林区农田、草地、灌丛和森林不同生态系统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稳定性有机碳含量.结果显示:各生态系统中,表层(0~10 cm)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40~70 cm).与农田生态系统表层土壤相比,草地、灌丛、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82.07%、121.67%和183.16%,深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也有类似的趋势;从增加的绝对值来看,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2.24、4.13和5.43 g/kg,土壤稳定性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4.76、6.23和10.18g/kg.表明农田生态系统转换为林、草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而且,土壤作为碳“汇”的功能增强,更有利于CO2固定和生态环境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转换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稳定性有机碳 子午岭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差估计的变形监测基准网坐标系统转换 被引量:5
4
作者 吕伟才 张瑞华 +2 位作者 张则友 周学年 陈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3-237,共5页
为监测地下煤炭开采对某矿工业广场内主、副井筒的影响,布设了由10个点构成的GPS基准网,从而为由54个监测点构成的井筒监测网提供在矿区坐标系统下的变形分析基准;在求解坐标转换参数时,为克服转换基准点中存在的位移对求参的影响,提出... 为监测地下煤炭开采对某矿工业广场内主、副井筒的影响,布设了由10个点构成的GPS基准网,从而为由54个监测点构成的井筒监测网提供在矿区坐标系统下的变形分析基准;在求解坐标转换参数时,为克服转换基准点中存在的位移对求参的影响,提出了采用抗差估计理论求参的模型及数据处理流程,并建立转换后GPS网的质量评价模型。根据对GPS基准网的处理结果,采用抗差估计求参,有利于保留GPS技术高精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GPS) 基准网 坐标系统转换 抗差估计 变形分析基准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大地高误差的空间三维坐标系统转换 被引量:6
5
作者 陶叶青 张生 杨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99,共4页
在参心坐标系向地心坐标系转换的过程中,由于控制点在参心坐标系中缺乏高精度的大地高,使得控制点在参心坐标系中的空间三维直角坐标存在误差,对转换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而应用最小二乘准则建立的空间转换模型没有顾及这一影响。对应用总... 在参心坐标系向地心坐标系转换的过程中,由于控制点在参心坐标系中缺乏高精度的大地高,使得控制点在参心坐标系中的空间三维直角坐标存在误差,对转换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而应用最小二乘准则建立的空间转换模型没有顾及这一影响。对应用总体最小二乘建立空间转换模型实现坐标系统转换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用已知数据分别对总体最小二乘(TLS)与最小二乘(LS)算法实现坐标系统转换做出比较,结果显示,前者计算精度高、求解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高 总体最小二乘 最小二乘 坐标系统转换 高斯-马尔科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颖的余数系统到二进制系统转换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马上 胡剑浩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7-522,共6页
传统的余数系统(RNS)到二进制系统(R/B)转换电路中的大位宽操作削弱了RNS的并行特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数值缩放(Scaling)的R/B转换算法和余数系统2k缩放并行实现的方法。同常见余数基R/B转换算法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 传统的余数系统(RNS)到二进制系统(R/B)转换电路中的大位宽操作削弱了RNS的并行特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数值缩放(Scaling)的R/B转换算法和余数系统2k缩放并行实现的方法。同常见余数基R/B转换算法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使R/B转换中的最大运算位宽限制在最大余数基位宽内,从而消除了R/B转换中可能带来的系统并行度损失;此外,该转换算法可实现有符号RNS到二进制补码系统(TCS)的转换,且不限于具体余数基形式,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运算 余数系统到二进制系统转换 余数系统 数值缩放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坐标系统转换的抗差算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德高 倪飞 《农技服务》 2010年第12期1677-1678,共2页
转换参数的求解精度直接影响坐标转换的精度,而转换参数的精度又取决于已知公共点坐标的精度。探讨了抗差估计原理在公共点坐标精度较低或误差过大的情况下,获得高精度转换坐标的方法。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完全能够满足坐标转换的精度... 转换参数的求解精度直接影响坐标转换的精度,而转换参数的精度又取决于已知公共点坐标的精度。探讨了抗差估计原理在公共点坐标精度较低或误差过大的情况下,获得高精度转换坐标的方法。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完全能够满足坐标转换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坐标 系统转换 坐标精度 坐标转换 转换参数 公共点 点坐标 转换坐标 直接影响 求解精度 精度要求 估计原理 方法 高精度 分析表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S40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中坐标系统转换和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弘奕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坐标系统转换 大地水准面精化 航空摄影 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正射影像图 地方独立坐标系 机载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转换方法在推求高程异常中的应用
9
作者 尹献德 孟凡玉 +2 位作者 王复明 乐金朝 牟乃夏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82-84,共3页
介绍了GPS水准的原理、公式及实现的途径 ,重点讨论了利用高精度的GPS水准点 ,结合精密水准测量资料 ,推求任意一个计算点高程异常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建立了以系统转换方法为依据的数学模型 ,有效地解决了两种系统缺少重合点这一问题 。
关键词 GPS水准 系统转换 高程异常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浪能的多级机组液压式能量转换系统特性研究
10
作者 张亚群 范朝晖 +2 位作者 盛松伟 李显豪 叶寅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6-711,共6页
为实现对波浪的快速响应和波浪能的高效收集利用,以波浪能发电装置液压式能量转换系统为出发点,开展多级机组能量转换系统的方案设计,确定各个元气件的设计参数。为验证多级机组能量转换系统的工作性能,开展3种海况下的装机总功率均为10... 为实现对波浪的快速响应和波浪能的高效收集利用,以波浪能发电装置液压式能量转换系统为出发点,开展多级机组能量转换系统的方案设计,确定各个元气件的设计参数。为验证多级机组能量转换系统的工作性能,开展3种海况下的装机总功率均为100 kW的单级能量转换系统、2级机组能量转换系统(50 kW+50 kW)、3级机组能量转换系统(20 kW+30 kW+50 kW)的仿真计算,并针对仿真结果中的系统压强、发电总功率、各发电机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小浪况下3级机组发电量最小,2级机组发电量最大;大浪况下,3级机组发电量最大,2级机组发电量最小。总之,同样的浪况下,多级机组能量转换系统对波浪的响应时间、发电电量均优于单极机组,且随着机组级数越多,系统对大浪的适应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 液压 能量转换系统 多级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向过载对机载热电转换系统工质吸热过程的影响
11
作者 杨烜 王中伟 钮耀斌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7,共10页
为掌握法向过载对机载热电转换系统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循环工质在吸热通道内的流动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法向过载的增大改变了管道内的流场结构,从而使得壁面温度逐渐降低:沿管长方向,吸热通道的壁面温度呈现... 为掌握法向过载对机载热电转换系统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循环工质在吸热通道内的流动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法向过载的增大改变了管道内的流场结构,从而使得壁面温度逐渐降低:沿管长方向,吸热通道的壁面温度呈现一个峰值结构,该结构的形成与近壁处流体湍流热流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法向过载从0g增加至2g,吸热通道前端的流场从8涡结构变为双主涡结构且二次流的影响逐渐增强。双主涡结构的形成使得加热壁处的温度边界层变薄,流体的湍流热流增加,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增加达80%。随着管道内换热增强,吸热通道的壁面温度逐渐降低,局部降温可达290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向过载 热电转换系统 湍流热流 双主涡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VM的异构协议转换参考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樊争光 沈剑良 +1 位作者 李智超 刘冬培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60-972,共13页
面对异构协议转换系统中庞大的报文输出量,传统的验证方法难以确保输出报文的正确性。为此,提出了一种以目的协议为处理单元的参考模型。该参考模型通过对不同协议通道的数据包进行独立处理,实现不同协议间的包头映射,确保输出报文符合... 面对异构协议转换系统中庞大的报文输出量,传统的验证方法难以确保输出报文的正确性。为此,提出了一种以目的协议为处理单元的参考模型。该参考模型通过对不同协议通道的数据包进行独立处理,实现不同协议间的包头映射,确保输出报文符合预期。此外,通过优化算法,将协议转换算法精简至4种,有效避免了代码冗余对报文精度的影响。采用SystemVerilog和UVM(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设计参考模型,并通过TLM(Transaction Level Modeling)机制与其他组件协同工作,增强了参考模型的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参考模型能够有效输出预期报文,助力验证平台完成对异构协议转换系统的功能验证,且代码覆盖率和功能覆盖率均达到了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协议转换系统 参考模型 包头映射 通用验证方法(U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末天启崇祯间青海蒙古系统的连续转换 被引量:5
13
作者 闫天灵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4-119,共6页
自明嘉靖三十八年俺答汗西征亦卜剌留部住牧,漠南永邵卜部和土默特多罗土蛮部一直是西海蒙古的主体。万历二十三年以后,多罗土蛮火落赤部势力独盛,控制整个川海地区。天启五年,漠北喀尔喀蒙古一部进入甘边,初与火落赤部黄台吉并牧。崇... 自明嘉靖三十八年俺答汗西征亦卜剌留部住牧,漠南永邵卜部和土默特多罗土蛮部一直是西海蒙古的主体。万历二十三年以后,多罗土蛮火落赤部势力独盛,控制整个川海地区。天启五年,漠北喀尔喀蒙古一部进入甘边,初与火落赤部黄台吉并牧。崇祯六年却图汗率喀尔喀蒙古一支击败黄台吉和乞庆台吉,取得对青海的统治权。崇祯十年,顾实汗和巴图尔珲台吉率卫拉特喀尔喀联军入青,击败却图汗,卫拉特蒙古成为青海蒙古的新主人。青海蒙古统治系统的连续转换,不是单线轮替,而是呈现出新旧系统参错更新的复线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蒙古 系统转换 《甘肃镇考见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与IGBP分类系统的转换研究--以西北农牧交错带为例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杜婷 焦继宗 +3 位作者 段含明 何鸿杰 薛晓玉 颉耀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0-95,共6页
以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和IGBP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为例,分别按照直接转换、间接转换、分类后再转换3种转换关系制定转换规则,以西北农牧交错带为实验区,利用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中心获取的实验区2015年土地... 以中国科学院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和IGBP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为例,分别按照直接转换、间接转换、分类后再转换3种转换关系制定转换规则,以西北农牧交错带为实验区,利用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中心获取的实验区2015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以及遥感影像、野外考察数据等,按照制定的规则,对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进行了转换和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制定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转换规则科学合理;经过分类系统转换后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精度较好.本研究对于其他分类系统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类型的转换具有参考价值,对进一步的区域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分类系统转换 西北农牧交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控制技术在风能转换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俊华 吴捷 +1 位作者 杨金明 杨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0-541,共12页
不同的风能转换系统具有不同的设计目标,控制系统是风能转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控制工程界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然而,这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完善的解决,继续具有挑战性,大量的文献不断涌现。综述了近年来滑模变结构控制、微分几何控... 不同的风能转换系统具有不同的设计目标,控制系统是风能转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控制工程界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然而,这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完善的解决,继续具有挑战性,大量的文献不断涌现。综述了近年来滑模变结构控制、微分几何控制、H∞鲁棒控制、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专家系统及综合智能控制在风能转换系统稳定,最大风能捕获及调速系统控制等方面应用研究的主要成果与方法,并提出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能转换系统 最大风能捕获 非线性控制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能转换系统随机建模与H_∞容错控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史运涛 侯彦娇 +1 位作者 孙德辉 李正熙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0-110,共11页
针对带有传感器、执行器故障的风能转换系统(WECS)的建模与容错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随机分段仿射(PWA)模型的建模方法和H∞容错控制方法。建立了风电机组多工作区域的随机PWA正常模型;针对WECS的桨距角传感器故障、功率测量传感器故障... 针对带有传感器、执行器故障的风能转换系统(WECS)的建模与容错控制问题,提出了基于随机分段仿射(PWA)模型的建模方法和H∞容错控制方法。建立了风电机组多工作区域的随机PWA正常模型;针对WECS的桨距角传感器故障、功率测量传感器故障、桨距角执行器故障、电机电磁转矩执行器故障,建立风能转换系统的随机PWA故障模型;基于WECS系统的正常和故障的随机PWA模型,利用非线性耗散系统的稳定性理论与H∞鲁棒控制方法,提出并证明了WECS系统的H∞容错控制器存在性定理,给出控制器求解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随机PWA模型的风能转换系统的H∞容错控制方法对于存在的传感器、执行器增益故障具有较好的容错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错控制 随机PWA 风能转换系统 H∞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式波浪能装置能量转换系统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张亚群 于龙飞 +1 位作者 盛松伟 游亚戈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071-2076,共6页
波浪能转换装置由能量俘获系统与能量转换系统构成,其中能量转换系统是提高波浪能利用效率的关键环节。以鸭式波浪能装置的能量转换系统为研究对象,介绍液压式能量转换系统组成,分析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提出判断目前系统组成合理的依据... 波浪能转换装置由能量俘获系统与能量转换系统构成,其中能量转换系统是提高波浪能利用效率的关键环节。以鸭式波浪能装置的能量转换系统为研究对象,介绍液压式能量转换系统组成,分析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提出判断目前系统组成合理的依据,最后采用交叉组合试验对比,得出如何设计选择系统发电机及负载类型。试验现象及数据表明,采用永磁同步发电机(PSMG)及蓄电池组的液压能量转换系统较之其他组合的液压系统在效率和可靠性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如发电品质优,系统稳定性高,对系统设备冲击性小,发电效率及电能利用率高,有利于降低维护成本,符合鸭式波浪能装置实海况试验要求,对波浪能实海况试验样机研发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转换装置 液压式能量转换系统 转换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浪能发电装置能量转换系统多级负载试验 被引量:8
18
作者 盛松伟 张亚群 +1 位作者 王坤林 游亚戈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1-316,共6页
根据波浪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应用在波浪能转换装置上的多级负载系统。对安装该系统的鹰式波浪能转换装置,按照功能和能量转换两种分类方法介绍机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对液压系统的多级负载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描述,包括系统的元件、试验原理... 根据波浪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应用在波浪能转换装置上的多级负载系统。对安装该系统的鹰式波浪能转换装置,按照功能和能量转换两种分类方法介绍机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对液压系统的多级负载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描述,包括系统的元件、试验原理及方法,最后通过试验对系统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多级负载系统设计合理,能高效合理地利用及转换液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能发电装置 能量转换系统 多级负载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南洼陷古近系沙三段中亚段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姜在兴 张乐 +1 位作者 吝文 徐桂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34,共9页
传统的层序地层学认为,在盆地演化过程中,海(湖)平面或可容空间的变化是统一的。然而根据对可容空间变化的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受到基底的差异沉降、沉积物的沉积以及绝对湖平面的变化三种因素的控制,断陷盆地内可容空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 传统的层序地层学认为,在盆地演化过程中,海(湖)平面或可容空间的变化是统一的。然而根据对可容空间变化的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受到基底的差异沉降、沉积物的沉积以及绝对湖平面的变化三种因素的控制,断陷盆地内可容空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是非统一性的。根据可容空间的变化划分出的可容空间增加带、减小带以及转换带所组成的体系及其在平面和垂向上的空间展布称之为可容空间转换系统。文中首先从理论模型的角度分析了断陷盆地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论述了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的组成和划分方案,并以孤南洼陷沙三中亚段为研究对象,划分了一个三级可容空间转换系统并细分为7个四级可容空间转换系统。最后从石油地质学理论以及可容空间转换带处准层序垂向发育特征两方面阐述了转换带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典型油气藏实例解剖,认为可容空间转换带控制了有利的成藏组合的发育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可容空间 转换系统 孤南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可容空间转换系统的成因与演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邢焕清 姜在兴 +1 位作者 王亚青 王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19-523,569,共6页
要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层序发育时 ,由于构造运动的特点 ,盆地不同位置可容空间变化具有不统一性。盆地基底差异沉降导致相对湖平面变化的不同 ,其内部水深既存在增加带 ,又存在减小带 ,还存在着不变带。前陆盆地在同一... 要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层序发育时 ,由于构造运动的特点 ,盆地不同位置可容空间变化具有不统一性。盆地基底差异沉降导致相对湖平面变化的不同 ,其内部水深既存在增加带 ,又存在减小带 ,还存在着不变带。前陆盆地在同一时期内部不同位置可容空间不均衡变化的现象 ,称之为可容空间转换系统。可容空间转换系统可细分为转换面、转换带、转换体等次级构造单元。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二段可容空间转换系统沿龙门山造山带向盆地 ,呈北东向长条状分布 ,依次可划分为主可容空间转换带 (Ⅰ )、主可容空间增加带 (Ⅱ )、主可容空间转换带 (Ⅲ )、主可容空间减小带(Ⅳ )、次可容空间转换带 (Ⅴ )、次可容空间增加带 (Ⅵ )、次可容空间减小带 (Ⅶ )等 7个可容空间转换带。这些可容空间转换系统主要是由于构造应力场的挤压沉降作用和推覆隆升作用在平面上的交互出现所致。主可容空间转换带是目前发现气藏数量最丰富 ,产量最高的地区 ,也是目前的技术条件所能达到的现实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前陆盆地 须家河组 可容空间 转换系统 动态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