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6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茄采摘末端执行器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1
作者 胡晓平 赵晨 +2 位作者 李亚芹 付彦伟 李彩花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8期33-36,共4页
针对番茄采摘末端执行器自动化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气-电协同控制的末端执行器系统。该装置采用模块化架构构建气动控制系统,集成空气压缩机、电磁阀、真空吸附装置及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通过STM32微控制器实现闭环控制。系统融合Wi-Fi... 针对番茄采摘末端执行器自动化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气-电协同控制的末端执行器系统。该装置采用模块化架构构建气动控制系统,集成空气压缩机、电磁阀、真空吸附装置及柔性薄膜压力传感器,通过STM32微控制器实现闭环控制。系统融合Wi-Fi/蓝牙双模通信协议,在采摘阶段通过真空吸盘与气动夹爪协同作用,配合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接触力,当压力值进入预设阈值范围时触发稳压锁定机制,可以有效降低采摘过程中的果实损伤率。硬件电路采用四路光耦隔离继电器实现电磁阀精准控制,定制的多功能工控板有集成信号调理模块和双阈值检测系统,试验通过三色LED状态指示模拟采摘过程中随着输入气压压力的变化,系统的预警反馈状态。为后续实现系统控制比例压力阀达到自适应调节系统压力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执行器 气动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设计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侦毒雷达折衍型长波接收光学系统设计
2
作者 彭涛 姜勇 +4 位作者 杜赛 陈涌 李晓锋 李晶 周鼎富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7-423,共7页
为了提高激光侦毒雷达探测距离和环境适应性,采用被动消热差法设计折衍型长波接收光学系统,利用二元衍射面特有的色差特性,实现了光学系统消色差及2级光谱校正。在光学系统工作波长9μm~11μm、焦距270 mm、F数2.27、光学透过率不小于86... 为了提高激光侦毒雷达探测距离和环境适应性,采用被动消热差法设计折衍型长波接收光学系统,利用二元衍射面特有的色差特性,实现了光学系统消色差及2级光谱校正。在光学系统工作波长9μm~11μm、焦距270 mm、F数2.27、光学透过率不小于86.6%条件下,采用蒙特卡罗统计法进行公差分析,开展了高低温环境及系统挂飞试验,并测量关键技术指标,验证了仿真结果及设计合理性。结果表明,光学系统波前像差均方根为0.03λ,在-40℃~60℃温度范围内调制传递函数均大于0.47,像质优良;飞行试验中,应用该光学系统的激光侦毒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达到4.05 km,优于系统技术要求,所设计光学系统合格。此研究对推动生化环境激光主动遥测雷达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雷达 光学系统设计 验证试验 二元衍射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大口径环形天线的系统设计
3
作者 冯涛 张庆君 +4 位作者 林坤阳 王立朋 张桥 杨军刚 肖勇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3,共10页
环形可展开天线是星载大口径、超大口径可展开天线的理想结构形式,是高轨遥感、高轨通信卫星应用的关键载荷。星载环形天线是由周边展开桁架和索网系统组成的典型预应力结构,型面精度和展开基频是其主要性能指标。在轨可靠展开是在轨应... 环形可展开天线是星载大口径、超大口径可展开天线的理想结构形式,是高轨遥感、高轨通信卫星应用的关键载荷。星载环形天线是由周边展开桁架和索网系统组成的典型预应力结构,型面精度和展开基频是其主要性能指标。在轨可靠展开是在轨应用的前提,可靠展开是设计的重中之重,以在轨性能指标需求为目标,分析了环形天线各系统参数对在轨性能指标的影响。通过对展开动力系统和传动力系统进行分析,阐述了环形天线各系统参数对展开可靠性的影响,总结了以结构静力学手段评价在轨性能设计和动力学手段评价展开可靠性的方法,明确了通过结构动力学方法进行强度校核和星上锁紧释放设计的星载大口径环形天线系统设计流程,提出了各设计参数的优化策略,并给出了系统设计算例,为未来超大口径星载可展开天线的技术研究和工程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环形天线 在轨性能 可展开结构 系统设计 参数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矢量衍射的光学系统设计与偏振像差补偿
4
作者 李英超 于文超 +4 位作者 王超 王凯凯 刘嘉楠 王祺 刘壮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849,共11页
含有数字微镜阵列(DMD)的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中产生的衍射现象会导致系统中偏振像差发生变化,从而造成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偏振测量精度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含DMD的长波红外二次成像光学系统偏振像差分析及补偿方法。首先,... 含有数字微镜阵列(DMD)的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中产生的衍射现象会导致系统中偏振像差发生变化,从而造成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偏振测量精度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含DMD的长波红外二次成像光学系统偏振像差分析及补偿方法。首先,基于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中波长与DMD像元尺寸的比值构建衍射与偏振像差特性传输模型,提出基于矢量衍射—偏振光琼斯矢量理论的偏振像差分析方法。其次,推导DMD的偏振像差和偏振度情况,确定DMD的最佳衍射级次、入射角与衍射效率,进而设计含DMD的二次成像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得到DMD衍射特性对偏振像差的影响情况。最后,通过倾斜投影物镜、镜片镀膜及减小表面入射角来补偿光学系统的偏振像差,以解决衍射现象对长波红外偏振光学系统偏振像差产生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全视场调制传递函数在截止频率处均接近衍射极限,最大畸变小于0.2%,成像质量良好,整体系统的二向衰减经补偿后减小到原来的1/12。该分析模型能够揭示衍射与偏振像差之间的关系,该补偿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偏振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红外 偏振像差 光学系统设计 矢量衍射 数字微镜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面阵铟镓砷探测器的短波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5
作者 陈洁 朱尤攀 +5 位作者 孙爱平 赵德利 王世铭 冯丽军 周玲玲 和多林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9-695,共7页
近年来,随着铟镓砷探测器的迅猛发展,短波红外技术在透雾以及夜间探测具有独特的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于夜间导航及辅助驾驶、军事勘察等领域。随着全国产化1280×1024像素大小的铟镓砷探测器陆续推出,开展大面阵大相对孔径的短波红外... 近年来,随着铟镓砷探测器的迅猛发展,短波红外技术在透雾以及夜间探测具有独特的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于夜间导航及辅助驾驶、军事勘察等领域。随着全国产化1280×1024像素大小的铟镓砷探测器陆续推出,开展大面阵大相对孔径的短波红外光学系统研究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针对特殊背景(如夜视成像)的需求,本文主要设计了一款基于1280×1024像素,像元间距15μm大面阵铟镓砷探测器的短波红外光学成像系统,该光学系统可以实现高分辨率和大视场成像。本光学系统采用经典双高斯结构形式,利用常见可见光材料适当配比,完成复消色差短波红外系统设计,该系统具有小型化、大相对孔径、高分辨率、工艺性优良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红外 大面阵探测器 光学系统设计 复消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成型机扫平辊位移控制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
6
作者 陈光伟 张崇健 +1 位作者 曲发义 张峻逍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共5页
为解决纤维板生产中板坯成型密度不均匀问题,针对纤维成型工段中的机床设备,结合移动式面密度在线监测系统(BWQ)和伺服电缸与工控计算机(ICS),设计了三段式扫平辊位移控制装置,阐述了扫平辊位移控制装置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构成,及其... 为解决纤维板生产中板坯成型密度不均匀问题,针对纤维成型工段中的机床设备,结合移动式面密度在线监测系统(BWQ)和伺服电缸与工控计算机(ICS),设计了三段式扫平辊位移控制装置,阐述了扫平辊位移控制装置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构成,及其对板坯高度进行定量扫平的工作原理。随后,运用机械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结合系统中各元件的传递函数与选型参数,建立了该系统闭环反馈控制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扫平辊位移控制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判别和校正,导出了系统响应快速性与准确性指标。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扫平辊位移控制系统的工作性能可满足生产需求,其设计方法能够为改进或提高纤维成型机的技术水平及工作性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平辊 位移控制 系统设计 性能分析 纤维成型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重构电池的储能安全系统设计与机制分析
7
作者 张路霞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80-2382,共3页
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能源变革,但是储能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在日益凸显,常规电池组的短板效应是储能系统安全问题的核心。可重构电池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储能系统安全性问题,对此针对以可重构电池为主体的储能安全系统设计... 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能源变革,但是储能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在日益凸显,常规电池组的短板效应是储能系统安全问题的核心。可重构电池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储能系统安全性问题,对此针对以可重构电池为主体的储能安全系统设计理念和相应机制展开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可重构电池的内在应用优势以及相关产业技术研究进展,随后详细阐述了储能安全系统的机制优化。包括安全能量数字化思想和动态重组等,最后分析了储能系统故障诊断流程,进一步保证储能系统的安全性。事实证明,动态可重构电池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能量效率,也为后续大规模长寿命低成本电池和储能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构 储能安全 系统设计 电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体积电缆管道打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8
作者 何玉灵 薛瑞 +4 位作者 代德瑞 庞子旺 孔凡坊 张翼 占鹭林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3-99,共7页
地下电缆已成为城市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施工过程中电缆易因管道错位问题而被划伤,亟需设计一款电缆管道边缘打磨机器人,提前排除电缆划伤隐患,其中机器人的软硬件控制系统是设计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开发了一个基于STM32的硬... 地下电缆已成为城市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施工过程中电缆易因管道错位问题而被划伤,亟需设计一款电缆管道边缘打磨机器人,提前排除电缆划伤隐患,其中机器人的软硬件控制系统是设计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开发了一个基于STM32的硬件电路、软件控制系统的上位机操作界面。使用EDA软件设计系统部分硬件电路,包括最小系统板、降压电路、CAN通信电路和电机驱动电路;在Keil5软件中,应用串级PID控制算法设计了各模块的软件控制程序;基于C#语言,使用Visual Studio软件设计了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经过样机制作与实验验证,证明了该机器人整体功能完善,能够通过上位机界面实现图像传输、机器人行进以及管壁打磨等功能,完全能够满足小体积电缆管道打磨机器人的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管道 打磨机器人 控制系统设计 硬件电路 STM32 串级PID C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BSE的危化品车辆监控预警系统设计
9
作者 孟庆春 杜非 +3 位作者 王彪 张芹 韩汶 徐畅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4-2236,共13页
在传统基于文本的危化品车辆监控预警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存在设计过程缺失、表意不清、模块化和扩展性低、无法进行回溯与仿真验证等问题。为提高危化品车辆监控预警系统的设计质量和效率,在概念设计阶段引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 在传统基于文本的危化品车辆监控预警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存在设计过程缺失、表意不清、模块化和扩展性低、无法进行回溯与仿真验证等问题。为提高危化品车辆监控预警系统的设计质量和效率,在概念设计阶段引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提出危化品车辆监控预警系统设计流程。该流程将交互关系和约束关系贯穿于各阶段中,以系统需求为核心,明确系统参数的构建步骤和脉络,建立涵盖行为、结构和参数的系统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可实现“需求行为结构参数”4个维度的紧密结合,加强对危化品车辆的监控预警和对应急事件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危化品运输 监控预警系统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农机作业数据安全管理系统设计
10
作者 黄华东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5期143-145,共3页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农机作业数据的规模和重要性持续增长,但传统数据管理系统面临安全性、可信性及共享性等诸多挑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农机作业数据安全管理系统设计方案,通过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原理,结合农...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农机作业数据的规模和重要性持续增长,但传统数据管理系统面临安全性、可信性及共享性等诸多挑战。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农机作业数据安全管理系统设计方案,通过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原理,结合农机作业数据的特点,构建了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共享和安全机制等核心模块的系统架构。该系统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加密算法和智能合约等特性,确保农机作业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追溯性,为农业生产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促进农机作业数据在不同主体间的安全共享与协同合作,推动农业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农机作业数据 数据安全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器主桨的电动式变桨距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士峻 徐帆 +1 位作者 李思言 毛汉领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7,共11页
以某型飞行器主桨的变桨距控制系统为研究背景,设计了一套位置伺服控制系统。为进行高精度的位置控制,保证变桨距机构平稳且快速的作动效果,以DSP和CPLD为核心架构进行了硬件电路设计;并根据变桨距作动装置的主要参数进行控制系统建模,... 以某型飞行器主桨的变桨距控制系统为研究背景,设计了一套位置伺服控制系统。为进行高精度的位置控制,保证变桨距机构平稳且快速的作动效果,以DSP和CPLD为核心架构进行了硬件电路设计;并根据变桨距作动装置的主要参数进行控制系统建模,运用PID控制方法实现电机控制,进行了控制律设计、仿真分析和软件编写。实验结果表明:系统位置控制的带宽不低于5 Hz,稳态误差在10%以内,变桨距作动装置的运动速度不低于20 mm/s,桨距角改变速度不低于28(°)/s,系统的控制精度高和稳定性好,能够满足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P CPLD 变桨距控制 电机控制 PID控制 伺服控制系统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振镜的激光追踪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锐 赵忠义 +1 位作者 孙莹 王恩奇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6-250,共5页
为了实现光斑位置的跟踪探测,设计一种利用二维振镜和四象限探测器实现光学跟踪的系统。硬件设计方面,设计了基于精密运放的信号采集电路,用于采集四象限探测器捕获的信号并实现可靠精准输出。系统的实现方面,根据振镜光学跟踪系统的特... 为了实现光斑位置的跟踪探测,设计一种利用二维振镜和四象限探测器实现光学跟踪的系统。硬件设计方面,设计了基于精密运放的信号采集电路,用于采集四象限探测器捕获的信号并实现可靠精准输出。系统的实现方面,根据振镜光学跟踪系统的特点设计了系统程序结构,通过光斑中心算法与硬件系统结合,并经过调试对程序的结构进行优化并对光斑精度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激光跟踪系统实验平台测试,采集多组数据,证明该系统可以实现稳定跟踪光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象限探测器 二维振镜 光斑位置探测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系统设计
13
作者 杨亭 徐彭梅 +5 位作者 付智红 段鹏飞 李晟 胡斌 王静怡 张可立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62,共14页
海洋水色水温遥感器是监测海洋生态环境、评估海洋初级生产力、研究全球海温变化的重要手段。新一代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针对传统海洋水色遥感器在空间分辨率、谱段设置、信噪比、定标精度等方面的不足,首次提出了望远镜整体旋转扫描-半... 海洋水色水温遥感器是监测海洋生态环境、评估海洋初级生产力、研究全球海温变化的重要手段。新一代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针对传统海洋水色遥感器在空间分辨率、谱段设置、信噪比、定标精度等方面的不足,首次提出了望远镜整体旋转扫描-半角镜同步跟踪的系统设计方案。首先,创新性设计了旋转式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结合整体旋转的扫描成像方式设计、大像元探测器设计,实现了系统空间分辨率≤500 m,刈幅宽度≥3000 km,信噪比≥1000,红外波段噪声等效温差≤0.1 K,偏振灵敏度≤1.5%,杂光系数≤1%。其次,针对星上多波段、高精度定标需求,基于望远镜整体旋转方式实现了多波段、全口径、全光路星上太阳定标,将载荷的太阳定标精度提升至2%以内。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多项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载荷,研究成果可为中国新一代海洋卫星水色水温仪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机扫描 系统设计 海洋水色卫星 航天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14
作者 赵真 郭红梅 +4 位作者 张莹 鲁长江 何玉林 张灿 何宗杭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1-750,共10页
当前防震减灾工作重心已从灾后应急救援转向灾前风险防控,从被动地震灾害止损转为主动降低地震灾害风险,建设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服务系统可以为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增强地震灾害风险防范能力提供有力支撑。文章从四川省地震危险性高、地... 当前防震减灾工作重心已从灾后应急救援转向灾前风险防控,从被动地震灾害止损转为主动降低地震灾害风险,建设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服务系统可以为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增强地震灾害风险防范能力提供有力支撑。文章从四川省地震危险性高、地质灾害风险高、承灾体暴露度高、承灾体脆弱性差异巨大的地震灾害风险形势出发,以地震灾害风险防治需求目标为导向,聚焦于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及信息服务,对四川省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服务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和业务流程进行设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空间信息等技术,研发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服务系统。实现多源异构地震灾害风险数据资源整合,推动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流程化,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信息服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风险 风险评估 信息服务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型大相对孔径长波红外光学系统设计
15
作者 李阳 王保华 +3 位作者 张绪国 龙亮 周紫薇 李林鹏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5-271,共7页
针对320×256长波制冷型面阵探测器,提出并设计了一款制冷型长波红外成像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由5片透镜组成,通过不同材料组合与后焦调节机构设计,实现了系统在工作温度-40℃~70℃范围内清晰成像。光学系统的工作谱段为7.5~9.5μm... 针对320×256长波制冷型面阵探测器,提出并设计了一款制冷型长波红外成像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由5片透镜组成,通过不同材料组合与后焦调节机构设计,实现了系统在工作温度-40℃~70℃范围内清晰成像。光学系统的工作谱段为7.5~9.5μm,焦距为50 mm,相对孔径为1/2,全视场为11°×8.8°,系统具有结构简单紧凑、相对孔径大、透过率高等优点。设计结果显示,光学系统在奈奎斯特频率为16.7 lp/mm处MTF优于0.594,均方根尺寸均小于单个像元尺寸,在像元尺寸内能量集中度高于88.5%,畸变小于0.23%。公差分配后,系统MTF优于0.504,表明该光学系统易于加工装调、实现性高,装配后具有良好的成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系统设计 长波红外 制冷型 大相对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农田信息化与作物溯源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军 蒲智 雷焯越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184-191,共8页
针对农场管理中地图更新滞后、地理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农事数据分散无序以及缺乏有效作物追溯手段等问题,基于Django框架、OpenLayers地图库、PostgreSQL数据库、PostGIS扩展工具以及GeoServer平台,构建基于WebGIS的农田信息化和作物溯... 针对农场管理中地图更新滞后、地理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农事数据分散无序以及缺乏有效作物追溯手段等问题,基于Django框架、OpenLayers地图库、PostgreSQL数据库、PostGIS扩展工具以及GeoServer平台,构建基于WebGIS的农田信息化和作物溯源系统。该系统以数据收集与农场地图构建为基础,主要功能包括地图操作、地块信息查询、地块信息动态展示、路径规划、作物溯源、农场信息资源一张图等。该系统具有操作便捷、维护方便、易扩展等特点,且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各类农场的独特属性及其地域差异,具备广泛的适用性。该系统可实现农场地图的精确控制、农场数据的高效管理与可视化、获取完整作物溯源记录等功能。该系统与WebGIS技术相结合,为农场管理者提供一套科学、高效的作业管理体系,有力推动农场步入信息化、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信息化 作物溯源 系统设计 WEBGIS Django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声圆柱阵高信噪比电子系统设计
17
作者 古树星 郭世旭 +2 位作者 王萧博 赵鹏 焦君圣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9-135,共7页
在海洋噪声测量与目标定位过程中,硬件系统的噪声水平直接影响着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提高探测系统的信噪比是探测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任务。该文旨在基于48阵元圆柱阵,结合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等技术手段,设计一套高信噪比数据采... 在海洋噪声测量与目标定位过程中,硬件系统的噪声水平直接影响着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提高探测系统的信噪比是探测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任务。该文旨在基于48阵元圆柱阵,结合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等技术手段,设计一套高信噪比数据采集存储系统,以提升在水下环境中的噪声测量、弱目标测量和声学定位等任务中的探测系统信噪比。经过测试,该系统的等效噪声声压谱级为40.5 dB@1 kHz,在工作带宽内整体噪声水平低于一般情况下0级海况的海洋环境噪声,在国内现有的水声阵列接收系统中表现优异。整个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思路为其提供了灵活的扩展性,使其可以针对不同海洋噪声测量和水声目标定位等应用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呐阵列 圆柱阵 低噪声 系统设计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农业智慧节水灌溉系统设计与研究——以甘肃省河西地区为例
18
作者 陈立涛 吕淑君 +1 位作者 孔祥 李宁 《南方农机》 2025年第14期45-47,51,共4页
【目的】解决传统设施农业灌溉存在的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不科学不精准、人力资源成本较高、作物产量不佳等诸多问题。【方法】以甘肃省河西地区设施农业为例,研究设计了一种设施农业智慧节水灌溉系统,详细探讨了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 【目的】解决传统设施农业灌溉存在的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不科学不精准、人力资源成本较高、作物产量不佳等诸多问题。【方法】以甘肃省河西地区设施农业为例,研究设计了一种设施农业智慧节水灌溉系统,详细探讨了数据采集单元、数据处理控制单元、执行机构单元、人机交互单元、信息远程传输处理单元等硬件电路设计以及下位机PLC控制程序与上位机监控程序等控制软件设计。【结果】该设施农业智慧节水灌溉系统具有低能耗、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特点,能够实现自动精准智慧节水灌溉,极大地提高了设施农业浇灌用水的利用率,有利于改善设施农业生产模式。【结论】研究开发推广设施农业智慧节水灌溉系统可为甘肃全省甚至西北地区设施农业节水高效生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实现设施农业的提质增效,保障设施农业有效供给,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智慧节水 灌溉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算力数据中心单相浸没液冷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展 季沈蕊 +1 位作者 孙鑫山 凌云志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41,共5页
随着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平台对算力需求的大幅提升,传统风冷技术对IT机柜的冷却能力已达到极限,研究和开发液冷技术对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国内至今开展有关单相浸没液冷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实验... 随着人工智能(AI)、大数据、云平台对算力需求的大幅提升,传统风冷技术对IT机柜的冷却能力已达到极限,研究和开发液冷技术对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国内至今开展有关单相浸没液冷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实验研究较少,该文通过合理设计、对比选型、系统调试等环节搭建了用于教学研究的综合单相浸没式液冷试验台,对数据中心液冷散热系统运行性能进行了深入探究和分析,评估了该系统的改进空间与应用潜力,相关工作一方面可为绿色数据中心的低碳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可进一步完善数据中心液冷研究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实践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算力数据中心 单相浸没液冷 系统设计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的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设计
20
作者 刘丰华 马秋平 +1 位作者 张琪 王财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673-4681,共9页
为了解决单模态生物特征信息采集不全、易被攻击以及特定识别场景下受限等问题,构建了一个针对人脸和虹膜的多层次融合识别模型,设计并实现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将所提模型以模块的方式进行集成。所提模型使用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作为... 为了解决单模态生物特征信息采集不全、易被攻击以及特定识别场景下受限等问题,构建了一个针对人脸和虹膜的多层次融合识别模型,设计并实现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将所提模型以模块的方式进行集成。所提模型使用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作为特征提取器,在特征层利用不同模态特征之间的类内相关性,对不同模态的特征归一化后串联;在分数层使用最小值策略融合左右虹膜得分,使用平均值策略融合虹膜得分和人脸得分。从CASIA-IrisV4-Distance数据集中提取同源多模态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特征层融合算法和分数层融合算法准确率均达到99.8%。实验表明,该系统具有鲁棒性和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特征识别 多模态融合 系统设计 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