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级封装(SIP)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10
1
作者 韩庆福 成立 +4 位作者 严雪萍 张慧 刘德林 李俊 徐志春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4-377,386,共5页
随着各种半导体新工艺与新材料水平的不断提高,先进的封装技术正在迅速地发展。本文综述了先进的系统级封装(SIP)技术的概念及其进展情况;并举例说明了它的应用情况,同时指出,SIP是IC产业链中知识、技术和方法相互交融渗透及综合应用的... 随着各种半导体新工艺与新材料水平的不断提高,先进的封装技术正在迅速地发展。本文综述了先进的系统级封装(SIP)技术的概念及其进展情况;并举例说明了它的应用情况,同时指出,SIP是IC产业链中知识、技术和方法相互交融渗透及综合应用的结晶。SIP封装集成能最大程度上优化系统性能、避免重复封装、缩短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和提高集成度,掌握这项新技术是进入主流封装领域之关键,有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封装 片上系统 技术优势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级封装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过方舟 徐锐敏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588-593,共6页
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Si P)作为新一代的系统小型封装技术,是电子产品小型化和多功能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并将在包括军事、航天乃至生命科学在内的各领域当中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发展空间。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Si P的关... 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Si P)作为新一代的系统小型封装技术,是电子产品小型化和多功能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并将在包括军事、航天乃至生命科学在内的各领域当中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及发展空间。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Si P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并对今后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封装 小型化 集成技术 发展趋势 电气互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MEMS的系统级封装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宇 蔡坚 +2 位作者 刘泽文 王水弟 贾松良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48,共4页
射频(RF)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用MEMS方法制备的射频元件不仅尺寸小、成本低、功能强大,而且更利于系统集成。系统级封装(SIP)寄生效应小、集成度高的优点特别适合用来封装RF-MEMS系统。本文介绍了系统级封装的发... 射频(RF)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用MEMS方法制备的射频元件不仅尺寸小、成本低、功能强大,而且更利于系统集成。系统级封装(SIP)寄生效应小、集成度高的优点特别适合用来封装RF-MEMS系统。本文介绍了系统级封装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在射频领域的应用,同时重点分析了在RF-MEMS系统级封装中封装结构、元件集成、互连及封装材料等几个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封装 射频技术 无线通信 微机电系统 无源器件集成 互连 RF-M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级封装新型埋入式电源滤波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君 万里兮 +1 位作者 廖成 周云燕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6-451,共6页
在高密度小尺寸的系统级封装(SIP)中,对供电系统的完整性要求越来越高,多芯片共用一个电源网路所产生的电压抖动除了会影响到芯片的正常工作,还会通过供电网路干扰到临近电路和其他敏感电路,导致芯片误动作,以及信号完整性和其... 在高密度小尺寸的系统级封装(SIP)中,对供电系统的完整性要求越来越高,多芯片共用一个电源网路所产生的电压抖动除了会影响到芯片的正常工作,还会通过供电网路干扰到临近电路和其他敏感电路,导致芯片误动作,以及信号完整性和其他电磁干扰问题。这种电压抖动所占频带相当宽,几百MHZ到几个GHz的中频电源噪声普通方法很难去除。结合埋入式电容和电源分割方法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高性能埋入式电源低通滤波结构直接替代电源/地平面。研究表明,在0.65~4GHz的频带内隔离深度可达-40~75dB,电源阻抗均在0.250hm以下,实现了宽频高隔离度的高性能滤波作用。分别用电磁场和广义传输线两种仿真器模拟,高频等效电路模型分析这种低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以及结构对隔离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封装(sip) 电源完整性 信号完整性 电磁干扰 低通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应力PECVD SiC晶圆级薄膜封装新技术
5
作者 王鹏程 成立 +2 位作者 吴衍 杨宁 王改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0-153,165,共5页
为了解决MEMS封装过程中易对微致动件造成损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成本、与CMOS工艺兼容的晶圆级薄膜封装技术,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法制备的低应力SiC作为封装和密封材料。此材料的杨氏模量为460 GPa,残余应力为65 MPa,可... 为了解决MEMS封装过程中易对微致动件造成损伤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低成本、与CMOS工艺兼容的晶圆级薄膜封装技术,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法制备的低应力SiC作为封装和密封材料。此材料的杨氏模量为460 GPa,残余应力为65 MPa,可使MEMS器件悬浮时封装部位不变形。与GaAs,Si半导体材料相比,SiC具有较佳的物理稳定性,较高的杨氏模量等性能优势。将PECVD薄膜封装技术用于表面微结构和绝缘膜上Si(SOI)微结构部件(如射频开关、微加速度计等)封装中,不仅减小了封装尺寸,降低了芯片厚度,简化了封装工艺,而且封装芯片还与CMOS工艺兼容。较之晶圆键合封装方式,此晶圆级薄膜封装成本可降低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应力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 晶圆薄膜封装技术 绝缘膜上硅 微电子机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源偏置的系统级封装低噪声放大器模块 被引量:6
6
作者 童华清 许石义 +3 位作者 黄剑华 莫炯炯 王志宇 郁发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4-840,共7页
针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多模卫星组合导航技术需求,提出覆盖主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频段(包括GPS、GLONASS、伽利略、北斗)的低噪声放大器模块.该低噪声放大器模块采用SIP封装技术,在一个3 mm×3mm×1mm的塑料封装内集成了低... 针对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多模卫星组合导航技术需求,提出覆盖主流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频段(包括GPS、GLONASS、伽利略、北斗)的低噪声放大器模块.该低噪声放大器模块采用SIP封装技术,在一个3 mm×3mm×1mm的塑料封装内集成了低噪声放大器芯片及输入输出匹配电路等片外电路,封装外无需额外分立元件.低噪声放大器芯片采用低噪声的0.25μm GaAs pHEMT工艺流片.在芯片设计中,提出新型的有源偏置电路,可以抵御电源电压和环境温度的波动,使该低噪声放大器模块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稳定工作.测试结果表明,该低噪声放大器模块在工作频段内噪声系数约为0.65dB,增益可达20dB,输入输出回波损耗小于-10dB,中心频率输入三阶互调阻断点为0.6dBm,电源电压为3.3V,功耗为15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卫星组合导航 低噪声放大器(LNA) 系统封装(sip) 有源偏置 共源共栅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JTAG接口的SIP测试调试系统设计技术 被引量:8
7
作者 杨亮 于宗光 魏敬和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6-320,共5页
随着系统级封装(SIP)的内部器件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长,SIP内部器件的可测性、可调试性以及SIP后的可靠性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当SIP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无损测试定位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此,针对一款集成了片上系统(SOC)... 随着系统级封装(SIP)的内部器件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长,SIP内部器件的可测性、可调试性以及SIP后的可靠性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当SIP器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无损测试定位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此,针对一款集成了片上系统(SOC)、一片四通道模拟数字转换器(ADC)、两片两通道数字模拟转换器(DAC)和多个无源器件的SIP系统,开发了基于联合测试行动组(JTAG)接口的能复用中央处理器(CPU)调试软件的SIP测试调试技术。该技术通过复用SOC自有的JTAG引脚,实现对SIP内各个器件的测试。编写了基于Lab View软件的图形化测试程序,提高了测试效率。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SIP测试调试系统能够完好地复用CPU的调试软件并完成测试工作,满足设计要求和测试调试需求,为后续集成更多器件的SIP测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测试行动组(JTAG) 系统封装(sip) 无损测试 片上系统(SOC) LABVIEW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P的FPGA驱动电压补偿测试研究
8
作者 黄健 陈诚 +2 位作者 王建超 李岱林 杜晓冬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33,共4页
在基于SIP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性能参数验证测试时,驱动电压测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PCB线阻、插座信号损耗以及测试温度等,这些因素导致ATE测试的实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偏差。为了提高驱动电压的测试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卷积... 在基于SIP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性能参数验证测试时,驱动电压测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PCB线阻、插座信号损耗以及测试温度等,这些因素导致ATE测试的实测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偏差。为了提高驱动电压的测试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的误差补偿方法。将PCB线长、测试温度等参数作为特征输入到CNN-LSTM模型中,模型经过训练迭代后能够预测出驱动电压的误差值;再将预测的误差值应用于ATE测试机中,对实测值进行补偿和修正,从而使得测试结果更加接近真实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测试误差,提高FPGA驱动电压测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动电压测试 误差补偿 系统封装(sip)技术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dence最新套件推动系统级封装设计主流化
9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1-91,共1页
近日.Cadence设计系统有限公司宣布推出业界第一套完整的能够推动SiPIC设计主流化的EDA产品。Cadence解决方案针对目前SiP设计中依赖“专家工程”方式存在的固有局限性.提供了一套自动化、整合的、可信赖并可反复采用的工艺以满足无... 近日.Cadence设计系统有限公司宣布推出业界第一套完整的能够推动SiPIC设计主流化的EDA产品。Cadence解决方案针对目前SiP设计中依赖“专家工程”方式存在的固有局限性.提供了一套自动化、整合的、可信赖并可反复采用的工艺以满足无线和消费产品不断提升的需求。这套新产品包括Cadence Radio Frequency SiP Methodology Kit、两款新的RF SiP产品(Cadence SiP RF架构和Cadence SiP RF版图)以及3款新的数字SiP产品(Cadence SiP数字架构、Cadence SiP数字信号完整和Cadence SiP数字版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ENCE 封装设计 流化 系统 套件 sip Radio IC设计 有限公司 设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积神经网络SIP微系统实现 被引量:8
10
作者 吕浩 张盛兵 +2 位作者 王佳 刘硕 景德胜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6-221,共6页
近年来,微电子技术进入到纳电子/集成微系统时代,SIP(System in Package)和SOC(System on Chip)是微系统实现的两种重要技术途径;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形图像、计算机视觉和目标识别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 近年来,微电子技术进入到纳电子/集成微系统时代,SIP(System in Package)和SOC(System on Chip)是微系统实现的两种重要技术途径;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形图像、计算机视觉和目标识别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技术在嵌入式平台的小型化、微型化是一项重要研究领域。如何将神经网络轻量化和微系统相结合,达到性能、体积和功耗的最优化平衡是一难点。介绍了一款将SIP技术和基于FPGA的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微系统实现方案,它以Zynq SOC和FLASH、DDR3存储器为主要组成,利用SIP高密度系统封装技术进行集成,在其中的PL端(FPGA)采用HLS来设计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卷积神经网络)中的卷积层和池化层,生成IP核,分时复用构建微系统,设计实现了Micro_VGGNet轻量化模型。测试采用MNIST手写数字数据集作为训练和测试样本,该微系统能够实准确识别手写数字,准确率达到98.1%。体积仅为30 mm×30 mm×1.2 mm,在100 MHz工作频率下,图像处理速度可达到20.65 FPS,功耗仅为2.1 W,实现了轻量化神经网络微系统的多目标平衡(性能、体积和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 系统封装(sip) 卷积神经网络(CNN) 数字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iP的高温测井仪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琳 孟祥隆 +1 位作者 张嘉伟 程晶晶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79-783,共5页
通过使用高导热封装材料及热传导效率高的热结构,从而显著降低器件的封装热阻,提高器件的温度等级,实现了一种最高工作温度达200℃的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级封装。该系统级封装由数字信号处理(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模拟... 通过使用高导热封装材料及热传导效率高的热结构,从而显著降低器件的封装热阻,提高器件的温度等级,实现了一种最高工作温度达200℃的高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级封装。该系统级封装由数字信号处理(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及存储器等外围器件组成,具有模拟信号数据采集、数字信号处理、串行通信、多路数字输入检测和输出控制等功能,其中差分输入模拟信号的最大可允许电压峰峰值为4 V,所用12 bit ADC最高采样频率为20 MHz,数据存储深度最大可配置为144 kbit,测试表明其在25-200℃环境温度内,信号幅度的变化在0.4 dB内,较好地解决了高温测井仪器高速数据采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随钻测井仪器 高速数据采集 系统封装(sip) 封装热阻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宽带硅基射频微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先荣 钟丽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7-1515,共9页
针对超宽带硅基射频模块的微系统化问题,采用硅基板作为转接板设计了一款具备收发功能的超宽带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SiP)射频微系统。各层硅基转接板之间的射频信号传输、控制和供电等均采用低损耗的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 针对超宽带硅基射频模块的微系统化问题,采用硅基板作为转接板设计了一款具备收发功能的超宽带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SiP)射频微系统。各层硅基转接板之间的射频信号传输、控制和供电等均采用低损耗的硅通孔(Through Silicon Via,TSV)结构来实现。为了减小封装对射频性能的影响,整个超宽带射频微系统采用5层硅基封装结构,与传统二维封装结构相比,其体积减少95%以上。射频微系统封装完成后,对其电气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在整个超宽带频带内,其接收噪声系数小于2.6 dB,增益大于35 dB,发射功率大于等于34 dBm,端口驻波小于2。该封装结构实现了硅基超宽带射频模块的微系统化,可广泛适用于各类超宽带射频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射频微系统 硅基转接板 硅通孔(TSV) 系统封装(s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递进型射频SiP系统优化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照荣 吕立明 +2 位作者 黄学骄 王平 钟伟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5,共7页
射频系统级封装系统具有高密度集成、高性能的优点,但其电磁问题复杂导致系统优化方法至关重要。基于板级场路协同仿真、近场等效模拟以及近场扫描测试,提出了递进型射频SiP系统优化方法,并以S波段上变频SiP模块的优化为例,进行了验证... 射频系统级封装系统具有高密度集成、高性能的优点,但其电磁问题复杂导致系统优化方法至关重要。基于板级场路协同仿真、近场等效模拟以及近场扫描测试,提出了递进型射频SiP系统优化方法,并以S波段上变频SiP模块的优化为例,进行了验证分析。利用此方法,准确地找到了系统中潜在的风险,建立近场耦合等效集总电路,提出改进措施,实现了系统的高效优化;并采用近场扫描测试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出两者的相关度为96.27%,吻合较好,证明了模拟仿真优化法的高可靠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封装(sip) 场路协同分析 近场耦合 近场等效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高性能SiP频率源
14
作者 毛云山 陈远林 +3 位作者 邱一峰 周平 侯照临 LIU linwei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43-146,共4页
现代电子系统中,宽带、高性能、小型化是频率合成器的关键技术指标。本文采用陶瓷穿孔(TCV)与三维堆叠工艺,提出了基于双锁相环、环内混频、高频率鉴相架构的小型化频率源方案。首次在21 mm×16 mm×3.6 mm的体积下实现了输出... 现代电子系统中,宽带、高性能、小型化是频率合成器的关键技术指标。本文采用陶瓷穿孔(TCV)与三维堆叠工艺,提出了基于双锁相环、环内混频、高频率鉴相架构的小型化频率源方案。首次在21 mm×16 mm×3.6 mm的体积下实现了输出频率覆盖Ku波段、系统级封装(SiP)的频率合成器,该合成器在20GHz的相位噪声优于-100dBc/Hz@1kHz,杂散抑制优于60d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封装(sip) 频率合成器 陶瓷穿孔工艺(TCV) 三维堆叠 混频锁相 高频率鉴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P的优势和展望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如春 王跃林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2,16,共3页
介绍了一种微系统集成的新技术——SIP,并将其与SoC进行了比较。阐述了SIP的优势和应用,指出SIP将会为微系统集成技术带来更大的发展。
关键词 sip 系统封装 片上系统 系统集成技术 S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集成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际 谢冬青 《现代电子技术》 2014年第6期104-107,共4页
给出了三维技术的定义,并给众多的三维技术一个明确的分类,包括三维封装(3D-P)、三维晶圆级封装(3DWLP)、三维片上系统(3D-SoC)、三维堆叠芯片(3D-SIC)、三维芯片(3D-IC)。分析了比较有应用前景的两种技术,即三维片上系统和三维堆叠芯... 给出了三维技术的定义,并给众多的三维技术一个明确的分类,包括三维封装(3D-P)、三维晶圆级封装(3DWLP)、三维片上系统(3D-SoC)、三维堆叠芯片(3D-SIC)、三维芯片(3D-IC)。分析了比较有应用前景的两种技术,即三维片上系统和三维堆叠芯片和它们的TSV技术蓝图。给出了三维集成电路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技术问题、测试问题、散热问题、互连线问题和CAD工具问题,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集成电路 三维晶圆封装 三维堆叠技术 三维片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硅基SiP模块设计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先荣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1-747,共7页
设计了一款采用硅基板作为载体的毫米波上变频微系统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SiP)模块。该模块利用类同轴硅通孔(Through-Silicon-Via,TSV)结构解决了毫米波频段信号在转接板层间低损耗垂直传输的问题。该结构整体采用四层硅基板... 设计了一款采用硅基板作为载体的毫米波上变频微系统系统级封装(System in Package,SiP)模块。该模块利用类同轴硅通孔(Through-Silicon-Via,TSV)结构解决了毫米波频段信号在转接板层间低损耗垂直传输的问题。该结构整体采用四层硅基板封装,并在封装完成后对硅基射频SiP模块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工作频段29~31 GHz之间,其增益大于27 dB,端口驻波小于1.4,且带外杂散抑制大于55 dB。该毫米波硅基SiP模块具有结构简单、集成度高、射频性能良好等优点,其体积不到传统二维集成结构的5%,实现了毫米波频段模块的微系统化,可广泛运用于射频微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上变频系统 硅基转接板 系统封装(sip) 硅通孔(TS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C设计中虚部件构建与封装方法研究
18
作者 夏新军 文宏 陈吉华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共3页
近年来,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受到了系统级设计语言和基于平台设计方法的深刻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平台的SoC系统设计方法,将SoC系统设计过程分为系统层、虚部件层和实部件层三个设计层次。分析了在虚部件层中设计虚部件时必须满... 近年来,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受到了系统级设计语言和基于平台设计方法的深刻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平台的SoC系统设计方法,将SoC系统设计过程分为系统层、虚部件层和实部件层三个设计层次。分析了在虚部件层中设计虚部件时必须满足的三个方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虚部件构建和封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装方法 SOC设计 部件 构建 系统设计方法 SOC系统 设计语言 设计技术 设计过程 系统 软硬件 系统 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硅基IPD技术的新型S波段带通滤波器设计 被引量:3
19
作者 方芝清 唐高弟 +2 位作者 吕立明 曾荣 李智鹏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7-352,共6页
将无源器件内埋或集成在封装基板中,是射频系统级封装(SIP)的小型化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基于硅基集成无源器件(IPD)技术,借鉴经典的级联四角元件(CQ)滤波器拓扑,提出一种四电感互耦结构。利用集总LC谐振器和分布式互感耦合原理,... 将无源器件内埋或集成在封装基板中,是射频系统级封装(SIP)的小型化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基于硅基集成无源器件(IPD)技术,借鉴经典的级联四角元件(CQ)滤波器拓扑,提出一种四电感互耦结构。利用集总LC谐振器和分布式互感耦合原理,在交叉耦合节点处以加载电容的方式引入频变耦合节点,实现了一款新颖的S波段四阶带通滤波器,尺寸仅为1.5 mm×1 mm,其通带内最小插损约为-3.5 dB@2.8 GHz,-1 dB带宽为2.63~2.96 GHz,在带外形成两个传输零点位置:-41.5 dB@2.29 GHz和-26 dB@3.34 GHz。该滤波器结构形式新颖,可以整体集成到硅基板中,为射频系统级封装一体化集成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通滤波器 集成无源器件(IPD) 系统封装(sip) 频变耦合 互感电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V结构SiP模块的等效建模仿真与热阻测试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逵 张庆学 +1 位作者 张欲欣 杨宇军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82-987,共6页
基于硅通孔(TSV)结构的系统级封装(SiP)模块内部存在多个微焊点层,数量众多的微焊点与模块尺寸差异较大,使得建模时网格划分困难和仿真计算效率低。研究了TSV结构微焊点层的均匀化等效建模方法,以TSV结构内的芯片微焊点层作为研究对象,... 基于硅通孔(TSV)结构的系统级封装(SiP)模块内部存在多个微焊点层,数量众多的微焊点与模块尺寸差异较大,使得建模时网格划分困难和仿真计算效率低。研究了TSV结构微焊点层的均匀化等效建模方法,以TSV结构内的芯片微焊点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和理论计算其等效导热系数、等效密度和等效比热容等热特性参数,建立SiP模块的详细模型和等效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基于瞬态双界面测量方法测出SiP模块的结壳热阻值,再对比分析详细模型和等效模型的仿真热阻值和测量偏离值。结果表明:围绕微焊点层结构的均匀化等效建模方法具有较高的仿真准确度,且计算效率显著提高,适用于复杂封装结构模块的热仿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通孔(TSV)结构 微焊点层 均匀化等效建模 热阻测试 系统封装(s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