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创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奠基生态文明建设——纪念著名生态学家王如松院士诞辰七十周年 被引量:15
1
作者 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579-5583,共5页
王如松先生毕生致力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为生态学发展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与导师马世骏先生共同创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开创了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新领域,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 王如松先生毕生致力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为生态学发展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与导师马世骏先生共同创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开创了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新领域,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率先开展城市生态学与产业生态学研究,为生态学成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基础发挥了引领作用。他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内涵与建设途径,探索了我国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王如松先生学术思想充满深邃的生态智慧、深厚的文化修养、富于科学远见的学术创新,所洋溢的爱国、爱民、爱科学的情怀,为后辈生态学工作者的楷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文明建设 复合 生态学 可持续发展模式 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系统理论 科学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下的我国北方草地研究进展与系统生态学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荀斌 刘慧明 董孝斌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5-158,171,共5页
北方草地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地位。文章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现状,包括植物、凋落物和土壤三大碳库,总结了人类活动和CO2浓度升高对草地碳循环的影响。针对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现状,以系统生态学的能值... 北方草地在我国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地位。文章较为详尽地阐述了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现状,包括植物、凋落物和土壤三大碳库,总结了人类活动和CO2浓度升高对草地碳循环的影响。针对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现状,以系统生态学的能值理论为出发点,文章探讨了我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草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系统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溪流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于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4-112,共9页
本文根据6年定位研究的结果,讨论了有关东北山溪生态系统生态学方面的问题,诸如溪流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食物网结构与营养能级等。调查了组成生物并对其做了定量分析;描述了能量的消耗途径并绘制了生态系统... 本文根据6年定位研究的结果,讨论了有关东北山溪生态系统生态学方面的问题,诸如溪流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食物网结构与营养能级等。调查了组成生物并对其做了定量分析;描述了能量的消耗途径并绘制了生态系统的能流框图;按营养关系划分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并根据各类群的生物量计算了不同营养能级的转换效率;按照水体中溶氧变化和水分循环规律建立了相应的动态模型。最后,对经典的将生态系统中生物类群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集团进行了讨论,鉴于事实上每一生物类群分别具有生产、消费和分解等三重作用,因此,建议用生产过程、消费过程和分解过程来表述生物类群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 溪流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地貌学研究动态:地貌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交叉融合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白雪 程维明 +1 位作者 宋珂钰 李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34-4348,共15页
生态地貌学作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的概念,受到地貌学家、生态学家及政策制定者的日益关注。地貌在控制许多生态系统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生态系统又可以对许多地貌形态和地貌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过去几十年,在地貌学和生态系... 生态地貌学作为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的概念,受到地貌学家、生态学家及政策制定者的日益关注。地貌在控制许多生态系统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生态系统又可以对许多地貌形态和地貌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过去几十年,在地貌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的交叉点上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通过梳理地貌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相似的发展历程,讨论了两个学科相结合的必要性;归纳了两者相结合的研究现状;总结了两个学科融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地貌过程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研究,并将生态地貌学与现行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建设及相关政策有机结合,促进生态地貌学的有序和可持续发展。正确认识地球的地貌形态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拓展地貌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研究尺度,促进学科体系发展;深入研究生态地貌学,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多样性及增强未来对生态系统的管理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跨学科 生态地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生态学与草业工程概述
5
作者 多立安 《黑龙江畜牧科技》 1996年第2期42-44,共3页
本文对系统工程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简要回顾,阐明了与系统工程紧密相关的系统生态学的诞生,是当今人类对生态系统内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扩大和对生态系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概述了草业与系统工程相结合的产物──草业工程及其取得的成就... 本文对系统工程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简要回顾,阐明了与系统工程紧密相关的系统生态学的诞生,是当今人类对生态系统内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扩大和对生态系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概述了草业与系统工程相结合的产物──草业工程及其取得的成就。与此同时,对生态系统分析的一般原理及系统模型的建立程序也给予概述.实践表明系统模型是管理革业系统的一种有效手段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工程 系统生态学 草业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址保护系统生态学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孙霄 《中国博物馆》 1996年第3期27-34,共8页
生态学诞生后,曾在全世界的科学领域引起了一场生态学研究热。到本世纪初,生态学已经成为一门初具理论体系的学科。随后,在生态学的发展过程中,按照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层次形成了许多分支。系统生态学,即是根据研究层次形成的一个分... 生态学诞生后,曾在全世界的科学领域引起了一场生态学研究热。到本世纪初,生态学已经成为一门初具理论体系的学科。随后,在生态学的发展过程中,按照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层次形成了许多分支。系统生态学,即是根据研究层次形成的一个分支。生态学价值的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保护 村落遗址 系统生态学 生态学研究 生态环境 保护系统 信息系统 生态监测 保护问题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系统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98
7
作者 陈玉福 董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46-352,共7页
空间异质性是生态学系统的一个普遍特性 ,生态学家对它在生态学中的重要性已取得了比以往更深刻的认识。试图从空间异质性的含义 ,空间异质性与尺度和等级的关系 ,空间异质性的定量描述 ,空间异质性对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的影响 ,以及空间... 空间异质性是生态学系统的一个普遍特性 ,生态学家对它在生态学中的重要性已取得了比以往更深刻的认识。试图从空间异质性的含义 ,空间异质性与尺度和等级的关系 ,空间异质性的定量描述 ,空间异质性对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的影响 ,以及空间异质性的动态等 5个方面综述了有关空间异质性的生态学研究的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系统 空间异质性 尺度 等级 景观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学的特点、学科定位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利顶 吕一河 +2 位作者 赵文武 卫伟 冯晓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4593-4601,共9页
区域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区域综合科学考察和环境污染调查,旨在研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背景和驱动因子,探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文献综述,系统分析了区域生态... 区域生态学作为生态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区域综合科学考察和环境污染调查,旨在研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背景和驱动因子,探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文献综述,系统分析了区域生态学研究的特点,剖析了区域生态学的性质和学科定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区域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区域自然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的共性与差异。认为:(1)区域生态学研究对象是具有特定生态环境属性的区域生态综合体,既具有特定要素主导下的空间均质性,也具有多种要素耦合作用下的空间异质性特征,是一门问题导向的应用性基础学科;(2)区域生态学研究需要具有多元综合、问题导向和系统集成的思维,从多层次、多视角探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3)区域生态学属于宏观生态学研究的范畴,处于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区域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这个生态学学科体系的较高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学 学科定位 景观生态学 区域自然地理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宏观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基础》:对生态学从传统向现代的推进——纪念E.P.奥德姆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13
9
作者 包庆德 张秀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7623-7629,共7页
2013年是"现代生态学之父"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诞辰100周年。奥德姆的《生态学基础》一书对生态学从传统向现代转换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提升了生态科学的量化水平,促成了生态系统生态学体系的诞生;倡导了生态学与... 2013年是"现代生态学之父"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诞辰100周年。奥德姆的《生态学基础》一书对生态学从传统向现代转换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提升了生态科学的量化水平,促成了生态系统生态学体系的诞生;倡导了生态学与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的融合,丰富了生态经济学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延展了生态学的应用尺度,为社会的生产变革和绿色运动提供了指导。奥德姆的生态学理论中诸如以能量分析为主导的生态系统分析方法还有待完善、生态系统方面较少考虑进化维度,衡量能量质量高低的能值方法的科学性有改善的空间等,但这都无碍他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生态学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P 奥德姆 生态学基础》 整体论 生态系统生态学 能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东部海域浮游生态系统要素季节变化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夏洁 高会旺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9-65,共7页
利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垂直一维物理-生物耦合模式模拟研究了南黄海东部海域浮游生态系统要素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物理亚模型为一维POM模式(Princeton Ocean Model),基于文献结果对垂直混合系数Kh和Km进行了调整;生态亚模型为ERSEM模... 利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垂直一维物理-生物耦合模式模拟研究了南黄海东部海域浮游生态系统要素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物理亚模型为一维POM模式(Princeton Ocean Model),基于文献结果对垂直混合系数Kh和Km进行了调整;生态亚模型为ERSEM模式(Eu-ropean Regional Sea Ecosystem Model),主要考虑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细菌、底栖碎屑和营养盐(氮、磷、硅)等状态变量。模拟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出现一年双峰的态势和夏季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的现象,春、秋季水华期间,表层叶绿素峰值分别为3.25 mg/m3和0.71 mg/m3。浮游动物和细菌在春季水华后表层出现峰值,分别为143.6 mg C/m3和23.55 mg C/m3。硝酸盐、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垂直分布均在5-11月呈现表层浓度低、底层浓度高的分布。通过计算碳通量可以看出,在春、夏季,浮游植物对无机碳的摄取量分别为58.944 g C.m-2.quarter-1和68.276 g C.m-2.quarter-1,高于细菌对非生命有机碳的摄取。在冬季,细菌对非生命有机碳的摄取超过浮游植物对无机碳的摄取量。浮游动物在冬季主要摄食细菌,占71%;春、夏季主要摄食浮游植物,可达67.5%。浮游植物对碳的释放主要是以DOC的形式,约占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生态学 南黄海东部海域 海洋生态系统 垂直分布 季节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合生态系统研究15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海乐 陈家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4537-4555,共19页
集合生态系统(meta-ecosystem)由法国的Loreau教授等于2003年提出,是指"由跨生态系统边界的物质流、能量流和生物体流所连接起来的一系列生态系统的集合",是对只关注生物体(organism)迁移交换的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和... 集合生态系统(meta-ecosystem)由法国的Loreau教授等于2003年提出,是指"由跨生态系统边界的物质流、能量流和生物体流所连接起来的一系列生态系统的集合",是对只关注生物体(organism)迁移交换的集合种群(meta-population)和集合群落(meta-community)概念的外推,也是为了给生态系统空间异质性研究提供一个重要的分析路径,对研究和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功能和异质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简述了集合生态系统研究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对集合生态系统概念的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指出了探讨集合生态系统结构的两个方向,构建了分析集合生态系统研究的六维整体框架,综述了研究集合生态系统的两类方法,探讨了经验化的集合生态系统(empirical meta-ecosystem)的3种空间结构和两种构建路径。将集合生态系统概念和理论引入流域复合生态系统(integrated watershed ecosystem)的分析,为流域生态学研究提供新的概念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生态系统 空间异质性 生态系统过程 流域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空间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论模型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青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76-81,共6页
该文简要介绍了突变理论的基本概念,详细分析了折迭突变模型和尖点突变模型.对突变理论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的分析、评价.通过分析牲畜-草场生态系统中突变模型的建立过程,介绍了突变模型的应用方法之一.
关键词 森林 突变理论 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系统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昌丽 张继飞 +1 位作者 赵宇鸾 刘春艳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5-42,共8页
为研究岷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敏感性的影响,首先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青藏高原东缘岷江上游近11 a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其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测算了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借助生态系统传统敏感性系数对测... 为研究岷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敏感性的影响,首先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了青藏高原东缘岷江上游近11 a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其次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测算了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借助生态系统传统敏感性系数对测算结果进行检验;最后利用交叉敏感性系数定量评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及方向。结果表明:(1)2000~2005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耕地转为森林、灌丛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约0.46亿元;2005~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是森林、耕地转为灌从、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约0.57亿元。(2)研究期内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其次是灌丛和草地;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中气候调节和水文调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食物生产和维持养分循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3)研究期内岷江上游生态系统传统敏感性系数均小于1,大小依次为:C_(森林)>C_(灌丛)>C_(草地)>C_(水域)>C_(耕地)>C_(荒漠)>C_(裸地)。(4)导致岷江上游生态系统交叉敏感性最高的土地利用变化是森林和水域、草地和水域的相互转换,交叉敏感性系数均大于1,大部分土地利用转换的生态意义并不明显,但水域和其他地类相互转换的生态意义略有上升。研究结论有望为岷江上游土地利用宏观调控及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生态学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 交叉敏感性 岷江上游 青藏高原东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学进展与教学方法改进 被引量:4
14
作者 崔国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05-106,共2页
一、概念演化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不仅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而且包括人类;环境指生物所处的无机因素、有机因素和社会因素。从蛋白质作为生命形式开始,就存在生命活动与环境的生态学关系。因此,生态学就... 一、概念演化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不仅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而且包括人类;环境指生物所处的无机因素、有机因素和社会因素。从蛋白质作为生命形式开始,就存在生命活动与环境的生态学关系。因此,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生存的科学。1866年德国学者E.H.Haeckel第一次提出生态学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生态学 研究生 生态学研究 生物圈 生态系统生态学 人类与自然 相互关系 研究对象 社会因素 生物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生态学原理》简介
15
作者 江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88年第4期101-,共1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动物生态学原理》,是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孙儒泳教授在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丰富实践基础上编著而成的。该书除绪论外,分为环境分析(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和生态系统、应用生态学等4篇12章。从...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动物生态学原理》,是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孙儒泳教授在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丰富实践基础上编著而成的。该书除绪论外,分为环境分析(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和生态系统、应用生态学等4篇12章。从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不同水平,对近代生态学的基本理论进行探讨,并叙述了资源管理、有害动物防治和人口控制等应用生态学问题;最后以系统生态学简介做为附加章节而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生态学原理 种群生态学 个体生态学 应用生态学 孙儒泳 大学生物系 人口控制 系统生态学 资源管理 环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棉生态系统研究入选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16
《种业导刊》 2013年第4期31-31,共1页
由科技部组织评选的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日前揭晓,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吴孔明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生态学试验证实Bt转基因棉花种植可促进对害虫的生物控制”榜上有名。吴孔明研究团队基于长期的田间系统生态学试验... 由科技部组织评选的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日前揭晓,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吴孔明研究团队的科研成果“生态学试验证实Bt转基因棉花种植可促进对害虫的生物控制”榜上有名。吴孔明研究团队基于长期的田间系统生态学试验研究和华北六省32个点1990—2010年的观测数据分析,发现伴随Bt棉花的广泛种植和杀虫剂的减少使用,三类主要捕食性节肢动物(瓢虫、草蛉和蜘蛛)的种群数量显著上升,并通过它们的捕食作用显著降低了棉花伏蚜的自然种群数量。同时,这些天敌还从Bt棉田进入邻近的玉米、花生和大豆等田地,对多种蚜虫发挥了自然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BT棉花 生态系统 自然种群数量 捕食性节肢动物 系统生态学 自然控制作用 棉花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的中国大陆生态福祉及生态-经济效率评价 被引量:8
17
作者 臧正 邹欣庆 +3 位作者 吴雷 宋翘楚 吴小伟 于雯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403-2414,共12页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将"人类从生态系统中直接获取或享有的终端产品和服务"界定为生态福祉,从公平与效率视角提出相应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大陆省区为例,对其2001—2013年间的人均生态福祉及生态-经济效率的时...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将"人类从生态系统中直接获取或享有的终端产品和服务"界定为生态福祉,从公平与效率视角提出相应表征方法。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大陆省区为例,对其2001—2013年间的人均生态福祉及生态-经济效率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整体来看,研究时段内中国大陆省际人均生态福祉的基尼系数介于0.798—0.806之间,处于极不平均状态;省际生态-经济效率的标准差介于2.110—7.716之间,离散程度相对较高;②从时间上看,研究时段内中国大陆省际人均生态福祉及生态-经济效率的收敛趋势(σ-收敛)相对不明显;人均生态福祉具备绝对β-收敛特征但速度较低(0.16%);生态-经济效率在科技进步及科研投入要素的显著驱动作用下,呈现条件β-收敛现象。③从空间上看,研究时段内中国大陆人均生态福祉及生态-经济效率在"胡焕庸线"两侧的地域分异现象比较明显,其重心分别位于青海和安徽境内,整体向东北和西北方向移动,移动速度分别为5.76、3.95km/a。在高消耗、高污染产业逐渐向中西部转移的背景下,应当基于公平与效率视角权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经济效率和东部地区人均生态福祉共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生态学 人类福祉 实证分析 时空异质性 公平与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原理与模拟探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毛锋 马强 +1 位作者 邹积颖 丁芸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3-571,共9页
在剖析城市演化历程中的功能变迁与导引的生态环境滞胀类型和危害的基础上 ,着重利用系统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 ,探讨了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目标、原理和研究的内容、方法及过程 ;提出了以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 在剖析城市演化历程中的功能变迁与导引的生态环境滞胀类型和危害的基础上 ,着重利用系统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 ,探讨了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目标、原理和研究的内容、方法及过程 ;提出了以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格局的调整为核心制定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总体思路 ;创造性地融大气扩散、雨水沉降和植被吸纳SO2 ,NOx 及TSP等污染物模型与经济、人口和碳氧平衡等模型于一体 ,构建了案例城市广州的生态环境综合调控模型 ,并借助DY NAMO语言模拟得到了广州市未来生态环境规划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规划 系统生态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生态功能建设规划的原理与模拟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毛锋 肖劲松 +1 位作者 朱高洪 郑洋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4期5-10,共6页
在剖析区域演化历程中的生态功能变迁与导引的生态环境滞胀及危害基础上,着重利用系统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了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区域生态功能建设规划的目标、原理和研究的内容、方法及过程;提出了以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 在剖析区域演化历程中的生态功能变迁与导引的生态环境滞胀及危害基础上,着重利用系统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探讨了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区域生态功能建设规划的目标、原理和研究的内容、方法及过程;提出了以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格局调整为核心,制定区域生态功能建设规划的总体思路;创造性地将水土流失、污染物排放、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吸纳、人口容载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及城镇发展等模型融于一体,构建了案例区十堰市的生态环境功能综合调控模型,并借助DYNAMO语言,模拟得到了十堰市未来生态功能建设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 建设规划 系统生态学 可持续发展 十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发电与环境生态 被引量:20
20
作者 左东启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共7页
从2003年夏季到2004年冬季,从国际社会到国内学术界,掀起对水力发电工程的功能和价值表示怀疑的议论热潮.这是多元任务齐头并进、思想理论活跃的表现,也显露出认识实践的分歧和矛盾.本文仅就客观历史事实及基础知识概念进行简要阐述,内... 从2003年夏季到2004年冬季,从国际社会到国内学术界,掀起对水力发电工程的功能和价值表示怀疑的议论热潮.这是多元任务齐头并进、思想理论活跃的表现,也显露出认识实践的分歧和矛盾.本文仅就客观历史事实及基础知识概念进行简要阐述,内容除了涉及水能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外,也涉及高坝大库的意义和广泛的水利建设.在学科领域方面,结合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分析各方面的效益和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发电 再生自然资源 环境保护 传统系统生态学 广义生态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