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的危险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杰 甘旭升 +1 位作者 曲虹 戴喆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7-143,共7页
传统危险性分析方法将事故视为开始事件诱发的一连串事件所造成的不幸后果,适于处理相对简单或由物理组件构成的系统,但无法胜任较为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有必要研究和探索推广性更好、更为有效的系统安全分析手段。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 传统危险性分析方法将事故视为开始事件诱发的一连串事件所造成的不幸后果,适于处理相对简单或由物理组件构成的系统,但无法胜任较为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有必要研究和探索推广性更好、更为有效的系统安全分析手段。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STAMP)将安全视为系统组件间交互的一种涌现特性,并认为事故起因除了组件失效,组件间交互失常而违背安全约束也是重要诱因。主张在系统开发、设计和运行中通过加强控制和强化有关安全约束来预防事故。基于此,先引入了STAMP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了其分析步骤,然后,以贴近真实的导弹拦截系统危险性分析案例,阐述了基于STAMP的分析过程。该分析方法可为开发较高安全性水平的社会技术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性分析方法 涌现 系统理论 过程模型 控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MP-DEMATEL模型的大型体育场馆人群拥挤踩踏事故致因分析
2
作者 郭勇男 毛占利 +4 位作者 左松涛 陈鑫 樊笑笑 韩燕婷 苏鑫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3-151,共9页
近年来大型体育场馆的数量快速增加,随之而来的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多。人群拥挤踩踏事故是大型体育场馆较为常见的安全事故,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了梳理总结大型体育场馆内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致因因素,构建了大型体育场馆人... 近年来大型体育场馆的数量快速增加,随之而来的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多。人群拥挤踩踏事故是大型体育场馆较为常见的安全事故,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了梳理总结大型体育场馆内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发生的致因因素,构建了大型体育场馆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过程模型。首先,基于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systemstheoretic accident model and processes,STAMP)模型分析并构建大型体育场馆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安全控制结构,并依据该模型来识别和确定事故致因因素;其次,利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分析踩踏事故各个致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计算出各个致因因素的中心度、原因度以及权重;最后,辨识出大型体育场馆发生踩踏事故的原因因素、结果因素以及关键致因因素。结果表明,管理队伍未对人群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疏散通道处发生人群拥堵等为关键致因素。该模型对大型体育场馆的人流管控和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群拥挤踩踏事故 致因因素 大型体育场馆 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STAMP) 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DEMAT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理论事故模型的雷达系统软件缺陷预测应用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柳溪 刘嘉 +3 位作者 刘畅 李海峰 刘宇 汪圣利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7-92,共6页
雷达等电子装备中软件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强,软件质量成为影响雷达质量和效能的关键因素,分析预测雷达系统软件潜在缺陷的趋势,对雷达系统软件质量控制与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刻画雷达系统软件缺陷机理,文中提出基于系统理论事故模型(... 雷达等电子装备中软件发挥的作用逐渐增强,软件质量成为影响雷达质量和效能的关键因素,分析预测雷达系统软件潜在缺陷的趋势,对雷达系统软件质量控制与保障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刻画雷达系统软件缺陷机理,文中提出基于系统理论事故模型(STAMP)的雷达系统软件缺陷预测方法。首先,基于STAMP与历史缺陷数据,构建雷达系统软件控制过程模型;然后,构建贝叶斯网络,对历史缺陷数据进行训练学习,获取雷达系统软件缺陷预测规则;最后,在雷达系统软件上开展工程应用,进行缺陷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测试 雷达 缺陷预测 系统理论事故模型 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流变理论的交通系统事故过程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鑫 毛保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8-21,共4页
运用事物的安全流变规律分析系统的运行过程 ,指出系统的运行过程符合安全流变规律。通过对交通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扰动的分析 ,揭示了交通系统的安全流变特征 ;对传统的事故定义进行了拓展 ,将事故隐患纳入了事故的发展过程 ;提出了交... 运用事物的安全流变规律分析系统的运行过程 ,指出系统的运行过程符合安全流变规律。通过对交通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扰动的分析 ,揭示了交通系统的安全流变特征 ;对传统的事故定义进行了拓展 ,将事故隐患纳入了事故的发展过程 ;提出了交通系统事故安全流变分析方法 ;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了系统事故的安全流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流变理论 交通系统 交通事故 过程分析 不安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理论的企业产学研合作原始创新过程模型构建 被引量:7
5
作者 罗小芳 李柏洲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85,共7页
本文以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原始创新过程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国外经典创新过程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系统理论,构建了包含选择过程、运行过程、绩效评价过程和系统演化过程的创新过程模型(SOEE)。该模型描述了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原始创新过程的动... 本文以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原始创新过程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国外经典创新过程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系统理论,构建了包含选择过程、运行过程、绩效评价过程和系统演化过程的创新过程模型(SOEE)。该模型描述了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原始创新过程的动态性、开放性及超循环系统性,适用于目前我国企业的原始创新及其持续性创新活动。SOEE模型的构建不仅完善了创新过程模型的完整性及系统性,而且能为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原始创新活动提供实践指导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原始创新 创新过程模型 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PA-Bayes模型的航空事故致因分析与风险评估
6
作者 孙晓哲 王家璇 杨建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8714-8724,共11页
通过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ystem-theoretic process analysis,STPA)方法识别航空事故危险因素,属于定性分析过程,无法定量地评估各因素对事故的影响程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STPA与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结合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 通过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ystem-theoretic process analysis,STPA)方法识别航空事故危险因素,属于定性分析过程,无法定量地评估各因素对事故的影响程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STPA与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结合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以捷蓝航空A320飞机襟翼事故为例,通过STPA方法构建了襟翼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构模型并全面地分析了潜在的不安全控制行为及相关致因场景。随后将STPA定性分析结果转化为可定量分析的贝叶斯网络模型,从而识别出事故中的内部交互逻辑以及影响度较高的致因因素,提出全面的安全性建议。分析结果表明: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为液压源故障,而动力传输组件(power transmission unit,PTU)故障和液压管路泄漏是导致液压源失效的主要原因,关键重要度分别为0.688和0.2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分析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 贝叶斯网络(BN) 致因分析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团队系统内团队间冲突过程金字塔模型——基于经典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牛楠 刘兵 李嫄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5-105,共11页
多团队系统是当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组织形式,而团队间冲突对多团队系统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运用经典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采取构念积储格深度访谈技术深入多团队系统现实情境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多团队系统内团队间冲突过程分为... 多团队系统是当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组织形式,而团队间冲突对多团队系统有效性产生重要影响。运用经典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采取构念积储格深度访谈技术深入多团队系统现实情境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多团队系统内团队间冲突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潜伏阶段、感知阶段、管理阶段、结果阶段和反馈阶段。第二,冲突源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个体层、团队层及系统层输入的跨层次冲突源;二是多团队系统内团队内及团队间的交互式冲突源;三是以往冲突结果的循环反馈式冲突源;四是多团队系统外界环境及外界干预类冲突源。第三,冲突感知阶段包含冲突界定和冲突归因两个步骤,冲突源的位置包含我方、对方、第三方或者外界三类。第四,冲突管理基于关心我方、关心对方和关心系统这三个维度,可以划分为八种类型。第五,冲突产生的结果建设性与破坏性并存,对个体、团队和系统均会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间冲突过程 多团队系统 金字塔模型 经典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联效应的LNG动力船通航风险传导动力学模型
8
作者 胡甚平 鲁金虎 +1 位作者 邹春 朱清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4-213,共10页
为推进绿色能源船舶动力安全应用,探讨新型能源对船舶通航影响效应下的风险级联问题,以复杂系统过程安全为视角,提出LNG动力船在复杂港口水域通航的风险级联动力学仿真模型。首先,引入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STAMP)方法,辨识LNG动力船... 为推进绿色能源船舶动力安全应用,探讨新型能源对船舶通航影响效应下的风险级联问题,以复杂系统过程安全为视角,提出LNG动力船在复杂港口水域通航的风险级联动力学仿真模型。首先,引入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STAMP)方法,辨识LNG动力船通航事故及后续的LNG泄漏和火灾爆炸的事故链;其次,采用风险传导理论建立LNG动力船通航的风险级联模型,通过改进层次分析(AHP)-熵权法,获得各个指标因子的权重集,解析风险传导概率;最后,结合复杂港口LNG动力船通航的场景数据,将各个风险因子进行量化,对LNG动力船在港口水域船舶航行风险进行复杂网络动力学仿真。研究结果表明:LNG动力船在港口航行中,碰撞、搁浅、触碰事故和后续的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存在高度的关联性,且事故的发生是由多因素耦合级联所致;仿真结果与真实场景的实践结果具有一致性,建立的风险级联动力学模型有效。研究结果对事故链和关键节点进行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传递 熵权法 系统动力学 风险仿真 风险级联 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STA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管道事故原因分类模型及其社会网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宫运华 张喆 范志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0,共7页
为提高油气管道事故预防策略的有效性,首先,基于系统理论事故建模与过程(STAMP)模型及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建立油气管道事故预防控制结构,分析国内外35起油气管道事故原因,并依据扎根理论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编码,得出油... 为提高油气管道事故预防策略的有效性,首先,基于系统理论事故建模与过程(STAMP)模型及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建立油气管道事故预防控制结构,分析国内外35起油气管道事故原因,并依据扎根理论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编码,得出油气管道事故原因分类模型;其次,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油气管道事故原因关系网络,通过核心—边缘分析、中心性分析和关联方向指数分析,识别油气管道事故原因中核心及具有高关联性和强影响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油气管道事故原因分类模型包含6个层次:政府及监管部门因素、第三方因素、运营商组织因素、运营商不安全监督、现场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现场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并可将其细分为22个最底层原因因素。其中,政府及监管部门因素、运营商组织因素、运营商不安全监督和第三方因素均为核心因素;制度缺陷、监督不充分、运行计划不当、第三方破坏行为、管材与焊缝缺陷、施工/维修/配件问题、技能失误均为具有高关联性和强影响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理论事故建模与过程(STAMP)模型 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模型 油气管道 事故原因 分类模型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流系统的事故致因与预防模型构建 被引量:16
10
作者 黄浪 吴超 +1 位作者 杨冕 王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5-59,共5页
为完善事故致因理论体系,论述并解析能量流系统定义,分析系统能量流流向,构建基于能量流系统的事故致因概念模型,并从能量串发、发散、集中和混合四方面解析其内涵。对能量流的聚集、耦合、转换、释放,以及意外释放能量的防控效果、破... 为完善事故致因理论体系,论述并解析能量流系统定义,分析系统能量流流向,构建基于能量流系统的事故致因概念模型,并从能量串发、发散、集中和混合四方面解析其内涵。对能量流的聚集、耦合、转换、释放,以及意外释放能量的防控效果、破坏强度和伤害程度等进行数学描述。基于此,构建基于能量流系统的事故预防概念模型,并提炼减灾措施。研究结果明晰了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从能量流系统的视角为事故致因的定量分析或半定量半定性分析提供理论参考,并可为事故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 能量流系统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预防 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系统理论在海上交通事故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甘浪雄 张宝刚 +1 位作者 郑元洲 彭家敏 《船海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102,共4页
以某港口2001-2007年海上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为依据,应用灰色系统预测理论,建立该港口海上交通事故的GM(1,1)模型和UGM(1,1)模型,进行定量计算,结合定性分析,从而预测出该港口2008年海上交通事故的数量,以及2008年各种海上交... 以某港口2001-2007年海上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为依据,应用灰色系统预测理论,建立该港口海上交通事故的GM(1,1)模型和UGM(1,1)模型,进行定量计算,结合定性分析,从而预测出该港口2008年海上交通事故的数量,以及2008年各种海上交通事故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交通事故 灰色系统理论 GM(1 1)模型 UGM(1 1)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系统理论的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创新过程管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卜琳华 何明升 《系统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0-415,共6页
将大系统论应用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创新过程管理,阐述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涵、结构及大系统特征,分析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创新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创新过程管理的大系统理论模型,并结合神经网络... 将大系统论应用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创新过程管理,阐述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内涵、结构及大系统特征,分析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创新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了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创新过程管理的大系统理论模型,并结合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大系统理论的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创新过程管理模型能从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创新的全局出发,定量地分析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知识创新过程,提高了科研创新团队对信息的掌握、利用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了领军人物对团队的预测、控制和决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 知识创新 系统理论模型 过程管理 能力运动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理论过程分析的软件安全性需求分析与验证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楠 马亮 黄锐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261-3266,共6页
针对传统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缺乏自动化实现手段、自然语言结果分析存在歧义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PA的软件安全性需求分析与验证方法。首先,提取软件安全性需求,并利用算法将其转化为形式化表达式;其次,建立状态图模型来描... 针对传统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缺乏自动化实现手段、自然语言结果分析存在歧义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STPA的软件安全性需求分析与验证方法。首先,提取软件安全性需求,并利用算法将其转化为形式化表达式;其次,建立状态图模型来描述软件安全控制行为逻辑,并将其转化为程序可读的形式化语言;最后,采用模型检验技术进行形式化验证。结合某武器发射控制系统案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安全需求分析的自动化生成与形式化验证,解决了传统方法对于人工干预的依赖问题及自然语言描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 软件安全需求 形式化方法 模型检验 武器发射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Agent系统的排队模型研究(2)——模型理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凡长 佘玉梅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0-137,197,共9页
多Agent系统是人工智能、软件领域等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协调Agent之间的关系,让各个Agent充分发挥作用,使系统处于最佳状态,本文抓住多Agent之间的这个关键问题。给出了多Agent系统的排队... 多Agent系统是人工智能、软件领域等研究的热点问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协调Agent之间的关系,让各个Agent充分发挥作用,使系统处于最佳状态,本文抓住多Agent之间的这个关键问题。给出了多Agent系统的排队模型的基本概念,为进一步研究多Agent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AGENT系统 人工智能 排队模型 模型理论 生灭过程 同步休假M/M/c排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ent的分布式钻井事故诊断系统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徐英卓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4,91,共3页
针对石油钻井作业的特点 ,提出引用多Agent协同工作机制建立分布环境下的钻井事故诊断系统。研究了系统中多Agent协同工作的组织结构、通信机制 。
关键词 石油钻井过程 分布式钻井事故诊断系统 组织模型 AGENT 专家系统 信息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故模型与过程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被引量:10
16
作者 阳富强 李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85-290,共6页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各项教学与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更是高校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运用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方法分析某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现状,识别该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隐患,由此确定必...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各项教学与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更是高校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运用系统理论事故模型与过程方法分析某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现状,识别该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隐患,由此确定必要的安全约束,并构建了实验室安全控制模型;根据控制模型分析该实验室危险行为与控制层级之间的关系,通过施加现有安全约束辨识该实验室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与不足之处,并给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 安全工程专业 系统理论事故模型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化并行系统过程管理模型与参数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江 徐曼 翦权斌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22,共3页
应用Markov理论研究了集成化并行系统过程管理机制,分析了客源无限状态下的过程分布规律、生灭过程方程及过程管理模型.基于实际应用系统多参数、多情况的复杂性特征,引入了系统控制系数,提出了过程管理的三种类型动态概率分布规律及其... 应用Markov理论研究了集成化并行系统过程管理机制,分析了客源无限状态下的过程分布规律、生灭过程方程及过程管理模型.基于实际应用系统多参数、多情况的复杂性特征,引入了系统控制系数,提出了过程管理的三种类型动态概率分布规律及其算法,实现了系统的精准控制.通过应用实例介绍了多参数的控制方法、核心机制及其应用系统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方法 管理模型 系统过程 集成化 并行 MARKOV 概率分布规律 复杂性特征 管理机制 理论研究 过程方程 应用系统 控制系数 过程管理 应用实例 系统平台 核心机制 多参数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MP复合方法的危化品罐区泄漏事故致因分析
18
作者 付建民 梁正弹 王俊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78,共9页
为解决危化品储罐区泄漏事故危险性大,事故风险难以有效量化评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系统理论事故模型和过程(STAMP)复合方法,解析危化品罐区泄漏事故的发生机制,理清事故因素间逻辑关系并定量表述事故致因影响,以定量分析非线性事故。... 为解决危化品储罐区泄漏事故危险性大,事故风险难以有效量化评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系统理论事故模型和过程(STAMP)复合方法,解析危化品罐区泄漏事故的发生机制,理清事故因素间逻辑关系并定量表述事故致因影响,以定量分析非线性事故。首先,利用STAMP-“2-4”模型(24Model)建立危化品储罐区泄漏事故分析图,确定系统各组件及其层次关系,并分析事故致因及其逻辑关系;其次,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确定事故致因间的路径关系及层级结构,并通过度和聚类系数分析以及贝叶斯网络(BN)节点分析获得事故致因对系统的重要性;最后,通过事故案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组织管理失效(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未落实、工程管理规定执行不严)是事故风险演化的核心驱动力,其总度值占比达53.3%,且与物理层、人员层因素存在显著耦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理论事故模型过程(STAMP) 危化品罐区 泄漏事故 事故致因 贝叶斯网络(BN) 逻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致因间作用关系统计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鑫 闫奕欣 +3 位作者 毛占利 姜传胜 余孝东 王仪涵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47-4357,共11页
为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基于设计的“452”逻辑架构,构建了事故致因数据库,定量解析致因及作用关系权重,并通过优化系统理论事故建模与过程(Systems-Theory Accident Modeling and Process,STAMP)模型及决策与实验室(Dec... 为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基于设计的“452”逻辑架构,构建了事故致因数据库,定量解析致因及作用关系权重,并通过优化系统理论事故建模与过程(Systems-Theory Accident Modeling and Process,STAMP)模型及决策与实验室(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分析法的叠加模型(STAMP-DEMATEL),推演关键致因及其作用关系,搭建致因分层控制结构,系统分析安全约束管控策略。研究揭示了监督检查计划落实、作业行为管理、关键技术水平等6个关键致因及监督检查计划落实-关键技术水平、作业行为管理-安全操作规程执行等5对关键作用关系,涉及政府与企业、企业内部两类主体关系范畴,管-人、管-物两类要素关系。对关键作用关系进行致因、要素、主体层面安全约束的系统分析,可为整个安全生产系统平衡运行提供决策支持,在支持系统风险管理、监管资源分配、风险预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事故致因 作用关系 系统理论事故建模与过程(STAMP) 决策与实验室(DEMAT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Bigraph理论的软件演化过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培培 章勇 +1 位作者 莫启 邵振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23-1426,共4页
基于Bigraph理论对软件演化过程模型进行研究,目的是能更好地对软件演化过程中相关动态变化进行建模。利用Bigraph理论和软件演化过程的思想,首先提出了一个形式化的软件演化过程模型,然后用扩展的Bigraph来描述软件演化过程模型的结构... 基于Bigraph理论对软件演化过程模型进行研究,目的是能更好地对软件演化过程中相关动态变化进行建模。利用Bigraph理论和软件演化过程的思想,首先提出了一个形式化的软件演化过程模型,然后用扩展的Bigraph来描述软件演化过程模型的结构,使用Bigraph反应系统来描述软件演化过程模型的动态变化,最后对软件演化过程模型动态调整后的完整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演化过程模型 Bigraph理论 Bigraph反应系统 动态性 完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