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低山丘陵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技术与示范
1
作者 姜春前 任引 +4 位作者 张旭东 张伟东 齐实 白彦锋 曾素平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2-2937,共6页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及其系统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在该区的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探索虽多,但往往忽视不同生态系统间的复杂互作关系,限制...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及其系统治理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在该区的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探索虽多,但往往忽视不同生态系统间的复杂互作关系,限制了治理效果的全面提升。为突破这一瓶颈,亟需一种更系统、全面的治理策略,以应对该区域独特的生态环境挑战。“南方低山丘陵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技术与示范”项目(2022YFF1303000)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专项支持。本项目依托生态站、长期科研基地及“十三五”研究示范区,融合多源数据,在南方低山丘陵区识别生态系统时空分布格局和功能演变机制,诊断其退化程度和驱动因素。重点阐明南方低山丘陵区山水林田湖草沙多要素-多过程耦合机理,量化多种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机制;以经果林、低质低效林及坡沟路渠为重点,研发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提升的技术体系;揭示关键社会-生态过程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和治理需求,在小流域、流域和区域尺度,提出多目标多功能协调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方案,并在巢湖、鄱阳湖、洞庭湖等选择典型小流域开展集成示范。项目将促进南方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旨在为南方低山丘陵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对推动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低山丘陵区 系统治理 生态系统服务 水文连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逻辑与路径
2
作者 李玉红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4,共9页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体现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全部具备,对系统治理具有天然的内在要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体现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科学理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要求。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全部具备,对系统治理具有天然的内在要求。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国家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提升,黄河流域在增强水土保持和水污染治理能力的同时,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重心向防风固沙扩展、从“林”向“草”递进,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有机结合。坚持“四水四定”,以水资源作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刚性约束;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辅相成;统筹治田和治沙,避免出现各自为战;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改善民生相结合,通过产业绿色转型提升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系统治理 水资源 防风固沙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大气环境问题系统治理的构思
3
作者 刘润 邵敏 +11 位作者 陆克定 李启华 吴清茹 严刚 柴发合 王书肖 苏杭 陈楚楚 张士汉 贺克斌 刘文清 张远航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74,共11页
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势头良好,以细颗粒物(PM_(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不断减少为标志的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突出;然而大气污染防治的结构性、根源性压力依然存在,如PM_(2.5)二次成分占比上升、O_(3)浓度维持高位振荡态... 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势头良好,以细颗粒物(PM_(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不断减少为标志的大气污染防治成效突出;然而大气污染防治的结构性、根源性压力依然存在,如PM_(2.5)二次成分占比上升、O_(3)浓度维持高位振荡态势,表明我国大气环境治理仍面临严峻挑战,亟需统筹应对多目标协同、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等压力。本文剖析了我国大气环境治理的基本形势,辨识出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理论创新不足、释放碳污治理协同增效潜力成为亟需、大气环境多尺度一体化治理策略有待构建等面临的突出挑战;进一步阐释了区域‒全球大气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作用,跨圈层多污染物、多介质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等大气环境问题的内在关联,提炼出由大气氧化性的基础理论与应用、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创新技术链构成的大气环境问题系统治理关键体系。建议开展国家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顶层设计、启动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科技创新项目、构建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管理机制、部署大气环境系统治理的行动计划,以科学推动我国大气环境问题系统治理,逐步增强大气环境人群健康与生态风险管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系统治理 大气氧化性 气候变化 跨圈层、多介质过程 国际环境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造全面实现生态系统治理的法典“生态保护编” 被引量:4
4
作者 巩固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生态保护提出全面实现生态系统治理的目标和期待,并就重点制度建设任务作出具体部署。生态环境法典“生态保护编”应围绕相关内容进行编纂,作出积极回应,以“大环保”视野...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生态保护提出全面实现生态系统治理的目标和期待,并就重点制度建设任务作出具体部署。生态环境法典“生态保护编”应围绕相关内容进行编纂,作出积极回应,以“大环保”视野下的生态系统治理为逻辑主线,合理安排相关法律制度,妥善处理与单行法关系,形成多管齐下、分层保障生态系统治理的制度体系和章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法典 生态系统治理 逻辑主线 体系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法治意蕴与法典表达
5
作者 王楠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7,共8页
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是保护目的与治理手段的融合,在揭示“两统一”的同时,强调生态系统方法的运用。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对完善统一性彰显不足的法律关系理论及改变局限于单一要素规制制度现状的期许,要求环境法治在昭示法律关系主... 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是保护目的与治理手段的融合,在揭示“两统一”的同时,强调生态系统方法的运用。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对完善统一性彰显不足的法律关系理论及改变局限于单一要素规制制度现状的期许,要求环境法治在昭示法律关系主客体统一的基础上,注重生态环境的统筹保护,坚持生态环境的优先保护,实现生态环境的整体系统协同规制。在生态环境法典中,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制度构建应在坚持选择性重点规制,以及突破“部门法”“部门立法”束缚等基本准则的前提下,围绕生态环境法典各编展开制度设计;通过统筹宏观与微观,构建起囊括立法目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具体制度的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整体系统协同 生态环境法典 制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措施
6
作者 刘永德 张万刚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13期40-42,共3页
祁连山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横跨青海与甘肃两省。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祁连山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正遭受着日益严重的破坏,面临诸多生态挑战,包括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森林覆盖率下降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祁连山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屏障,横跨青海与甘肃两省。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祁连山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正遭受着日益严重的破坏,面临诸多生态挑战,包括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森林覆盖率下降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基于此,对祁连山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进行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显得尤为关键。该文分析了祁连山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措施,以期恢复祁连山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山水林田湖草 一体化保护 系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治理理念下东引运河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高慧琴 程聪 尹开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8-210,207,共4页
以系统治理理念为指导,采用河网一维水动力模型和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对东莞市东引运河进行水文水力计算和水质模拟,提出了考虑供水、国考断面水质保护因素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为13.5 km河道实施清淤疏浚,2.4 km河道拓宽至50 m,新建分洪... 以系统治理理念为指导,采用河网一维水动力模型和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对东莞市东引运河进行水文水力计算和水质模拟,提出了考虑供水、国考断面水质保护因素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为13.5 km河道实施清淤疏浚,2.4 km河道拓宽至50 m,新建分洪闸(总净宽30 m,设计流量299 m^(3)/s),新建两岸堤防(护岸)工程23 km,新建虎门泵站(设计流量70 m^(3)/s),如此可将东引运河防洪标准提高至50年一遇。通过关闭沿线水闸,上游来水全部从虎门水闸、泵站排出的调度方式,可保证泗盛国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考核目标。所提方案可达到洪、潮、涝、污协同共治的效果,可供当地水务部门决策和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治理 城市防洪 排涝 水质保护 东引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与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3
8
作者 胡春宏 张晓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1-447,共7页
[目的]中国水土流失治理已由“全面治理,重点治理”迈向“系统治理,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分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内涵、准则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旨在丰富新时代水土保持理论体系,引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法]在长期理论探索... [目的]中国水土流失治理已由“全面治理,重点治理”迈向“系统治理,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分析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内涵、准则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旨在丰富新时代水土保持理论体系,引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方法]在长期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的基础上,梳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的发展过程,阐明其内涵、目标与实践准则。[结果]水土流失长期治理实践总结提升形成的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技术路线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思想最朴素的实践体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系统性主要体现为治理对象的系统协调,总体布局的系统统筹,治理措施的系统考量,治理成效的多效益兼顾,实施和管理的多部门协同和多主体参与的共治共享6个方面。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实践需要遵循的基于系统治理理念的具体举措包括:利用系统思维理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精准诊断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短板及其控制性要素,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防控体系,构筑完备的水土保持管理与技术保障体系。[结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完整准确理解并全面贯彻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理念,探索整体提升水土保持学术研究水平和治理效能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同时应结合区域或流域实际,对农田、水利、牧业、林业及生产建设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系统的规划和治理,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系统治理 生命共同体 水土保持 理论体系 小流域综合治理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长制治理:政策工具、水利工程与系统治理效果 被引量:7
9
作者 杜海娇 邓群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12,共12页
河长制治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探索河长制治理系统机理是发展中国特色水资源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河长制治理系统分析框架,并利用2011—2020年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云南省4个省份的5... 河长制治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探索河长制治理系统机理是发展中国特色水资源治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河长制治理系统分析框架,并利用2011—2020年江西省、安徽省、福建省、云南省4个省份的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水资源与河长制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政策工具、水利工程对水资源系统治理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①河长制具有一定的水资源系统治理效果。系统治理效果是借助政策工具与水利工程“软”“硬”两类治理工具,通过间接改变水资源用户取/用/排水行为的方式,或直接改变水资源系统状态的方式来共同实现的。②政策工具之和会促使所有水资源用户产生节约用水行为,强制型政策工具会促使农户选择节约型灌溉行为,混合型政策工具则会促使企业选择产业结构升级型排污行为。③混合型政策工具会扩大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④自愿型政策工具只有在水资源系统所受外界压力较小的情况下,才能通过公众参与治理的方式发挥系统治理效果。⑤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与系统治理效果呈现倒“U”形关系,只有当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处于适度范围内时,水利工程才具有提升系统治理效果的作用。随着水利技术水平的提高,倒“U”形曲线的顶点有所降低,水利工程建设的适度规模缩小。通过诊断复杂区域河长制治理系统的方法,认为河长制可从调整自愿型政策工具使用占比,掌握各地不同资源用户取/用/排水行为模式,支持水利技术发展,科学控制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等方面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河长制治理系统 政策工具 水利工程 系统治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金融学视野中金融科技的监管困境与系统治理 被引量:17
10
作者 程雪军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84,共14页
从法律金融学理论看,广义金融科技在信息技术驱动下历经金融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等发展阶段,其发展质量与效率快速提升,并对应形成机构监管、功能监管与双峰监管。然而,金融科技在创新发展中面临法律、金融与技术层面的系统... 从法律金融学理论看,广义金融科技在信息技术驱动下历经金融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等发展阶段,其发展质量与效率快速提升,并对应形成机构监管、功能监管与双峰监管。然而,金融科技在创新发展中面临法律、金融与技术层面的系统化监管困境:金融科技的法律监管范围与时效有限;金融科技的监管体制与模式难以适应金融科技的创新;金融科技的监管技术落后,难以应对金融科技的冲击。对金融科技实施有效治理,具有明显的必要性。通过采用法律金融学方法,对域外大陆法系与海洋法系典型国家的金融科技系统治理开展比较分析,我国可以积极借鉴钱学森的系统工程理念,从单维度的政府监管上升至多维度的系统治理,从而全面勾勒出金融科技稳健发展的系统治理图景:加强金融科技的法律治理系统建设;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积极探索金融科技监管新模式;强化金融科技的监管技术建设,提升数字化监管的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监管 法律金融学 监管科技 系统治理经验 监管沙盒模式 平台企业 数据垄断 混业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强国目标下数字金融平台算法黑箱的系统治理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程雪军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20,共14页
在金融强国目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数字金融平台快速兴起并将算法技术深度应用于传统金融行业。数字金融平台是数字金融与平台经济的融合产物,其通过输出技术或提供场景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活动,具有天然的技术偏好与金融属性,有效... 在金融强国目标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数字金融平台快速兴起并将算法技术深度应用于传统金融行业。数字金融平台是数字金融与平台经济的融合产物,其通过输出技术或提供场景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活动,具有天然的技术偏好与金融属性,有效促进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与普惠性。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不是非此即彼的结果,而是利弊同在的产物。通过采用案例分析方法发现,算法技术深度应用于数字金融平台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或测不准(算法黑箱),具有不同于传统企业的太大不能倒、太多不能倒、太强不能倒的系统性风险特征,并在三方系统(平台端、用户端与监管端)形成了算法黑箱风险:算法黑箱具有平台迷雾风险,阻碍平台端的稳定发展;算法黑箱具有技术遮蔽风险,加剧用户端的风险缺陷;算法黑箱具有监管真空风险,制约监管端的公权治理。因此,为实现金融强国的目标,防范化解数字金融平台算法黑箱的系统性风险,基于三方控制理论与国际算法黑箱风险的系统治理经验,我国应当从三方系统(平台端、用户端、监管端)构建数字金融平台算法黑箱的系统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国 数字金融 平台 算法黑箱 技术风险 算法透明机制 系统治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昌素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4-71,共8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这其中所体现的系统观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这其中所体现的系统观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在梳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理论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提出系统把握“社会—经济—自然”的本质规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实践路径,包括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工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大江大河流域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治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以系统观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复合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环境条件下水环境系统治理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庆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2-83,共2页
为提高复杂环境条件下水环境治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实现河道水环境治理目标,以某河道水环境治理为例,介绍了该河道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生态景观缺失、水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认为应从减少入河污染和提... 为提高复杂环境条件下水环境治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实现河道水环境治理目标,以某河道水环境治理为例,介绍了该河道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生态景观缺失、水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认为应从减少入河污染和提升自净能力两方面设定治理目标,并提出全面开展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水环境系统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系统治理 控源截污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论与方法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段继琪 段青松 +3 位作者 保锐琴 黄广杰 罗鹏彪 王建文 《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119-126,共8页
针对不同区域山水林田湖草存在问题,寻求适宜的系统治理方法至关重要。国内外运用最为广泛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法(NbS)、再野化、景感生态学、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5种,但目前对这些理论与... 针对不同区域山水林田湖草存在问题,寻求适宜的系统治理方法至关重要。国内外运用最为广泛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法(NbS)、再野化、景感生态学、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5种,但目前对这些理论与方法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尚不清晰。从定义及发展、准则、实施方法和典型案例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5种理论与方法并进行比较,结果可知,5种理论与方法运用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和适应性,通过自然恢复和人为干预等手段,使退化或者破坏的生态系统回归到一种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但它们在人为干预程度、适用范围、与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及农业应用等方面有差异。认识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同理论与方法的特点、适用性和局限性,结合治理区域的特点和问题,针对性地选择治理方法,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系统治理 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与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以江西省为例
15
作者 查骏雄 杨玉琼 赵建民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4年第6期65-68,共4页
基于江西省“山江湖”治理工程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探讨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与新时代水土保持的关系,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新时代水土保持的重要原则与实现形式,首先要加强山地森林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提高森林质量与生态服务功... 基于江西省“山江湖”治理工程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探讨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与新时代水土保持的关系,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新时代水土保持的重要原则与实现形式,首先要加强山地森林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提高森林质量与生态服务功能,将对河流(水)的治理和基本农田建设作为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确保水资源安全与粮食安全,在流域治理中重视对湿地(湖)和草本植物的生态服务功能,特别是净化水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流域综合治理 “山江湖”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城: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全面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云飞 《国土绿化》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绿色是大自然最动人的底色。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秀美家园,是运城锲而不舍的追求。一路走来,随处可见的绿色,是运城实施“绿满运城”国土绿化行动,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真实写照。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黄河北干流中游... 绿色是大自然最动人的底色。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秀美家园,是运城锲而不舍的追求。一路走来,随处可见的绿色,是运城实施“绿满运城”国土绿化行动,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真实写照。运城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黄河北干流中游以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北干流 国土绿化 山西省西南部 系统治理 森林城市建设 绿水青山 运城市 中华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负担由单向减负到系统治理的路径研究
17
作者 张彩怡 陈婕茹 童汝根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0-54,共5页
中小学教师减负是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分析近十年来教师负担的相关文献发现当前我国教师负担及减负研究的视角、对象较为单一且缺乏比较研究,最新研究主要集中于减负政策、智能技术、赋能教师、管理模式、监测治理等方... 中小学教师减负是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分析近十年来教师负担的相关文献发现当前我国教师负担及减负研究的视角、对象较为单一且缺乏比较研究,最新研究主要集中于减负政策、智能技术、赋能教师、管理模式、监测治理等方面。从教师负担的表征、原因出发,探寻由单向减负到系统治理的减负路径,通过政府、学校、社会等共同发力,以评促减,真正落实教师减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减负 教师负担 系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治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创新路径》指导下以山东水文化建设为例分析水生态文明建设多维路径
18
作者 廖姬雁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09-I0009,共1页
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维度加以推进,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基于此,本文参阅《系统治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创新路径》一书,以山东水文化建设为例,分析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维路径。山东省... 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维度加以推进,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基于此,本文参阅《系统治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创新路径》一书,以山东水文化建设为例,分析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维路径。山东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文化,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将水文化建设与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水环境治理等紧密结合,通过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河湖连通、实施生态补水等措施,构建了完整的水生态系统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建设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水生态保护 水资源管理 系统治理 水源地保护 生态补水 河湖连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19
《内蒙古林业》 2024年第2期1-1,共1页
位于祖国正北方的内蒙古,面积辽阔、山川壮美,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有雄壮巍峨的阴山山脉、蜿蜒曲折的黄河“几字弯”、万木葱茏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沃野千里的河套良田、最原生态的额尔古纳湿地、我国面积最大的温性天然草原,以及... 位于祖国正北方的内蒙古,面积辽阔、山川壮美,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有雄壮巍峨的阴山山脉、蜿蜒曲折的黄河“几字弯”、万木葱茏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沃野千里的河套良田、最原生态的额尔古纳湿地、我国面积最大的温性天然草原,以及浩瀚的五大沙漠和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古纳 天然草原 蜿蜒曲折 正北方 原始森林 原生态 系统治理 自然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保护与修复系统治理的元谋模式
20
作者 罗燕 赵培仙 起绍勇 《云南林业》 2024年第12期12-13,共2页
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金沙江河谷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植被呈“稀树灌丛草”状,是生态植被恢复从逆向演变的特殊地段,是全省乃至全国极端造林最困难地区之_。针对元谋县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气候气温长期反常、降雨量连年偏少、土壤严重退化,... 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金沙江河谷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植被呈“稀树灌丛草”状,是生态植被恢复从逆向演变的特殊地段,是全省乃至全国极端造林最困难地区之_。针对元谋县金沙江干热河谷区气候气温长期反常、降雨量连年偏少、土壤严重退化,森林生长停滞甚至萎缩、群落结构退化、造林保存率低,部门间规划不衔接、前瞻性不强、重复建设多的问题,元谋县连续3年实施楚雄州元谋县金沙江干热河谷(滇西)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以下简称“双重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雄彝族自治州 金沙江干热河谷 造林保存率 系统治理 生态环境 金沙江河谷 元谋县 楚雄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