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呼吸系统毒性的发生机制及其研究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程亮 周立国 向明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2期1138-1140,共3页
药物呼吸系统毒性在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药物呼吸系统毒理成为药物毒理学科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新领域。介绍药物致呼吸系统毒性的机制以及新药开发和药物评价中药物呼吸系统毒理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 药物呼吸系统毒性 机制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量山莨菪碱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1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建青 李明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9期897-897,共1页
关键词 山莨菪碱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药物安全信息——与某些精神类药物联合使用可导致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3
作者 张树敬 杨帆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4-124,共1页
2011年7月26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最新发布安全信息:FDA已经收到利奈唑胺与5-羟色胺类精神药物联合使用患者出现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报告。安全信息中列举了与利奈唑胺产生相互作用的5-羟色胺类药物。关于这种潜在药物相互... 2011年7月26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最新发布安全信息:FDA已经收到利奈唑胺与5-羟色胺类精神药物联合使用患者出现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报告。安全信息中列举了与利奈唑胺产生相互作用的5-羟色胺类药物。关于这种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安全信息,以及在紧急和非紧急状态药物使用方法推荐即将添加到5-羟色胺类及利奈唑胺的药品说明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药物安全信息 利奈唑胺 联合使用 精神类药物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5-羟色胺类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生物毒性监测系统在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迪生 谢馨 陈鑫琪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4年第5期53-55,共3页
通过对汞、镉、铬、铅和砷的生物毒性剂量效应分析,评估生物毒性监测方法在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中的预警作用,结果显示,几种元素的生物毒性大小依次为:汞>砷>铅>镉>铬。结合南京上坝饮用水源地的生物毒性监测数据,建立动态... 通过对汞、镉、铬、铅和砷的生物毒性剂量效应分析,评估生物毒性监测方法在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中的预警作用,结果显示,几种元素的生物毒性大小依次为:汞>砷>铅>镉>铬。结合南京上坝饮用水源地的生物毒性监测数据,建立动态报警限,用于评价水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生物毒性监测系统 饮用水源地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性分子-抗毒性分子系统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国利 胡福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毒性分子-抗毒性分子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s,TA systems)被发现广泛存在于细菌染色体、质粒以及古细菌基因组中。TA系统是由2个基因组成的操纵子,这2个基因分别编码稳定的毒性分子和不稳定的抗毒性分子。毒性分子总是蛋白质,抗... 毒性分子-抗毒性分子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s,TA systems)被发现广泛存在于细菌染色体、质粒以及古细菌基因组中。TA系统是由2个基因组成的操纵子,这2个基因分别编码稳定的毒性分子和不稳定的抗毒性分子。毒性分子总是蛋白质,抗毒性分子可能是蛋白质或RNA。因此,根据抗毒性分子的性质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将TA系统家族分为5种类型。Ⅰ型和Ⅲ型的抗毒性分子是RNA,能抑制毒性分子的合成或者与其隔离;II、IV和V型的抗毒性分子是蛋白质,能隔离、平衡毒性分子作用或抑制其合成。TA系统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目前研究表明,TA系统可能在细菌应激应答、程序化细胞死亡、多重耐药的形成、防止DNA入侵、稳定大基因组片段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分子-抗毒性分子系统 应激应答 程序化细胞死亡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八角莲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魏明月 杨思怡 +4 位作者 马瑜瑾 张岩钊 刘方方 刘传鑫 姜宏卫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2-532,共11页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八角莲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演化趋势做系统性地梳理和分析,探讨八角莲研究现状以及最新研究热点。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检索与八角莲相关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运... 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八角莲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演化趋势做系统性地梳理和分析,探讨八角莲研究现状以及最新研究热点。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检索与八角莲相关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间合作关系以及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793篇中文文献,英文文献771篇。中文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曾抗;英文发文量最高的作者是Arora Rajesh;国内年发文量大体呈现先增后减趋势;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是研究八角莲最多的机构,研究领域内各机构间的交流合作有待进一步加深。关键词分析显示八角莲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应用、衍生物的提取与合成。结论八角莲所含木脂素类成分及其相关衍生物的提取与合成,与其在尖锐湿疣治疗、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是八角莲目前的研究热点;八角莲及其活性成分致毒性的损伤机制与治疗方法,将成为未来研究的潜在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莲 文献计量学 知识图谱 毒理证据链 鬼臼毒素 神经及内分泌系统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的生物学毒性效应 被引量:23
7
作者 孟金萍 孙淑华 +1 位作者 王艳蓉 刘云波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58-61,54,共5页
铅对生物体具有多方面的毒性,可导致智力低下、造血机能障碍、高血压、肾病等,其毒性机理还在探索阶段。本文主要介绍了铅对各个系统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以及个体发育的毒性效应。
关键词 生物学效应 系统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罗哌卡因所致大鼠神经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程江霞 彭晓红 +4 位作者 李霞 秦汉 杨春梅 罗高平 焦晶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58-1660,共3页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罗哌卡因静脉注射所致的大鼠神经毒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法分为4组: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组(R组)、咪唑安定组(M)、右美托咪定组(D组)。C组和R组静脉缓推生理盐水10 ml/kg,10 mi...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罗哌卡因静脉注射所致的大鼠神经毒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法分为4组: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组(R组)、咪唑安定组(M)、右美托咪定组(D组)。C组和R组静脉缓推生理盐水10 ml/kg,10 min静脉泵注完毕;D组右美托咪定10μg/kg,容量为10 ml/kg,10 min静脉泵注完毕;M组咪唑安定0.8 mg/kg,容量为10 ml/kg,10 min静脉泵注完毕。10 min后,R组、M组和D组静脉注射1%罗哌卡因1 ml/h。以出现肢体抽搐为惊厥标准。于大鼠惊厥发作时采集血液测血浆罗哌卡因浓度,记录从罗哌卡因泵注开始到惊厥发作时间;测定脑组织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与R组相比,D组及M组发生中枢神经毒性所需罗哌卡因剂量、毒性发生所需时间及血药浓度增加(P<0.05)。与C组相比,其余3组Glu、Asp、Gly、GABA的含量均增高(P<0.05);与R组比较,M组和D组Glu、Asp、Gly、GABA的含量均降低(P<0.05);与M组比较,D组的Glu的含量降低(P<0.05)。结论:预先给予右美托咪定有预防罗哌卡因所致的中枢神经毒性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降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氨基酸Glu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右美托咪定 咪唑安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物的神经毒性体外评价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徐蓓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1-315,共5页
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是药物常见的毒性反应。神经系统对外源性和内源性毒性物质的攻击都十分敏感,因而毒性作用的结果也可能较其他系统更为严重。神经毒性的体外评价主要用于药物筛选的早期阶段以及毒性机制研究。神经毒性的体外评价以各... 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是药物常见的毒性反应。神经系统对外源性和内源性毒性物质的攻击都十分敏感,因而毒性作用的结果也可能较其他系统更为严重。神经毒性的体外评价主要用于药物筛选的早期阶段以及毒性机制研究。神经毒性的体外评价以各种培养的细胞和组织模型为基础,随着体外培养的复杂程度增加,培养物与活体内组织的相似性越高。体外评价的终点包括一般细胞毒性指标、神经轴突生长的形态学指标和反映特异神经毒性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毒性 细胞培养技术 神经元 神经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比重左旋布比卡因腰麻效果 被引量:11
10
作者 栾永 吴崇天 安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719-719,共1页
关键词 布比卡因腰麻 左旋布比卡因 等比重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临床对比研究 长效局麻药 临床研究 术后镇痛 不同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用密闭舱室烟雾吸入致雄性大鼠心、肺、肝、肾损伤的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磊 陈晟 +5 位作者 蔡颖 崔志鸿 刘文斌 陶成玉 刘晋祎 曹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9-503,共5页
目的探讨军用密闭舱室非金属材料燃烧释放的有毒烟雾对雄性大鼠心、肺、肝、肾损伤的特点。方法建立密闭舱室内动物烟雾吸入模型,将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烟雾吸入后1、6、24、72 h和7 d组,对照组动物于染毒箱内自... 目的探讨军用密闭舱室非金属材料燃烧释放的有毒烟雾对雄性大鼠心、肺、肝、肾损伤的特点。方法建立密闭舱室内动物烟雾吸入模型,将36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烟雾吸入后1、6、24、72 h和7 d组,对照组动物于染毒箱内自由呼吸新鲜空气10 min,染毒组动物于染毒箱内连续吸入烟雾10 min,观察烟雾吸入后动物的中毒症状、血压、心率、血气、血清生化等指标。结果烟雾吸入后,动物立刻出现呼吸节律改变、呼吸困难等CO中毒表现;烟雾吸入后1 h大鼠心率显著下降(P<0.05),p CO2显著升高(P<0.05),p O2显著降低(P<0.05);烟雾吸入后1~72 h组动物谷丙转氨酶(ALT)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6 h时达峰值(P<0.01);烟雾吸入后各组AST、LDH、α-HBDH、CK及CK-MB等心肌酶谱指标均持续升高,其中1 h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舱室火灾烟雾吸入首先对大鼠的肺脏造成原发性损伤,心、肝、肾产生继发性的功能损害,且上述功能损害主要发生在烟雾吸入后"24 h"窗口期内,其后由于机体代偿可逐渐恢复至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用密闭舱室 烟雾吸入 系统毒性 雄性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持续臂丛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甘建辉 陈杰 +1 位作者 郭东勇 高鲁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967-968,共2页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手术后镇痛 持续臂丛阻滞 上肢 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神经刺激器 外周神经阻滞 神经系统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用于患儿骶管阻滞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玉笙 骆丽慧 谭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801-802,共2页
盐酸左旋布比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局麻药,其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均低于常用局麻药布比卡因,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目前国内左旋布比卡因用于患儿骶管阻滞的临床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观察采用前瞻、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研究... 盐酸左旋布比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长效局麻药,其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均低于常用局麻药布比卡因,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目前国内左旋布比卡因用于患儿骶管阻滞的临床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观察采用前瞻、随机、对照、双盲的临床研究方法,比较不同浓度的左旋布比卡因单次骶管阻滞镇痛持续时间和术后运动阻滞程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单次骶管阻滞 患儿 浓度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长效局麻药 镇痛持续时间 临床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ti-TMV activity and mnode of action of perillaldehyde in perilla essential oil 被引量:1
14
作者 LUO Wei JIANG Yue +6 位作者 WANG Kaiyue LUO Jingyi LIU Yingchen ZHANG Yueyang MA Zhiqing YAN He WANG Kang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4-756,共13页
Perilla essential oil(PEO)is reported as an aromatic yellowish oily substance with a volatile odor extracted from perilla leaves.It exhibits various biological activities except anti-tobacco mosaic virus(TMV)activity.... Perilla essential oil(PEO)is reported as an aromatic yellowish oily substance with a volatile odor extracted from perilla leaves.It exhibits various biological activities except anti-tobacco mosaic virus(TMV)activity.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main components and anti-TMV activity of PEO,identified its primary active components,and examined its mode of action.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EO exhibited anti-TMV activity(65.58%)at 800μg/mL,with perillaldehyde identified as the main active component.The protective,curative,and inactivation activities of perillaldehyde at 800μg/mL were 80.41%,73.42%,and 34.93%,respectively.These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drug(commercial chitosan oligosaccharide)and the protective and curative activities were superior to those of ningnanmycin.The results of the mode of action showed that perillaldehyde induced a 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in tobacco.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observation revealed that perillaldehyde had no direct effect on TMV particles.The treatment of Nicotiana glutinosa with perillaldehyde at 800μg/mL indicated that perillaldehyde had significant induction activity(58.46%).The expression of three pathogenesis-related tobacco genes(PR genes),including nonexpressor of pathogenesis-related genes 1(NPR1),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1 gene(PR1),and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5 gene(PR5),were induced and upregulated by perillaldehyde treatment.Perillaldehyde also induced the overexpression of the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gene(PAL),respiratory burst oxidase homolog B gene(RBOHB),and protochlorophyllide oxidoreductase gene 1(POR1).Furthermore,perillaldehyde increased the salicylic acid(SA)and H2O2 contents in tobacco leaves,and enhanced the activities of four defense enzymes:superoxide dismutase(SOD),catalase(CAT),peroxidase(POD),and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N.glutinosa was treated with perillaldehyde at 800μg/mL for 24 h,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SA and H_(2)O_(2) contents(1032.08 pmol/L and 23.40μmol/g FW,respectively)were obtained in tobacco leaves.Defense enzyme activities also reached a maximum at 800μg/mL,and the activities of CAT,PAL,POD,and SOD increased by 1.76,1.95,2.17,and 3.78 times,respectively,compared to the control.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perillaldehyde may enhance resistance to pathogen infection by inducing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which may contribute to the activation of SA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Therefore,perillaldehyde has the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in agriculture as a novel antiviral agent and immune indu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lla essential oil perillaldehyde tobacco mosaic virus(TMV) induced resistance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 plant immun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难治性恶性B细胞肿瘤患者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7
15
作者 袁淑蕾 杨英 +2 位作者 李维 胡丽丽 方云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3-35,共3页
目的总结15例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性恶性B细胞血液肿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5例复发难治性恶性B细胞血液肿瘤患者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同时实施预处理及细胞回输阶段的准备和护理,密切观察细胞因子释... 目的总结15例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复发难治性恶性B细胞血液肿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5例复发难治性恶性B细胞血液肿瘤患者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同时实施预处理及细胞回输阶段的准备和护理,密切观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凝血功能异常、神经系统毒性等不良反应,加强医护合作并正确执行医嘱,关注患者的癌症复发恐惧心理,重视心理护理。结果14例患者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CRS 4级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出院后疾病进展性死亡。结论规范的护理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B细胞肿瘤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神经系统毒性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肱中法臂丛神经阻滞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淑娟 李恩有 +1 位作者 崔英华 李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25-426,共2页
关键词 左旋布比卡因 臂丛神经阻滞 肱中法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长效局麻药 左旋异构体 罗哌卡因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乐定对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效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召升 吴中华 +2 位作者 朱黎明 尚卢峰 安效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9-1010,共2页
关键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可乐定 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心血管系统毒性 时效 区域阻滞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发光细菌N1株开展珠江入海排污口水质的比较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海平 陈成桐 +3 位作者 林颂雄 李刘冬 黄珂 徐润林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4年第5期10-15,共6页
分别利用从发光鱼肉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鳆发光杆菌N1株和美国Microtox急性毒性检测系统,对HgCl2标准溶液和珠江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水进行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利用鳆发光杆菌N1株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和美国Microtox毒性检测系统的急性... 分别利用从发光鱼肉中分离得到的一株鳆发光杆菌N1株和美国Microtox急性毒性检测系统,对HgCl2标准溶液和珠江陆源入海排污口污水进行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利用鳆发光杆菌N1株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和美国Microtox毒性检测系统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对珠江陆源入海排污口9个监测站位污水的急性毒性测试结果,依据急性毒性大小进行排序,其中6个监测站位的排序结果相一致。利用尼梅罗污染指数法,对排污口水质化学分析结果进行水质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发光细菌急性毒性测试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基于理化指标的尼梅罗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与急性毒性测试结果既有一致性,也存在一定差异,二者在水质状况和污染效应评价中,可以相互补充。本研究为利用鳆发光杆菌N1株开展排污口有毒污染物污染效应和生态损害风险监测提供方法学基础,所建立的方法与美国Microtox毒性检测系统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具有快速和低成本的特点,显示了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鳆发光杆菌N1株 Microtox(R)毒性检测系统 发光细菌 急性毒性 尼梅罗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