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支撑平台多点异构测试方法研究
1
作者 李宇佳 刘芳 +3 位作者 路丹 夏文岳 宫玲琳 王亚军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20-3030,I0106,I0107,共13页
随着能源转型的不断深入和“云大物移智链”等先进成熟技术的应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日益庞大复杂,在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研发建设中,支撑平台作为系统建设运行的核心,其可靠性和健壮性评估显得尤为关键。鉴于当前面向大规模复杂系... 随着能源转型的不断深入和“云大物移智链”等先进成熟技术的应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日益庞大复杂,在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研发建设中,支撑平台作为系统建设运行的核心,其可靠性和健壮性评估显得尤为关键。鉴于当前面向大规模复杂系统的测试和故障注入方法存在资源有限、扰动难以控制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多点异构测试方法。通过将支撑平台抽象为复杂网络模型,采用Laplacian矩阵重要度计算方法,作为故障注入的选择策略,实现多点异构并发故障注入,设计了一套网络化分布式故障注入测试系统,实现对系统状态的动态监控与评估。该文以测试环境下搭建的支撑平台作为测试对象,选取双活中心数据同步作为典型场景,基于不同节点选择策略下获得的系统薄弱点进行单点、双点以及三点并发测试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采用度矩阵、介数矩阵,基于Laplacian矩阵的故障注入策略下,平台双活同步时效性和数据一致性这两项关键测试指标降级最为显著,确定的系统薄弱点更为有效,为提升支撑平台的健壮性和抗毁性提供了有效地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电网调度支撑系统 故障注入策略 多点异构测试 复杂网络 拉普拉斯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线网络控制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支撑层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2
作者 何先波 宋钰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26-1829,共4页
针对无线网络控制器的应用特点给出了一种操作系统支撑层方案,并对其中的调度、定时器、内存管理、I/O驱动和任务间通信等封装机制及实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该方案为无线网络控制器中的ATM传输网络子系统、无线信令子系统、数据... 针对无线网络控制器的应用特点给出了一种操作系统支撑层方案,并对其中的调度、定时器、内存管理、I/O驱动和任务间通信等封装机制及实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该方案为无线网络控制器中的ATM传输网络子系统、无线信令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和操作维护子系统的软件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分布式编程平台和运行平台。通过无线网络控制器产品的实际软件开发实践证明,该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系统 操作系统支撑 无线网络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 keV正离子源加速器绝缘支撑系统设计
3
作者 邓文 谢亚红 +4 位作者 顾玉明 江云飞 刘龙斌 王昉 胡纯栋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72,共9页
针对120 keV正离子源,设计了加速器的绝缘支撑系统,确定了绝缘体与支撑法兰的连接方式及相关参数,并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针对电场集中和连接支撑的问题,开展了绝缘支撑系统的优化设计。分别对绝缘体和电极进行静电模拟,确定了绝缘体... 针对120 keV正离子源,设计了加速器的绝缘支撑系统,确定了绝缘体与支撑法兰的连接方式及相关参数,并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针对电场集中和连接支撑的问题,开展了绝缘支撑系统的优化设计。分别对绝缘体和电极进行静电模拟,确定了绝缘体的材料及结构参数,研究了加速器的绝缘性能。研究表明各绝缘体周围最大电场值低于4 kV/mm,电极间最大电场值约为14 kV/mm,满足120 keV正离子源加速器耐压要求。其次考虑离子源的垂直安装,在离子源重力作用下EG支撑法兰和绝缘体的连接螺栓要承受很大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开展了加速器的机械性能研究。经过力学分析,螺栓最大正应力为26.336 MPa,剪切力为1.292 MPa。经过模拟分析,螺栓最大正应力为25.867 MPa,与理论解相差1.78%,小于材料的抗拉强度;最大剪切力为1.295 MPa,与理论解相差0.23%,小于材料的抗剪强度。研究结果表明120 keV正离子源加速器机械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离子源 加速器 绝缘支撑系统 有限元分析 绝缘性能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强度支撑型可塑变流器(二):机电暂态建模及系统强度支撑验证
4
作者 杜毅 孙华东 +1 位作者 郑超 吕思卓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6-947,I0011,共13页
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电子变流器泛在的系统,变流器电网支撑控制是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热点。该文首先分析典型构网变流器控制策略及其性能;其次,针对系统强度支撑型可塑变流器(system strengt... 新型电力系统是电力电子变流器泛在的系统,变流器电网支撑控制是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热点。该文首先分析典型构网变流器控制策略及其性能;其次,针对系统强度支撑型可塑变流器(system strength supported flexible converter,SSS FC),提出一种基于内电势矢量重塑(potential vector remodeling,PVR)的控制策略。该策略具备参数整定容易、限流策略简单、短路电流可控、功率调节灵活等诸多优点;再次,设计其参与大电网稳定控制的系统架构,并基于PSASP-UD功能建立SSS FC结构化机电暂态仿真模型;最后,面向修改后的CEPRI-36节点标准测试系统以及某交直流混联实际大电网,验证SSS FC多功能稳定控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强度支撑 可塑变流器 控制策略 机电暂态模型 用户自定义 稳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构网型储能换流器稳定边界的全阶小信号建模及频率支撑特性分析
5
作者 杨健 苏小玲 +2 位作者 陈来军 赵正奎 杨军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共11页
构网型储能是解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调频资源不足、抗扰动能力下降等问题的关键。受其固有的功率耦合特性影响,构网型换流器对系统的支撑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参数设置不合理极易出现功率超调、振荡甚至失稳等问题。对此,首先建立了构... 构网型储能是解决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调频资源不足、抗扰动能力下降等问题的关键。受其固有的功率耦合特性影响,构网型换流器对系统的支撑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参数设置不合理极易出现功率超调、振荡甚至失稳等问题。对此,首先建立了构网型储能换流器并网系统全阶小信号模型,根据输出功率状态空间模型及其特征根,分析构网型储能换流器频率响应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状态空间矩阵参数灵敏度及参与因子分析,给出了构网型储能换流器稳定边界,明确了构网型储能换流器关键参数对其动态功率耦合、频率支撑等涉网特性的影响。仿真和半实物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构网型储能换流器并网参数设计及稳定运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储能 系统支撑能力 稳定边界 全阶小信号建模 频率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网型和构网型变流器混合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冠淇 裴玮 +1 位作者 熊佳旺 李毅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7,I0003,共14页
为改善以跟网型变流器(grid-following,GFL)为主体的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压频率支撑力不足的情况,目前主流的研究趋势是在系统中引入构网型变流器(grid-forming,GFM),构建GFL-GFM混合系统来提高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支撑能力,以保障系统的安全... 为改善以跟网型变流器(grid-following,GFL)为主体的新能源电力系统电压频率支撑力不足的情况,目前主流的研究趋势是在系统中引入构网型变流器(grid-forming,GFM),构建GFL-GFM混合系统来提高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支撑能力,以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由于跟网型变流器和构网型变流器的控制策略及外特性具有较大差异,且各变流器间存在相互耦合的现象,混合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将更为复杂。然而,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一种类变流器的稳定性分析,未深入定量研究GFL-GFM混合系统的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推导GFL-GFM混合系统稳定的关键条件,定义表征混合系统稳定性及强弱的关键量,并进一步揭示变流器参数及容量配比对混合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推导出混合系统的稳定条件;其次,基于稳定条件,定义“混合系统支撑量”来表征混合系统的稳定性,进一步推导“改进短路比”来表征混合系统的强弱;然后,分析变流器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定量获得变流器的临界容量占比;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流器 跟网型变流器 GFL-GFM混合系统 混合系统支撑 改进短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体式自适应分支井主井眼支撑系统研制
7
作者 薛占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47,59,共6页
分支井主井眼支撑工具是满足分支井窗口支撑与分支井眼钻井的核心工具,包括可回收式斜向器、打捞钩、定向锚定封隔器及定向插头等。针对常用配套工具存在的锚定性能差、地面定向难度大、斜向器可取性差等问题,研发了分体式自适应分支井... 分支井主井眼支撑工具是满足分支井窗口支撑与分支井眼钻井的核心工具,包括可回收式斜向器、打捞钩、定向锚定封隔器及定向插头等。针对常用配套工具存在的锚定性能差、地面定向难度大、斜向器可取性差等问题,研发了分体式自适应分支井主井眼支撑系统。该系统以大通径锚定封隔器作为井下定位单元,具备轴向及周向锚定功能,可取式钻井导向器可在井下实现自动找正对接,从而建立牢固的窗口支撑系统,配套打捞钩具备定向打捞功能;该系统也可为后期井眼选择性重入及生产提供大通径机械通道。对主井眼窗口支撑系统关键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并对支撑系统的锚定、抗扭及自动对接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及测试结果表明:大通径锚定封隔器双向锚定能力1200 kN,环空封隔能力80 MPa;钩式打捞器可实现导向器的定向锁定。所得结果可为分支井设计及工具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井 窗口工具 支撑系统 锚定封隔器 自适应定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洞模型-支撑系统多维振动特性辨识与试验研究
8
作者 孙晨晋 周孟德 +4 位作者 任宇航 张新雨 赵麒 闫欢欢 刘巍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8-226,共9页
针对风洞模型-支撑系统振动特性不明导致控制有效性差的问题,首先基于风洞模型-支撑系统的结构与原理,设计了系统振动特性辨识整体方案;其次建立了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通过引入动刚度对系统的俯仰、偏航维度振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 针对风洞模型-支撑系统振动特性不明导致控制有效性差的问题,首先基于风洞模型-支撑系统的结构与原理,设计了系统振动特性辨识整体方案;其次建立了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通过引入动刚度对系统的俯仰、偏航维度振动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进而提出了“正弦扫频-频谱细化-频响函数”振动特性辨识方法,并依据辨识结果建立了振动状态估计模型,将其引入控制闭环形成了基于辨识的控制方法;最后开展了脉冲响应试验与锤击试验,并对比了传统方法与基于辨识的控制方法的抑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俯仰、偏航维度频率响应辨识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84 0 g/V、0.007 5 g/V;且基于辨识的控制方法相较于传统控制方法将俯仰、偏航维度的等效阻尼比分别提升了1.48倍、3.00倍,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模型-支撑系统 多维振动特性 辨识方法 振动状态估计模型 基于辨识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强度支撑型可塑变流器(一):暂态电流安全及电磁暂态验证
9
作者 杜毅 孙华东 郑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693-8706,I0001,共15页
电力电子器件弱过流能力是构网型技术应用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如何在电流限幅约束下既保证变流器自身设备安全性,又充分发挥其电网支撑能力是尚未解决的难题。为此,该文针对系统强度支撑型可塑变流器(system strength supported flexib... 电力电子器件弱过流能力是构网型技术应用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如何在电流限幅约束下既保证变流器自身设备安全性,又充分发挥其电网支撑能力是尚未解决的难题。为此,该文针对系统强度支撑型可塑变流器(system strength supported flexible converter,SSS FC),提出一种基于内电势矢量重塑(potential vector remodeling,PVR)的新型控制框架。首先,在分析SSS FC的暂态过流机理的基础上,给出基于PVR控制的暂态电流抑制新方法,其依据变流器并网端口电压矢量直接改变功率同步控制约束的内电势实现限流,主要包括启动判据、幅相补偿计算以及分相虚拟构建等环节;然后,通过建立SSS FC各电压矢量轨迹与时域暂态电流的理论模型,分析幅相补偿机制对SSS FC暂态特性的改善效果;最后,通过电磁暂态仿真验证各类对称与不对称电网故障下所提方法保证SSS FC本体安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强度支撑 电压源型变流器 暂态电流抑制 控制策略 内电势矢量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服务导向网络架构的风电场故障诊断支撑系统平台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成龙 段斌 龙辛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81,共5页
针对中国风电场风电机组故障多发困境以及诊断系统封闭性、局限性、滞后性的问题,以思科(Cisco)的服务导向网络架构(services oriented network architecture,SONA)思想为基础,提出风电场故障诊断支撑系统(WFDSS)平台构架,分析了WFDSS... 针对中国风电场风电机组故障多发困境以及诊断系统封闭性、局限性、滞后性的问题,以思科(Cisco)的服务导向网络架构(services oriented network architecture,SONA)思想为基础,提出风电场故障诊断支撑系统(WFDSS)平台构架,分析了WFDSS平台的层次结构,规划了WFDSS平台的整体网络部署,设计了WFDSS平台的体系结构,阐述了平台各个模块的功能,给出了具体的诊断流程。平台采用安全套接层(SSL)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建立了一条外网通往内网的安全隧道,外网通过登录SSL代理服务器,访问风电场内网各服务器数据,实现远程监测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故障诊断 服务导向网络架构 系统支撑平台 虚拟专用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支护结构支撑系统简化空间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陆培毅 刘畅 顾晓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1-474,共4页
提出了一种考虑土压力随支护体位移变化、支撑力随支撑点处位移变化和土—支护结构—支撑系统相互作用的深基坑支护结构支撑系统简化空间分析方法 ,编制了分析计算程序 ,该方法能够用于分析相同开挖深度、不同开挖深度及土质不均等情况... 提出了一种考虑土压力随支护体位移变化、支撑力随支撑点处位移变化和土—支护结构—支撑系统相互作用的深基坑支护结构支撑系统简化空间分析方法 ,编制了分析计算程序 ,该方法能够用于分析相同开挖深度、不同开挖深度及土质不均等情况下支护结构、支撑系统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支护结构 支撑系统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计算与新一代电信IT支撑系统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清金 张云勇 +1 位作者 潘松柏 杨光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9-42,共4页
本文分析了电信运营商IT支撑系统的发展情况,给出了云计算运营商视角的定义,介绍了电信IT支撑系统运用云计算技术的策略和步骤,并引出电信IT支撑系统的云计算总体框架,最后分析了电信IT支撑系统应用云技术对运营商的风险。
关键词 IT支撑系统 云计算 PAAS 云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ndows平台的仿真支撑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程芳真 高琪瑞 +1 位作者 吕崇德 蒋滋康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92-194,198,共4页
对可运行于Windows平台的仿真支撑系统进行了研究,并加以了具体地实现。针对微机系统的特点,采用了客户/服务器方式,对大型网络实时数据库进行了精心设计,实现了利用微机群构成大型仿真系统,对模型的编写、编译、连接、调试、运行... 对可运行于Windows平台的仿真支撑系统进行了研究,并加以了具体地实现。针对微机系统的特点,采用了客户/服务器方式,对大型网络实时数据库进行了精心设计,实现了利用微机群构成大型仿真系统,对模型的编写、编译、连接、调试、运行和结果分析等全过程提供支持,并将指导员台、就地操作、工程师站等功能有机地进行了集成。同时,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还提供了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为用户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方便。在多个仿真系统的实际使用表明,本研究成果为基于Windows平台的仿真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 WINDOWS 客户/服务器 仿真支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m轻量化SiC主镜支撑系统优化设计 被引量:26
14
作者 邵亮 杨飞 +1 位作者 王富国 吴小霞 《中国光学》 EI CAS 2012年第3期229-234,共6页
针对1.2 m轻量化SiC主镜,提出了轴向支撑采用18点Whiffle-tree结构结合压杆结构,侧向支撑采用A-Frame柔性机构结合切向支撑机构的支撑方案。从原理上对该主镜支撑方案进行了分析,说明了采用以上两种结构的优点;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各个机... 针对1.2 m轻量化SiC主镜,提出了轴向支撑采用18点Whiffle-tree结构结合压杆结构,侧向支撑采用A-Frame柔性机构结合切向支撑机构的支撑方案。从原理上对该主镜支撑方案进行了分析,说明了采用以上两种结构的优点;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各个机构参数进行了分析、优化,并对整体结构进行了静力学以及热学仿真。实验显示:在参考温度下主镜面形精度(RMS)值为3.5 nm;温差达到40℃时,RMS值为11.1 nm。该设计方案满足了1.2 m轻量化SiC主镜的支撑要求,同时可以很好地抵消热应力对主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SiC主镜 支撑系统 压杆结构 A-FRA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及支撑系统研究 被引量:249
15
作者 徐妲 钟绍春 马相春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13年第5期107-112,共6页
"翻转课堂"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教育创新的成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前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内化则在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种教学理念对解决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时间不足、动手机会少的... "翻转课堂"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教育创新的成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前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内化则在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种教学理念对解决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实验时间不足、动手机会少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根据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化学实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设计了辅助其教学活动过程的支撑系统,最后结合具体案例来说明在该系统的支撑下化学实验翻转课堂的实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虚拟实验室 化学实验 教学模式 支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EP的集成化CAD/CAM支撑软件系统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家广 杨长贵 +1 位作者 周济 顾元宪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561-567,共7页
本文介绍了由清华大学CAD中心等单位开发的集成化CAD/CAM支撑软件系统.该系统由六个模块组成.它们是用户接口、交互绘图、产品造型、分析与优化、数控加工和数据库管理.该系统采用国际标准STEP作为产品数据表示和交换... 本文介绍了由清华大学CAD中心等单位开发的集成化CAD/CAM支撑软件系统.该系统由六个模块组成.它们是用户接口、交互绘图、产品造型、分析与优化、数控加工和数据库管理.该系统采用国际标准STEP作为产品数据表示和交换的中性机制,使用特征造型、变量化设计方法建立产品信息模型,并使产品信息贯穿于设计、装配、分析、工艺、制造等各个阶段,实现系统的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 CAM STEP 支撑软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26风洞模型支撑系统动态仿真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万华 王超琪 +1 位作者 谢国栋 陈振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研制具有良好力学特性的大迎角模型支撑系统,是解决先进、高机动飞行器大迎角气动力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阐述了FL-26风洞大迎角模型支撑系统结构形式,对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动力响应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获得了大迎角模型支撑系统自由振动时... 研制具有良好力学特性的大迎角模型支撑系统,是解决先进、高机动飞行器大迎角气动力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阐述了FL-26风洞大迎角模型支撑系统结构形式,对系统的动态特性和动力响应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获得了大迎角模型支撑系统自由振动时的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以及试验段气动噪声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和动应力。仿真结果表明:大迎角模型支撑系统动态特性较好,不同方向的动力响应主频及均方根值分布较为离散且数量级相差较大,未出现共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 模型支撑系统 模态分析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球面镜支撑系统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6
18
作者 吴小霞 杨洪波 +3 位作者 张景旭 刘宏伟 赵勇志 王富国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9-132,共4页
应用有限元法并借助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轴对称平面单元和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对1.2m球面反射镜的支撑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确定了轴向支撑圈数、支撑半径和支撑点排列组合、侧向支撑位置.分析计算出主镜在水平放置轴向支撑作用... 应用有限元法并借助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轴对称平面单元和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对1.2m球面反射镜的支撑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确定了轴向支撑圈数、支撑半径和支撑点排列组合、侧向支撑位置.分析计算出主镜在水平放置轴向支撑作用和竖直放置侧支撑作用下重力引起的镜面面形误差RMS值分别为2.5nm和3.16nm,满足设计指标要求,预示了所设计的支撑系统方案的合理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技术与仪器 球面镜 支撑系统 有限元法 轴向支撑 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通用仿真支撑系统在模拟器研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宣访 夏立 卜乐平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9-23,共5页
介绍了一种通用仿真支撑系统 MINIS的功能及主要特点 ,阐述了其建模原理与实现方法 ,并以一个电站模拟器研制的实例说明了其在仿真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
关键词 仿真支撑系统 模拟器 电站 MIN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减重支撑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杨辉 章亚男 +1 位作者 沈林勇 方彬 《机电工程》 CAS 2009年第7期28-31,共4页
为了在减重步行训练中实现自主控制的减重支撑,设计了一种绳牵引式的减重支撑系统,完成了动力学建模,并采用力控制方式实现了减重力的恒定,通过Simulink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减重支撑系统输出减重力动态响应快、稳态... 为了在减重步行训练中实现自主控制的减重支撑,设计了一种绳牵引式的减重支撑系统,完成了动力学建模,并采用力控制方式实现了减重力的恒定,通过Simulink对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减重支撑系统输出减重力动态响应快、稳态误差小,体现了主动控制的优越性,并为进一步进行交流伺服控制平台的搭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机器人 减重支撑系统 步行训练 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