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金融机构关联性与系统性风险贡献研究--基于尾部风险溢出网络视角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纲金 徐梓双 谢赤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9-126,共18页
在后危机时代如何准确地测度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以识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任务.采用2010年至2019年中国32家上市金融机构数据以及宏观特征变量,通过TENET模型构建尾部风险溢出网络以度量金融机构关联性,并引... 在后危机时代如何准确地测度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以识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任务.采用2010年至2019年中国32家上市金融机构数据以及宏观特征变量,通过TENET模型构建尾部风险溢出网络以度量金融机构关联性,并引入公司规模、杠杆和流动性指标,基于改进的PageRank算法提出网络-市场-账面相结合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测度思想,具体从系统整体、部门行业、机构个体三个层面对网络关联性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系统总体关联性在危机与下行时处于高位水平,尾部风险溢出网络能有效捕捉极端风险事件;2)行业内的关联性水平总体而言高于行业间的关联性水平,但在极端情况下跨行业风险溢出强度会增大;3)银行和保险机构相对证券机构而言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金融网络 系统性风险贡献 尾部风险溢出网络 金融机构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市网络拓扑结构与系统性风险贡献度:基于VaR风险网络模型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伟平 庄新田 李延双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1-181,共11页
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是极端波动不断累积变化的过程,本文首次应用VaR模型构建股市风险网络,并从风险网络演化的视角研究中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选取中国股市2008年和2015年极端波动时期,应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分析风险网络结构指标与... 股市的系统性风险是极端波动不断累积变化的过程,本文首次应用VaR模型构建股市风险网络,并从风险网络演化的视角研究中国股市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选取中国股市2008年和2015年极端波动时期,应用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分析风险网络结构指标与系统性风险贡献度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沪深股市风险网络具有无标度性;股票市场极端波动行情的出现与系统性风险的累积具有相关关系;2015年股市波动冲击比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对风险网络的破坏更大;在股票风险网络中节点的度、接近中心性、点强度等网络结构指标与系统性风险溢出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与系统性风险贡献度正相关。为准确把握对股市的系统性风险起重要作用的机构,及防控系统性风险在整个股市网络中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模型 风险网络 网络拓扑结构 系统性风险贡献 极端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部风险网络视角下的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贡献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玮强 郭慧敏 姚爽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8-126,共9页
金融机构的尾部风险关联模式及结构在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演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CoVaR指标及分位数回归方法,衡量金融机构之间的尾部风险传染强度,进而建立金融机构尾部风险动态网络。分析全连接网络及阈值法下过滤网络的全局和局... 金融机构的尾部风险关联模式及结构在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演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CoVaR指标及分位数回归方法,衡量金融机构之间的尾部风险传染强度,进而建立金融机构尾部风险动态网络。分析全连接网络及阈值法下过滤网络的全局和局部拓扑结构特征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对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贡献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全连接网络的节点强度,能有效地衡量金融机构尾部风险传染强度及承受强度,并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各机构的尾部风险传染强度及承受强度排序匹配性存在差异;随着时间推进,各金融机构间的平均尾部风险传染路径缩短、系统性风险更易迅速累积和爆发;滞后一期的节点出度、节点入度及聚集系数越大,相应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越小;滞后一期的节点介数和节点接近中心度越大,相应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越大。研究结果对于金融机构的宏观审慎监管及系统性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基于金融机构尾部风险网络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部风险网络 条件在险价值 系统性风险贡献 风险传染 网络拓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融机构的传染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贡献——基于极端风险网络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政 朱明皓 范颖岚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157,共26页
本文以2011—2017年我国上市金融机构为研究对象,使用LASSO分位数回归构建金融系统的极端风险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染性和脆弱性指数测度金融机构的传染性风险水平。同时,本文进一步采用改进后的CoVaR指标来度量单个机构的系统性... 本文以2011—2017年我国上市金融机构为研究对象,使用LASSO分位数回归构建金融系统的极端风险网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染性和脆弱性指数测度金融机构的传染性风险水平。同时,本文进一步采用改进后的CoVaR指标来度量单个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并详细分析了风险传染如何影响不同时期下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贡献。研究发现:(1)金融机构的脆弱性与传染性分别取决于其不同的特征变量,并且两者在数值上存在一定的错配。一方面,规模较大或者期限错配较高的机构,其传染性水平较高;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中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净资本较小的证券公司以及业务关联较多的保险公司具有较高的脆弱性。(2)相同行业以及同种类型机构之间的风险传染水平较高且跨行业、跨类型的风险传染具有不对称性。(3)在“平静”时期,传染性较高的金融机构,其系统性风险水平较高;但当危机发生时,脆弱性较高的机构接受的传染性风险大幅增加,从而具有较高的系统性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SO 极端风险网络 传染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贡献 传染性 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S测度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被引量:35
5
作者 赵进文 韦文彬 《金融监管研究》 2012年第8期28-40,共13页
本文基于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7年10月7日至2012年5月31日的数据,运用边际期望损失(MES)方法,度量了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贡献度,并在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贡献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2008年1月至2... 本文基于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7年10月7日至2012年5月31日的数据,运用边际期望损失(MES)方法,度量了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贡献度,并在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贡献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期间,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明显高于平常时期,MES方法度量的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此外,无论是危机期间还是危机之后,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都很小,而规模较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相对较大;通常,高风险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度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贡献 MES方法 DCC-GARCH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市场识别法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周伟 万里欢 茆训诚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59,共7页
宏观审慎监管需要识别出系统重要性机构(SIFIs),目前已有相关研究,但还没有就如何有效识别达成共识。首先阐述MES法、SRISK法和Co Va R法三个主流的市场识别法原理与计算,在统一的DCC-GARCH模型相关性分析框架中,对它们做了理论比较... 宏观审慎监管需要识别出系统重要性机构(SIFIs),目前已有相关研究,但还没有就如何有效识别达成共识。首先阐述MES法、SRISK法和Co Va R法三个主流的市场识别法原理与计算,在统一的DCC-GARCH模型相关性分析框架中,对它们做了理论比较。然后,以中国上市银行为样本,收集市场交易数据,用DCC-GARCH模型拟合相关结构,分别进行了中国SIFIs识别,根据各指标的理论特征分析了各系统重要性排序结果的有效性及其经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贡献 MES SRISK △CoVaR 系统重要性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