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索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免疫相关基因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
1
作者 李小群 宣皓晨 +3 位作者 时想想 王超凡 李雷 徐通达(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937-1942,共6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动脉高压(SSc-PAH)免疫相关基因(IRGs),并深入探讨免疫细胞浸润在SSc-PAH中的作用。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数据集GSE22356,使用R软件对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通过ImmPort数据库...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动脉高压(SSc-PAH)免疫相关基因(IRGs),并深入探讨免疫细胞浸润在SSc-PAH中的作用。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数据集GSE22356,使用R软件对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DEGs)分析。通过ImmPort数据库下载人类免疫基因数据集,与DEGs取交集得到差异免疫相关基因(DEIRGs),对DEIRGs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DEIRGs的蛋白互作(PPI)网络,根据Degree值筛选枢纽免疫基因。CIBERSORT算法评估SSc和SSc-PAH患者血液组织免疫细胞浸润。对枢纽免疫基因与浸润性免疫细胞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得到56个DEIRGs。功能富集表明DEIRGs在信号转导、免疫应答、趋化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PPI网络及Degree值得到枢纽免疫基因FCGR3B、CD28、LYN、LCK。免疫细胞浸润结果显示,与SSc相比,SSc-PAH患者血液组织中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而初始CD4 T细胞、未活化的CD4记忆性T细胞、γδ T细胞比例降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28、LCK与γδ T细胞呈正相关,与单核细胞呈负相关。FCGR3B与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与初始CD4 T细胞呈负相关,LYN与单核细胞呈正相关,与γδ T细胞呈负相关。结论:枢纽免疫基因和免疫细胞浸润差异在SSc-PAH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病相关肺动脉高压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免疫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硬化症并发肺动脉高压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岳露瑶 徐源 +1 位作者 于菁菁 何成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867-2871,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系统性硬化症(SSc)继发肺动脉高压(P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62例SSc患者。收集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是否继发PH分为两组。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软件完成。结果:与未继... 目的:探讨血尿酸与系统性硬化症(SSc)继发肺动脉高压(P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62例SSc患者。收集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是否继发PH分为两组。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7软件完成。结果:与未继发PH组相比,继发PH组血尿酸(P<0.01)、肺动脉收缩压(P<0.01)、心电图异常(P<0.01)和甲襞微循环异常(P<0.01)均高于前者,血白蛋白(P<0.05)低于前者;肺动脉收缩压与血尿酸值(r=0.26,P<0.01)及血白蛋白值(r=-0.28,P<0.05)相关;血尿酸在心电图异常组(P<0.01)和甲襞微循环异常组(P<0.01)均高于正常组。以血尿酸>374μmol/L作为预测SSc继发PH的界点,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84.0%。结论:血尿酸值可作为预测SSc继发PH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硬化 尿酸 肺动脉高压 甲襞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金良 任占芬 +1 位作者 罗寰 吴远慧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5-752,共8页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orders 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和皮...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orders 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和皮肤科住院及门诊收治的81例CTD-PAH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SLE-PAH)36例,系统性硬化症相关肺动脉高压(systemic sclerosis 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SSc-PAH)2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肺动脉高压(primary Sj?gren syndrome 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SS-PAH)21例。收集并分析这81例CTD-PAH患者的基线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经胸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TD-PAH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1例CTD-PAH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8.54±9.76)岁,57例(70.4%)伴有雷诺现象,女性77例(95.1%)。SLE-PAH(44.4%)是最常见的CTD-PAH,其次是SSc-PAH(29.6%)、pSS-PAH(25.9%)。自身抗体以抗U1核糖核蛋白(U1 ribonucleoprotein,U1RNP)抗体为主(56.8%)。SLE-PAH患者的发病年龄明显早于pSS-PAH和SSc-PAH患者(P<0.05)。81例CTD-PAH患者均完成随访,无一人失访。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6.2%、77.9%、65.7%。其中SLE-PAH患者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4.4%、88.5%、78.5%,SSc-PAH患者依次为74.1%、63.9%、47.3%,pSS-PAH患者分别为85.7%、74.6%、62.6%。单因素Cox分析显示,CTD类型、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2.0 L/(mL·m^(2))、合并轻度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440 m、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coefficient of variation,RDW-CV)>15.0%、合并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合并雷诺现象、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1400 ng/L及内皮素-1(endothelin-1,ET-1)>0.55 ng/L是影响CTD-PAH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经校正年龄、右心房压力(right atrial pressure,RAP)及平均肺动脉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后,多因素Cox分析显示,SSc-PAH患者的死亡风险是SLE-PAH患者的3.728倍(P<0.05),6MWD<440 m的CTD-PAH患者的死亡风险是6MWD≥440 m者的5.629倍(P<0.05),RDW-CV>15.0%的CTD-PAH患者死亡风险是RDW-CV≤15%者的2.785倍(P<0.05),合并HUA的CTD-PAH患者死亡风险是未合并HUA者的3.978倍(P<0.05),血清ET-1浓度>0.55 ng/L的CTD-PAH患者死亡风险是血清ET-1浓度≤0.55 ng/L者的3.186倍(P<0.05)。结论:CTD-PAH患者以女性居多,主要临床表现为雷诺现象,过半数的患者抗U1RNP抗体阳性,SLE-PAH是最常见的CTD-PAH,SSc-PAH患者的预后最差。CTD类型、6MWD<440 m、RDW-CV>15.0%、合并HUA和血清ET-1水平>0.55 ng/L是CTD-PAH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存在预后不良因素的CTD-PAH患者,加强早期干预并积极有效随访,有助于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硬化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尿酸 内皮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息心率预测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远期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武倩文 孙晓萱 +1 位作者 叶黄戍 王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8-502,共5页
目的:探索静息状态下测得心率对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9—2021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 目的:探索静息状态下测得心率对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09—2021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所有经右心导管确诊的CTD-PAH患者89例。比较心率<100次/min和心率≥100次/min患者的临床特点、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Cox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WHO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末端脑钠肽前体、二维超声心动图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静息心率<100次/min的CTD-PAH患者相比,静息心率≥100次/min的患者病死率更高(P<0.01)。静息心率<100次/min和≥100次/min的患者1年、3年及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8.6%、90.7%、87.6%和93.8%、66.8%、55.6%。校正年龄和性别后静息心率≥100次/min仍是CTD-PAH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静息心率可能是预测CTD-PAH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指标之一,可反映右心室整体功能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相关肺动脉高压 静息心率 右心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T_3综合征对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再住院及死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聂美玲 刘乐 马涵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666-1671,共6页
目的分析低T_3综合征与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H-LHD)患者再住院及死亡事件之间的关系,探讨低T_3综合征对PH-LHD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54例PH-LHD患者,根据其入院后首次... 目的分析低T_3综合征与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PH-LHD)患者再住院及死亡事件之间的关系,探讨低T_3综合征对PH-LHD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收治的154例PH-LHD患者,根据其入院后首次测得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水平分为低T_3综合征组(n=41)及甲状腺功能正常组(n=113)。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于2017年1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出院后到随访日期的再住院及死亡情况。结果低T_3综合征组失访2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失访6例。低T_3综合征组再住院24例(61.5%),死亡18例(46.2%);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再住院44例(41.1%),死亡17例(15.9%),低T_3综合征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均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χ~2=7.283,P=0.01;χ~2=15.288,P<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低T_3综合征与PH-LHD患者出院后再住院无明显相关性[HR=0.849,95%CI(0.441,1.637),P=0.625];脑钠钛(BNP)>400 ng/L[HR=2.496,95%CI(1.014,6.146),P=0.047]和低T_3综合征[HR=2.353,95%CI(1.092,5.066),P=0.029]是PH-L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FT_3预测LH-PHD患者死亡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59[95%CI(0.664,0.854)],最佳临界值为FT_3<4.195 pmol/L;BNP预测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95%CI(0.710,0.891)],最佳临界值为BNP>600 ng/L。De Long检验结果显示,两者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93,P=0.488)。结论低T_3综合征是PH-LHD患者出院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常规检测FT_3水平对PH-LHD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疾相关肺动脉高压 功能正常甲状腺综合征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樊丽娟 李闪闪 +3 位作者 王衍 刘佳佳 贺世豪 李天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9-615,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TDs-PAH)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79例CTDs-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组(n=85)、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组(n=48)、... 目的:探讨不同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TDs-PAH)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生存预测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79例CTDs-P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组(n=85)、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组(n=48)、干燥综合征组(n=22)和系统性硬化症组(n=24),比较各组的基线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数据,应用Cox回归分析确定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的因素,用Kaplan-Meier分析及Landmark法比较各组5 a累积生存率差异。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47.5%)是CTDs-PAH最常见的原发疾病,其余依次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26.8%)、系统性硬化症(13.4%)和干燥综合征(12.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诊断肺动脉高压时最为年轻。抗Ro52抗体(62%)和抗U1RNP抗体(61.5%)在抗核抗体谱中最为常见。与其他各组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的5 a生存率最高(97.8%)。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诊断CTDs-PAH时的年龄[HR(95%CI)为1.079(1.016~1.145),P=0.013]、肺动脉压[HR(95%CI)为1.043(1.019~1.066),P<0.001]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HR(95%CI)为5.929(1.101~31.930),P=0.038]是死亡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CTDs-PAH的主要人群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其预后最好。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患者诊断CTDs-PAH时的年龄、肺动脉压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早期发现和干预有助于改善CTDs-PAH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相关肺动脉高压 系统性红斑狼疮 混合性结缔组织 干燥综合征 系统性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扩张预测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远期预后的价值
7
作者 杜梦迪 张春芳 +4 位作者 顾镭 叶黄戍 祝因苏 王嫱 孙晓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60-1564,1571,共6页
目的:探索食管扩张对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22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 目的:探索食管扩张对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CTD-PAH)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22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所有经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的CTD-PAH患者170例。以主动脉弓下食管直径>9 mm定义为食管扩张,比较无食管扩张和食管扩张CTD-PAH患者的临床特征、二维超声心动图参数、胸部CT参数及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Cox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伴有食管扩张的CTD-PAH患者年龄更大,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数值更高,5年全因死亡率显著升高。两组患者性别、WHO心功能分级、肺动脉收缩压及胸部CT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食管扩张的CTD-PAH患者1年、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0%、95.2%、84.8%,伴食管扩张的CTD-PAH患者1年、3年及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3.6%,73.0%、62.3%。校正年龄、性别、PAH病程、NT-proBNP水平后食管扩张仍是CTDPAH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食管扩张可能是预测CTD-PAH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相关肺动脉高压 食管扩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肝硬化退伍军人心肺血流动力学与病死率的关系: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杜佳霖 温晓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4-1254,共1页
门脉性肺动脉高压(PoPH)与患者病死率增加相关,可能会限制肝脏疾病的治疗选择。目前缺乏与PoPH心肺血流动力学相关的临床风险连续性的数据。2024年4月,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系Jose等探讨了肝硬化退伍军人心肺血流动力学与死亡率的关系。
关键词 肺血流动力学 回顾性队列研究 医学系 门脉性肺动脉高压 临床风险 辛辛那提大学 硬化 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