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联合应激反应指标对复杂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魏峰 周广军 +2 位作者 李双辉 王艳艳 季智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482-2487,共6页
目的:探究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联合应激反应指标对复杂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复杂肾结石术后发生尿路感染治疗的患者97例为感染组,同期选取进行复杂肾结石术后... 目的:探究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联合应激反应指标对复杂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复杂肾结石术后发生尿路感染治疗的患者97例为感染组,同期选取进行复杂肾结石术后未发生尿路感染患者87例为作为未感染组。检测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图,分析SII、MDA、SOD、CAT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对复杂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未感染组对比,感染组患者SII、中性粒细胞、MDA水平升高,SOD、CAT水平降低(P<0.05)。淋巴细胞、血小板水平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尿路病史手术、手术操作时间≥100 min、尿导管留置时间≥7 d、存在术前尿路感染、结石负荷≥1000 mm^(2)、合并肾功能障碍、术前血糖≥6.15 mmol/L是影响复杂肾结石患者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联合检测复杂肾结石患者术后尿路感染诊断效能显著高于SII、MDA、SOD、CAT单一检测。结论:复杂肾结石术后尿路感染患者SII、MDA水平升高,SOD、CAT水平降低,以上指标表达水平的异常升高或降低是复杂肾结石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预测因子,可能与病情的诊断、发展及预后情况等具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复杂肾结石 术后尿路感染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冰 奚志 +5 位作者 王洋 修佳琦 郭前成 于晨晨 孙斯雨 杨霄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51-1757,共7页
背景颅内动脉负性重塑是指颅内大血管的狭窄性改变,是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转化的一个潜在指标,如果不及时干预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而关于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影响因素研究尚少开展。目的探索血压变异性(BPV... 背景颅内动脉负性重塑是指颅内大血管的狭窄性改变,是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转化的一个潜在指标,如果不及时干预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而关于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影响因素研究尚少开展。目的探索血压变异性(BPV)、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CSVD患者110例,根据影像学检查计算其脑动脉重塑(BAR)评分,并将患者分为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组(BAR评分<-1倍标准差,17例)和颅内动脉非负性重塑组(BAR评分≥-1倍标准差,93例)。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可能导致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指标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预测价值,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临床价值。结果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组与颅内动脉非负性重塑组患者高血压史、SII、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SC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史(OR=23.192,95%CI=1.029~522.644,P=0.048)、SII升高(OR=1.005,95%CI=1.000~1.010,P=0.041)、24 hSSD升高(OR=3.510,95%CI=1.155~10.671,P=0.027)是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SII、24 hSSD预测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7(95%CI=0.670~0.924,P<0.001)、0.933(95%CI=0.885~0.980,P<0.001)。基于SII、24 hSSD建立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其进行内部验证,理想曲线与预测曲线相近。结论SII、24 hSSD升高是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并对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降低SII、24 hSSD对预防颅内动脉负性重塑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颅内动脉负性重塑 血压变异性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联合C反应蛋白/白蛋白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价值
3
作者 郭昊欣 吴文博 +3 位作者 薛文飞 任大虎 张霄鹏 段国辰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05-1609,共5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可否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生存状态。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262例NSCLC患者。对患者术后SII和CRP/Alb表达进行K-M生存曲线分...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可否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生存状态。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的262例NSCLC患者。对患者术后SII和CRP/Alb表达进行K-M生存曲线分析、Cox多因素风险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SII高表达(>961.78)和CRP/Alb高表达(>0.025)患者预后较SII和CRP/Alb低表达患者更差(P<0.001)。SII-CRP/Alb评分(P=0.032)、年龄≥60岁(P=0.038)和T分期T2~T3期(P<0.001)均与总生存期缩短相关。SII-CRP/Alb评分的AUC分别大于SII和CRP/Alb。结论:SII-CRP/Alb评分可有效评估NSCLC患者术后生存状态,是NSCLC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率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祖婷 徐明欢 +6 位作者 杨学智 莫佳丽 刘星雨 杜慧杰 张慧琴 易应萍 况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1-547,共7页
背景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是一种较新的炎症生物标志物,其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探讨SIRI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 背景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是一种较新的炎症生物标志物,其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关系尚不明确。目的探讨SIRI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市第二医院和南昌市第三医院住院且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入队列,并对其随访1年。收集患者入院后48 h内的基线信息、随访过程中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亚组分析探讨SIRI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本研究纳入了1023例患者,在1年随访期间共107例(10.46%)复发。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变量后,SIRI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HR=1.06,95%CI=1.01~1.10,P<0.05)。将SIRI按四分位数分类时,与Q1亚组(256例)相比,Q4亚组(256例)有较高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HR=1.80,95%CI=1.08~3.00,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SIRI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呈J型的剂量-反应关系(PNonlinear=0.025)。进一步按性别、年龄、既往脑卒中、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层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SIRI和入院时NIHSS评分分层存在交互作用(P<0.001),在NIHSS评分为0~1分时,SIRI(HR=1.25,95%CI=1.04~1.51,P=0.020)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存在相关关系;在NIHSS评分为5~15分时,SIRI(HR=1.20,95%CI=1.12~1.28,P<0.001)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存在相关关系;在上述评分区间SIRI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增加有关。结论较高的SIRI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增加明显相关。在SIRI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之间观察到J型关联,且在NIHSS评分为0~1、5~15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SIRI升高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 复发 队列研究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干德彪 李军涛 +4 位作者 刘冰 段军燕 张博 贾宗翰 霍会永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入院时全身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 目的探讨入院时全身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BAD患者326例,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97例和非END组229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D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SII对BAD患者发生END的预测价值。结果END组年龄、入院NIHSS评分、hs-CRP、中性粒细胞、SII显著高于非END组,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非E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1.134,95%CI:1.050~1.226,P=0.001)、hs-CRP(OR=1.131,95%CI:1.024~1.249,P=0.015)、SII(OR=1.001,95%CI:1.001~1.002,P=0.003)为BAD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SII预测BAD患者发生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660,显著优于入院NIHSS评分和hs-CRP(P<0.05)。结论炎症指数SII是BAD患者发生END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SII对BAD患者发生END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神经功能恶化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预后营养指数对晚期前列腺癌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江琴 周敏 +2 位作者 王媛 尹丹 张馨月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60,共8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和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在晚期前列腺癌病人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3—2018年温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人,收集...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和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在晚期前列腺癌病人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3—2018年温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人,收集病人病历资料并随访其生存情况[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预后营养指数预测病人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和最佳截断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病人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96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人随访时间为54(38,62)个月,随访期内死亡54例(56.25%),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0(33,61)个月,3年和5年总生存时间生存率分别为70.83%和45.8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45.00(27.25,56.75)个月,3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时间生存率分别为61.46%和43.75%。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预后营养指数预测病人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9和0.904,其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71.70和46.35。全身免疫炎症指数≥671.70组实际生存时间短于<671.70组,预后营养指数≥46.35组实际生存时间长于<46.35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为Ⅲ期是病人总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HR=0.562,95%CI(0.349,0.748),P=0.011],全身免疫炎症指数≥671.70[HR=2.427,95%CI(1.731,6.109),P<0.001]和预后营养指数<46.35[HR=10.869,95%CI(5.311,22.244),P<0.001]是病人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AJCC分期Ⅳ期[HR=2.035,95%CI(1.404,5.072),P=0.014]和预后营养指数<46.35[HR=10.344,95%CI(5.080,21.062),P<0.001]是病人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预后营养指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AJCC分期是晚期前列腺癌病人总生存时间的预测因子,预后营养指数和AJCC分期也是病人无进展生存时间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营养指数 KAPLAN-MEIER法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对早期结直肠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吉玥 张波 +1 位作者 李亚茹 黄留业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6-723,共8页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时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价值,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ion response index,SIRI)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时发生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价值,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4年8月期间收住院且行ESD治疗的235例早期CRC患者的相关资料,绘制ROC曲线分析SIRI等炎性指标对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预测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所得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入组患者中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率为26.38%(62/235),炎性指标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早期CRC患者RSD术后的非治愈性切除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SIRI(AUC=0.704)的预测价值更高,年龄、家族史、癌胚抗原(CEA)、SIRI、SII是影响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选取年龄、家族史、CEA、SIRI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C-index为0.741(0.675~0.806),应用Bootstrap法检验预测模型,决策曲线提示模型的预测价值良好。结论SIRI相对于SII在预测早期CRC患者ESD术后的非治愈性切除中具有更高的价值,年龄、家族史、CEA、SIRI、SII是影响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中年龄、家族史、CEA、SIRI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ESD术后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 早期结直肠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非治愈性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忠满 朱轶 +2 位作者 陈旭锋 王连生 武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2-388,共7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早期发生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早期发生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3年9月—2024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NSTEMI患者临床资料,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入院SII与入院1周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峰值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基于Logistic回归的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分析探讨SII与NSTEMI患者早期AHF发生风险间的具体关系。结果:共纳入202例NSTEMI患者,其中104例(51.5%)患者在入院1周内发生AHF。AHF组患者SII水平明显高于无AHF组患者[1 390.55(939.45,2 459.93)vs.667.15(431.58,1 140.25),P <0.001]。ROC曲线下面积达0.745(95%CI:0.677~0.812,P <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入院SII与入院1周内NT-proBNP峰值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317(P <0.001)。RCS曲线显示,NSTEMI患者早期发生AHF的风险与SII呈线性正相关。结论:SII对NSTEMI患者早期发生AHF具有预测价值,NSTEMI患者早期发生AHF的风险随SII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心力衰竭 限制性立方样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联合临床病理参数预测宫颈癌复发的模型建立与验证
9
作者 管停宏 龚春霞 +3 位作者 涂袁 田晨帆 余佳欣 蒋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950-1961,共12页
目的探讨术前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SIRI)联合临床病理参数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的价值,并构建预后模型优化复发风险评估。方法本研究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纳入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 目的探讨术前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SIRI)联合临床病理参数预测宫颈癌术后复发的价值,并构建预后模型优化复发风险评估。方法本研究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纳入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训练队列,n=996)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验证队列,n=496)接受标准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通过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通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和校准曲线评估其预测效能。基于列线图进行风险分层,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效能。结果Cox回归分析显示国际妇产科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P<0.001)、肿瘤直径(P<0.001)、病理类型(P<0.001)、分级(P=0.007)、宫旁浸润(P<0.001)、肌层浸润深度(P=0.019)、淋巴脉管间隙浸润(P=0.019)、阴道切缘受累(P=0.010)、辅助治疗(P=0.012)以及SIRI(P<0.001)是宫颈癌患者RFS的独立预后因素。基于以上预后因素构建的综合预测模型在预测宫颈癌患者1年、3年和5年RFS方面表现优异,其预测效能显著优于单一指标模型(AUC=0.886)。结论基于SIRI联合临床病理参数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宫颈癌患者的RFS方面展现了足够的准确性,能够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个性化的临床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 预后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戴苏婕 高萌 +2 位作者 米蕊 郝敬波 杨荣礼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3-996,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徐州医科...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 SII)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58例,根据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60分)79例、重度狭窄组(>60分)79例。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重度狭窄组hs-CRP、SII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P<0.01)。hs-CRP、SII、糖化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高敏肌钙蛋白T、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24,P<0.01;r=0.367,P<0.01;r=0.207,P<0.01;r=0.259,P<0.01;r=0.187,P<0.05;r=0.317,P<0.01;r=0.256,P<0.01);糖尿病病程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22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SII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91,95%CI:1.847~5.513,P=0.000;OR=1.006,95%CI:1.004~1.009,P=0.000)。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hs-CRP、SII水平较高,可能是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冠状动脉狭窄 免疫炎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李会 苏海滨 +8 位作者 胡瑾华 史晨辉 李晨 刘晓燕 陈婧 严立龙 彭宇辉 宁鹏 关崇丹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20-1626,共7页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感染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指标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医学中心住院诊疗的579例ACLF合并感染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指标、并发症...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合并感染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指标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医学中心住院诊疗的579例ACLF合并感染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指标、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计算SIRI值及MELD评分、MELD-Na评分和Child-Pugh评分,根据随访90 d的结果分为生存组(n=210)和死亡组(n=369)。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SIRI、MELD-Na评分、Child-Pugh评分对ACLF合并感染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根据SIRI的最佳截断值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纳入的579例ACLF合并感染患者中,主要为HBV相关ACLF(384例,66.32%)和酒精性相关ACLF(114例,19.69%);腹腔(316例,54.58%)和肺部(133例,22.97%)为主要感染部位,90 d病死率为63.73%。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SIRI(OR=1.177,95%CI:1.117~1.239)、血氨(OR=1.009,95%CI:1.001~1.018)、MELD-Na评分(OR=1.047,95%CI:1.016~1.080)、Child-Pugh评分(OR=1.351,95%CI:1.054~1.730)、年龄(OR=1.045,95%CI:1.021~1.070)、合并肝性脑病(OR=2.269,95%CI:1.305~3.946)、合并急性肾损伤(OR=1.730,95%CI:0.990~3.023)是ACLF合并感染患者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IRI与MELD-Na评分(r=0.282)、Child-Pugh评分(r=0.168)均呈正相关(P值均<0.001)。SIRI、MELD-Na评分、Child-Pugh评分预测患者90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5、0.734、0.690,SIRI的预测效能高于MELD-Na评分、Child-Pugh评分(Z值分别为4.922、6.289,P值均<0.001),SIRI的敏感度为76.7%、特异度为82.9%。在SIRI联合MELD-Na评分、Child-Pugh评分后分别提高了MELD-Na评分(0.854 vs 0.734,Z=6.899,P<0.001)、Child-Pugh评分(0.858 vs 0.690,Z=8.725,P<0.001)的预测效能。高SIRI组(SIRI≥4.08)患者90 d生存率为11.29%(36/319),明显低于低SIRI组(SIRI<4.08)患者(χ^(2)=225.24,P<0.001)。结论 SIRI是ACLF合并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良好的临床预后预测价值,能更方便、经济实惠地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同时感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CT灌注成像参数及外周血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全身炎症反应指数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宋丹 牛永超 侯孟岩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47-1153,共7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CT灌注成像参数及外周血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并进行手术的98例宫...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CT灌注成像参数及外周血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全身炎症反应指数(SIRI)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并进行手术的98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1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6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记录速率常数(Kep)、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和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对所有患者进行CT检查,记录灌注参数,包括血容量(BV)、血流量(BF)、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血管表面通透性(PS)。所有患者于入院当天采集空腹外周血,计算CAR和SIRI。结果:相较于未转移组,转移组患者的临床分期显著升高,Ktrans、Kep、PS、CAR和SIRI显著升高,BF、TTP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大的Ktrans、Kep、CAR和较小的BF、TTP是宫颈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DCE-MRI参数(Ktrans、Kep)、CT灌注参数(BF、TTP)与CAR联合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972(95%CI:0.933~1.00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和95.5%。结论:DCE-MRI、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外周血CAR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CT灌注成像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全身炎症反应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维生素D的关系
13
作者 赵敏 李智文 +2 位作者 黄承龙 沈小菊 黄光明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93-2397,共5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维生素D水平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维生素D水平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体格检测和实验室检查等数据。按照维生素D水平分成3组(缺乏组、不足组和充足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维生素D与SII的关联性。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维生素D与SII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716例2型糖尿病患者。SII在不同维生素D水平组有显著差异(P<0.05),缺乏组SII最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年龄、采血季节、体质量指数、高血压、血脂异常、慢性肾脏病等混杂因素后,维生素D水平与SII呈负相关(β=-2.68,95%CI:-3.56~-1.81,P<0.001),与缺乏组相比,充足组SII降低(β=-78.42,95%CI:-137.90~-18.93,P=0.01)。非线性立方样条模型表明维生素D水平和SII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维生素D水平与SII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2型糖尿病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限制性立方样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
14
作者 刘晓梅 苟重季 付丽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48-1453,共6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CRP/白蛋白(albumin,ALB)对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彭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1... 目的 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CRP/白蛋白(albumin,ALB)对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彭州市人民医院2022年1—12月收治的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临床病例资料。采用mRS评估患者发病后30 d预后情况,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3分为预后不良。采集入院时外周血检验结果计算SII和CRP/ALB。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A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SII、CRP/ALB对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34例AIS患者,其中预后不良者29例(21.64%)。单因素分析发现,预后不良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TC、CRP、SII、CRP/ALB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淋巴细胞计数、ALB低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 19.028,95%CI 2.785~27.348,P<0.001)、TC(OR 6.979,95%CI 1.851~12.191,P=0.009)、CRP(OR 7.830,95%CI 2.559~14.252,P=0.002)、ALB(OR 0.192,95%CI 0.101~0.662,P<0.001)、SII(OR 9.244,95%CI 2.571~19.379,P<0.001)、CRP/ALB(OR 11.100,95%CI 3.570~22.451,P<0.001)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II、CRP/ALB对预后不良具有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648(95%CI 0.529~0.767,P=0.015)和0.749(95%CI 0.664~0.883,P<0.001),敏感度分别为0.448、0.931,特异度分别为0.876、0.562。结论 SII和CRP/ALB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SII、CRP/ALB评估,有助于早期识别高危AIS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C反应蛋白/白蛋白 溶栓 阿替普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冬 李国梁 +1 位作者 温慧军 王军文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6,共7页
目的 探索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ory index,SII)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关系及SII对PSD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 目的 探索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ory index,SII)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关系及SII对PSD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30 d后HAMD-17评分分为PSD组和非PSD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点、影像资料、临床基线数据、SII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来研究SII与PSD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07例患者,其中PSD组103例,非PSD组204例。PSD组患者的SII明显高于非PSD组[518.89×10^(9)/L(478.20×109/L~559.12×10^(9)/L)vs. 448.15×10^(9)/L(407.88×10^(9)/L~490.16×10^(9)/L),P<0.001]。PSD组患者HAMD-17评分与SII呈正相关(r=0.364,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SII增高是PSD发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中间三分位数:OR 1.770,95%CI 1.325~2.364,P=0.003;较高三分位数:OR 2.472,95%CI 1.747~3.469,P=0.001)。ROC分析显示,SII预测PSD对应的AUC为0.765(95%CI 0.709~0.820,P<0.001),SII预测PSD的最佳临界值为478.18×10^(9)/L,此时敏感度为75.7%,特异度为67.6%。结论 SII增高可能是PSD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对PSD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与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蔺佳英 王春生 叶建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0-864,共5页
围术期的管理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术后较高炎症水平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是一种新提出的系统免疫炎症反应标记物,能更好地反映炎症水平,术中维持较低水平SII能极大减少术... 围术期的管理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术后较高炎症水平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是一种新提出的系统免疫炎症反应标记物,能更好地反映炎症水平,术中维持较低水平SII能极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恢复并降低死亡率等。去甲肾上腺素(NE)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功能,通过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同时促进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分泌。因此,本综述从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机制、NE与全身SII水平的关系进行阐述,进一步探讨去甲肾上腺素通过调节炎症细胞对SII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去甲肾上腺素 围术期 预后 炎症反应 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若楠 王媞 王大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54例,随访...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54例,随访至2023年6月,根据MACE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非MACE组180例和MACE组174例;根据患者的SII按三分位数分为低分位组117例(SII<633)、中分位组119例(633≤SII<1354)、高分位组118例(SII≥1354)。ROC曲线分析SII对MACE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评价SII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关系。结果MACE组年龄、肌酐、尿酸、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SII、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二尖瓣反流比例高于非MACE组,血小板计数低于非MACE组(P<0.05,P<0.01)。SII预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1(95%CI:0.76~0.86)。Kaplan-Meier曲线显示,SII高分位组累积生存率低于中分位组和低分位组(Plog rank<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中分位组(HR=5.15,95%CI:2.99~8.86,P=0.001)、高分位组(HR=9.22,95%CI:5.43~15.64,P=0.001)与MACE发生明显相关。结论较高的SII是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SII可用于早期识别不良预后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预后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反应指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王张羽 曹少清 +3 位作者 李成思 王玉琴 叶江平 宗刚军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7-486,共10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反应指数(SIIRI)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及其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因胸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住院治疗并行冠...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反应指数(SIIRI)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及其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因胸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住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45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35例)和非冠心病组(110例),根据Gensini评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Gensini评分≥30分,272例)和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Gensini评分为1~<30分,163例)。SIIRI计算公式为SIIRI=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冠心病患者随访1年,成功随访216例患者,根据有无终点事件分为MACE组(77例)、非MACE组(139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SIIRI对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和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冠心病组的SIIRI高于非冠心病组[305.19×10^(18)(170.98×10^(18),550.76×10^(18))/L^(2) vs 121.25×10^(18)(91.17×10^(18),194.41×10^(18))/L^(2),P<0.001];当SIIRI取临界值251.02×10^(18)/L^(2)时预测冠心病的效能最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9%和90.9%。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的SIIRI高于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420.75×10^(18)(238.76×10^(18),810.13×10^(18))/L^(2) vs 185.41×10^(18)(127.39×10^(18),294.07×10^(18))/L^(2),P<0.001];当SIIRI取临界值304.86×10^(18)/L^(2)时预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效能最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0%和79.1%。MACE组的SIIRI高于非MACE组[942.38×10^(18)(528.00×10^(18),1494.43×10^(18))/L^(2) vs 319.93×10^(18)(176.41×10^(18),498.90×10^(18))/L^(2),P<0.001];当SIIRI取临界值650.23×10^(18)/L^(2)时对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后发生MACE的预测能力最强,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和84.9%。SIIRI预测冠心病和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及PCI治疗后发生MACE的AUC值分别为0.809(95%CI 0.770~0.848)、0.775(95%CI 0.732~0.819)、0.798(95%CI 0.732~0.864),均高于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结论SIIRI是冠心病及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对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后远期发生MACE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反应指数 冠心病 GENSINI评分 疾病严重程度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体检人群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和系统炎症反应指数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亚 倪文吉 +4 位作者 张锐 李丹丹 周颖 金涛 钟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86-2191,共6页
背景微量白蛋白尿是反应肾脏早期微血管损害的敏感指标,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研究表明长期慢性炎症在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血液炎症标志物与微量白蛋白尿相关性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中老年体检人群... 背景微量白蛋白尿是反应肾脏早期微血管损害的敏感指标,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研究表明长期慢性炎症在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血液炎症标志物与微量白蛋白尿相关性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中老年体检人群中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和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3年4—7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健康医学科进行健康体检的2105例40岁以上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非微量白蛋白尿组(1857例,UACR<30 mg/g)和微量白蛋白尿组(248例,UACR=30~300 mg/g)。根据三分位数将SII分为T1(0.09~0.27)、T2(0.28~0.40)和T3(0.41~1.38),将SIRI分为t1(0.11~0.41)、t2(0.42~0.66)和t3(0.67~3.52)。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SII、SIRI水平与UACR对数转化值(log UACR)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II、SIRI与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腰臀比、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同型半胱氨酸、肾小球滤过率、红细胞沉降率、SII、SIRI水平高于非微量白蛋白尿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非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SIRI水平与log UACR均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各控制变量后,SII水平升高是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OR=1.17,95%CI=1.01~1.35,P=0.031);与T1水平患者相比,T3水平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升高(OR=1.43,95%CI=1.01~2.03,P=0.046),且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随着SII增加呈升高趋势(P趋势=0.038)。校正各控制变量后,SIRI水平升高是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OR=1.18,95%CI=1.03~1.35,P=0.019);与t1水平患者相比,t3水平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升高(OR=1.45,95%CI=1.01~2.09,P=0.046),且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随着SIRI增加呈升高趋势(P趋势=0.032)。结论中老年体检人群SII、SIRI水平与log UACR及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系统炎症反应指数 中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牛娣 陈瑞芳 +3 位作者 庞欣欣 肖明芝 张峻韶 张效威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3635-3640,共6页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反应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并予以前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液炎性指标可能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存在相关性。目的...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反应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并予以前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液炎性指标可能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存在相关性。目的探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河南省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规律MHD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EPO抵抗指数(ERI)评价患者的EPO反应性,并根据ERI将患者分为EPO低反应组与非EPO低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资料;采用Pear_(s)on相关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ERI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II对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180例MHD患者中,男104例(57.8%)、女76例(42.2%),年龄(56.1±8.6)岁。EPO低反应组52例(28.9%),非EPO低反应组128例(71.1%)。EPO低反应组与非EPO低反应组透析月龄、透后体质量、每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甲状旁腺激素、三酰甘油、ER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SI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ERI与每周rHuEPO用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尿酸、血磷、血清铁蛋白、NLR、PLR、SII呈正相关[r(r_(s))=0.486、0.355、0.348、0.294、0.198、0.270、0.167、0.258、0.302、0.317,P<0.05];与透后体质量、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r_(s))=-0.407、-0.502、-0.627、-0.34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为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之一(OR=1.003,95%CI=1.001~1.004,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SII预测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CI=0.660~0.831),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79.7%,最佳截断值为650.61。结论SII为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对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