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9
1
作者 尹玉莲 戴朝晖 +1 位作者 李利 金静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66-117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20例A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飞利浦IU Elite型超声心动仪采集所有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20例A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飞利浦IU Elite型超声心动仪采集所有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比值(E/E')和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水平,记录SIRI数值,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对心功能水平进行分级。出院后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终点事件组和无终点事件组。结果:52例(43.33%)患者发生了终点事件(终点事件组),68例(56.67%)患者未发生终点事件(无终点事件组)。终点事件组与无终点事件组患者的年龄、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点事件组患者的LVEF显著低于无终点事件组,GLS绝对值显著低于无终点事件组,SIRI显著高于无终点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II级患者的LVEF显著高于Ⅲ~Ⅳ级患者,GLS绝对值显著低于Ⅲ~Ⅳ级患者,SIRI显著低于Ⅲ~Ⅳ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GLS和SIRI是AH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F、GLS联合SIRI预测AH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AUC为0.950(95%CI=0.914~0.986,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和92.6%。结论:LVEF、GLS、SIRI与AHF患者的短期预后有关,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射血分数 整体纵向应变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炎症标志物对脑出血不良预后预测能力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黄琴 宋紫薇 +6 位作者 况洪腊 张治 朱玉萍 吴麟 洪道俊 林晶 朱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多种炎症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并比较多种炎症标志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根据脑出血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多种炎症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并比较多种炎症标志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根据脑出血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比较两组的一般信息、检验、检查和随访资料,其中炎症标志物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MHR)、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white blood cell count to mean platelet volume ratio,WM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全身凝血炎症指数(systemic coagulation-inflammation index,SCI)。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脑出血后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并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比较其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总共入组510例脑出血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297例(58.2%),预后不良组213例(41.8%)。基线资料的比对显示与预后良好的患者相比,预后不良的患者在入院时具有更高水平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NLR、PLR、SIRI、SII、WMR;基线血肿体积和基线水肿体积较大,脑叶出血比例更高,年龄更大,更低水平的血小板、淋巴细胞、LMR和SC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NLR(OR:1.081,95%CI:1.032~1.1131,P=0.001)、SIRI(OR:1.089,95%CI:1.014~1.169,P=0.019)、SII(OR:1.000,95%CI:1.000~1.001,P=0.011)、WMR(OR:2.627,95%CI:1.267~5.445,P=0.009)为脑出血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表明,在预测脑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方面,NLR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0.729(95%CI:0.685~0.774)]大于SIRI[0.692(95%CI:0.645~0.738)]、SII[0.688(95%CI:0.641~0.735)]和WMR[0.65(95%CI:0.602~0.698)],提示NLR预测能力最强。结论NLR、SIRI、SII、WMR为脑出血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NLR的预测能力优于其他炎症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预后不良 炎症标记物 预测能力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炎症和氧化应激综合指标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性和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容 李国信 +5 位作者 李昀泽 梁丽喆 陆飞 党世竟 吴红江 刘晓颐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234-2240,共7页
背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而出现疼痛、跛行,甚至肢体缺血坏死的慢性疾病,炎症和脂质浸润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目前尚缺乏相关... 背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而出现疼痛、跛行,甚至肢体缺血坏死的慢性疾病,炎症和脂质浸润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目前尚缺乏相关指标对其进行诊断和分析。目的通过收集ASO患者的病例资料,探究多种炎症和氧化应激综合指标与ASO的相关性,并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2024年1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600例ASO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Rutherford分期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200)、中度组(n=200)和重度组(n=200)并随机筛选200例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收集患者基线资料,计算炎症和氧化应激综合指标[泛免疫炎症值(PIV)、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LR)、SIR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IR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IV/HDL-C、PIV×LDL-C]。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综合指标与ASO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SO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综合指标对ASO的诊断效能,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ASO患者单核细胞计数(MONO)、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LDL-C、PIV、SIRI、SII、MHR、NLR、SIRI/HDL-C、SIRI×LDL-C、PIV/HDL-C、PIV×LDL-C高于正常人群,HDL-C低于正常人群(P<0.05)。不同Rutherford分期分组ASO患者资料比较结果显示,重度组男性占比、高血压、吸烟比例、MONO、NEUT、PIV、SIRI、SII、MHR、NLR、SIRI/HDL-C、SIRI×LDL-C、PIV/HDL-C、PIV×LDL-C高于轻度组、中度组(P<0.05),LYMP、HDL-C低于轻度组、中度组(P<0.05),年龄高于中度组(P<0.05),LDL-C低于轻度组(P<0.05);中度组高血压比例、MONO、NEUT、PIV、SIRI、SII、MHR、NLR、SIRI/HDL-C、SIRI×LDL-C、PIV/HDL-C、PIV×LDL-C高于轻度组(P<0.05),HDL-C低于轻度组(P<0.05);轻度组饮酒比例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P<0.05)、轻度组PLT低于中度组、重度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IV、SIRI、SII、MHR、NLR、SIRI/HDL-C、SIRI×LDL-C、PIV/HDL-C、PIV×LDL-C与ASO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RI是ASO发生的保护因素(OR=0.009,95%CI=0.000~0.181,P=0.009),SIRI×LDL-C(OR=1.665,95%CI=1.260~2.201,P=0.001)、PIV/HDL-C(OR=1.014,95%CI=1.003~1.024,P=0.005)是ASO发生的危险因素。SIRI×LDL-C预测ASO发生的AUC为0.710,灵敏度为0.442,特异度为0.890,PIV/HDL-C预测ASO发生的AUC为0.761,灵敏度为0.505,特异度为0.975。结论本研究纳入的综合指标,包括PIV、SIRI、SII、MHR、NLR、SIRI/HDL-C、SIRI×LDL-C、PIV/HDL-C、PIV×LDL-C和ASO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SIRI是ASO发生的保护因素,SIRI×LDL-C、PIV/HDL-C是ASO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ASO的发生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泛免疫炎症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 炎症和氧化应激综合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I、SIRI和AISI对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云 刘璐瑶 +4 位作者 刘新灿 成丽 王飞 赵瑞霞 兰真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和系统性炎症聚集指数(AISI)对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的高血压患者...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和系统性炎症聚集指数(AISI)对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的高血压患者465例,其中有颈动脉斑块形成326例(斑块组),无颈动脉斑块形成139例(对照组),进行血液生化检查,计算SII、SIRI、AISI。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II、SIRI和AISI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联性。采用ROC曲线评价SII、SIRI和AISI对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斑块组SII、SIRI、AISI分别为450.72(283.76,769.99)、71(50,110)、160.64(91.58,272.53),对照组分别为319.81(233.65,406.69)、45(35,59)、110.48(73.78,141.49),斑块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收缩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因素后,SII、SIRI和AISI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存在关联性,OR(95%CI)分别为1.004(1.003~1.006)、1.035(1.024~1.047)、1.010(1.006~1.01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I、SIRI和AISI预测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AUC(95%CI)分别为0.685(0.637~0.733)、0.752(0.707~0.797)、0.680(0.631~0.728)。结论:SII、SIRI、AISI可能有助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 系统性炎症聚集指数 高血压 颈动脉斑块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SII-PNI评分与老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吕景霞 丁平安 +7 位作者 张志栋 王冬 赵雪峰 檀碧波 刘羽 范立侨 李勇 赵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84-389,共6页
目的:基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以及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确定的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探讨术前SII-PN... 目的:基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以及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确定的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探讨术前SII-PNI评分在预测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327例老年胃癌患者(年龄≥70岁)临床资料,分别计算术前SII及PNI值。利用ROC曲线确定SII、PNI的最佳cut-off值,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比较各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结果:术前SII-PNI不同评分患者中,肿瘤直径、肿瘤浸润程度(pT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pTNM分期、脉管浸润与神经受侵发生率以及Ki-67阳性比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P=0.023)、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P=0.016)、存在淋巴结转移(P=0.014)、肿瘤pTNM分期(P=0.001)和术前SII-PNI评分(P=0.001)是影响老年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SII-PNI评分与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同时评分越高患者术后易出现并发症,而且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 预后营养指数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