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被引量:6
1
作者 吴建秋 景在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78-680,共3页
为探讨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 ,对经历了成功的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移植物为Z型记忆合金支架与涤纶人工血管复合体 )的 38例腹主动脉瘤、2 9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后都进... 为探讨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 ,对经历了成功的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移植物为Z型记忆合金支架与涤纶人工血管复合体 )的 38例腹主动脉瘤、2 9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术后都进行体温 (T)、外周血白细胞 (WBC)及血小板监测 ,体温超过 38 5℃者进行了常见的术后感染源等检测。结果发现 ,所有患者术后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发热、WBC增高及血小板减少 ,1~ 2周后基本恢复正常 ,全身未检测到任何感染源 ;术后 1~ 6月均无移植物感染或出血、血栓栓塞等表现。短期随访结果表明 ,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腔内隔绝术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EVGE SIRS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0
2
作者 尹玉莲 戴朝晖 +1 位作者 李利 金静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66-1170,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20例A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飞利浦IU Elite型超声心动仪采集所有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联合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20例A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飞利浦IU Elite型超声心动仪采集所有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比值(E/E')和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水平,记录SIRI数值,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对心功能水平进行分级。出院后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终点事件组和无终点事件组。结果:52例(43.33%)患者发生了终点事件(终点事件组),68例(56.67%)患者未发生终点事件(无终点事件组)。终点事件组与无终点事件组患者的年龄、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点事件组患者的LVEF显著低于无终点事件组,GLS绝对值显著低于无终点事件组,SIRI显著高于无终点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分级II级患者的LVEF显著高于Ⅲ~Ⅳ级患者,GLS绝对值显著低于Ⅲ~Ⅳ级患者,SIRI显著低于Ⅲ~Ⅳ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GLS和SIRI是AH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VEF、GLS联合SIRI预测AHF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AUC为0.950(95%CI=0.914~0.986,P<0.0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和92.6%。结论:LVEF、GLS、SIRI与AHF患者的短期预后有关,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射血分数 整体纵向应变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炎症标志物对脑出血不良预后预测能力的比较研究
3
作者 黄琴 宋紫薇 +6 位作者 况洪腊 张治 朱玉萍 吴麟 洪道俊 林晶 朱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多种炎症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并比较多种炎症标志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根据脑出血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多种炎症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并比较多种炎症标志物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根据脑出血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分)。比较两组的一般信息、检验、检查和随访资料,其中炎症标志物包括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MHR)、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dex,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white blood cell count to mean platelet volume ratio,WM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全身凝血炎症指数(systemic coagulation-inflammation index,SCI)。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脑出血后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并构建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比较其预测能力。结果本研究总共入组510例脑出血患者,其中预后良好组297例(58.2%),预后不良组213例(41.8%)。基线资料的比对显示与预后良好的患者相比,预后不良的患者在入院时具有更高水平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NLR、PLR、SIRI、SII、WMR;基线血肿体积和基线水肿体积较大,脑叶出血比例更高,年龄更大,更低水平的血小板、淋巴细胞、LMR和SC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NLR(OR:1.081,95%CI:1.032~1.1131,P=0.001)、SIRI(OR:1.089,95%CI:1.014~1.169,P=0.019)、SII(OR:1.000,95%CI:1.000~1.001,P=0.011)、WMR(OR:2.627,95%CI:1.267~5.445,P=0.009)为脑出血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表明,在预测脑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方面,NLR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0.729(95%CI:0.685~0.774)]大于SIRI[0.692(95%CI:0.645~0.738)]、SII[0.688(95%CI:0.641~0.735)]和WMR[0.65(95%CI:0.602~0.698)],提示NLR预测能力最强。结论NLR、SIRI、SII、WMR为脑出血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而NLR的预测能力优于其他炎症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预后不良 炎症标记物 预测能力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炎症和氧化应激综合指标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相关性和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容 李国信 +5 位作者 李昀泽 梁丽喆 陆飞 党世竟 吴红江 刘晓颐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234-2240,共7页
背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而出现疼痛、跛行,甚至肢体缺血坏死的慢性疾病,炎症和脂质浸润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目前尚缺乏相关... 背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而出现疼痛、跛行,甚至肢体缺血坏死的慢性疾病,炎症和脂质浸润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目前尚缺乏相关指标对其进行诊断和分析。目的通过收集ASO患者的病例资料,探究多种炎症和氧化应激综合指标与ASO的相关性,并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0月-2024年1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600例ASO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Rutherford分期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200)、中度组(n=200)和重度组(n=200)并随机筛选200例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收集患者基线资料,计算炎症和氧化应激综合指标[泛免疫炎症值(PIV)、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LR)、SIR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IR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IV/HDL-C、PIV×LDL-C]。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综合指标与ASO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SO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综合指标对ASO的诊断效能,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ASO患者单核细胞计数(MONO)、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LDL-C、PIV、SIRI、SII、MHR、NLR、SIRI/HDL-C、SIRI×LDL-C、PIV/HDL-C、PIV×LDL-C高于正常人群,HDL-C低于正常人群(P<0.05)。不同Rutherford分期分组ASO患者资料比较结果显示,重度组男性占比、高血压、吸烟比例、MONO、NEUT、PIV、SIRI、SII、MHR、NLR、SIRI/HDL-C、SIRI×LDL-C、PIV/HDL-C、PIV×LDL-C高于轻度组、中度组(P<0.05),LYMP、HDL-C低于轻度组、中度组(P<0.05),年龄高于中度组(P<0.05),LDL-C低于轻度组(P<0.05);中度组高血压比例、MONO、NEUT、PIV、SIRI、SII、MHR、NLR、SIRI/HDL-C、SIRI×LDL-C、PIV/HDL-C、PIV×LDL-C高于轻度组(P<0.05),HDL-C低于轻度组(P<0.05);轻度组饮酒比例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P<0.05)、轻度组PLT低于中度组、重度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IV、SIRI、SII、MHR、NLR、SIRI/HDL-C、SIRI×LDL-C、PIV/HDL-C、PIV×LDL-C与ASO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RI是ASO发生的保护因素(OR=0.009,95%CI=0.000~0.181,P=0.009),SIRI×LDL-C(OR=1.665,95%CI=1.260~2.201,P=0.001)、PIV/HDL-C(OR=1.014,95%CI=1.003~1.024,P=0.005)是ASO发生的危险因素。SIRI×LDL-C预测ASO发生的AUC为0.710,灵敏度为0.442,特异度为0.890,PIV/HDL-C预测ASO发生的AUC为0.761,灵敏度为0.505,特异度为0.975。结论本研究纳入的综合指标,包括PIV、SIRI、SII、MHR、NLR、SIRI/HDL-C、SIRI×LDL-C、PIV/HDL-C、PIV×LDL-C和ASO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SIRI是ASO发生的保护因素,SIRI×LDL-C、PIV/HDL-C是ASO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ASO的发生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泛免疫炎症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 炎症和氧化应激综合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性白细胞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5
作者 邓小明 刘毅 +1 位作者 李金宝 熊源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065-1069,共5页
目的 :研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性白细胞和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白细胞的基因差异表达。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 4例SIRS患者外周血中性白细胞和 6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细胞的mRNA进行检测。结果 :在 84 0 0条基因中发现差异表... 目的 :研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性白细胞和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白细胞的基因差异表达。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 4例SIRS患者外周血中性白细胞和 6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细胞的mRNA进行检测。结果 :在 84 0 0条基因中发现差异表达基因 382条 ,其中SIRS患者中性白细胞基因 12 2条表达增加 ,2 6 0条表达减少 ,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是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基因 (35 % ) ,细胞受体基因 (2 2 % ) ,DNA结合、转录的各种因子基因(2 3% )以及细胞因子基因 (11% )等。结论 :SIRS患者体内存在抗炎和促炎两种不同介质作用 ,中性白细胞在该环境中基因表达的改变与血液中多种刺激因素作用结果相一致。基因芯片技术可同时大通量研究基因的表达水平 ,是一种可应用于检测炎症反应基因改变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中性白细胞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气变化分析
6
作者 周泽强 杨峰 韩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716-1718,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早期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外周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气变化特点,提高对伤情的早期判断和救治水平。方法从2003年8月-2004年2月我科收治的创伤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按AIS-ISS90进行创伤评分,分为重伤组和轻伤组,总结两... 目的探讨创伤早期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外周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气变化特点,提高对伤情的早期判断和救治水平。方法从2003年8月-2004年2月我科收治的创伤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按AIS-ISS90进行创伤评分,分为重伤组和轻伤组,总结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糖、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及动脉血气参数(PaO2、PaCO2、HCO3-、AG),经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比较SIRS发生率及预后的差异。结果88例患者中,创伤早期符合SIRS诊断标准者49例,其中12例在轻伤组,37例在重伤组。重伤组患者脉搏、呼吸频率、白细胞计数、血糖、AG及SIRS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伤组;PaO2、HCO3-明显低于轻伤组;PaCO2>45mmHg或<35mmHg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伤组(P<001);两组间体温、血红蛋白无明显差别(P>005)。重伤组中有13例发生了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死亡2例。轻伤组无MODS病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AIS-ISS90进行创伤评分结合SIRS相关外周血液生化指标及血气变化的检测有利于对创伤患者病情的早期判断和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炎症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魏绪霞 易慧敏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82-186,共5页
近年来随着受体选择、外科技术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发展,肝移植术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常规手段。肝移植术后感染是影响器官移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亦是肝移植术后的主要致死原因。
关键词 肝移植 感染 术后 炎症标志物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I、SIRI和AISI对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云 刘璐瑶 +4 位作者 刘新灿 成丽 王飞 赵瑞霞 兰真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和系统性炎症聚集指数(AISI)对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的高血压患者... 目的:探讨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和系统性炎症聚集指数(AISI)对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颈动脉血管彩超检查的高血压患者465例,其中有颈动脉斑块形成326例(斑块组),无颈动脉斑块形成139例(对照组),进行血液生化检查,计算SII、SIRI、AISI。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II、SIRI和AISI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联性。采用ROC曲线评价SII、SIRI和AISI对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斑块组SII、SIRI、AISI分别为450.72(283.76,769.99)、71(50,110)、160.64(91.58,272.53),对照组分别为319.81(233.65,406.69)、45(35,59)、110.48(73.78,141.49),斑块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收缩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因素后,SII、SIRI和AISI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存在关联性,OR(95%CI)分别为1.004(1.003~1.006)、1.035(1.024~1.047)、1.010(1.006~1.01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I、SIRI和AISI预测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AUC(95%CI)分别为0.685(0.637~0.733)、0.752(0.707~0.797)、0.680(0.631~0.728)。结论:SII、SIRI、AISI可能有助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 系统性炎症聚集指数 高血压 颈动脉斑块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汤对SIRS大鼠的早期干预 被引量:15
9
作者 曾萍 杨镒宇 +8 位作者 吴伟康 刘晓蔼 唐娟 梁宇峰 武志远 朱南方 李蔷华 缪湘伊 曾其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22-1224,共3页
目的:通过复制大鼠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模型,研究四逆汤对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大鼠二次打击SIRS模型,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30只,四逆汤模型治疗组30只,正常对照组10只。治疗组大鼠在一次打击后给予四逆汤灌胃,模... 目的:通过复制大鼠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模型,研究四逆汤对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大鼠二次打击SIRS模型,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30只,四逆汤模型治疗组30只,正常对照组10只。治疗组大鼠在一次打击后给予四逆汤灌胃,模型对照组按相同溶液体重剂量、时点灌蒸馏水。在模型建立后的1、3、5 d分别活杀大鼠。剖开胸腔,暴露心脏,快速抽取主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和有关酶学指标的检测,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6的含量。结果:治疗1 d组TNF-α为(35.0±14.9)ng/L,IL-6为(96.3±29.0)ng/L;5d组TNF-α为(20.9±13.7)ng/L,IL-6为(48.7±40.0)ng/L;四逆汤中药方剂能够下调实验大鼠血浆TNF-α和IL-6水平(P<0.05)。结论:四逆汤中药方剂起到抑制炎症、有效改善SIRS、MODS大鼠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防治MODS的目的,为四逆汤防治MODS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细胞因子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SII-PNI评分与老年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吕景霞 丁平安 +7 位作者 张志栋 王冬 赵雪峰 檀碧波 刘羽 范立侨 李勇 赵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84-389,共6页
目的:基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以及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确定的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探讨术前SII-PN... 目的:基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以及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确定的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探讨术前SII-PNI评分在预测老年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327例老年胃癌患者(年龄≥70岁)临床资料,分别计算术前SII及PNI值。利用ROC曲线确定SII、PNI的最佳cut-off值,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比较各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结果:术前SII-PNI不同评分患者中,肿瘤直径、肿瘤浸润程度(pT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pTNM分期、脉管浸润与神经受侵发生率以及Ki-67阳性比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P=0.023)、肿瘤浸润深度pT分期(P=0.016)、存在淋巴结转移(P=0.014)、肿瘤pTNM分期(P=0.001)和术前SII-PNI评分(P=0.001)是影响老年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SII-PNI评分与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同时评分越高患者术后易出现并发症,而且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 预后营养指数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卒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俞芃 宿英英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25-126,共2页
目的 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4例重症卒中患者血清TNF-α在发病后24h、3d、7d、14d的动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30名健康人进行了比较。 结果 34例患者血清TNF-α含量... 目的 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4例重症卒中患者血清TNF-α在发病后24h、3d、7d、14d的动态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30名健康人进行了比较。 结果 34例患者血清TNF-α含量于24h内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卒中患者TNF-α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7d达到高峰。 结论 TNF-α等细胞因子在脑源性多脏器功能紊乱综合征(MODS)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TNF-α水平的变化对MODS的早期预测和干预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卒中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动态变化 脑血管意外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死亡标志物角蛋白18片段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曹竹君 王晖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61-2061,共1页
【据《J Viral Hepat》2019年7月报道】题:细胞死亡标志物角蛋白18片段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作者CAO ZJ等)失代偿期肝硬化大量的肝细胞死亡将导致肝内炎症,促进系统性炎症反应形成和加剧。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角蛋白18 细胞死亡 疾病进展 标志物 预后 系统性炎症反应 失代偿期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玉 秦明照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8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科住院的CHD患者共121例,其中61例合并COPD,进行横断面分析,比较两组之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8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科住院的CHD患者共121例,其中61例合并COPD,进行横断面分析,比较两组之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Gensini评分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差异。结果CHD合并COPD组患者的Gensini评分较单纯CHD组升高(120.90±90.68比65.27±50.38,t=4.162,P=0.000);CHD合并COPD组发生一支及以上心外膜血管完全或次全闭塞的比例较单纯CHD组高(44.3%比21.7%,χ^2=6.979,P=0.008),两组发生左主干+三支心外膜血管或三支心外膜血管病变的比例相当。CHD合并COPD组的hs-CRP较单纯CHD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5±9.52)mg/L比(5.03±4.90)mg/L,t=1.392,P=0.1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OPD与一支及以上心外膜血管完全或次全闭塞独立相关(OR:2.838,95%CI:1.251~6.437,P=0.013)。结论CHD合并COPD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重,出现一支及以上血管完全或次全闭塞的比例更高。COPD对CHD的影响机制可能是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冠状动脉疾病 GENSINI评分 高敏C反应蛋白质 系统性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水平的预警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敏超 周向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9-230,255,共3页
目的 :为寻找能反映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病情进展的早期预警指标。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正常人及围ARDS患者病程各阶段即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急性肺损伤 (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 目的 :为寻找能反映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病情进展的早期预警指标。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正常人及围ARDS患者病程各阶段即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急性肺损伤 (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及临终期血清中肺Clara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白 -CCl6水平。结果 :炎症反应的初期即SIRS时 ,其血清CC16蛋白水平已比正常显著升高 (P <0 .0 1) ,随病程恶性进展 ,CCl6蛋白水平进一步呈进行性升高即ALI期高于SIRS期 (P<0 .0 1) ,ARDS期高于ALI期 (P <0 .0 1)。而临终期与ARDS期比较CC16蛋白水平则无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CCl6是一个反映肺泡上皮及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的敏感指标。在急性炎症反应的早期即有明显改变 ,其变化早于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变 ,故在临床上可作为早期预警和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Cl6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谢楠茜 张亚星 +2 位作者 李甜甜 刘丹(指导) 郑月娟(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767-1776,共10页
感染引发的脓毒症目前仍然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支持疗法,目前仍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中性粒细胞是宿主防御病原体的效应阶段的主要参与者,在正常情况下对感染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脓毒... 感染引发的脓毒症目前仍然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抗感染治疗和对症支持疗法,目前仍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中性粒细胞是宿主防御病原体的效应阶段的主要参与者,在正常情况下对感染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脓毒症发病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发挥双重作用。除了抗感染作用外,中性粒细胞的失调和过度活化可能导致严重炎症或组织损伤,是脓毒症不良预后的潜在机制。本文综述了中性粒细胞在脓毒症各病理过程中的功能状态的研究进展,以期探讨中性粒细胞参与脓毒症各病理过程的机制,为今后以中性粒细胞为靶点进行脓毒症的治疗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脓毒症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酒精性胰腺炎患者的结局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Kamal A 张娟 高润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9-1139,共1页
【据《Pancreas》2019年3月报道】题: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酒精性胰腺炎患者的结局差异分析(作者Kamal A等)本研究系2007年6月-2012年6月在巴基斯坦一家三级医疗中心开展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比较急... 【据《Pancreas》2019年3月报道】题: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酒精性胰腺炎患者的结局差异分析(作者Kamal A等)本研究系2007年6月-2012年6月在巴基斯坦一家三级医疗中心开展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旨在比较急性酒精性胰腺炎(AAP)、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的临床结局。研究共纳入443例患者,其中AAP患者300例(68%),ABP患者88例(20%),PEP患者55例(12%)。与AAP(10%)、PEP(7%)相比,ABP(23%)患者长时间住院(LOHS)更为普遍,且更易出现假性囊肿、器官衰竭、干预需求和较高的病死率。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与>10 d的LOHS和多器官衰竭相关。既往慢性胰腺炎患者更易出现假性囊肿和较高的病死率。血清尿素氮>25 g/dl预示着>10 d的LOHS、器官衰竭、多器官衰竭和持续的器官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酒精性胰腺炎 患者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衰竭 假性囊肿 慢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补充剂对热射病的防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少康 张笑婷 +4 位作者 李磊 陈基快 夏新宇 许硕贵 王美堂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48-1152,共5页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热射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热应激的作用下,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导致内毒素入血,其继发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热射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热射病一旦发病,进展迅速且致死率高,但与其他危重...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热射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热应激的作用下,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导致内毒素入血,其继发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热射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热射病一旦发病,进展迅速且致死率高,但与其他危重病不同的是,热射病是可预防的。国内外文献报道,膳食补充剂在热射病中有着保护肠道屏障、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膳食补充剂对热射病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热射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射病 膳食补充剂 肠道屏障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