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技智库研究的理论、方法与范式——基于系统性文献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明 侯甜甜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8-157,168,共11页
随着中国科技智库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回顾与反思,以为后续更加科学和全面地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构建科技智库研究的2W1H分析框架,分别从科技智库研究基础理论、科技智库研究方法以及科技... 随着中国科技智库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回顾与反思,以为后续更加科学和全面地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构建科技智库研究的2W1H分析框架,分别从科技智库研究基础理论、科技智库研究方法以及科技智库研究范式3个维度对2010—2022年中国科技智库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①中国科技智库研究发展较为迅速,学术界从不同视角对其展开探究,相关研究已逐步由浅入深,由萌芽阶段向纵深阶段发展;②科技智库研究仍存在基础理论研究较为薄弱,研究方法相对贫乏且呈割裂状态,研究范式重构与创新不足等问题;③推动理论上的批判与建构,方法上的拓展与改进,范式上的丰富与创新是科技智库研究的未来路向。本研究从理论、方法与范式层面实现了对科技智库研究的系统分析与再发现,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智库 系统性文献分析 2W1H分析框架 基础理论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系统性文献分析
2
作者 蔡明远 周姝含 +2 位作者 罗平 胡长平 孙刘琴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7-1494,共18页
目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发病机制复杂,疾病危险因素尚未完全阐明,构建符合PPHN病理生理特征的动物模型对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文... 目的: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发病机制复杂,疾病危险因素尚未完全阐明,构建符合PPHN病理生理特征的动物模型对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性文献检索,总结并分析PPHN动物模型的应用领域、造模要素及成模标准,以期为建立科学规范且经济易行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在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及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检索从建库至2023年3月收录的PPHN动物实验性研究,整理归纳动物模型应用领域,实验动物种类及具体品种,造模方法及其原理、具体操作、成模时间、所用动物类型和初始年龄,以及成模标准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对自建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图表。结果:共检索到PPHN动物模型相关文献1157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174篇。PPHN动物模型主要用于病理生理特征和机制研究(47.70%)。PPHN造模动物包括(累计频次由高到低):羊、猪、大鼠、牛和小鼠。PPHN造模方式可分为缺氧暴露法(44.69%)、产前动脉导管(ductus arteriosus,DA)缩窄法(41.34%)、制剂诱导法(8.94%)和联合诱导法(缺氧暴露联合吲哚美辛)(5.03%)4大类。各类造模方法使用的动物种类及年龄不同,产前DA缩窄法均使用胎羊造模。各类造模方法的成模时间存在差异。缺氧暴露法的成模时间通常超过3 d,产前DA缩窄法的中位成模时间为8.5 d,联合诱导法为3 d。PPHN的成模标准可从解剖结构、组织学特征、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气分析和其他生理指标5个维度划分。最常用的成模标准是右心室肥厚和肺动脉压显著升高。结论:目前PPHN动物造模方法种类繁多,但各类方法均有其优点和局限性。研究者需结合自身研究特点、经费预算等因素选择造模方式。未来仍需进一步探索该领域,以建立具有良好科学性、经济性和可重复性的PPHN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 动物模型 系统性文献分析 造模要素 成模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政府信息公开研究文献的系统性分析:2007-2017年 被引量:6
3
作者 韩啸 郭雨晖 汤志伟 《现代情报》 CSSCI 2018年第5期164-171,共8页
[目的 /意义]为了回应政府信息公开所面临的困境,需要对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的研究成果展开一次全面评估与反思,以推动未来研究发展,为实践提供可行方案。[方法/过程]本文采用系统性文献分析法,首次对国内2007-2017年间公开发表的423篇文... [目的 /意义]为了回应政府信息公开所面临的困境,需要对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的研究成果展开一次全面评估与反思,以推动未来研究发展,为实践提供可行方案。[方法/过程]本文采用系统性文献分析法,首次对国内2007-2017年间公开发表的423篇文献进行了编码和梳理,提炼出了由使用者、信息公开方式、环境因素、使用类型、技术标准、效应和评估共7个部分组成的国内政府信息公开研究主题框架;归纳总结了该研究领域现有的理论、模型与不足,回应了国内研究的分歧。[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虽然文献数量增长较快,但存在实证方法运用不足、研究内容重复化、理论建设滞后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均衡主题发展、总结中国经验等建议,并立足"供给——需求"视角,建构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息公开 系统性文献分析 主题框架 供给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自主学习行为何以表征元认知能力--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及元分析方法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洪江 李作锟 +1 位作者 廖晓玲 华秀莹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103,共10页
如何有效评估学习者元认知能力,是当前元认知相关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采用在线学习行为数据预测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这种研究方法缺乏统一的元认知能力过程性表征框架,导致学习行为指标选取存在差异,... 如何有效评估学习者元认知能力,是当前元认知相关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采用在线学习行为数据预测学生的元认知能力,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这种研究方法缺乏统一的元认知能力过程性表征框架,导致学习行为指标选取存在差异,且指标维度选取单一化、信息粒度挖掘浅层化也会影响最终的评估效果。为此,研究试图从任务完成过程的视角,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构建一种较完整的元认知能力过程性表征框架;并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及元分析方法,遵循“任务阶段—采取策略—行为映射”的技术路线,筛选出39种相关行为指标,进行量化界定以表征元认知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元认知能力研究主要聚焦于任务解决阶段和任务评估阶段,学习者主要采取搜索信息、自我评价、回顾材料等策略,具体映射于参加测试、观看视频、时间投入等行为。最后,文章提出未来研究的建议,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认知能力 在线自主学习行为 元认知策略 系统性文献综述及元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境数据流通特征对政府内外数据互联互通的启示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斌 马海群 商容轩 《现代情报》 CSSCI 2022年第10期99-109,共11页
[目的/意义]对跨境数据流通的特征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其对政府内外数据互联互通的启示。[方法/过程]从中国知网中检索相关文献,然后结合研究目的对文献进行筛选。运用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方法,从定义和特点、模式与规则以及应用与障碍3个角... [目的/意义]对跨境数据流通的特征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其对政府内外数据互联互通的启示。[方法/过程]从中国知网中检索相关文献,然后结合研究目的对文献进行筛选。运用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方法,从定义和特点、模式与规则以及应用与障碍3个角度对筛选过后文献内容中的跨境数据流通的特征进行分析,从逻辑上指出跨境数据流通和政府内外数据互联互通在形式、内容上的相似性,证明二者存在可比性,相关内容存在可迁移性,并总结出其对于政府内外数据互联互通的启示。[结果/结论]政府内外数据互联互通目标不明确,部分机构仍然将数据开放看作是数据流通;缺乏相关数据流通模式,政府对技术的了解不够,容易出现“技术绑架”;政府内部对于“数据流通”的“条块状”现象比较明显。借鉴跨境数据流通相关内容,政府应该将如何有效挖掘、发挥数据价值作为主要目标;充分借鉴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规避相关企业对政府的“技术绑架”,打造安全、可信、高效的数据流通模式;同时增加相应的顶层设计制度,消解数据流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碍;构建相应的跨领域、跨部门的培养体系,为政府内外数据的互联互通培养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政府跨境数据流通 数据互联互通 系统性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