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视野下的非遗系统性保护探析
1
作者 马知遥 吉琳玄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83,154,155,共15页
综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水平应站在前瞻性、全局性的立场上思考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完整结构和过程。在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视域下,从内部结构看,非遗的生产是由精神生产力、精神生产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组成的动态结构;从外部... 综合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水平应站在前瞻性、全局性的立场上思考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完整结构和过程。在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视域下,从内部结构看,非遗的生产是由精神生产力、精神生产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组成的动态结构;从外部结构看,非遗的生产系统与物质生产、人的生产及社会关系生产等系统紧密相连、相互渗透;从发展系统看,非遗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传播和消费三个关键环节,其循环互动不断推动非遗的创新发展。只有重视非遗生产实践与外部系统的交互,加强内部结构的优化,并促进发展创新环节的完善,才能实现非遗系统性保护的战略性布局与整体性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 系统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视角
2
作者 王鸣昊 付茜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0-136,共7页
以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为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路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首先阐述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起源、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理论渊源、批判继承以及理论实践价值和当代价值,指出该理论与“非遗”系统性保... 以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为视角,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路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首先阐述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起源、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理论渊源、批判继承以及理论实践价值和当代价值,指出该理论与“非遗”系统性保护思想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从制度建设、物质生产变革、群体参与等方面提出我国“非遗”保护的路径选择,强调构建多层次保护体系、推动全民参与,以实现“非遗”的可持续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 系统性保护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故宫的系统性保护实践:争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典范
3
作者 王旭东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13,共8页
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承载者。故宫博物院作为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机构,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全力推进“四个故宫”建设,努力将故宫博物院建成国际一流的博物馆、世界文化遗... 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承载者。故宫博物院作为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机构,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全力推进“四个故宫”建设,努力将故宫博物院建成国际一流的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 世界文化遗产 系统性保护管理典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系统性保护:非遗手工艺文化生态的要素探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闵晓蕾 季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76,共7页
首先,通过梳理“系统性保护”理念的发展脉络、核心价值与争议焦点,阐述非遗文化生态要素分析的必要性;其次,系统建构非遗手工艺的生态视域,精准定义以主体、技术、表征和空间为“内生本体层”,以政治、产业、服务和资本为“外生环境层... 首先,通过梳理“系统性保护”理念的发展脉络、核心价值与争议焦点,阐述非遗文化生态要素分析的必要性;其次,系统建构非遗手工艺的生态视域,精准定义以主体、技术、表征和空间为“内生本体层”,以政治、产业、服务和资本为“外生环境层”的全新文化生态;最后,探索数智时代非遗手工艺文化创新生态的发展特征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艺 系统性保护 文化生态 要素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参与传统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探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胡昌领 邹序桂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78,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研究社区参与传统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实践与路径。传统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困境:社会结构变迁造成保护场域衰微,西方文化冲击导致保护环境式微,传承主体认知落后导致存续受阻。以太极拳为例...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研究社区参与传统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实践与路径。传统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困境:社会结构变迁造成保护场域衰微,西方文化冲击导致保护环境式微,传承主体认知落后导致存续受阻。以太极拳为例,探讨社区参与传统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实践:政府主导作用下社区参与保护成为直接体现;社区参与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提出参与路径:在“国”中设计,明确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中的社区参与理念;在“社”中传承,确立社区在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中的核心地位;在“民”中发展,确保社区成员在武术非遗系统性保护中的广泛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体育 传统武术非遗 系统性保护 社区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表演艺术——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视域融合看中国保护实践的路径选择
6
作者 姚慧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9-188,共10页
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经历过长达几十年的辩论,逐渐摆脱既有的学科化分类和学术观念的影响,建立起赋权社区的根基性立场;201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则呈现出以学科为导向的门类划分观念,深刻地... 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经历过长达几十年的辩论,逐渐摆脱既有的学科化分类和学术观念的影响,建立起赋权社区的根基性立场;201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则呈现出以学科为导向的门类划分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非遗保护的基线行动。对比国际法和国内法的相关规定,考察中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分类体系与门类化保护策略,应以“表演艺术”领域的包容性概念来统摄国内“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和“曲艺”四大门类,则更有益于在非遗项目与领域或其子领域乃至与其他领域之间建立起互涉性关联,从而走向以生活实践为中心的过程性保护,也有助于打破学科化壁垒,从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去探查中国非遗系统性保护的实践走向与行动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 学科化导向 表演艺术 包容性原则 系统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保护赋能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进路研究
7
作者 朱志平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9-129,共11页
城乡精神文明深层次的“隐性”维度建设依赖于“在地”文化资源的挖掘、接续与现代转化。“非遗”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民众的精神生活世界提供不竭的动力。“非遗”保护高度契合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需要,既能夯实城乡精神文明... 城乡精神文明深层次的“隐性”维度建设依赖于“在地”文化资源的挖掘、接续与现代转化。“非遗”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民众的精神生活世界提供不竭的动力。“非遗”保护高度契合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需要,既能夯实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根基,也能作为文化传承的创新引擎。然而,“非遗”保护赋能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存在时间、空间以及内容等维度的结构性困境。为此,有必要在时间维度构建“文化欣赏-自觉传承”的代际传承机制,在空间维度创设“尊重传统-融入日常”的嵌入式场景,在内容维度推进“非遗展品-价值赋能”的意义再生产,最终实现“非遗”保护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系统性保护 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认同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的制度逻辑和时代转向 被引量:1
8
作者 段庆华 罗刚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6,155,共12页
非遗法体系以“国家在场”与系统论作为制度逻辑和理论来源,既是国家治理义务连结传统社会的范式,也是“国家在场”系统性嵌入非遗法律的应然选择与实然结果。法人类学视角下非遗法体系通过文化治理的社会实践、地方自主与国家动员的法... 非遗法体系以“国家在场”与系统论作为制度逻辑和理论来源,既是国家治理义务连结传统社会的范式,也是“国家在场”系统性嵌入非遗法律的应然选择与实然结果。法人类学视角下非遗法体系通过文化治理的社会实践、地方自主与国家动员的法律整合、批判反思“符号暴力”重构文化权力关系,形成国家真实在场、融合在场、深度在场的制度经验,并在权力场域中通过名录和传承传播制度、行政管理体制、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形塑行动者逻辑。系统性保护时代转向要求非遗法体系激活趋深走实效能,构建法治引领、国家主导、社会参与的共生机制,强化国家权力与社会多元主体利益互动,化解系统性保护中整体面向和社区自主之间的张力,平衡法治统一性与地方性知识特性,实现非遗国家治理的有效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 国家在场 系统性保护 制度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P理论的山地区域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研究述评
9
作者 彭琳 陈烨 +2 位作者 赵智聪 张引 杜春兰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3期1-9,共9页
山地作为全球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和关键区域,目前普遍存在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不够合理、保护效率不高的问题。2000年提出的系统性保护规划(SCP)理论是应对自然保护地体系空间效率问题的一种新思路。在厘清SCP理论产生发展及核心... 山地作为全球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和关键区域,目前普遍存在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不够合理、保护效率不高的问题。2000年提出的系统性保护规划(SCP)理论是应对自然保护地体系空间效率问题的一种新思路。在厘清SCP理论产生发展及核心特点的基础上,对山地区域SCP相关研究的时间及地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热点等方面进行基础性的梳理和评析。目前基于SCP理论的山地区域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研究总体呈现出研究对象越来越注重大型、跨境山脉,研究内容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程序上更为关注系统性科学研究和利益相关者参与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生物多样性 系统性保护规划 自然保护地体系 布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保护法》观照下档案开放利用的路径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聂云霞 李欣然 舒丽莎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4-66,共3页
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保护个人信息的专门性法律,构筑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治防线。档案作为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记录,其开放利... 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保护个人信息的专门性法律,构筑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治防线。档案作为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记录,其开放利用难免会涉及个人信息相关问题,将《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档案开放利用结合起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保护法》 个人信息保护 档案开放利用 路径优化 专门性法律 系统性保护 社会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量化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郑炜楠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2-69,共8页
文章考察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现状和特点,为非遗政策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托国家层面的72份非遗政策,分析非遗政策的外部特征;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非遗政策的内容特点。研究表明:非遗政策的发布有周期性,政策制定由文化和旅游部(... 文章考察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现状和特点,为非遗政策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托国家层面的72份非遗政策,分析非遗政策的外部特征;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非遗政策的内容特点。研究表明:非遗政策的发布有周期性,政策制定由文化和旅游部(含原文化部)主导,制定主体较多元;非遗政策对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最多,其次是环境型及需求型政策工具;从系统性保护原则看,非遗保护和传承是政策重点;建议增加非遗税收优惠、公共服务、政府购买、境外交流等政策工具,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加强对非遗开发利用的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系统性保护 政策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