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的系统建模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孟伟 张国印 韩学东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2-45,共4页
研究并实现了一种基于Petri网的系统建模方法 ,它将面向对象技术与Petri网相结合 ,有效地降低了Petri网模型的空间复杂性 ,也使表达更为直观 ,并以AUV系统为例 ,说明了整个建模过程 .
关键词 面向对象 PETRI网 系统建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列车IPIS系统设计建模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庭莉 王保民 +3 位作者 王海芳 赵家豪 周璐婕 官琳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7-324,共8页
针对基于文档(TBSE)方法在设计地铁列车乘客信息系统(PIS)时所面临的设计集成度低、开发效率低、功能之间的联系性差及可追溯性差等问题,将PIS的3个主要功能进行模块化处理,提出智慧乘客信息系统(IPIS),并运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 针对基于文档(TBSE)方法在设计地铁列车乘客信息系统(PIS)时所面临的设计集成度低、开发效率低、功能之间的联系性差及可追溯性差等问题,将PIS的3个主要功能进行模块化处理,提出智慧乘客信息系统(IPIS),并运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思想对系统进行设计建模。提出了IPIS系统从黑盒到白盒的设计建模方法,涵盖了利益相关方分析、涉众需求分析、用例和用例场景分析、黑盒活动分析、白盒活动分析、功能分析、系统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8个阶段,并利用系统建模语言(SysML)构建IPIS系统功能元模型,以提高模型重用率。通过一个IPIS系统设计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BSE 系统建模方法 IPIS SYS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工艺领域的制造知识系统化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闯 王俊彪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00-1506,共7页
针对复杂产品工艺领域制造知识的组成和结构,基于知识的信息本质,采用系统的方法对制造知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制造知识的系统化建模方法;从宏观整体性角度,建立了把领域知识自上而下划分为最小粒度知识的分类方法,用知识型谱刻画知识层... 针对复杂产品工艺领域制造知识的组成和结构,基于知识的信息本质,采用系统的方法对制造知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制造知识的系统化建模方法;从宏观整体性角度,建立了把领域知识自上而下划分为最小粒度知识的分类方法,用知识型谱刻画知识层次结构;从微观相关性角度,建立了制造知识的信息构成关系和拓扑构造方法,用记忆网络刻画制造知识拓扑结构,根据工艺领域制造知识的拓扑结构就可构建知识库。通过在飞机钣金工艺领域制造知识建模中的应用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表示 系统方法 知识层次结构 知识拓扑结构 制造知识 飞机钣金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重要度指标的次同步谐振建模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武晖 王龙 +4 位作者 宿端鹏 王小宁 孙欣 王立春 谭伦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97-1803,共7页
传统次同步谐振建模方法没有识别建模边界的定量方法,这导致应用该方法获得的模型不能确保满足工程实际的精度要求。提出了研究机组驱动点阻抗频率特性是决定次同步扭振模态电气负阻尼的主导因素。然后,应用研究机组驱动点阻抗频率特性... 传统次同步谐振建模方法没有识别建模边界的定量方法,这导致应用该方法获得的模型不能确保满足工程实际的精度要求。提出了研究机组驱动点阻抗频率特性是决定次同步扭振模态电气负阻尼的主导因素。然后,应用研究机组驱动点阻抗频率特性偏差定义了节点重要度指标,并应用该指标发展了一种定量识别次同步谐振建模边界的方法,能够保证模型精度,提高建模效率。最后应用修改的IEEE39节点系统,验证了所提出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谐振 实际系统次同步谐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系统动态误差建模理论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蒋敏兰 费业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666-2670,共5页
对测量系统进行动态特性和精度理论研究必须建立测量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传统建模方法的缺陷,研究分析了全系统动态误差建模理论与方法,该建模理论与方法充分考虑了系统内部各组成环节的信息,建立的模型能够反映实际测量系统内部各结... 对测量系统进行动态特性和精度理论研究必须建立测量系统的数学模型。针对传统建模方法的缺陷,研究分析了全系统动态误差建模理论与方法,该建模理论与方法充分考虑了系统内部各组成环节的信息,建立的模型能够反映实际测量系统内部各结构单元的传递特性随时间变化对系统测量精度的影响。该建模理论与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不管是动态测量系统还是静态测量系统,用该建模理论与方法都能够建立其全误差模型。最后利用全系统动态误差建模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测微系统(百分表)的全误差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态误差理论与方法 全误差 精度理论 测微系统(百分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主编寄语
6
作者 刘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63-1463,共1页
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旨在通过物理与信息系统的互通与深度融合,实现超越传统应用系统的运行效果与性能水平,信息物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被认为是工业4.0时代互联网+应用的技术基础,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是其在电网领... 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CPS)旨在通过物理与信息系统的互通与深度融合,实现超越传统应用系统的运行效果与性能水平,信息物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被认为是工业4.0时代互联网+应用的技术基础,电网信息物理系统是其在电网领域的拓展和应用,在能源互联网、主动配电网以及传统电网的深化应用与智能化水平提升中,都将起到巨大的基础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物理系统 应用系统 信息系统 性能水平 智能化水平 原创性成果 中国电科院 系统建模方法 软件失效 上海交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年《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专题(正刊)征文通知——面向“互联网+”的应用技术
7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66-1566,共1页
"互联网+"通过发挥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以MOOC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以工业4.0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等,都展示出"互联网+"的巨大潜力... "互联网+"通过发挥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以MOOC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以工业4.0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等,都展示出"互联网+"的巨大潜力."互联网+"是计算机与其他学科交叉而成的新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技术 智能制造 正刊 生产要素配置 异构数据 物理系统 征文截止日期 系统建模方法 特邀编委 数据挖掘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approaches to pressure balance dynamic system in shield tunneling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守巨 于申 屈福政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1206-1216,共11页
In order to deal with modeling problem of a pressure balance system with time-delay, nonlinear, time-varying and uncertain characteristics, an intelligent modeling procedure is proposed, which is based on artificial n... In order to deal with modeling problem of a pressure balance system with time-delay, nonlinear, time-varying and uncertain characteristics, an intelligent modeling procedure is proposed, which is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and input-output data of the system during shield tunneling and can overcome the precision problem in mechanistic modeling(MM) approach.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ining algorithm with Gauss-Newton optimization has fast convergent speed.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compared with mechanistic modeling approach, intelligent modeling procedure can obviously increase the precision in both soil pressure fitting and forecasting period. The effectiveness and accuracy of proposed intelligent modeling procedure are verified in laboratory t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lligent modeling neural network pressure balance system excavation chamber analytically modeling approa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ple linear system techniques for 3D finite element method modeling of direct current resistivity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长伟 熊彬 +1 位作者 强建科 吕玉增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2期424-432,共9页
The strategies that minimize the overall solution time of multiple linear systems in 3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modeling of direct current (DC) resistivity were discussed. A global stiff matrix is assembled and st... The strategies that minimize the overall solution time of multiple linear systems in 3D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modeling of direct current (DC) resistivity were discussed. A global stiff matrix is assembled and stored in two parts separately. One par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volume integral and the other is associated with the subsurface boundary integral. The equivalent multiple linear systems with closer right-hand sides than the original systems were constructed. A recycling Krylov subspace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solve the multiple linear systems. The solution of the seed system was used as an initial guess for the subsequent systems. The results of two numer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algorithm reduces the iterations and CPU time by almost 50%,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preconditioned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method modeling direct current resistivity multiple linear systems preconditioned conjugate gradient recycling Krylov sub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rmal-hydraulic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hydraulic system by pseudo-bond graph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均平 李科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578-2585,共8页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the method based on pseudo-bond graph is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hydraulic components, they ...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the method based on pseudo-bond graph is introduced.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hydraulic components, they can be separated into two categories: capacitive components and resistive components. Then, the thermal-hydraulic pseudo-bond graphs of capacitive C element and resistance R element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conservation of mass and energy. Subsequently, the connection rule for the pseudo-bond graph elements and the method to construct the complete thermal-hydraulic system model were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heat transfer analysis of a typical hydraulic circuit containing a piston pump, the lumped parameter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system was given. The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data demonstrates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ing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dynamics hydraulic system pseudo-bond graph piston pump modeling temperature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