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中央空调系统与手术室净化层流空调系统并网应用的实践与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解兵 陈利坚 《中国医院管理》 2010年第6期63-64,共2页
通过将中央空调系统与手术室净化层流空调系统、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并网运行的实例,引出如下思考:在医院建设过程中,按空调系统的应用要求分类归纳,并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施工,对节能、满足不断产生的服务需求和设备运行安全等方面大有... 通过将中央空调系统与手术室净化层流空调系统、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并网运行的实例,引出如下思考:在医院建设过程中,按空调系统的应用要求分类归纳,并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施工,对节能、满足不断产生的服务需求和设备运行安全等方面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空调系统 手术室净化层流空调系统 系统并网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协同控制的PMSM风电系统并网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玉东 李传伟 韩亚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4-119,共6页
分析PMSM风力发电并网系统各组成部分工作机制,构建PMSM风力发电并网系统数学模型;基于分数阶和电网电压定向协同控制理论,探讨分数阶PI~λ控制器的设计与模型实现;以直流侧电压稳定、网侧单功率因数运行为目标,设计基于分数阶-协同控制... 分析PMSM风力发电并网系统各组成部分工作机制,构建PMSM风力发电并网系统数学模型;基于分数阶和电网电压定向协同控制理论,探讨分数阶PI~λ控制器的设计与模型实现;以直流侧电压稳定、网侧单功率因数运行为目标,设计基于分数阶-协同控制的PMSM风电系统并网方案。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PMSM风力发电并网系统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实现PMSM风电并网系统直流侧电压稳定的分数阶-协同控制。对比经典PI调节器,分数阶PI~λ控制效果更优,动态响应更快,直流侧电压更稳定,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 风力发电并网系统 永磁同步发电机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相量的并联逆变器并网系统超高次谐波零序环流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钟庆 曾子健 +3 位作者 梁铭 王钢 李海锋 汪隆君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6,共7页
为研究共交直流侧母线的并联逆变器并网系统中超高次谐波零序环流特征分量及边带分量的特性,通过分析各逆变器的开关状态研究系统中零序环流的流通路径,并建立零序环流等效电路;利用动态相量法建立计及逆变器间载波相位差的超高次谐波... 为研究共交直流侧母线的并联逆变器并网系统中超高次谐波零序环流特征分量及边带分量的特性,通过分析各逆变器的开关状态研究系统中零序环流的流通路径,并建立零序环流等效电路;利用动态相量法建立计及逆变器间载波相位差的超高次谐波零序环流分析模型;以该模型为基础,分析并联逆变器并网系统的超高次谐波零序环流特征分量特性和边带分量特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次谐波 零序环流 动态相量 并联逆变器 并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变流器并网系统的SISO dq阻抗稳定性判据及闭环极点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欣 吴柳颖 +2 位作者 贾焦心 王利桐 邓昊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3427-3445,共19页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以同步发电机为主的传统电力系统正向以多样化电力电子装备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变,多变流器并网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状态空间法和传统阻抗法在分析多变流器系统稳定性时仍存在复杂...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以同步发电机为主的传统电力系统正向以多样化电力电子装备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转变,多变流器并网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状态空间法和传统阻抗法在分析多变流器系统稳定性时仍存在复杂度高及难以准确评估闭环极点关于各变流器灵敏度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首先提出一种用于分析多变流器并网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单输入单输出(SISO)dq阻抗判据,该判据可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IMO)转换为若干SISO系统以简化稳定性分析过程,相比于MIMO系统分析方法,其在避免求解高维矩阵特征值的同时降低了奈奎斯特曲线分析的复杂度,同时该方法还具有从物理角度揭示振荡失稳机理的优点。然后,基于所提出的稳定性判据公式,进一步提出一种用于求取闭环极点关于各变流器阻抗/导纳灵敏度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可有效评估系统中不同变流器对振荡模态的影响程度,有助于实现诱发系统振荡的主导变流器的辨识。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流器并网系统 SISO dq阻抗模型 小干扰稳定性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次同步模态能量的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诱因判别方法研究
5
作者 吴熙 周金宇 +1 位作者 陈曦 廖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480-5491,I0013,共13页
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持续增加,光伏电站所诱发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愈发频繁,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光伏电站引发的SSO可能具有不同诱因,其应对措施也完全不同。因此,准确判别... 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持续增加,光伏电站所诱发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愈发频繁,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光伏电站引发的SSO可能具有不同诱因,其应对措施也完全不同。因此,准确判别振荡诱因对制定解决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次同步模态能量(sub-synchronous modal energy,SSME)的光伏并网系统振荡诱因判别方法。首先,基于广义哈密顿模型,建立光伏并网系统内部子模块SSME平衡方程,给出内部子模块及其受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s,PLL)影响SSME计算方法。其次,提出基于SSME的光伏振荡诱因辨别判据,通过对光伏内部各子模块SSME的分析,找出其中主导光伏振荡的子模块,并判别振荡是否与PLL有关。接着,构造4种光伏并网系统的SSO场景以验证所提振荡诱因判别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采用现有阻抗分析法与该文所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系统 次同步振荡 次同步模态能量 振荡诱因判别 广义哈密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并网系统暂态同步稳定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4
6
作者 孙鹏飞 田震 +4 位作者 查晓明 黄萌 王伟 杨冬梅 刘文飞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共19页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使系统呈现低惯量、弱支撑特点。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运行特性,可提供频率和电压主动支撑能力。但不同于同步发电机,变流器中电力电子器件过流和过热耐受能力有限,由限流控制引发的功...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电力系统使系统呈现低惯量、弱支撑特点。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通过模拟同步发电机运行特性,可提供频率和电压主动支撑能力。但不同于同步发电机,变流器中电力电子器件过流和过热耐受能力有限,由限流控制引发的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多控制环交互作用显著,其引发的暂态同步失稳与闩锁问题严重影响了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并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主动支撑能力的发挥。而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同步环呈现出的高度非线性特性使其并网系统暂态同步稳定性难以分析与量化,给暂态同步稳定性的优化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并网系统在不考虑故障限流时的暂态失稳问题,以及考虑故障限流作用下的暂态失稳与闩锁问题,对系统建模、分析与稳定边界量化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基于暂态失稳与闩锁问题的分析与归纳结果,对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并网系统的暂态同步稳定控制方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未来功率同步型构网变流器并网系统的暂态同步稳定分析与控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变流器 并网系统 暂态稳定 电网故障 故障限流 闩锁 同步发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并网系统近工频振荡的自适应阻尼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晰 翟文辉 +3 位作者 田晓煜 亢朋朋 宋朋飞 谢小荣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43-53,共11页
风电并网系统在部分线路由于故障、检修等因素退出时,存在有功出力骤变诱发近工频耦合振荡的风险,且不同线路退出后,拓扑结构的差异会导致振荡频率变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阻尼控制的振荡抑制方法。首先,分析中国某... 风电并网系统在部分线路由于故障、检修等因素退出时,存在有功出力骤变诱发近工频耦合振荡的风险,且不同线路退出后,拓扑结构的差异会导致振荡频率变化。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阻尼控制的振荡抑制方法。首先,分析中国某实际风电场的近工频振荡现象,归纳发生振荡的风险场景;然后,阐述自适应阻尼控制的“即测-即辨-即控”结构,包含基于二阶RLC电路等效的振荡特征辨识方法、全工况阻尼控制参数优化设计策略;最后,通过电磁暂态仿真验证了自适应控制对目标系统振荡模式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所提自适应控制技术能够实现多样化场景中近工频振荡的快速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阻尼控制 近工频振荡 宽频振荡 振荡抑制 风电并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一次调频的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振荡机理分析与参数优化配置
8
作者 张振宇 张钢 +5 位作者 栗龙轩 柯贤波 程林 霍沛峥 张浩 别朝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34,共11页
为提升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稳定性,针对关键参数变化对系统振荡现象的影响机理展开研究,并提出参数优化配置方案。首先,建立参与一次调频的典型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基于特征值分析辨识并网系统中的主导振荡模式。在此基础上... 为提升新能源并网系统的稳定性,针对关键参数变化对系统振荡现象的影响机理展开研究,并提出参数优化配置方案。首先,建立参与一次调频的典型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基于特征值分析辨识并网系统中的主导振荡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Jacobian矩阵特征值随系统参数变化的运动轨迹,揭示了系统发生振荡现象的内在机理,并利用灵敏度指标及紧相关因子定量分析了不同参数变化对系统动力学稳定性与频率调节的影响规律,确定影响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参数。最后,提出了基于深度Q网络(DQN)算法的新能源一次调频响应参数优化配置方案,并利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实测数据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当有功下垂系数增大至0.0057时,一对共轭复根同时穿越虚轴,即系统发生Hopf分岔而失去稳定性,并开始出现慢尺度振荡现象。上述参数优化方法不仅提高了电网调频能力,而且保障了电网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并网系统 动力学稳定性 紧相关因子分析 分岔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波状态空间多变流器并网系统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万钰锡 李寅 林顺富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共11页
为解决新能源多变流器并网系统MGCCS(multiple grid-connected-converter system)中的电能质量相关问题,首先基于谐波状态空间HSS(harmonic state space)方法建立MGCCS的串联和并联模型。HSS模型考虑了开关过程中的高频分量,其内部的Toe... 为解决新能源多变流器并网系统MGCCS(multiple grid-connected-converter system)中的电能质量相关问题,首先基于谐波状态空间HSS(harmonic state space)方法建立MGCCS的串联和并联模型。HSS模型考虑了开关过程中的高频分量,其内部的Toeplitz矩阵能够有效捕捉变流器内部的谐波耦合。在建立MGCCS串联和并联HSS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虚拟电阻改进模型,并考虑电网阻抗的影响,以模拟多变流器并网系统。通过对状态矩阵的特征值分析,对多变流器互联系统的谐波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深入分析了主电路和控制器参数对谐波不稳定性的影响,预测谐波不稳定模式的振荡频率。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及RT-LAB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HSS改进模型的正确性以及谐波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流器并网系统 谐波状态空间 谐波稳定性 谐波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一致性判别的并网光伏系统故障快速辨识
10
作者 李景顺 甘丽芳 +4 位作者 覃宗涛 杨勤 卿华 李幸双 高峰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63,共8页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在降低碳排放、减少化石燃料依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电能质量。以并网光伏系统输出的电流信号为输入,开发了一种故障辨识框架。为了提高故障检测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多重...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在降低碳排放、减少化石燃料依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电能质量。以并网光伏系统输出的电流信号为输入,开发了一种故障辨识框架。为了提高故障检测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多重一致性判别方法对直接故障检测的结果进行修正。进一步通过引入分段聚合近似算法对输入数据进行有效降维,并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实现故障类型的高效准确识别。在公开数据集上进行的广泛实验结果证明了提出方法可以显著减少错误告警,具有优异的故障辨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光伏系统 故障检测 故障辨识 随机森林 分段聚合近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小干扰稳定约束的新能源并网系统构网型单元配置方法
11
作者 孙培博 王伟胜 +2 位作者 汪海蛟 何国庆 孙艳霞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09-2826,共18页
目前新能源发电主要采用跟网型(GFL)控制同步并网,接入弱电网系统后易引发宽频振荡等小干扰稳定问题,且对电网支撑能力不足。构网型(GFM)技术通过功率同步控制自主构建电网电压,如何合理规划新能源并网系统GFM型单元的接入容量和位置,... 目前新能源发电主要采用跟网型(GFL)控制同步并网,接入弱电网系统后易引发宽频振荡等小干扰稳定问题,且对电网支撑能力不足。构网型(GFM)技术通过功率同步控制自主构建电网电压,如何合理规划新能源并网系统GFM型单元的接入容量和位置,提高系统稳定特性,成为工程应用重点关注的问题。该文面向新能源集群/场站并网系统,研究计及小干扰稳定约束的GFM型单元配置问题。首先,根据新能源变流器单机并网系统小信号模型构建系统功率-电压闭环传递反馈模型,并验证前者和电流-电压闭环传递反馈模型在分析系统稳定特性时的一致性;其次,将单机并网系统模型和分析方法拓展至多机系统中,构建系统小干扰稳定与稳定支撑量化评估指标以及GFM型单元选点配置指标,提出系统GFM型单元配置求解方法;最后,基于实际新能源集群并网系统搭建分析算例,并通过时域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并网系统 构网型单元配置 宽频振荡 小干扰稳定 稳定支撑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型直流耦合制氢系统频率支撑控制策略
12
作者 李立民 李硕娜 +2 位作者 冯启帆 夏杨红 韦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163-6175,I0001,共14页
并网型直流耦合制氢系统(grid-connected DC-coupled hydrogen production system,GDHPS)参与电网调节是能源转型战略下的热门趋势,其需在尽可能为电网提供频率支撑的同时确保电解槽间合理功率分配,而现有文献对该问题研究较少。为此,... 并网型直流耦合制氢系统(grid-connected DC-coupled hydrogen production system,GDHPS)参与电网调节是能源转型战略下的热门趋势,其需在尽可能为电网提供频率支撑的同时确保电解槽间合理功率分配,而现有文献对该问题研究较少。为此,该文针对碱液电解槽(alkaline water electrolyzer,AWE),提出一种新型的GDHPS参与频率支撑的控制策略,该策略包含3点改进:一是提出自适应虚拟热敏电阻控制策略,通过控制系统定期更新AWE模型并结合其温度实时计算下垂系数;二是设计频率响应机制以快速响应电网频率变化;三是引入虚拟惯性响应机制提升系统动态性能。所提策略可在宽温度范围内实现AWE间完全分散控制与合理功率共享,同时为电网提供频率支撑,并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及电解制氢实验平台验证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型直流耦合制氢系统 虚拟热敏电阻 频率响应机制 虚拟惯性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抗分析法的双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分析
13
作者 王鑫 程启明 +1 位作者 陈炯 周伟成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以其优异的性能和经济效益,已成为主流机型。然而,为了提高输电效率而采用的串联电容补偿技术可能因电网参数的共振而引发次同步振荡(SSO),威胁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风电机组的安全运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对... 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以其优异的性能和经济效益,已成为主流机型。然而,为了提高输电效率而采用的串联电容补偿技术可能因电网参数的共振而引发次同步振荡(SSO),威胁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风电机组的安全运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对双馈风电场的SSO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将中国河北沽源典型的风电场等效为远、近两个风电场,从而建立考虑DFIG变换器控制环节和PLL精度在内的等效阻抗模型;然后采用阻抗分析法从频域角度分析了风速、线路串补度、风电场容量及DFIG风机变流器的PI控制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得出风电场SSO稳定性与RSC电流内环的PI比例系数、串补度成反比,与风速、远近风电场容量比成正比;最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上采用时域的仿真分析法进一步验证了阻抗分析法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研究结论对理解风力发电系统动态特性和设计有效的SSO抑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在SSO特性分析基础上,提出的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的SSO抑制策略能够有效地抑制S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力发电场 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 阻抗分析法 并网系统 时域仿真法 PI控制 线性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光伏并网系统自适应等效建模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姝 陈豪 肖先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6,共10页
针对广义负荷建模中的光伏并网系统模型难以适应不同逆变器控制和频率扰动的动态响应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adialbasisfunction,RBF)神经网络的光伏并网系统自适应等效建模方法。首先,建立了光伏并网逆变器不同控制策略响应... 针对广义负荷建模中的光伏并网系统模型难以适应不同逆变器控制和频率扰动的动态响应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adialbasisfunction,RBF)神经网络的光伏并网系统自适应等效建模方法。首先,建立了光伏并网逆变器不同控制策略响应波形的检测判据。然后,构建了以电压-频率扰动为输入,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为输出的光伏并网系统RBF神经网络模型。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光伏并网系统模型,并将其接入IEEE14节点配电网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光伏并网自适应等效模型能够有效辨识电压频率给定控制、有功无功给定控制、下垂控制策略类型,能够准确反映光伏并网系统在不同电压、频率扰动下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动态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系统 等效建模 逆变器控制 电压-频率扰动 RBF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交流线路保护在换流器并网系统中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常鹏 宋国兵 +2 位作者 侯俊杰 李唯嘉 张晨浩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6,共10页
提出了一种继电保护适应性评估方法,基于对换流器并网系统电气量特性的分析,对工程中常配备的纵联差动保护、保护辅助元件和距离保护在换流器并网系统中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换流器控制策略、故障场景、系统拓扑参数等因素对保... 提出了一种继电保护适应性评估方法,基于对换流器并网系统电气量特性的分析,对工程中常配备的纵联差动保护、保护辅助元件和距离保护在换流器并网系统中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换流器控制策略、故障场景、系统拓扑参数等因素对保护适应性的影响,给出了保护适应边界,针对部分存在适应性问题的保护,提出了性能优化方案。最后利用PSCAD/EMTDC仿真验证了保护适应性分析的正确性和优化方案的有效性,所得结论可以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的适应性研究以及优化配置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适应性评估 全控型换流器并网系统 纵联差动保护 保护辅助元件 距离保护 优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同步机控制的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强迫低频振荡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龚振 沈汉铭 +3 位作者 谢小荣 张浙波 杨磊 步弋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8-29,共12页
光伏并网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会在直流侧电压中引入大量间谐波,可能引发强迫振荡。传统研究重点关注扰动源频率与系统固有弱阻尼模式频率的关系,较少关注变换器控制特征对加剧强迫振荡的效果。文中以虚拟同步机(VSG)控制为... 光伏并网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会在直流侧电压中引入大量间谐波,可能引发强迫振荡。传统研究重点关注扰动源频率与系统固有弱阻尼模式频率的关系,较少关注变换器控制特征对加剧强迫振荡的效果。文中以虚拟同步机(VSG)控制为例,构建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功率输入输出频域闭环传递函数模型,指出了MPPT控制引入的间谐波会导致基于VSG控制的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发生强迫低频振荡。与基于传统二阶时域微分方程的强迫振荡分析方法进行对比,论证了所提闭环传递函数与传统二阶微分方程的等价性,从而便于从频域输入-输出关系角度更直观地分析扰动源和变换器控制特征对强迫振荡的影响。最后,分析了VSG超调效应和有功、无功功率动态耦合效应对强迫振荡的影响机理,并基于仿真算例验证了VSG控制超调和功率耦合对加剧强迫振荡的影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系统 间谐波 强迫振荡 虚拟同步机 超调效应 功率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新能源并网系统谐振的逆变器阻抗适配支路参数设计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立强 陶军 +4 位作者 阿敏夫 樊海龙 马俊鹏 尹麒 王顺亮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4-83,共10页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成为发展趋势,新能源并网系统谐振成为影响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潜在因素。由于风光资源在时间尺度上存在互补特性,可以通过调整逆变器并网特性实现系统阻尼的分时互济。针对逆变器阻抗适配支路的参数设计问题,...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成为发展趋势,新能源并网系统谐振成为影响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潜在因素。由于风光资源在时间尺度上存在互补特性,可以通过调整逆变器并网特性实现系统阻尼的分时互济。针对逆变器阻抗适配支路的参数设计问题,提出阻尼系数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推导了阻尼互济控制逆变器的输出阻抗表达式,结合阻抗的幅值和相位分析阻尼系数对输出阻抗的影响,提出阻尼系数的初选设计方法。随后,从系统稳定性角度分析电网阻抗与阻尼系数之间的关系,为阻尼系数的优化提供了依据。为解决固定阻尼给控制带来的限制问题,提出了一种阻尼系数自适应的阻尼互济控制,使得控制更加灵活有效。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阻抗适配支路参数设计方法的准确性以及阻尼系数自适应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并网系统 阻抗适配支路 阻尼互济控制 虚拟阻尼系数 自适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长距离输电缆特性的逆变器并网系统谐波不稳定分析及抑制 被引量:4
18
作者 解润生 张国荣 解宝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9,共12页
长距离输电缆(LTC)与并网逆变器交互作用易引发系统谐波不稳定的风险,且忽略线路频变特性可能会导致稳定性误判。文中计及输电线路的分布参数特性和频变特性,研究如何评估这类逆变器并网系统的稳定性。首先,基于矢量匹配法对含LTC的交... 长距离输电缆(LTC)与并网逆变器交互作用易引发系统谐波不稳定的风险,且忽略线路频变特性可能会导致稳定性误判。文中计及输电线路的分布参数特性和频变特性,研究如何评估这类逆变器并网系统的稳定性。首先,基于矢量匹配法对含LTC的交流系统进行等值,同时考虑逆变器的内外环控制、锁相环、控制延时等环节,建立dq旋转坐标系下逆变器并网系统高频状态空间模型;其次,采用参与因子分析方法辨识出导致谐波不稳定的关键影响环节,并基于根轨迹方法分析了LTC频变特性、延迟时间、控制器参数、电缆长度和电网阻抗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再次,提出了基于参数灵敏度分析和矩阵相似变换的系统稳定性改善方法,并对改进后系统的谐波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基于RT-LAB构建硬件在环实验平台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并网系统 长距离输电缆 谐波不稳定 状态空间模型 根轨迹 灵敏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伏动态电流参考值的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低电压穿越控制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文飞 赖辉 +2 位作者 杨勇 牛浩明 苗虹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7,共13页
随着光伏接入容量的不断提升,电网电压跌落时光伏脱网会影响系统稳定运行,因此光伏系统应具备低电压穿越(LVRT)能力。然而,目前常用的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LVRT控制策略存在光伏动态响应慢及控制效果受限于光伏P–U特性曲线的数学模型精... 随着光伏接入容量的不断提升,电网电压跌落时光伏脱网会影响系统稳定运行,因此光伏系统应具备低电压穿越(LVRT)能力。然而,目前常用的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LVRT控制策略存在光伏动态响应慢及控制效果受限于光伏P–U特性曲线的数学模型精度等问题,且未考虑局部阴影条件下的适用性。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光伏动态电流参考值的LVRT控制策略。首先,在建立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及光伏电池P–U特性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对目前常用的基于定直流母线电压和基于光伏P–U特性曲线的LVRT控制的原理及不足进行了分析。其次,针对前级boost电路的控制构造了具有自适应收敛特性的光伏输出电流动态参考值以对光伏工作点进行直接调整。该策略无需对光伏P–U特性曲线数学模型进行求解,避免求解误差的同时加快了光伏动态响应速度。此外,在最大功率跟踪(MPPT)算法中引入故障解耦模块,在电网低电压故障期间对MPPT输出电压参考值进行锁定,避免MPPT无效运算带来的电压参考值偏移,使系统在故障结束时能以最快速度恢复至最大功率点。最后,通过仿真将所提策略与目前常用的基于定直流母线电压和基于光伏P–U特性曲线的LVRT控制策略在多种环境条件下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与定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策略相比,所提策略下光伏动态响应快;与现有基于光伏P–U特性曲线的控制策略相比,所提策略不受P–U特性误差的影响,在辐照度变化尤其局部阴影条件下均能很好地实现低电压穿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 低电压穿越 局部阴影 动态电流参考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D3算法的光伏电站参与电力系统频率控制策略
20
作者 张建华 陶莹 赵思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9,共8页
针对光伏电力输出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对维持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构成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快速频率调节方法,该方法无须依赖特定的机理模型,适用于解决与光伏发电相关的强不确定性问题。首先,构建了一个简... 针对光伏电力输出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对维持电力系统频率稳定构成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快速频率调节方法,该方法无须依赖特定的机理模型,适用于解决与光伏发电相关的强不确定性问题。首先,构建了一个简化的光伏发电系统模型;其次,基于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设计了一种新型频率控制器;最后,将所提控制策略与传统下垂控制、滑模控制及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分别施加负荷单次阶跃扰动和负荷连续阶跃扰动的两种场景中,基于所提控制策略的频率偏差均明显低于其他3种控制算法,时间乘绝对误差积分准则比性能最差的下垂控制分别减小了41.7%和31.8%,充分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在调频过程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方面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系统 一次调频 深度强化学习 双延迟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 控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