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wen系统家庭的理论及治疗要点简介 被引量:46
1
作者 易春丽 钱铭怡 章晓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BOWEN 系统家庭理论 治疗 自我分化 三角关系 慢性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监护室探视制度的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武佩佩 李秋洁 +2 位作者 孔繁莹 吕冬梅 郭杰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6期1450-1452,共3页
在家庭系统理论的视角下,分析监护室探视制度的研究现状、3种探视形式的利弊、实施探视制度的注意事项及家庭系统理论对监护室家属探视的启示。认为限制式探视模式更加适合ICU病房,能够实现医、护、患、家属四者利益的共享。
关键词 家庭系统理论 重症监护室 探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乳腺癌病人家庭调适现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汤瑞金 张瑶 +1 位作者 张莉 韩静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4243-4246,共4页
综述家庭系统理论的概念、乳腺癌事件对家庭成员的影响、评估乳腺癌病人与家庭成员关系的测量工具、乳腺癌家庭调适现状,旨在科学认识乳腺癌病人的家庭调适,制订有针对性的家庭调适干预措施,提高家庭应对癌症能力,促进家庭角色和功能的... 综述家庭系统理论的概念、乳腺癌事件对家庭成员的影响、评估乳腺癌病人与家庭成员关系的测量工具、乳腺癌家庭调适现状,旨在科学认识乳腺癌病人的家庭调适,制订有针对性的家庭调适干预措施,提高家庭应对癌症能力,促进家庭角色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家庭系统理论 家庭调适 家庭功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系统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被引量:97
4
作者 张志学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1-34,20,共5页
家庭系统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情绪活动与交往行为的理论,它是由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默里·波文(Murray Bowen)教授提出并由他和助手米切尔·E·科尔(Michael E·Kerr)完善的,在解释人的情绪活动上,家庭系统理论独树一... 家庭系统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情绪活动与交往行为的理论,它是由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默里·波文(Murray Bowen)教授提出并由他和助手米切尔·E·科尔(Michael E·Kerr)完善的,在解释人的情绪活动上,家庭系统理论独树一帜地将整个家庭看作一个情绪单位来考察,将人看作相互关联的结构中的要素,而不是自主的精神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分化 父母 妻子 丈夫 家庭系统理论 核心家庭 问题行为 不良行为 心理治疗 焦虑者 情绪活动 焦虑水平 局外人 急性焦虑 分离程度 家庭成员 心理疾病 个体性 自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二元正念干预方案在学龄期癫痫患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秦凯芹 朱立红 +2 位作者 张琳惠 冯晓艳 席洁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02,107,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家庭系统理论的二元正念干预对学龄期癫痫患儿情绪行为问题和照顾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将60对学龄期癫痫患儿及照顾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对。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 目的 探讨基于家庭系统理论的二元正念干预对学龄期癫痫患儿情绪行为问题和照顾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将60对学龄期癫痫患儿及照顾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对。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家庭系统理论的二元正念干预。于干预前、干预结束时、干预后3个月,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分别评估两组患儿情绪行为得分,照顾者焦虑、抑郁水平。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儿长处与困难问卷5个因子得分及照顾者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家庭系统理论的二元正念干预可有效改善癫痫患儿情绪行为问题,缓解照顾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患儿 照顾者 家庭系统理论 正念疗法 二元干预 焦虑 抑郁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网络使用:家庭对青少年网络沉迷的累积保护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衍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4,共11页
本研究使用父母和子女匹配数据发现,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关系、父母满意子女成绩和了解子女日常生活是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的高保护家庭因素。然而,56.57%的青少年缺乏这些因素。家庭累积保护对网络沉迷的影响呈“线性模式”,家庭保护... 本研究使用父母和子女匹配数据发现,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关系、父母满意子女成绩和了解子女日常生活是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的高保护家庭因素。然而,56.57%的青少年缺乏这些因素。家庭累积保护对网络沉迷的影响呈“线性模式”,家庭保护因素每增加一个,网络沉迷的发生率将降低1.832倍。对于高网络使用组,家庭累积保护的直接作用最大,约为间接效应的4倍。在信息时代,家庭对于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成瘾 健康上网 累积生态风险 家庭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家庭的代际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赵郝锐 童辉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126-129,共4页
综合梳理国内外近期关于原生家庭影响效应的研究文献后发现,原生家庭的影响效应主要体现在个体心理障碍、亲密关系、依恋类型、婚姻关系、职业选择与发展等方面。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相关研究虽然对原生家庭影响效应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 综合梳理国内外近期关于原生家庭影响效应的研究文献后发现,原生家庭的影响效应主要体现在个体心理障碍、亲密关系、依恋类型、婚姻关系、职业选择与发展等方面。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相关研究虽然对原生家庭影响效应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未来研究应从家庭系统理论出发,在研究设计上充分体现家庭系统的发展特点,完善研究方法与测量工具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家庭 代际影响 家庭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宅承受能力对家庭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管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主流的房地产文献很少研究住宅购买力对家庭结构的影响。而且,这些研究大多忽视了家庭的特性,片面地将家庭当做经济主体。本质上讲,家庭是一个情感、情绪和智力交织的系统。事实上,我国城市中的高房价已经超出了普通居民的承受力,对家... 主流的房地产文献很少研究住宅购买力对家庭结构的影响。而且,这些研究大多忽视了家庭的特性,片面地将家庭当做经济主体。本质上讲,家庭是一个情感、情绪和智力交织的系统。事实上,我国城市中的高房价已经超出了普通居民的承受力,对家庭结构的影响较大。根据家庭系统理论分析《蜗居》描述的家庭场景中住宅购买力对家庭结构的影响,表明高房价带来的经济压力改变了情感力,经济压力和情感力在家庭中和家庭之间传导,自我分化和三角关系在家庭结构转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购买力 家庭结构 家庭系统理论 购房 自我分化 情感力 《蜗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肺癌患者及配偶照顾者恐惧疾病进展与心理困扰的主客体效应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方明艳 谢宗涛 胡雯晴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恐惧疾病进展对心理困扰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40对晚期肺癌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使用心理困扰量表和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进行调查,建立恐惧疾病进展与双方心理困扰关系的主客体互倚模型。结果晚期...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恐惧疾病进展对心理困扰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240对晚期肺癌患者及其配偶照顾者,使用心理困扰量表和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进行调查,建立恐惧疾病进展与双方心理困扰关系的主客体互倚模型。结果晚期肺癌患者及配偶照顾者的心理困扰得分分别为(31.53±6.60)分、(32.37±6.49)分;恐惧疾病进展得分分别为(35.55±8.79)分、(37.26±6.34)分。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表明,患者及配偶的恐惧疾病进展均正向影响自身及对方的心理困扰(均P<0.05),主客体效应显著。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及配偶照顾者的心理困扰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受到双方恐惧疾病进展的共同影响。应将晚期肺癌患者和配偶照顾者视为一个整体,及时发现和识别他们的疾病进展恐惧水平,以减轻对心理困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癌 配偶 照顾者 心理困扰 恐惧疾病进展 主客体互倚模型 家庭系统理论 肿瘤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患者及家属自我分化与焦虑抑郁关系的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梅凌寒 周雁荣 +4 位作者 王兰 张舵 王萧萧 赵娅 赵睿怡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5,共4页
目的 基于鲍温家庭系统理论,使用主客体互倚模型探查主动脉夹层患者及家属焦虑、抑郁的交互传递情况。方法 采用一般调查问卷、简版自我分化量表、广泛焦虑性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对210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建立自我... 目的 基于鲍温家庭系统理论,使用主客体互倚模型探查主动脉夹层患者及家属焦虑、抑郁的交互传递情况。方法 采用一般调查问卷、简版自我分化量表、广泛焦虑性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对210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建立自我分化、焦虑及抑郁的主客体互倚模型。结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及家属的自我分化水平分别为(79.95±4.43)分和(81.31±4.55)分,焦虑程度分别为(11.74±3.55)分和(10.98±3.04)分,抑郁程度分别为(12.33±3.34)分和(10.98±3.04)分。主客体互倚模型结果显示,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自我分化水平与自身及对方的焦虑、抑郁水平呈负相关,家属的自我分化水平与自身的焦虑、抑郁和患者的抑郁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主动脉夹层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受双方自我分化水平的共同影响,提示医护人员应重视主动脉夹层患者及家属焦虑、抑郁的传递情况,积极探索以家庭为单位的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患者 家属 鲍温家庭系统理论 主客体互倚模型 自我分化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偶同步赋能教育对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早期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0
11
作者 阳红娟 何小霞 +2 位作者 严银英 潘宝莹 李宁宁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配偶同步赋能教育对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早期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并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按PICC置管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赋能教育模式,干预组在此... 目的探讨配偶同步赋能教育对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早期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并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按PICC置管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赋能教育模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配偶同步赋能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出院前、第2次化疗前和第3次化疗前进行调查,比较化疗早期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水平的差异。结果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得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在干预后不同时间点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配偶同步赋能教育模式应用于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有助于在化疗早期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水平,相比对患者单独实施赋能教育的效果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ICC 配偶 赋能教育 家庭系统理论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养育研究及对儿童适应的影响 被引量:39
12
作者 王争艳 程南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9-901,共13页
共同养育有别于个人养育,在家庭系统中关注多个养育者共同抚养儿童的方式;研究不同于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的共同养育对儿童适应的独特贡献将有助于全面理解儿童在家庭生态系统中的成长过程。目前,研究者们对共同养育的概念和内涵尚未有... 共同养育有别于个人养育,在家庭系统中关注多个养育者共同抚养儿童的方式;研究不同于婚姻关系、亲子关系的共同养育对儿童适应的独特贡献将有助于全面理解儿童在家庭生态系统中的成长过程。目前,研究者们对共同养育的概念和内涵尚未有一致的界定,共同养育的测量方法也未成体系。同时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共同养育不仅直接影响儿童适应,也通过亲子系统和婚姻关系系统间接影响儿童发展。未来的研究应结合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特殊家庭类型如留守儿童家庭、离婚家庭、隔代养育家庭、服刑人员家庭的特点对共同养育的基本理论(如不同类型共同养育内部结构、评估体系等)问题以及对儿童适应影响的工作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养育 家庭系统理论 儿童适应 亲子关系系统 婚姻关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人法律意识影响因素分析:代际传递视角
13
作者 邹艳辉 陈晨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69,共6页
本文从代际传递视角出发,运用地位获得模型与家庭系统理论,采用序次logit模型,对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父母与子女的互动、父母对子女的法律教育都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有显著影响。父母与子女的互动越多,... 本文从代际传递视角出发,运用地位获得模型与家庭系统理论,采用序次logit模型,对未成年人法律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父母与子女的互动、父母对子女的法律教育都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有显著影响。父母与子女的互动越多,未成年人法律意识越强。父母对未成年人进行的法律教育越多,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越强。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中只有父母的教育程度对未成年子女的法律意识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系统理论 法律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专业照护为依托的多维安宁疗护模式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君忆 陈芷谦 郭巧红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1,共4页
通过对安宁疗护中患者和家属的双向关怀相关概念及其需求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我国安宁疗护服务领域中医护人员专业照护的关键主导地位以及家庭照护中患者-家属双向关怀的重要补充作用,强调两者协同提高患者和家属生命质... 通过对安宁疗护中患者和家属的双向关怀相关概念及其需求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我国安宁疗护服务领域中医护人员专业照护的关键主导地位以及家庭照护中患者-家属双向关怀的重要补充作用,强调两者协同提高患者和家属生命质量对于实现安宁疗护“优逝”目标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国内外研究和临床实践现状,以家庭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一种以医护专业照护为依托,将患者-家属双向关怀嵌入其中的多维协同创新安宁疗护模式,以期为实现“优逝”目标提供帮助,并为提升我国安宁疗护服务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优逝 多维协同 家庭系统理论 双向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协同教养对其教养压力的影响:亲子亲密性和亲子冲突性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于珏 郭成 +1 位作者 曾晋逸 陈帅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8-495,共8页
基于家庭系统理论和教养压力的亲子关系模型,采用问卷法对5362名小学生家长进行调查,从家庭系统中的关系视角探索协同教养与父母教养压力的关系,同时检验父母感知的亲子关系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协同教养中团结、冲突和... 基于家庭系统理论和教养压力的亲子关系模型,采用问卷法对5362名小学生家长进行调查,从家庭系统中的关系视角探索协同教养与父母教养压力的关系,同时检验父母感知的亲子关系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协同教养中团结、冲突和贬低方式对教养压力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一致性方式对教养压力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2)亲子亲密性在团结性和冲突性协同教养与教养压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一致性协同教养与教养压力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亲子冲突性在团结性、冲突性和贬低性协同教养与教养压力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从家庭关系层面探讨了父母教养压力的影响机制,强调关注家庭成员间的积极关系建设,通过营造积极的家庭关系氛围和良好的互动模式为父母提供支持,缓解父母的教养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教养 教养压力 亲子亲密性 亲子冲突性 家庭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