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家庭治疗干预青少年家庭内暴力行为的开放试验 被引量:9
1
作者 钟意娟 苏艳丽 +1 位作者 罗园园 焦文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初步检验系统家庭治疗对青少年家庭内暴力行为的疗效及对其家庭环境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选取在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以家庭内暴力行为为主要问题的青少年79例,其中男41例,女38例;年龄10~18岁,平均(16&... 目的:初步检验系统家庭治疗对青少年家庭内暴力行为的疗效及对其家庭环境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选取在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以家庭内暴力行为为主要问题的青少年79例,其中男41例,女38例;年龄10~18岁,平均(16±2)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2±2.7)年,平均家庭年收入为(2.5±1.3)万元。采用系统家庭治疗5次,每两周1次,每次1.5h。在治疗前后施测外显攻击量表(MOAS)、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和家庭环境量表(FES),分析系统家庭治疗的MOAS减分率及和家庭功能、婚姻质量、家庭环境的关系。结果:治疗后,青少年的MOAS总分及体力攻击、财产攻击、言语攻击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如,MOAS总分(5.7±1.4)VS.(8.9±1.5),均P〈0.05];青少年的FAD总分及情感介入、角色、问题解决因子分均低于治疗前[如,FAD总分(1.8±0.4)VS.(2.7±0.5)],而ENRICH总分及婚姻满意度、解决冲突方式、角色平等性与亲友的关系因子分均高于治疗前[如,ENRICH总分(387.5±35.4)VS.(331.3±33.5),均P〈0.05];青少年的FES矛盾性分量表分低于治疗前[(2.2±0.8)VS.(6.5±2.2)],而情感表达分量表分高于治疗前[(6.5±2.3)VS.(3.6±1.2),均P〈0.05]。结论:系统家庭治疗对改善青少年家庭环境、减少青少年家庭内的暴力行为有协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系统家庭治疗 家庭功能 暴力行为 开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炜 李娜 +2 位作者 李英亭 董淑清 冯丽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3期2890-2892,2896,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并设健康体检者43例为健康组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服用单剂量利培... 目的:探讨系统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并设健康体检者43例为健康组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服用单剂量利培酮,进行一般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系统家庭治疗。采集健康组及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清晨空腹静脉血,测定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因子(GFAP)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6个月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心理状态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BDNF、GFAP水平高于健康组,NGF水平低于健康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BDNF、GFAP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NGF水平低于治疗前,但两组治疗后各蛋白因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各蛋白因子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SCL-90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系统家庭治疗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有效辅助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康复 系统家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家庭治疗技术的临床运用(一)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昆 汤宇 +1 位作者 许秀峰 赵旭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7-170,共4页
:探讨系统家庭治疗技术的临床运用。方法 :运用规范的系统家庭治疗技术进行访谈、干预 13 7例家庭 ,随访 90例。用彩色摄像和高灵敏度录音系统记录每次治疗访谈和随访访谈的全部过程 ,用相应调查表进行反馈。结果 :除绘画练习外 ,绝大... :探讨系统家庭治疗技术的临床运用。方法 :运用规范的系统家庭治疗技术进行访谈、干预 13 7例家庭 ,随访 90例。用彩色摄像和高灵敏度录音系统记录每次治疗访谈和随访访谈的全部过程 ,用相应调查表进行反馈。结果 :除绘画练习外 ,绝大多数常用技术均能较好地应用于中国家庭 ,但受讨论问题与非问题的比例、治疗师是否中立、系统逻辑、关系现实、对治疗性提问内容理解的程度等多因素的影响。结论 :系统家庭治疗常用技术适用于中国家庭 ,本土化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家庭治疗 临床运用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适应障碍的系统家庭治疗个案报告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婕 陈向一 +1 位作者 邓云龙 徐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27-929,共3页
适应障碍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适应障碍的治疗发现,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训及综合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系统家庭治疗是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为指导,以家庭或系统为单位来解析成员之间的关系,进行心理干预的... 适应障碍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适应障碍的治疗发现,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训及综合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系统家庭治疗是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为指导,以家庭或系统为单位来解析成员之间的关系,进行心理干预的治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障碍 系统家庭治疗 个案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成瘾及系统家庭治疗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凤宁 张怿萍 邹锦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8-50,共3页
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中,青少年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也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网络成瘾是指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引起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无节制上网行为+不良后果是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 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中,青少年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问题也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网络成瘾是指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引起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无节制上网行为+不良后果是网络成瘾的主要表现,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网瘾者的内在原因、家庭环境因素和青少年自身的因素及网络诱惑,除了认知疗法及行为治疗外,系统家庭治疗在网络成瘾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成瘾 系统家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德家庭治疗师对系统家庭治疗应用的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史靖宇 SCHWEITZER Jochen 赵旭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比较系统家庭治疗在中德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应用的特点和屏障,为系统家庭治疗在国内的推广和本土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82名中国和76名德国系统家庭治疗师,使用自编系统家庭治疗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来调查专业和工作背景、临床... 目的:比较系统家庭治疗在中德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应用的特点和屏障,为系统家庭治疗在国内的推广和本土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82名中国和76名德国系统家庭治疗师,使用自编系统家庭治疗临床应用情况调查表来调查专业和工作背景、临床工作情况、心理治疗培训情况、系统家庭治疗推广情况及应用系统家庭治疗的体会和评价,以频数统计、内容编码等方式分析数据并作比较。结果:中国治疗师中具有医学背景者占77%,而德国治疗师具有心理学、教育学或社会工作背景者占76%。德国治疗师接受督导者多于中国治疗师(76%vs.38%,P<0.01)。德国治疗师评价系统家庭治疗在工作中的推广程度(中位数=4.0)高于中国治疗师(中位数=3.0,P<0.05);德国治疗师评价系统思维对其日常"工作的帮助(中位数=6.0)高于中国治疗师(中位数=5.0,P<0.01)。中德治疗师最常见的培训动机是工作需要"(n=41、61);中德治疗师共同评价临床应用最突出难点是治疗技术和方法本身的复杂性(n=67、65)、而中国治疗师提到的另一常见难点是咨客不合作(n=50);系统家庭治疗对两国治疗师个人生活的影响归为8个主类别,中德治疗师最常见的影响是"对问题和关系有了新的看法"(n=28、25),中国治疗师另一个突出影响是"接纳多样性"(n=25),而德国治疗师是"以资源取向和欣赏的态度看待人和事"(n=22)。结论:两国治疗师的临床应用体会体现出了文化差异,在治疗中应重视文化因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家庭治疗 跨文化比较 临床应用 家庭治疗 内容分析 定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家庭治疗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志红 阮曾媛琪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31,共3页
系统家庭治疗是一种来自西方的治疗模式,它的引进和应用对中国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社会工作等各种助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适用基础、适用保障和适用条件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系统家庭治疗在中国的适用性,也客观地分析了它在中国... 系统家庭治疗是一种来自西方的治疗模式,它的引进和应用对中国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社会工作等各种助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适用基础、适用保障和适用条件等几个方面论述了系统家庭治疗在中国的适用性,也客观地分析了它在中国的实际应用所面临的文化屏障和操作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家庭治疗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摄像系统(AVS)在系统家庭治疗中的应用(二)
8
作者 杨昆 许秀峰 +1 位作者 赵旭东 汤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9-180,共2页
探讨摄像系统在系统家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用彩色摄像和高灵敏度录音系统 ,记录 137例接受系统家庭治疗及其中 73例随访家庭每次治疗访谈和随访访谈的全部过程 ,用相应调查表进行反馈。结果 :大多数家庭愿意按受摄像、观察 ,但受首... 探讨摄像系统在系统家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用彩色摄像和高灵敏度录音系统 ,记录 137例接受系统家庭治疗及其中 73例随访家庭每次治疗访谈和随访访谈的全部过程 ,用相应调查表进行反馈。结果 :大多数家庭愿意按受摄像、观察 ,但受首次访谈气氛、治疗环境、服药、治疗师是否了解家庭的问题等因素的影响。结论 :摄像系统是系统家庭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用于中国家庭 ,可逐渐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家庭治疗 录音摄像系统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式家庭治疗过程中的若干观察和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傅文青 岳文浩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 :探讨系统式家庭治疗。方法 :通过对 2 9例家庭实施系统式家庭治疗 ,总结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观察和感受。结果 :治疗师要尊重咨客的就诊习惯和思维方式 ,以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治疗资源促进咨客的变化 ,将家庭对自己命运的焦虑... 目的 :探讨系统式家庭治疗。方法 :通过对 2 9例家庭实施系统式家庭治疗 ,总结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的观察和感受。结果 :治疗师要尊重咨客的就诊习惯和思维方式 ,以实际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治疗资源促进咨客的变化 ,将家庭对自己命运的焦虑转化成重新自我组织的动力淡化未解决的问题 ,注重积极变化 ;同时治疗师要对会谈进程保持高度意识 ,注意控制会谈的节奏和时间。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治疗 系统家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德系统式家庭治疗督导师培训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红 钱英 +5 位作者 王冲 钟颖 FRYSZER Andreas FRYSZER Inge Lebel 唐登华 刘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索中德高级系统式家庭治疗督导师连续培训(简称督导班)的效果,分析讨论起效因素。方法:根据kirkpatrick培训效果4层次培训效果模型(反应、学习、行为、效果)和培训起效因素3分类方法 (学员特征因素、组织因素、培训系统因素)自... 目的:探索中德高级系统式家庭治疗督导师连续培训(简称督导班)的效果,分析讨论起效因素。方法:根据kirkpatrick培训效果4层次培训效果模型(反应、学习、行为、效果)和培训起效因素3分类方法 (学员特征因素、组织因素、培训系统因素)自编督导现状调查问卷、培训效果评价问卷和督导培训带来的改变访谈提纲。选取参加督导班的学员51名,首次培训前填写自编督导现状调查问卷,末次培训结束填写自编督导现状调查问卷和自编培训效果评价问卷。培训结束后1年,选取其中12名学员,使用自编督导培训带来的改变访谈提纲定性访谈。结果:培训后,学员对培训理论、实践、教师、难度、实用性认为满意的人数达到92. 2%~98. 0%;学员自评知识、技能、自信得分及提供督导小时数均较培训前提升(均P <0. 001)。培训结束后1年的深入随访显示,经过督导班培训,12名学员中9名学员在学术活动的参与度,督导实践的意愿、效果、频率,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的工作效率上均有提升和成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实践、恰到好处使用学员资源、充分利用教师资源的授课模式是重要的起效因素。结论:经过本培训,学员对学习过程的满意度和效果、学习后参与实践及实践效果方面显著提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用学员资源和教师资源是本培训的起效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家庭治疗 督导 连续培训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发作大学生的系统式家庭治疗个案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戴吉 姚瑞 +1 位作者 戴嘉佳 夏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9-94,共6页
使用循环提问、家谱图、家庭格盘、改释、家庭作业等系统式家庭治疗方法,对1名抑郁发作大学生及其家庭进行8次咨询。结果显示,家庭关系得以改善,来访者的抑郁症状得到缓解,提示系统式家庭治疗可应用于抑郁发作大学生。
关键词 系统家庭治疗 抑郁发作 大学生 个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的初步编制及信效度分析 被引量:43
12
作者 康传媛 赵旭东 +2 位作者 许秀峰 杨昆 杨建中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 :根据系统家庭治疗的家庭动力学理论 ,编制一个适合中国家庭的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方法 :按入组标准抽取昆明市五所医院精神疾病患者 15 0人 ,随机整群抽取高中生 6 3人 ,医学大专及本科学生 87人 ,用编制的系统家庭动力学问... 目的 :根据系统家庭治疗的家庭动力学理论 ,编制一个适合中国家庭的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问卷。方法 :按入组标准抽取昆明市五所医院精神疾病患者 15 0人 ,随机整群抽取高中生 6 3人 ,医学大专及本科学生 87人 ,用编制的系统家庭动力学问卷对入组被试作测验 ,并作信、效度检验。结果 :定型问卷为 4个维度 ,30个条目 :全问卷同质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 0 6 42 0 ,4个维度系数 0 6 14 2~ 0 8712 ;重测信度 0 6 178~ 0 9110 ,总分相关 0 7112 ;因子分析证实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 ,并具有一定的判别效度。结论 :初编的系统家庭动力学问卷的信、效度已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可用于家庭动力学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家庭动力学 系统家庭治疗 信度 效度 因子分析 家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系统性面质技术的主题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亮 赵旭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33-637,共5页
目的:总结中国系统家庭治疗中使用的系统性面质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要点。方法:选取国内5位家庭治疗师所做的20例个案中39小时的系统家庭治疗录像,用演绎性主题分析对治疗师使用的系统性面质技术及相应目的进行编码,归纳系统性面质的组成... 目的:总结中国系统家庭治疗中使用的系统性面质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要点。方法:选取国内5位家庭治疗师所做的20例个案中39小时的系统家庭治疗录像,用演绎性主题分析对治疗师使用的系统性面质技术及相应目的进行编码,归纳系统性面质的组成要素。结果:系统性面质包含例外提问、悖论技术、改释、直接挑战、支持技术、隐喻、直接建议等7要素;在对6例有自我分化不良或继发性获益表现的患者的家庭治疗中运用了该技术,运用该技术的目的是充权、软化疾病观念、呈现互动和督促改变。结论:系统性面质是一种组合技术,用于向家庭呈现维持问题的互动模式,促进成员自我分化,督促继发获益的个案放弃症状。该技术应用应建立在对家庭关系充分评估、治疗关系稳定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家庭治疗 面质 定性研究 主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内的实践和“系统”外的思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登华 刘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7-408,共2页
关键词 系统家庭治疗 精神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