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控制关系模型的CTCS-3级列控系统功能安全分析方法 被引量:7
1
作者 刘金涛 唐涛 +1 位作者 赵林 刘磊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6-43,共8页
本文给出CTCS-3级列控系统中组件控制行为的形式化定义,并针对控制行为的时序关系,提出控制行为时序逻辑。以此时序逻辑为基础,给出控制关系模型的形式化定义,使用控制关系模型对列控系统中的控制行为关系进行刻画。利用深度优先搜索的... 本文给出CTCS-3级列控系统中组件控制行为的形式化定义,并针对控制行为的时序关系,提出控制行为时序逻辑。以此时序逻辑为基础,给出控制关系模型的形式化定义,使用控制关系模型对列控系统中的控制行为关系进行刻画。利用深度优先搜索的方式,对系统的控制关系模型进行分析,实现STPA(System-Theoretic Process Analysis)过程中不恰当控制行为的自动化辨识。以CTCS-3级列控系统的RBC交接场景为例,使用上述基于控制关系模型的STPA方法对列控系统的功能安全进行分析。分析过程表明利用形式化的控制关系模型扩展STPA的方法适用于CTCS-3级列控系统的功能安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pa CTCS-3级列控系统 形式化方法 功能安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PA危险分析方法及其在ATSA-ITP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甘旭升 崔浩林 +2 位作者 刘卫东 戴哲 李玉彬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86,共7页
传统危险分析方法无法胜任对复杂的非线性社会技术系统的分析。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事故建模和过程(STAMP)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危险分析方法,它将安全视为系统的一种涌现特性,认为除了组件失效,组件间的非功能交... 传统危险分析方法无法胜任对复杂的非线性社会技术系统的分析。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事故建模和过程(STAMP)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危险分析方法,它将安全视为系统的一种涌现特性,认为除了组件失效,组件间的非功能交互也是导致危险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定义系统危险、绘制安全控制结构、识别不安全控制行为、确定不安全控制行为起因等4个步骤完成危险分析过程。美国的空中交通态势感知尾随程序(ATSA-ITP)设计案例分析表明,STPA方法的组织形式有序,逻辑结构严谨,分析过程透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 危险分析方法 涌现特性 安全约束 安全控制结构 不安全控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PA和CREAM方法在飞行冲突调配人因差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袁乐平 吴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86-1893,共8页
为了研究管制员飞行冲突调配的人因差错问题,进而有效评估管制员解决飞行冲突的可靠性,以保障空中交通的安全运行,提出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ystem Theoretic Process Analysis, STPA)与认知可靠性与失误分析方法(Cognitive Reliability an... 为了研究管制员飞行冲突调配的人因差错问题,进而有效评估管制员解决飞行冲突的可靠性,以保障空中交通的安全运行,提出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ystem Theoretic Process Analysis, STPA)与认知可靠性与失误分析方法(Cognitive Reliability and Error Analysis Method, CREAM)相结合的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通过STPA方法构建系统控制模型,识别不安全控制行为(Unsafe Control Action, UCA)以及致因因素,找到管制员在调配飞行冲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差错行为;其次,基于CREAM扩展法对管制员的差错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得到管制员调配飞行冲突的人因失误概率。研究显示:使用该方法能够系统、全面地识别出管制员在调配飞行冲突过程中出现的差错行为,进而计算管制员飞行冲突调配的人因失误概率。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预测管制员在飞行冲突调配过程中的人因失误概率及可靠性,为管制员人因可靠性分析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空中交通管制员 飞行冲突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 认知可靠性与失误分析方法(CREAM) 人因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PA和模糊BN的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王军武 潘子瑶 +2 位作者 王靖 田梦圆 刘森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9,共8页
为有效评估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状态,识别关键风险因素,运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方法(STPA)构建吊装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反馈结构,识别导致危险的不安全控制行为,确定不安全控制行为的致因因素;基于风险因素间的关联关系构建贝叶... 为有效评估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状态,识别关键风险因素,运用系统理论过程分析方法(STPA)构建吊装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反馈结构,识别导致危险的不安全控制行为,确定不安全控制行为的致因因素;基于风险因素间的关联关系构建贝叶斯网络(BN)模型,推理计算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状态概率,并结合反向诊断推理分析影响安全事故的风险因素;通过敏感性分析,识别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中的关键风险因素。结果表明: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处于低风险状态;起重机械超负荷运行、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和吊索吊具存在缺陷等因素是影响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的关键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吊装施工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方法(stpa) 不安全控制行为 模糊贝叶斯网络(FBN) 安全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ES的危害因素识别方法:以EETD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京生 赵林 +1 位作者 王阳 孟亮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首先厘清传统危害识别方法的局限性,运用系统理论的事故模型及过程(STAMP)的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分析CRES不能使动车组(EMU)制动这一危害事件,将其安全问题看作是控制问题;然后以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EETD)为例,分析其引起的... 首先厘清传统危害识别方法的局限性,运用系统理论的事故模型及过程(STAMP)的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方法,分析CRES不能使动车组(EMU)制动这一危害事件,将其安全问题看作是控制问题;然后以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EETD)为例,分析其引起的不安全控制控制行为,找出产生不安全控制行为的原因,进而分析出其危害因素;最后与传统的故障树分析(FTA)方法结果对比,验证基于STAMP模型的STPA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能比FTA方法识别出更多的危害因素,如设计缺陷、沟通不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地震预警系统(CRES) 车载地震紧急处置装置(EETD) 危害因素识别 系统理论的事故模型及过程(STAMP) 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系统油温过高的危害及其排除 被引量:2
6
作者 吕杰 周洲红 魏建东 《现代化农业》 2001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液压系统 液压油温度过高 危害 原因分析 排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综合因素调查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胡雁宾 周文辉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1-187,共7页
为开展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工作,还原事故发生过程中辅助驾驶系统功能、控制环节和控制策略的运行情况,基于系统理论事故及过程模型(STAMP)思想研究优化系统安全分析方法(STPA),从“人-车-路-环”等综合因素角度出发,结合相关... 为开展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工作,还原事故发生过程中辅助驾驶系统功能、控制环节和控制策略的运行情况,基于系统理论事故及过程模型(STAMP)思想研究优化系统安全分析方法(STPA),从“人-车-路-环”等综合因素角度出发,结合相关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典型案例构建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综合因素控制框架,挖掘交通事故致因的关联规则,建立面向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的深度调查方法和综合因素调查内容。研究结果表明: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综合因素调查方法可以对驾驶指挥层、车辆控制层、车辆执行层、道路环境干扰层进行控制动作关联分析,确定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致因关联清单。研究结果可为辅助驾驶汽车交通事故致因的关联分析和致因链提取提供方法支撑,提高辅助驾驶汽车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驾驶汽车 交通事故综合因素 交通事故调查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stpa) 交通事故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Safe方法的APM安全完整性等级分配
8
作者 王一先 陈瑱 管佩瑶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79,86,共5页
[目的]APM(旅客捷运系统)对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既有的SIL(安全完整性等级)分配方法难以高效、准确满足APM项目的需求。为确保APM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对APM的SIL分配、确定安全目标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方法]阐述了APM既有的SIL分配方... [目的]APM(旅客捷运系统)对安全性的要求非常高,既有的SIL(安全完整性等级)分配方法难以高效、准确满足APM项目的需求。为确保APM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对APM的SIL分配、确定安全目标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方法]阐述了APM既有的SIL分配方法,提出采用目前已获得多方认可的MODSafe(模块化城市交通安全保障分析)方法对APM的SIL进行分配。介绍了MODSafe方法的基本步骤,明确了高安全需求、低安全需求2种模式下APM的SIL分配步骤。进一步以APM的列车冲击控制功能为例,阐述了基于MODSafe方法进行SIL分配的技术思路。[结果及结论]在设计的初期就对安全功能进行识别并且确认安全目标,对APM项目的安全交付和开通运营等至关重要。MODSafe方法可用于定量确定APM安全功能的THR(可容忍危害率)及S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旅客捷运系统 安全完整性等级 可容忍危害 模块化城市交通安全保障分析方法 列车冲击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吊安装与拆卸作业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赵挺生 胡俊杰 +1 位作者 师玉栋 姜雯茜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38,共7页
为提高建筑施工塔吊安装与拆卸作业安全管理水平,采用系统理论事故模型及过程(STAMP)分析方法,构建塔吊安装与拆卸作业模型;利用系统危害分析(STPA)方法从组件失效、组件间交互作用、系统外部影响3个方面分析建立模型的安全性,得出60个... 为提高建筑施工塔吊安装与拆卸作业安全管理水平,采用系统理论事故模型及过程(STAMP)分析方法,构建塔吊安装与拆卸作业模型;利用系统危害分析(STPA)方法从组件失效、组件间交互作用、系统外部影响3个方面分析建立模型的安全性,得出60个隐患点;再将60个隐患点分为文档资料、人员、机械设备、管理、外部环境和流程等6个方面共15项,并据此分类统计和分析70起塔吊安装与拆卸阶段事故报告中的事故原因。结果表明:塔吊安装与拆卸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中,现场管理监督人员缺失或失职、作业工人无证作业、塔吊施工方案的缺失或不合理、安全教育培训和技术交底不到位以及工序执行的正确性是应着重关注的隐患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吊 安装与拆卸 系统理论事故模型及过程(STAMP)模型 系统危害分析(stpa)方法 安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水域溢油应急响应系统风险排序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海燕 杨家其 任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9-165,共7页
为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降低溢油应急响应系统(ERS)的风险,有必要采用改进的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方法,识别ERS中的各个风险并将其排序。通过分析溢油ERS的构成,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将FMECA方法与模糊推理相结合,克... 为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降低溢油应急响应系统(ERS)的风险,有必要采用改进的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方法,识别ERS中的各个风险并将其排序。通过分析溢油ERS的构成,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将FMECA方法与模糊推理相结合,克服单一FMECA方法中风险优先值(RPNs)不能完全体现风险优先等级的缺陷,构建溢油ERS风险评估的规则。利用模糊推理机,得到各风险的值并进行风险排序。结果表明,ERS中与人力资源相关的诸风险的水平较高。研究结果有助于决策者将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管理与人力资源相关的风险因素,以提高溢油ERS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域 溢油应急响应系统(ERS) 风险 排序 改进的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分析(FMECA)方法 模糊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死亡类病毒及其传入中国的风险性分析
11
作者 牛晓庆 朱辉 +2 位作者 余凤玉 唐庆华 覃伟权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01-105,共5页
对椰子死亡类病毒(CCCVd)的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进行系统概述,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其在我国的传播扩散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CCCVd的风险性R值为2.29,属... 对椰子死亡类病毒(CCCVd)的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进行系统概述,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其在我国的传播扩散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CCCVd的风险性R值为2.29,属于高度危险入侵物种。提出了两种降低风险的备选方案,选择其中任何一种方案都能将CCCVd传入我国的风险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 死亡 类病毒 传入中国 风险性分析 China EXOTIC SPECIES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传播扩散 经济危害 系统概述 入侵物种 扩散风险 降低风险 寄主植物 管理难度 高度危险 分布状况 备选方案 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CCP系统在罐头食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沈志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S2期357-361,共5页
根据工业企业系统管理的基本原则和递阶层次结构理论,建立了罐头食品质量管理的HAC-C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系统结构模型,初步总结出对该系统进行操作的主要步骤及其应用成果,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和应用HACCP系统的建议。
关键词 罐头食品 质量管理 系统工程 方法 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职业危害区域风险综合评价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获得第五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二等奖
13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2012年第7期F0004-F0004,共1页
本研究在分析区域职业危害风险评价方法、策略的基础上,对影响区域职业危害风险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应用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结合专业判断方法筛选了有关评价因子并进行了量化评定;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了区域职... 本研究在分析区域职业危害风险评价方法、策略的基础上,对影响区域职业危害风险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应用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结合专业判断方法筛选了有关评价因子并进行了量化评定;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了区域职业危害风险综合评价方法与技术指标体系,确立了区域职业危害风险分级标准,并编制了便于监督管理部门决策分析、嵌合WEBGIS功能的区域职业危害风险评价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风险评价系统 技术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方法 职业危害 科技成果 主成分分析 WEB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CCP基本概念
14
作者 天塔 《现代渔业信息》 2006年第1期30-30,共1页
本刊讯:HACCP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首字母缩写,它的基本定义是:鉴别、评价和控制对食品安全有重要危害的一种系统性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和饲料安全而对生产过程所实行的来前预防性控制... 本刊讯:HACCP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首字母缩写,它的基本定义是:鉴别、评价和控制对食品安全有重要危害的一种系统性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和饲料安全而对生产过程所实行的来前预防性控制体系,就是通过对食品和饲料加工关键环节实施有效监控,从而将安全卫生危害消除或降低至安全的水平。HACCP是一个预防体系,但不是零风险,是预防性的,而不是反映性的,它的特点是:预防策略,可有效减少损失。应用HACCP系统论方法全面控制生产过程,通过建立严格档案制度,使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政府部门分清责任,从而最终确保产品的安全。在国际上,HACCP被认为控制由食品引起疾病的最有经济效益的方法,并获得FAO、WHO、CAC(食品法典委员会)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CCP 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 Analysis CONTROL 食品法典委员会 食品安全 生产过程 系统方法 基本定义 管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