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商洛市农业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1
作者 孟贺 王峥 +1 位作者 姚亚庆 韦向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6期130-133,共4页
针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对市域农业空间规划定量研究有待提升的问题,选取商洛市乡村人口、土地、产业3个子系统,运用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乡村系统内部的协调程度,探讨其农业空间的规划逻辑和发展策略。结果表明:商洛市乡村人口... 针对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对市域农业空间规划定量研究有待提升的问题,选取商洛市乡村人口、土地、产业3个子系统,运用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乡村系统内部的协调程度,探讨其农业空间的规划逻辑和发展策略。结果表明:商洛市乡村人口、土地、产业耦合协调度处于产业逐渐磨合和相互耦合阶段,耦合协调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三大系统功能指标值呈高低错位分布,形成以精细农业种植型、特色农业发展型、高效农业发展型和农旅融合发展型4种农业空间发展类型。基于不同农业空间类型,拟定了高度匹配的规划策略,可为区域农业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耦合协调模型 农业空间 规划 陕西商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协调度的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沈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206,共5页
利用1997-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统计资料,从状态、时间两个层面开展了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土地集约总体评价,结果表明:近10a来该城市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稳步上升,其中1997-2003年处于初等集约利用水平,2004-2008年处于中等... 利用1997-2008年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统计资料,从状态、时间两个层面开展了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土地集约总体评价,结果表明:近10a来该城市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稳步上升,其中1997-2003年处于初等集约利用水平,2004-2008年处于中等集约利用水平,2008年接近高等集约利用状态,综合指数和5个子系统都朝有序方向发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影响较大的为土地利用结构集约和土地利用强度集约两个子系统。2002年、2003年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土地复合环境系统协调度为负,系统出现无序化发展的征兆;1997-2008年Moran’sI值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具有较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其中2008年的值最高,空间集聚特征最明显,而2002年的值最低。该结果对指导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利用方式由低效益、粗放式向高效益、集约化转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系统协调度模型 长株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被引量:19
3
作者 黄新焕 王文平 蔡彬清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8-70,共3页
在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评价中,很多信息收集难度大,未知数据量较大。而灰色系统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的重要方法。因此,文章引入灰靶理论中的靶心距用于测度系统实际状态与理想协调状态之间的距离,构建基于靶心距... 在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评价中,很多信息收集难度大,未知数据量较大。而灰色系统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的重要方法。因此,文章引入灰靶理论中的靶心距用于测度系统实际状态与理想协调状态之间的距离,构建基于靶心距的系统协调度模型,以拓展灰色理论在系统协调状态评价中的应用,为科学评价地区3E系统协调发展提供新方法。并对2012年我国各地区3E系统的协调发展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同时也为制定有效的政策促进3E系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E系统 靶心距 系统协调度模型 协调发展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服务贸易与生态环境协调度测度
4
作者 李虹 陈丽姿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104,共4页
文章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构建了服务贸易-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度测算指标体系,并选取低碳试点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天津市和上海市。以其2006—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熵权法客观评价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复合系统协调... 文章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构建了服务贸易-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度测算指标体系,并选取低碳试点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天津市和上海市。以其2006—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熵权法客观评价各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我国区域服务贸易-生态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度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天津市复合系统协调度在区间[0,0.29]内震荡,上海市复合系统协调度在区间[0,0.19]内震荡,两者均处于失调状态,两个子系统虽还未形成协调发展机制,但整体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贸易 生态环境 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部六省产学研科技联盟创新系统协同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杜弼云 牛冲槐 牛彤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07,共3页
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测度我国中部六省产学研科技联盟创新系统的协同度,结果显示:产学研科技联盟创新系统在山西、湖北、湖南三省的创新协同度较高,而在河南、安徽、江西三省的创新协同度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研发机构创新子系统的有... 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测度我国中部六省产学研科技联盟创新系统的协同度,结果显示:产学研科技联盟创新系统在山西、湖北、湖南三省的创新协同度较高,而在河南、安徽、江西三省的创新协同度较低。主要原因在于研发机构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较低,具体表现在:(1)创新投入与产出不匹配,存在投入冗余;(2)创新协同发展的趋势不稳定。旨在为评价产学研创新协同度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中部六省产学研科技联盟寻求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 科技联盟 创新系统 中部六省 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数字化与低碳化的协同发展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宁 白雨冰 樊宇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599-2609,共11页
大数据时代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数字化与低碳化的协同发展,随着二者在各领域的交互日渐复杂与深化,系统梳理我国数字化与低碳化的协同发展情况对后续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目前缺乏对数字化与低碳化协同发展情... 大数据时代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数字化与低碳化的协同发展,随着二者在各领域的交互日渐复杂与深化,系统梳理我国数字化与低碳化的协同发展情况对后续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目前缺乏对数字化与低碳化协同发展情况系统性的分析,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出发,以2009−2022年数字化和低碳化的协同研究文献数据以及该研究期内的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计量、社会网络分析和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深入挖掘我国数字化与低碳化的协同发展情况。结果表明:①我国数字化与低碳化协同的文献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2009−2019年(第一阶段)和2020−2022年(第二阶段)。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协同关系研究日渐密切,热点主题从低碳主导向绿色金融等领域融合。②实践中,2009−2022年数字化与低碳化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显著提升,由−0.012增至0.638,达到中度协同水平。期间,协同状态经历轻度不协同−轻度协同−中度协同−中度不协同的波动,2020年降至最低值−0.599后,两年内急剧上升206.51%,呈现向高度协同转变的趋势。研究显示,我国数字化与低碳化协同发展在理论层面实现了从涌现到松散关联再到紧密连接的过渡,实践层面二者的协同发展从波动逐渐趋于稳定,目前处于中度协同水平,未来有望实现更高水平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与低碳化 社会网络分析 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 协同分析 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广东省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裴杰 王力 +2 位作者 喻根 扶卿华 柴子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7-301,307,共6页
以广东省为例,利用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覆盖数据和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社会、经济和生态3个方面构建了广东省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评价得出广东省21个地... 以广东省为例,利用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覆盖数据和社会经济指标数据,基于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社会、经济和生态3个方面构建了广东省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特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评价得出广东省21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通过聚类分析进行集约利用潜力级别划分。基于系统协调度模型分析,发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越高,社会、经济和生态3大子系统协调性越差。结果表明,广东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表现为珠江三角洲>粤东>粤西>粤北,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对集约利用水平有重大影响。广东省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生态整体效益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集约利用 层次分析法 系统协调度模型 遥感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区域纺织服装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鄢飞 雷益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1,共11页
构建纺织服装产业和物流业融合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剖析2010—2019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区域纺织服装产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过程的协调性,文章通过障碍度模型揭示了影响产业融合的主要障碍因子及区域间的差异。结... 构建纺织服装产业和物流业融合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剖析2010—2019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区域纺织服装产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过程的协调性,文章通过障碍度模型揭示了影响产业融合的主要障碍因子及区域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省(区、市)纺织业、服装业的有序度呈现下降趋势,物流业的有序度呈上升趋势;服装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水平已经高于纺织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水平,但都尚处于初级协调状态。影响“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省(区、市)纺织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纺织企业个数、物流业增加值、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纺织业就业人数、货运周转量;影响服装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服装业资本保值增值率、服装业就业人数、物流业增加值、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服装业利润增长率;且不同区域的障碍因子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业 服装业 物流业 产业融合发展 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 “一带一路”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水资源支撑力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徐云锋 刘玉邦 刘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61-65,71,共6页
水资源是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资源支撑,开展新型城镇化的水资源支撑力研究意义重大。以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水资源供应作为两个评价子系统,以新型城镇化内涵和水资源供应构建相应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复合系统... 水资源是区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资源支撑,开展新型城镇化的水资源支撑力研究意义重大。以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水资源供应作为两个评价子系统,以新型城镇化内涵和水资源供应构建相应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作为评价方法,以四川省达州市为例,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静态和动态水资源支撑力的评价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能够从整体上刻画水资源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撑力变化趋势,但还不能精确刻画支撑力大小和单一指标的支撑贡献度。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看,达州市的水资源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撑力都是足够的,但是个别年份有波动,因此需尽量保持水资源系统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供应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 新型城镇化 达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rdinated scheduling model for intermodal transit hubs based on GI/M^K/1 queuing system
10
作者 贾洪飞 曹雄赳 杨丽丽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3247-3256,共10页
Coordinated scheduling of multimode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rapid gathering and dissipating of passengers in transport hub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the whole-day reaching time distribution at transfer points of... Coordinated scheduling of multimode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rapid gathering and dissipating of passengers in transport hub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the whole-day reaching time distribution at transfer points of passengers from the dominant mode to the connecting mode was achieved. A GI/M K/1 bulk service queuing system was constituted by putting the passengers' reaching time distribution as the input and the connecting mode as the service institution. Through queuing theo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verage queuing length under steady-state and headway of the connecting mode was achieved. By putting the minimum total cost of system as optimization objective, the headway as decision variable, a coordinated scheduling model of multimode in intermodal transit hubs was established. At last, a dynamic scheduling strategy was generated to cope with the unexpected changes of the dominant mode. The instanc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is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passengers' queuing time by approximately 17% with no apparently increase in departure frequency, which provides a useful solution for the coordinated scheduling of different transport modes in hu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engineering coordinated scheduling queuing theory intermodal transit hub HEADW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