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扩展式电力系统功率频率动态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韩英铎 闵勇 洪绍斌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Z1期25-30,共6页
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两方面对复杂扩展式电力系统(或称多大区互联系统)频率动态特性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研究表明,迄今国内外研究电力系统功率——频率动态过程及低频减载装置整定计算的“单机模型”有很大局限性,复杂扩展式电力... 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两方面对复杂扩展式电力系统(或称多大区互联系统)频率动态特性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研究表明,迄今国内外研究电力系统功率——频率动态过程及低频减载装置整定计算的“单机模型”有很大局限性,复杂扩展式电力系统中频率的动态过程存在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的特性,并且网络结构、扰动地点、负荷构成及电压特性等因素都对频率动态过程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缺额 低频减载 装置 多机系统 多计算机系统 动态过程 过渡过程 系统功率 系统负荷 系统频率 效应系数 无功负荷 扩展式 电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D-LSSVM的光伏发电系统功率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2
2
作者 阳霜 罗滇生 +2 位作者 何洪英 阳经伟 胡时雨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87-1395,共9页
考虑到光伏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特性,提出一种将经验分解法(EMD)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相结合的方法对光伏发电系统功率进行预测。首先将历史数据按天气类型分类,利用欧氏距离挑选出待预测日的相似日数据;然后运用EMD将原始光伏发电... 考虑到光伏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特性,提出一种将经验分解法(EMD)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相结合的方法对光伏发电系统功率进行预测。首先将历史数据按天气类型分类,利用欧氏距离挑选出待预测日的相似日数据;然后运用EMD将原始光伏发电系统功率序列分解为不同频率的相对平稳的IMF分量,将信号中存在的不同尺度波动或趋势逐级分解出来;最后对各IMF的每一时刻分别建立LSSVM预测模型,将各分量对应时刻的预测值等权值求和得到该时刻最终的光伏发电量。仿真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单一的LSSVM预测法及小波分解与LSSVM相结合预测法相比,预测精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系统功率预测 经验模式分解(EMD)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 欧氏距离 相似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改善可控硅串级调速系统功率因数途径的分析
3
作者 郑均忠 《工矿自动化》 1991年第3期17-22,共6页
交流电机占工业用电机的80%以上,为减少能量的消耗,使经济、高效率的可控硅串级调速系统得到应用。本文对串级调速系统功率因数过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较详细地叙述了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关键词 系统功率因数 串级调速 功率因数 斩波器 电网功率因数 电流有效值 电容器补偿 超前电流 无功电流 逆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种变速变桨距方法的双功率流风力发电系统功率控制 被引量:4
4
作者 朱瑛 程明 +1 位作者 花为 王伟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3-129,共7页
在分析双功率流风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此系统的2种变速变桨距功率控制策略,分别为功率PID变桨距及叶尖速比最大风能跟踪功率控制策略和转速PID变桨距及电流给定最大风能跟踪功率控制策略。分别建立了这2种... 在分析双功率流风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此系统的2种变速变桨距功率控制策略,分别为功率PID变桨距及叶尖速比最大风能跟踪功率控制策略和转速PID变桨距及电流给定最大风能跟踪功率控制策略。分别建立了这2种功率控制策略的仿真模型,同时通过仿真比较了这2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仿真结果表明转速PID变桨距及电流给定最大风能跟踪功率控制策略控制相对简单,功率输出平稳,更适用于该新型双功率流风力发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流风力发电系统 风电 桨距控制 最大风能跟踪 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功率因数
5
作者 胡载奇 《煤炭工程》 1982年第5期28-29,共2页
提高供电系统功率因数,是节约电能的有效措施之一。矿井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大部分负载为小容量异步感应电动机,其功率因数都很低。由于井下环境条件的特殊和安全要求,提高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功率因数,尚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提高... 提高供电系统功率因数,是节约电能的有效措施之一。矿井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大部分负载为小容量异步感应电动机,其功率因数都很低。由于井下环境条件的特殊和安全要求,提高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功率因数,尚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提高功率因数,节约电能损失,进行探讨性计算。 提高功率因数可以减少变压器和供电线路的电能和电压损失,其减少量: 额定负载铜损 W=rI2 (1) 未提高功率因数前铜损 W1=rI12 (2) 提高功率因数后铜损 W2=rI22 (3) 额定负载时视在功率 S=31/2VI (4) 未提高功率因数前视在功率 S1=31/2VI1 (5) 提高功率因数后视在功率 S2=31/2VI2 (6) (2)÷(1) W1/W2=(I1/I)2 (7) (5)÷(4) I1/I=S1/S (8) 将(8)式代入(7)式 W1=W(S1/S)2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 低压供电 额定负载 铜损 静电电容器 井下环境 电压损失 供电线 采区变电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运行参数可寻优范围的PEMFC系统净功率优化
6
作者 徐寅嵩 李文浩 +1 位作者 杜常清 颜伏伍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7-1146,1176,共11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的运行参数对电堆输出性能和空压机、循环水泵和散热风扇等辅助设备的寄生功率都会产生影响,可通过对电堆运行参数进行优化来实现系统最大净功率输出目标。实际系统受到空压机性能和背压阀调节能力的限制,阴极运...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的运行参数对电堆输出性能和空压机、循环水泵和散热风扇等辅助设备的寄生功率都会产生影响,可通过对电堆运行参数进行优化来实现系统最大净功率输出目标。实际系统受到空压机性能和背压阀调节能力的限制,阴极运行参数的调节范围存在界限,本文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62 kW燃料电池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确定了各负载电流下的参数可优化范围,采用遗传算法对电堆温度、阴极压力和过氧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各负载电流下,提升电堆温度都有利于增加系统净功率,最优运行温度均为80℃。而过氧比和阴极压力在不同的负载电流下的优化方向是不同的;在低负载电流(50、100 A)下增加过氧比和阴极压力时,电堆输出功率的增长小于寄生功率,提供较低的过氧比和阴极压力有利于提升系统净功率;高负载电流(300A)下,低过氧比和阴极压力会限制电堆输出功率,最低净功率仅为35.530 kW;合理增加过氧比和阴极压力后,获得的最优净功率为53.271 kW,通过运行参数优化可实现49.9%的净功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运行参数优化 系统功率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力汽车功率分流传动系统扭转振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王欢 葛帅帅 +3 位作者 姜艳军 张志刚 郭栋 李明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11,共9页
针对某款混合动力汽车,综合考虑发动机、电机、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离合器、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部件,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功率分流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运行工况下传动系统固有频率和振型,分别研究电机和发动机激... 针对某款混合动力汽车,综合考虑发动机、电机、复合行星齿轮机构、离合器、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部件,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功率分流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运行工况下传动系统固有频率和振型,分别研究电机和发动机激振频率与传动系统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仿真分析扭转减振器刚度对传动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规律,通过改变扭转减振器刚度从而使得传动系统共振转速远离发动机常用工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 功率分流传动系统 固有频率 共振转速 减振器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感应式风电场电网友好型功率控制系统技术改造 被引量:2
8
作者 徐荣鹏 王阳 +3 位作者 王超 张静 杨文中 胡海燕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2,共10页
当前我国电网新能源装机渗透率高,迫切需要光伏电站、风电场深度参与电网调峰、调压,为此分析目前双馈感应式风电场功率控制系统结构复杂、功能重叠、信息传递环节多、故障率高、控制策略落后的现状,论证双馈感应式风电场进行电网友好... 当前我国电网新能源装机渗透率高,迫切需要光伏电站、风电场深度参与电网调峰、调压,为此分析目前双馈感应式风电场功率控制系统结构复杂、功能重叠、信息传递环节多、故障率高、控制策略落后的现状,论证双馈感应式风电场进行电网友好型功率控制系统技术改造的必要性、可能性,提出包括优化系统结构、改进控制策略、简化通信网络、充分发挥双馈风电机组优良的有功/无功控制能力等各项改进措施,并以双馈感应式风电场功率控制系统技术改造实例加以说明,同时对新能源电站是否必须加装无功补偿装置进行讨论。性能验收试验表明,改造后的风电场功率控制系统无需配置无功补偿装置,其各项技术指标优于国家技术标准。该项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在新建风电场推广可降低造价昂贵的一次性投资,减少运行损耗,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感应式风电场 快速频率响应 电网友好型功率控制系统 可调速解耦发电系统 电压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机电动态过程中时变幅频内电势激励下的功率特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晖 袁小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079-3089,共11页
机电动态过程中,伴随着励磁及转子转速的变化,电力系统各台发电机内电势节点幅值和频率均为时变量。建立各台发电机输出的功率与各内电势节点状态的解析化关系(即电力系统的功率特性方程),是分析大系统机电动态过程及其稳定性的基础。... 机电动态过程中,伴随着励磁及转子转速的变化,电力系统各台发电机内电势节点幅值和频率均为时变量。建立各台发电机输出的功率与各内电势节点状态的解析化关系(即电力系统的功率特性方程),是分析大系统机电动态过程及其稳定性的基础。目前相关研究大多是基于相量来描述内电势进而建立与功率的关系,因为受到"准稳态"假定的限制,所以不能反映出各内电势节点的频率这一状态的变化对发电机输出功率变化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基于瞬时幅值和瞬时频率描述内电势,根据线路电感元件的时域积分方程首先刻画功率与内电势节点状态的原始解析关系;然后,通过对原始关系进行适当简化,在两机系统中建立用于机电动态过程研究的功率特性方程。该方程能反映出系统中各内电势节点的幅值及频率等状态的变化对发电机输出功率变化的影响,不受"准稳态"假定束缚,并且数学形式简洁,具有工程实用价值。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验证了所建功率特性方程的有效性,并讨论了拓展至多机系统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功率特性 内电势 交流输电线路 机电动态过程 瞬时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激光反无人机系统设计及实验验证
10
作者 胡海力 彭小康 +1 位作者 郭鑫民 何晓博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激光反无人机系统是利用高功率激光能量会聚到目标上进行毁伤的定向能系统。当前对于便携任务场景的反无人机需求增加,由于大功率高功率激光系统重量和体积大,不易于执行便携任务场景。本文开展了便携式激光反无人机系统设计,研究可班... 激光反无人机系统是利用高功率激光能量会聚到目标上进行毁伤的定向能系统。当前对于便携任务场景的反无人机需求增加,由于大功率高功率激光系统重量和体积大,不易于执行便携任务场景。本文开展了便携式激光反无人机系统设计,研究可班组携行、可拆卸的便携式激光反无人机系统。本文采用轻小型化主轴跟踪与大行程精跟踪结合的设计方法,基于风冷散热激光器,实现了2000 W便携式激光反无人机系统设计。为了验证便携式系统性能,开展了静态毁伤实验、跟踪实验、动态打击实验、便携性能测试。设计的2000 W的便携式激光系统,总重量160 kg以内,具备拆解为四个40 kg以内的单模块,满足两人携行和搬运使用。外场实验中,300 m处静态击穿2 mm厚不锈钢板时间为12 s,动态打击无人机击落时间为9 s。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激光反无人机系统具有便携性能,可应用于近距离反无人机任务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激光系统 反无人机 便携式 外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控型粒子冲击钻井系统研制与现场试验
11
作者 姚建林 黄伟 郑凯中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92,共7页
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常规钻井技术在钻遇石英砂岩、燧石、高硅质砂岩、黄铁矿和火成岩等难钻地层时,面临“钻速慢、进尺短”的钻井瓶颈。为此,基于粒子高频冲击破岩原理,借鉴高层建筑混凝土配浆-注浆和常压混凝土储存方法,设计了双... 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常规钻井技术在钻遇石英砂岩、燧石、高硅质砂岩、黄铁矿和火成岩等难钻地层时,面临“钻速慢、进尺短”的钻井瓶颈。为此,基于粒子高频冲击破岩原理,借鉴高层建筑混凝土配浆-注浆和常压混凝土储存方法,设计了双活塞换向机构、防粒子沉淀物料罐、动态回收储存装置、高效分离装置和2D/3D自动化监控系统,研制了1套自控型粒子冲击钻井系统,并在江沙X1井对其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粒子回收率达到98.7%,平均机械钻速15 m/h,与邻井同地层螺杆配PDC钻头钻进方式相比平均机械钻速提高1.52倍。所得结论可为深层及复杂坚硬地层钻井提速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冲击钻井系统 破岩原理 系统功率 密封组件 机械钻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级功率平衡的双PWM变频系统模型预测控制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肖雄 张勇军 +1 位作者 王京 李华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909-5917,6035,共9页
近些年来,双侧脉宽调制变频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该文在模型预测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功率预测算法。该算法中,整流侧采用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逆变侧采用模型预测直接转矩控制,为了补偿系统本身延迟,双侧均采用... 近些年来,双侧脉宽调制变频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该文在模型预测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功率预测算法。该算法中,整流侧采用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逆变侧采用模型预测直接转矩控制,为了补偿系统本身延迟,双侧均采用2步预测控制。同时,在直流电压外环中引入系统级功率平衡模型,在逆变侧输出功率前馈的基础上,对稳态响应所需功率进行实时性预测补偿,对动态响应所需功率进行阶段性超前预测补偿。以异步电机为负载的仿真和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功率预测控制能够进一步抑制突变时的电压波动,提高了直流侧的动态响应,在系统能量流动精确控制的同时实现了双侧控制性能的协调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脉宽调制变频 功率预测控制 系统功率平衡 母线电压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频率脉冲功率系统触发器设计 被引量:13
13
作者 黄雷 李玺钦 +1 位作者 冯宗明 丁明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1-684,共4页
根据重复频率脉冲功率系统中大功率开关器件氢闸流管的触发原理,针对选用的氢闸流管VE4147的触发要求,设计了直流偏压-150V、空载电压2 000V、脉冲电流10A、脉冲宽度800ns、重复频率10kHz的触发器。设计中着重从增强抗干扰能力、降低功... 根据重复频率脉冲功率系统中大功率开关器件氢闸流管的触发原理,针对选用的氢闸流管VE4147的触发要求,设计了直流偏压-150V、空载电压2 000V、脉冲电流10A、脉冲宽度800ns、重复频率10kHz的触发器。设计中着重从增强抗干扰能力、降低功耗、改善散热等方面进行考虑,保证触发器以10kHz的重复频率持续工作,已经应用于100kV/2kHz高压脉冲电源、70kV/10kHz氢闸流管老练平台、150kV/1kHz可调脉宽电晕等离子体驱动源等多个重复频率脉冲功率系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系统 氢闸流管 重复频率 触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补偿液压功率回收系统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白国长 逄波 +1 位作者 王占林 祁晓野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3-216,共4页
针对大功率泵试验台,提出变量马达加载的机械补偿液压功率回收系统,依靠改变马达排量改变系统压力。分析其工作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我实验室建立的试验装置进行数字仿真和试验,分析转速、有效容积和泄漏等主要参数对系统的影响。得... 针对大功率泵试验台,提出变量马达加载的机械补偿液压功率回收系统,依靠改变马达排量改变系统压力。分析其工作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我实验室建立的试验装置进行数字仿真和试验,分析转速、有效容积和泄漏等主要参数对系统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通过变量马达加载可调节系统压力,满足试验需要,实现功率回馈;转速的变化对系统压力影响不大;增加容积可以增加稳定性;增加泄漏也能增加系统稳定性,但伴随系统压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 功率回收系统 机械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绕组无轴承薄片电机功率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俊 邓智泉 +1 位作者 王晓琳 廖启新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针对单绕组无轴承薄片电机定子绕组电流不满足三相约束关系,传统的三相逆变器无法驱动,根据电机径向悬浮力模型和定子绕组电流模型,设计并搭建了一种基于H桥功率模块的多相驱动功率系统。运用单绕组无轴承薄片电机的原理样机系统,成功... 针对单绕组无轴承薄片电机定子绕组电流不满足三相约束关系,传统的三相逆变器无法驱动,根据电机径向悬浮力模型和定子绕组电流模型,设计并搭建了一种基于H桥功率模块的多相驱动功率系统。运用单绕组无轴承薄片电机的原理样机系统,成功实现了电机的五自由度全悬浮,包括径向、轴向和扭转方向。实验结果表明,基于H桥模块的功率系统可对电机各绕组进行独立驱动,使得各绕组电流相互无影响,完全满足单绕组无轴承薄片电机的驱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桥功率系统 单绕组 无轴承 薄片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MeV注入器脉冲功率系统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劲 戴光森 +8 位作者 刘小平 张开志 李欣 李远 夏连胜 谢敏 章林文 邓建军 丁伯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3-267,共5页
用于直线感应加速器的3.5MeV注入器脉冲功率系统采用了感应叠加原理.整个系统包含了脉冲形成系统、触发系统以及感应腔负载.脉冲形成系统主要由Marx发生器和Blumlein脉冲形成线组成,产生12个脉宽约90 ns,幅度约200kV的高压脉冲,通过12... 用于直线感应加速器的3.5MeV注入器脉冲功率系统采用了感应叠加原理.整个系统包含了脉冲形成系统、触发系统以及感应腔负载.脉冲形成系统主要由Marx发生器和Blumlein脉冲形成线组成,产生12个脉宽约90 ns,幅度约200kV的高压脉冲,通过12个感应腔和变阻抗阴阳极杆,在阴阳极间隙处产生3.5 MV的二极管电压,由天鹅绒阴极发射强流电子束.触发系统主要由两级触发开关构成,严格控制12个高压脉冲的输出时间,时间分散性统计值小于1 ns(动作时间抖动).采用该脉冲功率系统注入器能产生能量约3.5 MeV,电流2~3 kA的强流电子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感应加速器 脉冲功率系统 注入器 感应腔 强流电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感应加速器脉冲功率系统电场辐射测量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奇峰 倪建平 +3 位作者 李劲 孟萃 程诚 刘以农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60-1164,共5页
直线感应加速器脉冲功率系统工作时伴随着高压开关的闭合会产生强的瞬态电场辐射,可能影响周围的敏感电子设备、仪器的信号或者系统的性能等等。通过对Marx发生器周围进行网格式的测量,总结出了电场辐射的大致分布规律和基本特征。同时... 直线感应加速器脉冲功率系统工作时伴随着高压开关的闭合会产生强的瞬态电场辐射,可能影响周围的敏感电子设备、仪器的信号或者系统的性能等等。通过对Marx发生器周围进行网格式的测量,总结出了电场辐射的大致分布规律和基本特征。同时还测量了放电回路中的电流信号,经对比分析,表明它和辐射电场在频率150kHz左右都有个主要的谐振峰值,而且都含有高频振荡的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X发生器 电场辐射 脉冲功率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型超导储能系统的统一直接功率控制方法 被引量:32
18
作者 郭文勇 赵彩宏 +3 位作者 张志丰 欧阳弈 辛理夫 肖立业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8-63,共6页
将PWM整流器的直接功率控制方法用于电压型超导储能系统的电压源型换流器,给出了新的开关矢量表,并提出了斩波器的直接功率控制方法。文中的电压源型换流器和斩波器的直接功率控制方法以有功功率为纽带,可对超导储能系统进行一体化的功... 将PWM整流器的直接功率控制方法用于电压型超导储能系统的电压源型换流器,给出了新的开关矢量表,并提出了斩波器的直接功率控制方法。文中的电压源型换流器和斩波器的直接功率控制方法以有功功率为纽带,可对超导储能系统进行一体化的功率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十分适用于电压型超导储能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储能(SMES) 直接功率控制 功率调节系统(PCS) 电力电子 开关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激光系统的低阶鬼点位置公式 被引量:10
19
作者 马再如 刘文兵 +2 位作者 冯国英 朱启华 张小民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5-58,共4页
在近轴条件下 ,采用矩阵光学 ,推导出了光束传输过程中单个凸透镜、凹透镜以及 4F系统产生的低阶鬼点的位置公式 ,并分析其分布规律。
关键词 矩阵光学 功率激光系统 低阶鬼点 位置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并联式功率调节系统孤岛检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宝其 陈昌松 +2 位作者 段善旭 江小龙 芦铭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27-134,共8页
提出一种适用于三相功率调节系统(power conditioningsystems,PCS)的带频率正反馈的主动移相式孤岛检测方法(active phase shift with positive feedback,APSPF)。通过引入频率误差形成主动移相角,并对系统的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采用不同... 提出一种适用于三相功率调节系统(power conditioningsystems,PCS)的带频率正反馈的主动移相式孤岛检测方法(active phase shift with positive feedback,APSPF)。通过引入频率误差形成主动移相角,并对系统的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采用不同的dq变换式,使得系统的有功不受频率误差的影响,而无功受控于主动移相角。给出APSPF法的检测盲区,分析该方法对无功功率控制精度的影响。针对多台PCS并联系统,分类讨论不同情况下的孤岛检测效果,分析各PCS频率检测误差对并联孤岛检测的影响。该方法易于实现,不影响并网电流波形控制能力,对系统的无功功率影响小,能适应不同的并网控制策略,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可以很好地适应多机并联系统。仿真和实验证明了所提孤岛检测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调节系统 孤岛检测 主动移相 检测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