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维生素D的关系
1
作者 赵敏 李智文 +2 位作者 黄承龙 沈小菊 黄光明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93-2397,共5页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维生素D水平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维生素D水平与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体格检测和实验室检查等数据。按照维生素D水平分成3组(缺乏组、不足组和充足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维生素D与SII的关联性。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维生素D与SII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716例2型糖尿病患者。SII在不同维生素D水平组有显著差异(P<0.05),缺乏组SII最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年龄、采血季节、体质量指数、高血压、血脂异常、慢性肾脏病等混杂因素后,维生素D水平与SII呈负相关(β=-2.68,95%CI:-3.56~-1.81,P<0.001),与缺乏组相比,充足组SII降低(β=-78.42,95%CI:-137.90~-18.93,P=0.01)。非线性立方样条模型表明维生素D水平和SII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维生素D水平与SII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2型糖尿病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限制性立方样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分布宽度、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重性抑郁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金曼 梁浩 +5 位作者 张石盼 张雪茹 井朋 杨越 王春阳 吕佩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09-414,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Ⅱ)与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于我院临床... 目的探讨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Ⅱ)与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于我院临床心理科住院的176例MDD患者和常规体检的209例非MDD对照者的临床资料。从血液分析结果中,得到RDW、SⅡ、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DW to platelet ratio,RPR)。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确定RDW区分患者与对照的最佳临界值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结果MDD组患者的RDW[中位数及四分位数:13.20(12.70,13.98)vs.12.80(12.40,13.35)]、SⅡ水平[中位数及四分位数:510.87(350.95,878.12)vs.405.33(313.74,539.92)]高于非MDD组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R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RDW与MDD呈正关联(OR=3.086,95%CI:1.926~4.944)。ROC曲线结果显示,RDW区分MDD与非MDD的最佳临界值为12.85,AUC为0.647(95%CI:0.592~0.702;P<0.001)。结论高RDW可能是MDD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对MDD诊断有价值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重性抑郁障碍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 炎症反应 相关性研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系统免疫炎症指数、D-二聚体水平与SOFA评分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梁旭 李国旗 +5 位作者 库尔班江·吐尔逊 斯拉木·克依木 董霞 张海静 李洋 张红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2-630,共9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ory index,SII)、D-二聚体水平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到2023年7月在新...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ory index,SII)、D-二聚体水平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到2023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114名脓毒症患者,另选同一时期健康体检者43例作为对照组,脓毒症患者收住院后进行血液标本实验室检查,得出SOFA评分。所有脓毒症患者随访28 d,依据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37例和死亡组77例。比较3组间SII、D-二聚体水平与SOFA评分的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的基线资料,得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并且绘制森林图;Spearman相关性分析SII、D-二聚体水平和SOFA评分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对SII、D-二聚体水平、SOFA评分及三者联合检测进行评估,绘制生存率曲线;最后,基于R语言对模型采用Bootstrap法重抽样500次后,绘制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结果:脓毒症死亡组患者SII、D-二聚体水平、SOFA评分较生存组及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为68%。单因素Logistic回归的分析结果表明,SII、D-二聚体水平、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SII、D-二聚体水平、SOFA评分是脓毒症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II、D-二聚体水平、SOFA评分与脓毒症患者死亡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SII、D-二聚体水平、SOFA评分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22、0.888、0.874、0.967。SII在最佳截断值2063.5时,诊断敏感度为73.700%,特异度为75.000%;D-二聚体水平在最佳截断值3.8 mg/mL时,诊断敏感度为85.500%,特异度为80.600%;SOFA评分在最佳截断值9.500分时,诊断敏感度是75.000%,特异度是86.100%。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3.400%,特异度为91.700%。结论:SII、SOFA评分、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的拟合度及临床适用性较高,三者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D-二聚体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体检人群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和系统炎症反应指数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亚 倪文吉 +4 位作者 张锐 李丹丹 周颖 金涛 钟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86-2191,共6页
背景微量白蛋白尿是反应肾脏早期微血管损害的敏感指标,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研究表明长期慢性炎症在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血液炎症标志物与微量白蛋白尿相关性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中老年体检人群... 背景微量白蛋白尿是反应肾脏早期微血管损害的敏感指标,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研究表明长期慢性炎症在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血液炎症标志物与微量白蛋白尿相关性的报道较少。目的探讨中老年体检人群中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和系统炎症反应指数(SIRI)与微量白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23年4—7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健康医学科进行健康体检的2105例40岁以上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非微量白蛋白尿组(1857例,UACR<30 mg/g)和微量白蛋白尿组(248例,UACR=30~300 mg/g)。根据三分位数将SII分为T1(0.09~0.27)、T2(0.28~0.40)和T3(0.41~1.38),将SIRI分为t1(0.11~0.41)、t2(0.42~0.66)和t3(0.67~3.52)。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进行比较,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SII、SIRI水平与UACR对数转化值(log UACR)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II、SIRI与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腰臀比、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同型半胱氨酸、肾小球滤过率、红细胞沉降率、SII、SIRI水平高于非微量白蛋白尿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非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SIRI水平与log UACR均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各控制变量后,SII水平升高是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OR=1.17,95%CI=1.01~1.35,P=0.031);与T1水平患者相比,T3水平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升高(OR=1.43,95%CI=1.01~2.03,P=0.046),且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随着SII增加呈升高趋势(P趋势=0.038)。校正各控制变量后,SIRI水平升高是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OR=1.18,95%CI=1.03~1.35,P=0.019);与t1水平患者相比,t3水平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升高(OR=1.45,95%CI=1.01~2.09,P=0.046),且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随着SIRI增加呈升高趋势(P趋势=0.032)。结论中老年体检人群SII、SIRI水平与log UACR及微量白蛋白尿发生风险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系统炎症反应指数 中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逆重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邵梦娇 石佳 王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5-702,共8页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确诊的合并HFrEF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80例。根据LVRR定义...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确诊的合并HFrEF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480例。根据LVRR定义将患者分为发生LVRR组(n=235)和未发生LVRR组(n=24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同时根据SII三分位数分为SII<332.8组(n=160)、SII 332.8~563.1组(n=160)和SII>563.1组(n=160),分析不同组别LVRR及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再住院、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死亡)发生情况。LVRR定义为经过最优化指南推荐的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6个月后,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绝对值提高≥10%或随访时LVEF≥50%,同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EDDI)降低≥10%或LVEDDI≤33 mm/m^(2)。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LVRR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RCS)评估SII与LVRR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应用ROC曲线、重新分类改善指数(ND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及赤池信息量准则(AIC)估计SII预测LVRR的能力,并与传统生物标志物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可溶性生长刺激基因表达蛋白2(sST2)对比诊断效能。结果:480例患者中,235例(49.0%)发生了LVRR。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SII是未发生LVRR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05,95%CI:1.004~1.007,P<0.01)。RCS显示SII与未发生LVRR呈正线性关系(P_(nonlinear)=0.455)。ROC曲线、NDI、IDI及AIC分析均表明SII预测未发生LVRR能力较NT-proBNP和sST2更好。中位随访16(9,33)个月期间,108例(22.5%)患者发生复合心血管病事件(包括心力衰竭再住院、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死亡),37例(7.7%)患者发生全因死亡,SII>563.1组患者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SII<332.8组、SII 332.8~563.1组(43.1%vs.9.4%vs.15.0%,log-rank P<0.01)。结论:入院SII可以独立预测合并HFrEF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不发生LVRR,且预测效能高于传统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左心室逆重构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若梅 刘玉双 +9 位作者 江南 张和轩 周晴 杨莉琴 李强 杨华 赵志钢 何洪波 祝之明 闫振成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38-2144,共7页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科诊治的390例T2DM患者资料,根据T2DM...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收集201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科诊治的390例T2DM患者资料,根据T2DM下肢血管病变诊断标准分为T2DM有下肢血管病变组(n=158)和无下肢血管病变对照组(n=232),分析2组之间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采用Row Mean Scores和Cochran-Armitage Trend检验研究SII与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采用多因素“向前:LR”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SII对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与无下肢血管病变的T2DM患者相比,T2DM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年龄较大,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SII水平较高,颈动脉血管病变的比例增加,未服用他汀类药物占比增加。下肢血管病变与SII/100(r=0.429,P<0.001)、年龄(r=0.517,P<0.001)、TC(r=0.161,P=0.001)、LDL-C(r=0.117,P=0.021)、颈动脉病变(r=0.101,P=0.047)、未服用他汀类药物(r=0.266,P<0.001)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I、年龄、LDL-C、未服用他汀类药物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0.01)。SII联合年龄、LDL-C和未服用他汀类药物预测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896。结论SII不仅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也是反映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简便标志物,提示炎症反应对T2DM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牛娣 陈瑞芳 +3 位作者 庞欣欣 肖明芝 张峻韶 张效威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3635-3640,共6页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反应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并予以前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液炎性指标可能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存在相关性。目的... 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反应性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肾性贫血治疗达标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尽早识别并予以前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液炎性指标可能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存在相关性。目的探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河南省中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规律MHD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使用EPO抵抗指数(ERI)评价患者的EPO反应性,并根据ERI将患者分为EPO低反应组与非EPO低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资料;采用Pear_(s)on相关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ERI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II对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180例MHD患者中,男104例(57.8%)、女76例(42.2%),年龄(56.1±8.6)岁。EPO低反应组52例(28.9%),非EPO低反应组128例(71.1%)。EPO低反应组与非EPO低反应组透析月龄、透后体质量、每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甲状旁腺激素、三酰甘油、ER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SI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ERI与每周rHuEPO用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尿酸、血磷、血清铁蛋白、NLR、PLR、SII呈正相关[r(r_(s))=0.486、0.355、0.348、0.294、0.198、0.270、0.167、0.258、0.302、0.317,P<0.05];与透后体质量、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r_(s))=-0.407、-0.502、-0.627、-0.34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为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之一(OR=1.003,95%CI=1.001~1.004,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SII预测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95%CI=0.660~0.831),灵敏度为61.5%,特异度为79.7%,最佳截断值为650.61。结论SII为MHD患者EPO低反应性的独立相关因素,对MHD患者EPO低反应性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和预后临床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林时辉 范晶 +3 位作者 廖晓辉 甯仪万 杨远征 张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22-626,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 57 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0 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7 例);根据 28...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 57 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30 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7 例);根据 28 d 预后分为生存组(48 例)和死亡组(9 例)。记录患者入 ICU 时的 SII、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score,APACHE 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比较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间 SII、血 PCT、APACHE Ⅱ及 SOFA 的差异。 Spearman 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 SII、PCT、APACHE Ⅱ及 SOFA 对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结果:脓毒症组患者 SII 为[391.62(343.18,492.00)]×10^9/L,低于脓毒性休克组[1 454.17(689.96,2 467.52)]×10^9/L(P<0.05)。脓毒症组患者血 PCT 为[10.03(1.02,51.47)] ng/mL,脓毒性休克组[12.56(2.00,53.57)] ng/mL,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 SⅡ、APACHE Ⅱ及 SOFA 均高于生存组(P<0.05);而血 PCT 水平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Spearman 相关分析分别分析 SII 与 APACH Ⅱ、SOFA 的相关性,SII 与 APACH Ⅱ进行相关性分析(r=0.628,P=0.001);脓毒症患者 SII 与 SOFA 进行相关性分析(r=0.638,P=0.001)。根据 ROC 曲线分析,SII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 0.914(P<0.05),PCT 的 AUC 为 0.519(P>0.05),APACHE Ⅱ与 SOFA 的 AUC 均为 0.868(P<0.05)。 SII 其截断值 0.743。结论:SII 有助于早期对脓毒症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赵丽珍 李卫民 姜瑞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227-2231,共5页
背景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以损伤肾脏微血管为主要特征,其早期诊断、积极防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液炎性指标可能与DKD存在相关性。目的探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DKD的诊断价值。方... 背景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以损伤肾脏微血管为主要特征,其早期诊断、积极防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血液炎性指标可能与DKD存在相关性。目的探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DK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区社区医疗部常规体检的老年T2DM患者32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DKD将327例T2DM患者分为非DKD组(n=112)和DKD组(n=215)。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老年T2DM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各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T2DM患者并发DK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SII对社区老年T2DM患者并发DKD的诊断价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CI。结果DKD组患者的T2DM病程长于非DKD组,高血压病史比例、空腹葡萄糖(FPG)、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素氮(BUN)、血肌酐(Scr)、UACR、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PLR、SII水平高于非DKD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T2DM患者UACR与T2DM病程、FPG、三酰甘油(TG)、LDL、中性粒细胞、血小板、NLR、PLR、SII呈正相关(r=0.716、0.114、0.113、0.144、0.533、0.226、0.538、0.430、0.49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OR=1.300,95%CI(1.173,1.441),P<0.001〕、LDL〔OR=2.565,95%CI(1.320,4.985),P=0.005〕、Scr〔OR=1.093,95%CI(1.046,1.143),P<0.001〕、NLR〔OR=2.565,95%CI(1.320,4.985),P=0.005〕和SII〔OR=1.011,95%CI(1.007,1.015),P<0.001〕均是老年T2DM患者并发DKD的影响因素。NLR诊断老年T2DM患者并发DKD的AUC为0.755〔95%CI(0.696,0.814)〕,最佳截断值为2.4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1%、70.5%;PLR诊断老年T2DM患者并发DKD的AUC为0.689〔95%CI(0.624,0.754)〕,最佳截断值为112.8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43.8%;SII诊断老年T2DM患者并发DKD的AUC为0.836〔95%CI(0.791,0.881)〕,最佳截断值为492.0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5%、73.2%。结论T2DM病程、LDL、Scr、NLR、SII可能是老年T2DM患者并发DKD的影响因素;SII对社区老年T2DM患者并发DKD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肾病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老年人 社区 临床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小彬 袁加琪 +7 位作者 王志鑫 樊海宁 许召君 梅学鹏 王海久 马佳敏 周瀛 侯立朝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5-379,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242例行肝泡型包虫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SII数值。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 目的探讨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242例行肝泡型包虫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SII数值。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SII的最佳临界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对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并用log-rank比较两组生存率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SII与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术后病死率呈正相关(r=0.267,P<0.001)。应用ROC曲线确定术前SII的最佳临界值为758.92,将242例患者分为低SII组(SII≤758.92,126例)和高SII组(SII>758.92,n=116例)。低SII组与高SII组肝泡型包虫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0%、88.47%、66.10%和90.80%、53.05%、27.40%,低SII组累积生存率>50%,平均生存时间为55.584个月(95%CI:53.550~57.617);高SII组累积生存率<50%,平均生存时间为39.384个月(95%CI:35.070~43.698),中位生存时间为43个月(95%CI:34.694~51.306),低SII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高SII组,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79,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II>758.92是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HR=5.907,95%CI:3.386~10.306,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SII是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3.507,95%CI:1.911~6.435,P=0.001)。结论术前SII水平与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预后有明确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术前外周血SII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芸 李文坤 +2 位作者 苏珈仪 王亚丹 吴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0-766,共7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不同炎症指标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诊断为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并完成病变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 目的本研究探讨不同炎症指标在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2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诊断为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并完成病变治疗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结肠镜检查结果和其他临床资料,分析炎症指标与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P=0.006)、病变部位(P=0.000)、病变大小(P=0.000)、病变数目(P=0.004)、病变治疗方式(P=0.000)、中性粒细胞计数(P=0.000)、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P=0.000)、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P=0.001)与早期结直肠癌和结直肠癌前病变的病理性质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病史(P=0.009)、病变部位(P=0.000)、病变大小(P=0.000)、病变数目(P=0.024)、SII(P=0.004)是早期结直肠癌和结直肠癌前病变病理性质的独立影响因素。SII区分两组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为0.643(95%CI:0.560~0.725,P=0.001);当SII为500.27时,其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为54.9%,特异度为70.7%,但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40)。结论SII用于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可能有助于内镜医师在行结肠镜时初步判断病变的病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前病变 炎症指标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万梦园 刘书娟 +1 位作者 刘晶晶 崔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2482-2486,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胰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胰腺癌切除术的PDAC患者相关... 目的探讨术前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胰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胰腺癌切除术的PDAC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有无基础疾病)、术前1周实验室检验结果(血常规、CA19-9、胆红素水平、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根据公式(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算患者术前1周的SII;并采用ROC曲线来确定SII最佳临界值;利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术前SII与PDAC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0例患者,年龄42.0~79.0岁,平均(60.4±9.9)岁;其中男76例(50.67%),女74例(49.33%)。根据ROC曲线得出的SII最佳分界值为822,将150例患者分为两组:SII>822(n=71)和SII≤822(n=79),利用Kaplan-Meier曲线计算出两组患者术后第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39.7%、5.7%、0.0%)和(71.8%、37.2%、2.1%),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4.88±1.56)个月和(29.92±2.02)个月,SII≤822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SII>822组(P<0.05)。Cox多变量生存分析显示,SII>822、肿瘤>3 cm、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胰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SII>822、肿瘤>3 cm、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胰腺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有关,SII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胰腺导管腺癌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对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何睿妍 张宁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多种疾病中具有评估炎症程度、预后等临床价值。文中探讨SII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活动度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同年1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179例RA患者临床资... 目的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多种疾病中具有评估炎症程度、预后等临床价值。文中探讨SII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活动度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同年11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179例RA患者临床资料。根据DAS28评分将RA患者分为缓解组(n=40)和活动组(n=139),记录临床、实验室资料,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各炎症指标间相关性,绘制SII、NLR、PLR预测疾病活动的ROC曲线,分析SII对RA疾病活动的评估价值。结果与缓解组比较,活动组患者SII、NLR、PLR、ESR、CRP、N、PLT、WBC水平升高;SII、NLR、PLR与ESR、CRP、DAS28评分呈正相关;SII、NLR、PLR在预测RA疾病活动中具有一定意义,且SII预测价值优于NLR、PLR,其AUC为0.777,灵敏度0.849、特异度0.6。结论SII对评估RA疾病活动度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疾病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闵轩 王凯阳 +2 位作者 宁怡 侯宪庚 谢翔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3期228-233,共6页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6046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血...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6046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结果,Gensini评分定量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根据Gensini评分三分位数分为:低值组(<11分,2011例)、中值组(11~38分,2018例)和高值组(>38分,2017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SII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的性别、心率、高血压、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肌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HD患者的SII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115,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中SII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为0.135、0.138、0.139、0.123、0.155、0.122,均为P<0.05)。女性患者的相关性比男性患者的高,非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性比糖尿病患者的高,非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性比高血压患者的高(0.138比0.135,0.139比0.123,0.155比0.12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心率、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肌酐和SII均与Gensini评分具有独立的相关关系,且白细胞计数对Gensini评分的影响最大(r=0.095,P<0.001);在亚组人群中,SII与Gensini评分依然具有独立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控制性别等混杂因素后,CHD患者的SII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独立正相关。SII或许可以用于CHD患者的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冠心病 GENSINI评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阮汉江 李新武 +3 位作者 武鹏 姚建 张引 金根洋(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入院的92例AS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1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外周血中N(中性粒细胞)、L(淋巴细胞)、PLT(血... 目的:探讨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入院的92例AS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1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外周血中N(中性粒细胞)、L(淋巴细胞)、PLT(血小板)、WBC(白细胞)、CRP(C反应蛋白)、ESR(红细胞沉降率)等生化指标,并计算SII(N×PLT/L)、NLR(N/L)和PLR(P/L)的值。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后行相关性分析,并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与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SII、NLR、PLR预测强直性脊柱炎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在AS中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中的WBC、N、PLT、SII、NLR、PLR、ESR、CRP、D-二聚体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I、PLT、WBC、ESR、CRP均是AS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SII、NLR、PL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48、0.722、0.7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II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是80.4%、74.0%。结论:SII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SII较NLR、PLR具有更好AS疾病的预测诊断价值,在临床诊断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强直性脊柱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对突发性聋患者预后的影响
16
作者 黄巧 任毅 +2 位作者 侯涛 廖行伟 尹时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3-616,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之比(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对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方法100例单侧突发性聋确诊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59例和无效组41例,采用...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之比(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对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方法100例单侧突发性聋确诊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59例和无效组41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的NLR、PLR、SII;采用ROC曲线法分析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和SII对突发性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确定其最佳截断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突发性聋预后与听阈曲线分型、听力损失程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SII有关(P<0.05),而与初诊时间、住院天数、性别、年龄、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无关(P>0.05)。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SII为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SII预测突发性聋患者预后不良的AUC面积分别为0.850、0.875、0.792、0.800。结论NLR、SII对突发性聋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之比(NLR)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之比(PLR)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胰腺癌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发权 陈师 +1 位作者 孙红玉 汤礼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669-2672,共4页
炎症广泛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对胰腺癌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炎性细胞是构成肿瘤微环境的一部分,在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性转移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为基础的系统免疫... 炎症广泛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对胰腺癌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炎性细胞是构成肿瘤微环境的一部分,在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性转移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探讨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为基础的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其中也包括对胰腺癌的研究。本文通过阐述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为制订适当的胰腺癌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压变异性和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与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李冰 奚志 +5 位作者 王洋 修佳琦 郭前成 于晨晨 孙斯雨 杨霄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751-1757,共7页
背景颅内动脉负性重塑是指颅内大血管的狭窄性改变,是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转化的一个潜在指标,如果不及时干预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而关于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影响因素研究尚少开展。目的探索血压变异性(BPV... 背景颅内动脉负性重塑是指颅内大血管的狭窄性改变,是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转化的一个潜在指标,如果不及时干预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而关于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影响因素研究尚少开展。目的探索血压变异性(BPV)、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与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关系,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4年3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CSVD患者110例,根据影像学检查计算其脑动脉重塑(BAR)评分,并将患者分为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组(BAR评分<-1倍标准差,17例)和颅内动脉非负性重塑组(BAR评分≥-1倍标准差,93例)。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可能导致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指标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预测价值,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估临床价值。结果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组与颅内动脉非负性重塑组患者高血压史、SII、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SC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高血压史(OR=23.192,95%CI=1.029~522.644,P=0.048)、SII升高(OR=1.005,95%CI=1.000~1.010,P=0.041)、24 hSSD升高(OR=3.510,95%CI=1.155~10.671,P=0.027)是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SII、24 hSSD预测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7(95%CI=0.670~0.924,P<0.001)、0.933(95%CI=0.885~0.980,P<0.001)。基于SII、24 hSSD建立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其进行内部验证,理想曲线与预测曲线相近。结论SII、24 hSSD升高是CSVD患者发生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危险因素,并对颅内动脉负性重塑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降低SII、24 hSSD对预防颅内动脉负性重塑发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颅内动脉负性重塑 血压变异性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干德彪 李军涛 +4 位作者 刘冰 段军燕 张博 贾宗翰 霍会永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入院时全身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 目的探讨入院时全身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BAD患者326例,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97例和非END组229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D患者发生END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SII对BAD患者发生END的预测价值。结果END组年龄、入院NIHSS评分、hs-CRP、中性粒细胞、SII显著高于非END组,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非E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1.134,95%CI:1.050~1.226,P=0.001)、hs-CRP(OR=1.131,95%CI:1.024~1.249,P=0.015)、SII(OR=1.001,95%CI:1.001~1.002,P=0.003)为BAD患者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SII预测BAD患者发生END的曲线下面积为0.660,显著优于入院NIHSS评分和hs-CRP(P<0.05)。结论炎症指数SII是BAD患者发生END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SII对BAD患者发生END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神经功能恶化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冬 李国梁 +1 位作者 温慧军 王军文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6,共7页
目的 探索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ory index,SII)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关系及SII对PSD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 目的 探索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ory index,SII)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关系及SII对PSD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30 d后HAMD-17评分分为PSD组和非PSD组。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特点、影像资料、临床基线数据、SII等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来研究SII与PSD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07例患者,其中PSD组103例,非PSD组204例。PSD组患者的SII明显高于非PSD组[518.89×10^(9)/L(478.20×109/L~559.12×10^(9)/L)vs. 448.15×10^(9)/L(407.88×10^(9)/L~490.16×10^(9)/L),P<0.001]。PSD组患者HAMD-17评分与SII呈正相关(r=0.364,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提示SII增高是PSD发病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中间三分位数:OR 1.770,95%CI 1.325~2.364,P=0.003;较高三分位数:OR 2.472,95%CI 1.747~3.469,P=0.001)。ROC分析显示,SII预测PSD对应的AUC为0.765(95%CI 0.709~0.820,P<0.001),SII预测PSD的最佳临界值为478.18×10^(9)/L,此时敏感度为75.7%,特异度为67.6%。结论 SII增高可能是PSD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对PSD有潜在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