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摩擦提升的防滑安全系数与可靠度
1
作者 葛世荣 孙玉蓉 《煤炭工程》 1987年第12期17-19,16,共4页
本文从可靠性设计理论出发,对摩擦提升防滑安全的可靠性问题做了探讨,并建议以此计算现有“规范”所规定的防滑安全系数极限值的可靠度。
关键词 防滑安全系数 可靠性设计 可靠度设计 摩擦衬垫 摩擦轮 系数定义 钢绳 随机量 极限值 强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度计自旋修正系数标定方案分析
2
作者 关伟 林镇明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109,共6页
针对加速度计在高速旋转情况下自旋修正系数标定方案选择的问题,提出根据自旋修正系数定义和加速度计模型方程对现有标定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首先根据国军标归纳了自旋修正系数的标定要求,然后对两个标定方案分别建立了自旋修正系数标定... 针对加速度计在高速旋转情况下自旋修正系数标定方案选择的问题,提出根据自旋修正系数定义和加速度计模型方程对现有标定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首先根据国军标归纳了自旋修正系数的标定要求,然后对两个标定方案分别建立了自旋修正系数标定的数学模型,并与自旋修正系数定义表达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若基于自旋修正系数定义开展标定,国家军用标准提出的两个方案不是等效的。绕加速度计输入轴转动的方案不能用于标定自旋修正系数,而绕输入轴与摆轴角平分线转动的方案能用于标定自旋修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计 自旋修正系数 标定方案 角运动误差 数学模型 系数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应变条件下两类有限元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比较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杰 邵龙潭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3-879,共7页
对有限元边坡稳定分析方法中滑面应力分析法和强度折减法的安全系数定义进行了探讨,指出这两类方法的安全系数定义都是从强度折减的概念出发,与极限平衡方法中的安全系数定义概念上是一致的.在算例对比分析中,基于非关联流动法则,采用... 对有限元边坡稳定分析方法中滑面应力分析法和强度折减法的安全系数定义进行了探讨,指出这两类方法的安全系数定义都是从强度折减的概念出发,与极限平衡方法中的安全系数定义概念上是一致的.在算例对比分析中,基于非关联流动法则,采用与经典摩尔-库仑准则相匹配的等效D-P准则,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对天然边坡(均质边坡、有下卧软弱层、有软弱夹层带)的稳定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同传统极限平衡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两类有限元方法得到的安全系数大小以及相应滑动面形状和位置均十分接近,滑面应力分析法不适于计算失稳边坡的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边坡稳定分析 安全系数定义 滑面应力分析法 强度折减法 滑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解水波绕射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无限单元
4
作者 纪峥 李宝元 樊军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4-36,共13页
本文分析了远场绕射势的性质,提出了一个能反映远场绕射势的真实形式;并计算方便的无限元r方向的插值函数,它包括汉克尔函数渐近展开式的前二项。用这个无限元与内域有限元方法相结合,得到了非常好的精度,对垂直圆柱体来说,它与解析解相... 本文分析了远场绕射势的性质,提出了一个能反映远场绕射势的真实形式;并计算方便的无限元r方向的插值函数,它包括汉克尔函数渐近展开式的前二项。用这个无限元与内域有限元方法相结合,得到了非常好的精度,对垂直圆柱体来说,它与解析解相比,其相对误差只有10^(-4),对其它典型的例题也给出了很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限元法 汉克尔函数 解析解 渐近展开式 有限元方法 插值函数 单元式 级数形式 远场 系数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接入网链路状态信号相关性判据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浩 李超 +6 位作者 刘朋朋 李双喜 张志选 戈志群 叶晓凯 樊鹤红 孙小菡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3,共5页
针对二维光编解码接入网链路监测系统中多路距离相近用户信号叠加难以设置阈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相关性的链路状态识别算法。该算法以正常信号为基准,对实时检测的信号进行信号相关性分析,根据带补偿自定义相关系数及系统的编... 针对二维光编解码接入网链路监测系统中多路距离相近用户信号叠加难以设置阈值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相关性的链路状态识别算法。该算法以正常信号为基准,对实时检测的信号进行信号相关性分析,根据带补偿自定义相关系数及系统的编码规则判断具体分支链路状态。搭建了32用户、3路等距实验系统,等距离链路断路个数为1时,相关系数为0.626 1;断路个数为2时,相关系数分别为0.342 1、0.386 5,均在阈值区间内。仿真结果表明,针对信号相关性而提出的自定义相关系数可以有效解决二维光编解码接入网链路监测系统中相近距离用户信号叠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入网链路监测 多用户信号叠加 信号相关性 定义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and compensation of second-order sub-sampling digital frontend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洪梅 KIM Jae-hyung +3 位作者 LEE Sang-hyuk KIM Hyung-jung KIM Jin-up KOH Jong-seo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2期408-416,共9页
The problem of designing a digital frontend (DFE) was considered which can dynamically access or sense dual bands in any radio frequency (RF) regions without requiring hardware changes. In particular, second-order ban... The problem of designing a digital frontend (DFE) was considered which can dynamically access or sense dual bands in any radio frequency (RF) regions without requiring hardware changes. In particular, second-order bandpass sampling (BPS) as a technique that enables to realize the multiband reception function was discussed. In a second-order BPS system, digital reconstruction filters were utilized to eliminate the interferences generated while down converting arbitrarily positioned RF-band signals by using the direct digitization method. However, the inaccuracy in the phase shift or the amplitude mismatch between the two sample streams may cause insufficient rejection of interference. Practical problems were studied, such as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in 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and compensation methods to overcome them.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second- order BPS as a flexible DFE suitable for software-defined radio (SDR) or cognitive radio (CR), a DFE testbed with a reconfigurable structure was implemented. Moreover, with a view to further demonstrate the proposed compensation algorithm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dual bands are received simultane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ndpass sampling second order band-pass sampling RECONFIGURATION software-defined rad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管放大器与半导体放大器的理论比较以及统一它们的可能性
7
作者 A.A.库里科夫斯基 江明德 《电信科学》 1956年第4期34-38,共5页
本文比较了真空管放大器和半导体放大器线路的基本理论,从它们差别的原因找出统一化的可能性。系全苏无线电工学与电信科学技技术协会在纪念1955年的无线电日的科学常会上宣读过的报告的扩充提纲。
关键词 信号电源 电信科学 回授 系数定义 接触型 电压增益 阻扰 自激 特性方程 集电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