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外行星大气流体动力学逃逸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闫冬冬 郭建恒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4-407,共24页
近轨道~①系外行星受到其宿主恒星强烈的X射线和极紫外(X-ray and Extreme Ultraviolet,XUV)辐射。恒星辐射可能会使富气体行星的气体摆脱行星的引力束缚而逃逸到行星的洛希瓣外。随着XUV辐射的增大,行星的大气逃逸可由较缓和的金斯逃... 近轨道~①系外行星受到其宿主恒星强烈的X射线和极紫外(X-ray and Extreme Ultraviolet,XUV)辐射。恒星辐射可能会使富气体行星的气体摆脱行星的引力束缚而逃逸到行星的洛希瓣外。随着XUV辐射的增大,行星的大气逃逸可由较缓和的金斯逃逸变为剧烈的流体动力学逃逸。随着空间望远镜和地面望远镜的发展,在一些行星周围发现了膨胀的H,He,C,O,Na和Mg等元素的大气。行星大气研究从最初的紫外波段探测,已经发展到光学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探测。理论上,系外行星大气逃逸的流体动力学模型也已相继建立起来。这些模型涉及到行星大气的光化学、恒星风与行星风的相互作用、恒星辐射压以及行星磁场等方面。然而,一个包含所有过程的复杂模型还有待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行星 流体动力学 大气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北段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的变质变形演化及动力学 被引量:8
2
作者 刘建忠 李铁胜 卢良兆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1-440,共10页
通过对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宏观及微观构造和典型变质矿物的详细研究,识别出该区曾经历了两个阶段四幕变形作用和三个阶段六幕变质作用,并结合矿物温历的估算,建立了该区变质作用演化的顺时针p-T-t-D轨迹,其反映本区孔兹岩系形成于... 通过对贺兰山北段孔兹岩系宏观及微观构造和典型变质矿物的详细研究,识别出该区曾经历了两个阶段四幕变形作用和三个阶段六幕变质作用,并结合矿物温历的估算,建立了该区变质作用演化的顺时针p-T-t-D轨迹,其反映本区孔兹岩系形成于陆陆碰撞的造山环境中,构造增厚作用是其发生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变质变形演化 孔兹岩 贺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周期系外行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黄秀敏 季江徽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共24页
超短周期(ultra-short-period,USP)行星是指轨道周期小于1 d的系外行星,是近年来系外行星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前沿目标。USP行星的搜寻与确认需要借助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FT)和盒最小二乘法(the box least,BLS)等光变曲线分析... 超短周期(ultra-short-period,USP)行星是指轨道周期小于1 d的系外行星,是近年来系外行星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前沿目标。USP行星的搜寻与确认需要借助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FT)和盒最小二乘法(the box least,BLS)等光变曲线分析算法,以筛选和确认精准的周期信号。利用统计方法可得到目前USP行星的轨道周期、行星半径、宿主恒星类型等分布特征。大部分USP行星半径小于2R⊕,受行星质量限制,大多数USP行星无法通过视向速度信号测得精确的行星质量。根据已有的观测结果可算出,部分USP行星的质量小于10M⊕,由此推测这些USP的组成更接近金属与岩石混合的类地行星。由于密近轨道可能发生光致蒸发等物质损失过程,USP行星大气的存在情况尚不明确。目前,USP行星被认为起源于热木星(hot-Jupiters)或亚海王星(sub-Neptunes),但USP行星与热木星的主星金属丰度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亚海王星的光致蒸发起源理论可能性更高。USP行星轨道演化机制包括低偏心率轨道迁移和潮汐耗散的原位起源模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行星 USP行星 统计分析 行星形成及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梯度辛算法在外限制性系外行星三体问题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雅茹 刘福窑 +3 位作者 王颖 孙威 郑晶晶 肖倩倩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4-381,共18页
旋转质心坐标系下的椭圆型外限制性系外行星三体问题的哈密顿方程含有坐标和动量的交叉项,并且显含时间变量,系统不再守恒,显式力梯度辛算法无法直接应用。对此,通过扩大相空间将非保守哈密顿系统变换为自治的哈密顿系统,并重新构造力... 旋转质心坐标系下的椭圆型外限制性系外行星三体问题的哈密顿方程含有坐标和动量的交叉项,并且显含时间变量,系统不再守恒,显式力梯度辛算法无法直接应用。对此,通过扩大相空间将非保守哈密顿系统变换为自治的哈密顿系统,并重新构造力梯度辛算法,实现力梯度辛算法在椭圆型外限制性三体问题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构造的力梯度辛算法的精度优于非力梯度辛算法,并且优化后的力梯度辛算法的精度优于未优化的力梯度辛算法。此外,采用优化的力梯度算法,以及快速Lyapunov指数对椭圆型外限制性系外行星三体系统进行相空间扫描,获得了各参数对行星轨道动力学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梯度辛算法 椭圆型外限制性三体问题 外行星 混沌 动力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行星盘对行星系统形成及演化的影响
5
作者 刘慧根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8-539,共2页
系外行星的探测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话题,尤其是类地行星的探测.随着观测数据的不断积累,以及NASA的Kepler卫星的升空,越来越多的系外行星系统和类地行星被探测到,这将极大地丰富系外行星和系外行星系统的样本,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素... 系外行星的探测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话题,尤其是类地行星的探测.随着观测数据的不断积累,以及NASA的Kepler卫星的升空,越来越多的系外行星系统和类地行星被探测到,这将极大地丰富系外行星和系外行星系统的样本,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素材,使我们对系外行星的形成、演化等过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 演化 星盘 外行星 类地行星 观测数据 NASA 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海王星系统HD 106315的近2:1平运动共振捕获与轨道演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秀敏 季江徽 董瑶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89,共15页
通过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对热海王星系统HD 106315轨道迁移中的近2:1平运动共振捕获机制以及潮汐作用下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在轨道迁移阶段,初始轨道半长径、初始偏心率以及行星c的偏心率衰减系数K会对系统轨道构型产生影响... 通过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对热海王星系统HD 106315轨道迁移中的近2:1平运动共振捕获机制以及潮汐作用下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在轨道迁移阶段,初始轨道半长径、初始偏心率以及行星c的偏心率衰减系数K会对系统轨道构型产生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初始轨道半长径分别为ab^0.4 au、ac^0.8 au,偏心率eb和ec均小于0.03时, HD 106315b和HD 106315c在中央恒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原行星盘粘滞作用下向内迁移, 65000 yr左右两颗行星均可迁移至当前观测位置附近并形成近2:1平运动共振捕获.此外,中央恒星的潮汐效应也可能会对行星系统共振构型产生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当行星潮汐耗散系数Q=100时,潮汐效应造成的轨道半长径衰减使系统轨道周期比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系统脱离共振构型的原因.数值模拟结果显示, HD 106315系统内两颗行星Q103时,来自中央恒星的潮汐效应并不会使行星系统产生明显的偏心率和轨道半长径衰减,不足以使HD 106315行星系统在剩余寿命内脱离2:1平运动共振轨道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力学 外行星:动力学演化 方法: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与中国东部构造体制转换 被引量:157
7
作者 葛荣峰 张庆龙 +4 位作者 王良书 解国爱 徐士银 陈娟 王锡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0-195,共16页
本文综合应用盆地构造解析、平衡地质剖面恢复、构造物理模拟等方法,探讨了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松辽盆地基底是前侏罗纪古亚洲洋构造域众多微板块、地体拼贴形成的复合陆块。中—晚侏罗世,盆地基底受到郯(城)—庐(江)... 本文综合应用盆地构造解析、平衡地质剖面恢复、构造物理模拟等方法,探讨了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松辽盆地基底是前侏罗纪古亚洲洋构造域众多微板块、地体拼贴形成的复合陆块。中—晚侏罗世,盆地基底受到郯(城)—庐(江)断裂系北段大规模左旋走滑活动的强烈改造,派生NNE、NNW和近NS向次级断裂,控制了基底构造格局、断陷盆地分布及其构造。断陷期可划分为早、晚两个脉冲式伸展阶段,早期阶段受多方向平面式正断层控制发育堑—垒构造,具有双向纯剪伸展的特点,但NNE向拉伸更显著,可能是深部岩石圈拆沉引起热穹窿与基底断裂持续左旋走滑拉分的叠加;晚期阶段受低角度犁式正断层控制发育西断东超的复合半地堑,受控于近EW向单剪伸展机制,是区域性地壳伸展拆离与岩石圈减薄的结果。拗陷期大规模热沉降是对古太平洋构造域向东迁移的响应。白垩纪末期盆地受到NWW向脉冲式挤压而发生反转,可能与伊泽纳奇板块消亡、太平洋板块开始俯冲这一转换过程中的地体拼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构造演化 构造体制转换 郯庐断裂 地球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地行星的形成、内部结构与大气逃逸 被引量:1
8
作者 晋升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34-536,共3页
截止到2014年4月21日,已发现了1490多颗系外行星和3705颗Kepler候选体,这从观测角度证明了行星在银河系中是普遍存在的,对系外行星的研究丰富并加深了人们对行星形成与演化的认识,另外,新的观测与发现也不断提出新的科学问题,本... 截止到2014年4月21日,已发现了1490多颗系外行星和3705颗Kepler候选体,这从观测角度证明了行星在银河系中是普遍存在的,对系外行星的研究丰富并加深了人们对行星形成与演化的认识,另外,新的观测与发现也不断提出新的科学问题,本论文开展了类地行星的形成演化、内部结构以及大气逃逸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地行星 内部结构 逃逸 大气 外行星 观测角度 形成演化 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光学
9
《中国光学》 EI CAS 1999年第6期1-1,共1页
O431 99063501一些广义的Jaynes—Cummings模型中原子的相干捕获现象及动力学演化的周期性=Coherent trappingphenomenon of atoms and periodicity of dynam-ic evolution in some generalized Jaynes—Cum-mings model[会,中]/黄燕霞... O431 99063501一些广义的Jaynes—Cummings模型中原子的相干捕获现象及动力学演化的周期性=Coherent trappingphenomenon of atoms and periodicity of dynam-ic evolution in some generalized Jaynes—Cum-mings model[会,中]/黄燕霞(湖北师范学院物理系.湖北,黄石(435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相干捕获 物理 中国青年 动力学演化 学术讨论会 湖北师范学院 原子间相互作用 二维各向同性谐振子 激光光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