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心降糖通脉胶囊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1
作者 张家林 张婷 +2 位作者 裴瑞霞 白小林 杨国春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2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丹心降糖通脉胶囊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DLASO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以贝前列素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丹心降糖通脉胶囊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DLASO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以贝前列素治疗,观察组采取丹心降糖通脉胶囊联合贝前列素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下肢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肢端麻木、间歇跛行、倦怠乏力、舌苔薄白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足背动脉峰值流速、足背动脉血流量、踝肱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8、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心降糖通脉胶囊对DLASO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提高下肢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度,抑制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贝前列素 丹心降糖通脉胶囊 血流动力学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腔内血运重建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术后1年不良结局的关系
2
作者 杜媛媛 吴清凤 +4 位作者 李兰 鲁聪 王婧璇 张军波 赵庆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3-471,共9页
目的探究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行腔内血运重建术后1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诊断糖尿病合并LEASO行腔内血运重建的289例患者术前临... 目的探究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行腔内血运重建术后1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诊断糖尿病合并LEASO行腔内血运重建的289例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13~24个月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包括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和主要不良下肢事件(MALEs)(包括下肢静息痛、溃疡或皮肤缺损、坏疽、再闭塞、截肢)发生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ACEs和MALEs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队列患者术后1年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纤维蛋白原对终点事件的预测效能和最佳临界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估纤维蛋白原在各亚组间对终点事件的影响差异。结果共纳入289例患者(MACEs组55例,无MACEs组234例;MALEs组68例,无MALEs组221例),平均年龄(67.6±9.3)岁,男性215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升高的纤维蛋白原是队列患者术后1年发生MACEs(HR=1.250,95%CI:1.053~1.484,P=0.011)和全因死亡(HR=1.297,95%CI:1.030~1.633,P=0.027)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对MALEs发生无显著影响(P=0.625)。基线纤维蛋白原≥4.32 g/L是预测术后1年发生MACEs(灵敏度=0.673,95%CI:0.582~0.767;特异度=0.688,95%CI:0.562~0.775)及全因死亡(灵敏度=0.679,95%CI:0.483~0.880;特异度=0.651,95%CI:0.465~0.755)的最佳临界值。纤维蛋白原预测术后1年MACEs和全因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95%CI:0.5642~0.7391)和0.619(95%CI:0.507~0.733)。经过中位随访时间14.03个月,术前纤维蛋白原≥4.32 g/L组MACEs及全因死亡发生风险均显著高于术前纤维蛋白原<4.32 g/L组(P<0.001),且在不同亚组包括性别(男/女,交互P=0.836)、年龄(<65岁/≥65岁,交互P=0.211)、吸烟状态(从不吸烟/目前或曾经吸烟,交互P=0.779)、慢性肾脏病(是/否,交互P=0.360)和心力衰竭(是/否,交互P=0.114)中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4.32 g/L是预测糖尿病合并LEASO行腔内血运重建术后发生MACEs及全因死亡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LEASO) 糖尿病 腔内血运重建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
3
作者 郭锋 张希全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5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采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外... 目的:观察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采用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患者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管内径、血流量、踝肱指数、糖尿病足Wagner分级及炎性因子水平,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股浅动脉与髂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均更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各炎性因子水平均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足坏疽疗效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足坏疽 外周血管支架介入术 踝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误诊分析
4
作者 杨占辉 王鹏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3期22-26,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医师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曾误诊的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右小腿麻木、间歇性跛行、右足趾、小腿持续性疼痛、右足趾末...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医师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曾误诊的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右小腿麻木、间歇性跛行、右足趾、小腿持续性疼痛、右足趾末端感觉消失,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予相应治疗症状未见缓解反而加重,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右股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误诊时间3年。确诊后予相应治疗后坏疽停止进展,行人工血管移植转流和右侧前足截除术。术后3个月随访,症状消失,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恢复。1例右下肢间歇性跛行,伴下腰部疼痛不适,行腰椎CT检查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予相应治疗后,间歇性跛行症状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右膝下皮肤溃烂坏死,行右下肢动脉造影术,术中见右侧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闭塞,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误诊时间1年。确诊后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右股动脉及右足背动脉搏动恢复。术后1个月复查无下肢不适症状。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表现多样,误诊率较高,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认真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重视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早期行特异性检查方法,以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误诊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腰椎间盘突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肢动脉造影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溃疡修复术结合中医“火针”治疗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一例
5
作者 邓琦 张国鑫 +1 位作者 史雅静 赵跃斌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西医慢性溃疡修复术结合中医“火针”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创面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2023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一例,分析其一般情况及治疗方法。结果该... 目的探讨西医慢性溃疡修复术结合中医“火针”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创面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2023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一例,分析其一般情况及治疗方法。结果该患者经治疗后,患足麻木、刺痛感消失,创面愈合良好,血糖控制平稳,痊愈出院。结论西医慢性溃疡修复术联合中医“火针”治疗缺血性糖尿病足创面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溃疡修复术 火针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辨治 被引量:1
6
作者 卢晓梅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2年第2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闭塞性动脉硬化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伴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附43例报告 被引量:8
7
作者 叶建荣 周波 +4 位作者 符伟国 郭大乔 陈斌 蒋俊豪 龚剑峰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4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探讨确诊 2型糖尿病伴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检查方法。方法 主诉下肢或足部麻木或疼痛、溃疡、坏疽的 2型糖尿病患者中 ,经下肢动脉节段性测压 (踝 肱指数ABI)或彩色超声检查发现有下肢动脉缺血征象者 ,进一步作磁共振血管显像... 目的 探讨确诊 2型糖尿病伴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检查方法。方法 主诉下肢或足部麻木或疼痛、溃疡、坏疽的 2型糖尿病患者中 ,经下肢动脉节段性测压 (踝 肱指数ABI)或彩色超声检查发现有下肢动脉缺血征象者 ,进一步作磁共振血管显像 (MRA)、螺旋CT血管显像 (SCTA)或数控动脉造影检查 (DSA)以明确诊断。结果  4 3例患者经ABI测定诊断为 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BI在 0 .0 0~ 0 .6 8范围 ,平均 0 .36。全组患者均作了MRA或SCTA ,DSA检查 ,ABI无一例假阳性 ,最后确定 4 3例中 5例为主髂动脉段闭塞 ;19例为股月国动脉段闭塞 ;11例为股月国动脉伴月国动脉 1~ 2分支闭塞 ;8例为膝以下动脉闭塞。 4 3例根据造影结果分别接受了不同的手术或 (和 )药物治疗。结论 节段性测压和彩超检查是初步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无创检查方法 ,它的特点是简易、价廉、无损伤性、患者易接受 ;MRA ,SCTA也属无损伤性检查 ,对确定动脉闭塞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均十分有益 ,最精确的检查还是插管动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神经血管病 病例报告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蛭降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04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莫爵飞 闫秀峰 倪青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目的评价芪蛭降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一、二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基线具可比性的一、二期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最终治疗组纳入104例,给予常规治疗加芪蛭降糖胶囊口服;对照组纳... 目的评价芪蛭降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一、二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基线具可比性的一、二期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最终治疗组纳入104例,给予常规治疗加芪蛭降糖胶囊口服;对照组纳入42例,给予常规治疗,共观察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27%,较对照组85.7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症状积分异常显著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缓解患者下肢发凉怕冷、酸胀和皮肤紫暗方面,在控制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在8~12周时均表现为优于对照组,且治疗12周后,HbA1c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也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芪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一、二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芪蛭降糖胶囊 治疗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9
作者 萧剑彬 林少芒 +3 位作者 张智辉 李强 艾文佳 刘金铃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3期1-3,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10月4月-2012年3月收治的具有ASO临床症状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双下肢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所有扫描原始数据行冠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10月4月-2012年3月收治的具有ASO临床症状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双下肢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所有扫描原始数据行冠状、矢状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重建,并分析各段血管的显影质量和血管狭窄程度;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与MSCTA进行对比,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按照国际常用的外周血管狭窄分级方法分别对DSA和MSCTA的诊断结果进行分级,通过比较MSCTA与DSA的吻合度,评估MSCTA对糖尿病ASO的诊断效果。结果 62例患者的MSCTA的图像质量均较为理想。通过MSCTA共发现411个狭窄及闭塞,其中Ⅰ级狭窄128个,Ⅱ级狭窄158个,Ⅲ级狭窄84个,Ⅳ级狭窄41个;采用MSCTA与DSA对ASO诊断,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为诊断标准,MSCTA对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以及闭塞的诊断吻合率达到97.1%,对血管不同病变部位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80%。结论 MSCTA可以清晰的显示下肢动脉病变的部位以及程度,与DSA具有相当的效能,可以作为糖尿病ASO术前评价和筛选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2型糖尿病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0
作者 潘龙 费爱华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针夹脊穴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踝肱指数、临床症状(皮肤温度、皮肤...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针夹脊穴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踝肱指数、临床症状(皮肤温度、皮肤疼痛、皮肤色泽)评分、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跛行指数,皮肤温度、皮肤疼痛、皮肤色泽评分增加程度及踝肱指数、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升高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踝肱指数,增加患者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夹脊穴 跛行指数 踝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清差异性蛋白组学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晓虎 林裕辉 +1 位作者 徐欣 范隆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0期18-21,共4页
目的通过蛋白组学研究,鉴定合并2型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患者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血清的差异性蛋白,为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LASO提供依据。方法收集DLASO、LASO各15例患者的血清,对蛋白进行提... 目的通过蛋白组学研究,鉴定合并2型糖尿病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LASO)患者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血清的差异性蛋白,为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LASO提供依据。方法收集DLASO、LASO各15例患者的血清,对蛋白进行提取、定量和酶解,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结合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技术,鉴定DLASO、LASO患者血清中的蛋白,筛选出DLASO患者与LASO患者的差异表达蛋白。利用PANTHER数据库对鉴定得到的差异性蛋白进行生物学过程、分子作用和细胞组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蛋白质338种,筛选出差异性蛋白27种,其中DLASO患者出现表达上调蛋白8种、表达下调蛋白19种。在生物学过程方面,差异性蛋白主要为参与细胞反应(48.1%)、代谢过程(48.1%)和生物黏附(29.6%)的蛋白;在分子作用方面,差异性蛋白主要为参与细胞结合作用(33.3%)、催化活性作用(29.6%)和结构分子活性作用(18.5%)的蛋白;在细胞组分方面,差异性蛋白主要为位于细胞区域(14.8%)、细胞器(14.8%)和细胞外区域(14.8%)的蛋白。结论发现DLASO与LASO患者血清中的差异性蛋白27种,这些差异性蛋白可作为防治DLASO的潜在生物学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蛋白组学 同位素标记 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差异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介入治疗中延续护理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冉燕 魏化冰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0期82-85,共4页
目的分析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介入治疗中延续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治疗的86例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延续护理分成两组。在介入治疗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延续护理... 目的分析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介入治疗中延续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治疗的86例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延续护理分成两组。在介入治疗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延续护理,包括出院前护理和出院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自我管理水平、生活质量及血管再闭塞、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延续护理6个月后的自我管理得分明显比入院时水平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护理3、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高于入院时水平(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再闭塞发生率为6.98%、再狭窄发生率为16.28%,对照组患者再闭塞发生率为13.95%、再狭窄发生率为32.56%;两组患者之间的血管再闭塞率和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介入治疗中延续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水平,改善预后,病情复发少,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 介入治疗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郭春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6期897-899,共3页
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A评估不同程度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特点,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影像学方法。方法:对28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16层螺旋CT动脉血管造影检查,重建分析采用多平面重建、... 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A评估不同程度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特点,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影像学方法。方法:对28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16层螺旋CT动脉血管造影检查,重建分析采用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结果:共评价638段血管,449段血管狭窄,其中轻度狭窄206段、中度狭窄125段、重度狭窄72段、闭塞46段。侧支循环建立26例。发现钙化斑块或血管壁钙化512段,MPR、MIP、VR均能很好显示。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准确、可靠、无创的成像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性疾病很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应作为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糖尿病临床护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施敏 李桂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7期217-218,共2页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方法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积极作用。方法取本科186例ASO合并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临床给予整体护理,择取前期本科收治的180例实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评价。结果实验组...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方法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积极作用。方法取本科186例ASO合并糖尿病患者为实验组,临床给予整体护理,择取前期本科收治的180例实行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评价。结果实验组186例患者均治愈或好转出院,且并发症均得到有效控制;实验组以96.24%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90.00%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给予ASO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整体护理方法,对患者病症的转归和预后均有显著成效,也客观上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糖尿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红花汤剂足浴治疗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25
15
作者 胡竹芳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9期16-17,共2页
目的观察丹参红花汤剂浸泡双足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糖尿病并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服用抗凝、扩血管等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丹参红花汤剂浸... 目的观察丹参红花汤剂浸泡双足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糖尿病并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服用抗凝、扩血管等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丹参红花汤剂浸泡双足治疗。结果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动脉硬化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丹参红花汤剂浸泡双足辅助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能改善血管功能,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中药 足浴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消融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寅冬 王爱林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9期73-74,共2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56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男37例,女19例。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或切开显露插入超声消融导管,在动脉造影监视下进行血管内超声消融后,术后配合高压... 目的观察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56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男37例,女19例。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或切开显露插入超声消融导管,在动脉造影监视下进行血管内超声消融后,术后配合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结果 56例患者术后跛行距离增加,冷、凉感觉得到改善。结论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消融 高压氧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泡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乔辉 寇威 《北方药学》 2019年第10期33-33,共1页
目的:研究分析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采用中药泡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7年2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6例,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 目的:研究分析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采用中药泡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7年2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6例,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泡足治疗。分析两组症状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使用中药泡足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效果良好,症状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泡足 前列地尔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护理指导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波 朱彬 +1 位作者 卢小玲 彭旭玲 《中国民间疗法》 2010年第1期62-63,共2页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综合治疗 护理指导 中药局部外敷 综合疗法 静脉用药 口服中药 中药熏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35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汉庆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21-22,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西药个体化降糖治疗,治疗组外用中药煎剂清洗后给予黄矾散外敷;对照组用50 g/L甲硝唑...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4例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西药个体化降糖治疗,治疗组外用中药煎剂清洗后给予黄矾散外敷;对照组用50 g/L甲硝唑液外敷。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比值以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35例,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29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4.8%。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了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肢体动脉硬化闭塞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辨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欣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1年第4期287-288,共2页
目的:探讨辨证分型、证病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对21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糖尿病足并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并于治疗前后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证候积分及治疗疗效。结果:所有入选患... 目的:探讨辨证分型、证病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对21例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糖尿病足并拟行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并于治疗前后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证候积分及治疗疗效。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介入指征,辨证均为气血两虚型,治疗后证候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显效6例,有效15例,有效率为100%。结论: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糖尿病足患者,临床辨证为气血两虚型时,应及早综合评估病情,尤其是是否具有介入指征,以争取时间及时施治,避免错过治疗时机,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介入术对气血两虚证有良效,为有效治疗该证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术前评估 介入治疗 辨证分型 证候积分 气血两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