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2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视网膜黄斑水肿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兰君 陈雪艺 陈炳衡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2141-2143,共3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眼部并发症之一,而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则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首要原因。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激光光凝和手术治疗。我们主要就DME...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眼部并发症之一,而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则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首要原因。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激光光凝和手术治疗。我们主要就DME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黄斑水肿 药物治疗 激光光凝 玻璃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随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庄喜鸣 《北方药学》 2025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随黄斑水肿患者应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随黄斑水肿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研究组采...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随黄斑水肿患者应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随黄斑水肿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研究组采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功能、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体积、眼底检查指标,评价治疗效果并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黄斑视网膜体积、眼底检查相关指标、实验室指标均较前有所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视功能较前提升,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随黄斑水肿患者,可明显改善眼检查指标,治疗安全性高且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 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注射 雷珠单抗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长眼底激光联合抗VEGF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黄斑界面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李雨 孙冬敏 李英俊 《临床眼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波长眼底激光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玻璃体黄斑界面(VMI)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23年7~11月DR患者100例(100只眼)为研究对象,信封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多波长眼底激光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效果及对玻璃体黄斑界面(VMI)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23年7~11月DR患者100例(100只眼)为研究对象,信封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多波长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联合抗VEGF治疗,两组治疗5周后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症状消失时间、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玻璃体黄斑界面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5周后BCVA高于对照组(P<0.05);眼底出血吸收、渗出吸收及黄斑水肿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干预5周后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速度(M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中央静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低血流速度(Vmin)及(MV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静脉波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VIM、黄斑水肿、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出血及新的无灌注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多波长眼底激光联合抗VEGF能缩短DR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提高BCVA,改善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血流动力学水平,能降低VMI发生率,且患者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长眼底激光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黄斑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üller细胞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洁琼 吕洋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220-224,共5页
Müller细胞(MCs)是人类视网膜中最常见的神经胶质细胞。其为神经元提供稳态、代谢和功能支持。在调节细胞外空间体积、离子和水稳态以及维持血-视网膜屏障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它们释放胶质递质和其他神经活性分子,并通过神经递质再... Müller细胞(MCs)是人类视网膜中最常见的神经胶质细胞。其为神经元提供稳态、代谢和功能支持。在调节细胞外空间体积、离子和水稳态以及维持血-视网膜屏障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它们释放胶质递质和其他神经活性分子,并通过神经递质再循环影响突触活动。所有这些功能都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神经元的活动。Müller细胞支持光感受器和神经元的存活,负责视网膜的结构稳定,并且是免疫和炎症反应的调节剂。其在几乎所有致病刺激下都会被激活。反应性Müller细胞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病理状态下Müller细胞的过度激活会退出神经元保护并导致神经元变性。因此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RVO-ME)发病过程中,Müller细胞可能起到“双刃剑”的作用,因此,正确认识Müller细胞对病理刺激的反应及其对视网膜及黄斑产生的保护和损害作用,对于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的发病机制及指导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围绕Müller细胞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中的作用展开综述,旨在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ÜLLER细胞 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基线房水细胞因子水平与抗VEGF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黄颖 陈佳沁 +1 位作者 蒋沁 姚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利用基线房水细胞因子预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3个月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首诊为RVO... 目的利用基线房水细胞因子预测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3个月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首诊为RVO-ME的患者30例(30眼),在抗VEGF药物注射前行前房穿刺收集房水。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测定患者房水中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IL)和干扰素-γ(IFN-γ)等11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RVO-ME患者基线房水细胞因子水平与CMT、BCVA(logMAR)以及其变化值(基线与抗VEGF治疗3个月后差值)的相关性;在基线时与抗VEGF治疗3个月后分别分析CMT和BCVA(logMAR)间的相关性。CMT、BCVA应答者定义为从基线到抗VEGF治疗3个月后CMT、BCVA(logMAR)减少50%及以上的患者,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线房水细胞因子与RVO-ME患者抗VEGF治疗3个月后成为CMT或BCVA应答者的关系。结果与基线时相比,抗VEGF治疗3个月后RVO-ME患者CMT明显下降,BCVA明显改善(均为P<0.001)。RVO-ME患者基线时、抗VEGF治疗3个月后CMT与BCVA(logMAR)之间均呈正相关(P=0.026、0.002)。基线时,RVO-ME患者VEGF、IL-8水平与CMT均呈正相关(P=0.032、0.035);IL-6、IL-8水平与BCVA(logMAR)均呈正相关(P=0.018、0.002)。RVO-ME患者基线IL-8水平与CMT变化值呈负相关(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基线ICAM-1水平升高增加RVO-ME患者抗VEGF治疗3个月后BCVA无应答的风险(P=0.023)。结论基线IL-8与ICAM-1可能是RVO-ME抗VEGF治疗后CMT及BCVA改善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房水 细胞因子 黄斑中心凹厚度 最佳矫正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地塞米松缓释剂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被引量:5
6
作者 朱晶 吴超琼 肖泽锋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缓释剂(Ozurdex)联合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与单独使用雷珠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06/2022-12就诊于我院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确诊为非缺血型RVO-ME的... 目的:比较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缓释剂(Ozurdex)联合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与单独使用雷珠单抗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06/2022-12就诊于我院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确诊为非缺血型RVO-ME的患者,所有患者先行玻璃体腔注射0.5 mg雷珠单抗注射液,2 wk后复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300μm的42例42眼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1例21眼,即时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缓释剂)及单药治疗组[21例21眼,仍继续按3+按需(PRN)方式行雷珠单抗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及分组治疗后2 wk,1、2、3、4、5、6 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CRT及眼压的改变,并观察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分组治疗后2 wk,1、2、3、4、5、6 mo,两组患者BCVA及CRT的改善程度较治疗前显著好转(均P<0.01);治疗后2、3 mo,两组间BCVA及CRT比较有差异(均P<0.05),治疗后2 mo时联合治疗组BCVA字母数增加最明显。单药治疗组黄斑水肿平均复发时间为1.45±0.53 mo,雷珠单抗注射平均4.21±0.78次,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联合治疗组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结膜下出血和眼压升高,局部使用降压药后眼压可控制,没有患者需接受抗青光眼及白内障手术。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地塞米松缓释剂联合雷珠单抗治疗RVO-ME与单独使用雷珠单抗治疗相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有效减轻黄斑水肿,疗效持续时间长,可有效减少玻璃体腔注药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缓释剂 雷珠单抗注射液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玻璃体腔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灌注区、黄斑区双激光方案在视网膜静脉分枝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汤丽燕 李俊 +1 位作者 孙巧红 陈利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116-120,共5页
目的 探讨无灌注区、黄斑区双激光方案在视网膜静脉分枝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50例BRVO继发ME患者分为对照组(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 目的 探讨无灌注区、黄斑区双激光方案在视网膜静脉分枝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50例BRVO继发ME患者分为对照组(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和双激光组(雷珠单抗联合无灌注区、黄斑区双激光治疗),各75例。治疗后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恢复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内压(IOP)、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黄斑区血流情况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双激光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BCVA高于治疗前,IOP、CMT低于治疗前,且双激光组BCVA高于对照组,IOR、CM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浅、深层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且双激光组高于对照组(P<0.05)。双激光组囊样渗漏、弥漫渗漏、局部渗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无灌注区、黄斑区双激光治疗BRVO继发ME可提高雷珠单抗的效果,促进患者视力恢复,还可改善黄斑区血流状况,减少血管渗漏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珠单抗 无灌注区 黄斑 视网膜静脉分枝阻塞 黄斑水肿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眼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激光疗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胡婷婷 晁小蕊 +1 位作者 霍方方 谢艳艳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观察眼底激光疗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120例DR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光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激光... 目的:观察眼底激光疗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120例DR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光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激光组予以眼底激光疗法治疗,联合组采用雷珠单抗联合眼底激光疗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出血吸收时间、黄斑水肿消散时间、渗出吸收时间,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住院时间、出血吸收时间、黄斑水肿消散时间、渗出吸收时间[(1.35±0.46)周、(2.25±0.34)周、(4.22±1.36)周、(10.24±2.25)周]均低于激光组[(2.14±0.76)周、(2.88±0.82)周、(5.41±1.75)周、(12.33±3.14)周](P<0.05);联合组治疗1、3个月后的黄斑中心凹厚度[(331.25±20.61)μm、(251.22±20.46)μm]均低于激光组[(345.25±20.52)μm、(265.25±20.41)μm](P<0.05),黄斑区视网膜厚度[(324.33±20.65)μm、(241.54±20.37)μm]均低于激光组[(340.45±20.72)μm、(255.36±20.73)μm](P<0.05);联合组治疗1、3个月后的眼压[(15.44±3.46)mmHg、(12.49±3.61)mmHg]均低于激光组[(18.76±4.27)mmHg、(15.36±3.77)mmHg](P<0.05),最佳矫正视力[(0.66±0.19)、(0.81±0.25)]均高于激光组[(0.48±0.16)、(0.59±0.21)](P<0.05);联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激光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底激光疗法联合雷珠单抗能加快DR患者康复进程,对改善视网膜结构参数及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眼底激光疗法 雷珠单抗 视网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临床应用分析
9
作者 刘晶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2期38-41,共4页
目的:分析康柏西普联用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安顺市妇幼保健院于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共45只眼)。对照组进行激... 目的:分析康柏西普联用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安顺市妇幼保健院于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共45只眼)。对照组进行激光治疗,观察组应用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视网膜厚度、最佳矫正视力、不良反应发生率、黄斑水肿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视网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其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斑水肿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黄斑水肿消退、视力改善,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激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中OCT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洋 解颖 董志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912-916,共5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第二常见的致盲性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其继发的黄斑水肿(ME)是导致中心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生成高分辨率的组织横截面图像,清楚地显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各层结构,OCT生物标志物对RVO-ME的早...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第二常见的致盲性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其继发的黄斑水肿(ME)是导致中心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生成高分辨率的组织横截面图像,清楚地显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各层结构,OCT生物标志物对RVO-ME的早期精准诊断、疾病发展的预示及视力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OCT下RVO-ME的视网膜厚度、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视网膜内层超反射率、外界膜及椭圆体带的完整性、中央凹第三高反射带、高反射点、急性黄斑旁中心中层视网膜病变、中界膜征、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高度、黄斑体积以及脉络膜厚度等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以期为RVO-ME病情评估、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视功能的预后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矩阵扫描激光与多波长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11
作者 韩静 郭勇 +1 位作者 刘燕 严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7-89,共3页
目的对比577 nm多点扫描矩阵激光与多波长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NPDR)合并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将SNPDR合并黄斑水肿的68例(76只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6只眼采用577 nm多点扫描矩阵激光分2次完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单点模... 目的对比577 nm多点扫描矩阵激光与多波长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SNPDR)合并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将SNPDR合并黄斑水肿的68例(76只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6只眼采用577 nm多点扫描矩阵激光分2次完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单点模式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B组40只眼采用多波长扫描激光分4次完成PRP,黄光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时采用ETDRS视力表检测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视乳头旁视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结果两组BCVA于激光治疗后缓慢上升,治疗3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P均<0.05;治疗1周、1个月、3个月时两组BCVA比较,P均>0.05。两组CMT于治疗1个月时较治疗前均减少(P<0.05),3个月时较治疗前略增加(P>0.05),治疗1周、1个月、3个月时两组间CMT比较,P均>0.05。治疗后A组平均RNFL厚度未见明显变化,而B组平均RNFL厚度于治疗3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增加(P<0.05),两组3个月时RNFL厚度比较,P<0.05。结论 577 nm多点扫描矩阵激光与多波长激光对SNPDR合并黄斑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多波长激光在治疗后短期可能引起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视网膜光凝 黄斑格栅光凝 多点矩阵扫描激光 多波长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经抗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黄斑水肿转归与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5
12
作者 冯希敏 张凤妍 +1 位作者 祁颖 邵敬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经抗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后黄斑水肿(DME)转归与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41例(79眼)重... 目的探讨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经抗VEGF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后黄斑水肿(DME)转归与术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41例(79眼)重度NPDR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患者HbA1c水平分为4组:A组11例(21眼),患者HbA1c≤6.5%;B组10例(19眼),患者HbA1c>6.5%~8.0%;C组10例(20眼)患者HbA1c>8.0%~9.0%;D组10例(19眼),患者HbA1c>9.0%。所有患者眼内先行注射康柏西普0.05 mL,术后1周内接受常规532 nm氩绿激光PRP治疗。康柏西普的眼内注射频次为每月1次,共3次。所有患眼均行黄斑部OCT检查,记录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眼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平均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AT)及黄斑部体积(CV)。应用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分析4组患者间及不同时间CMT、CAT、CV的差异。结果经两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术前不同HbA1c水平和不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患者的CMT、CAT、CV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4组患者CMT、CAT、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A组、B组、C组患者CMT、CAT、CV均较术前下降(均为P<0.05),且随着术前HbA1c水平的增高,下降幅度减小;术后1周,D组患者CMT、CAT、CV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3个月,4组患者CMT、CAT、CV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抗VEGF联合PRP治疗后重度NPDR患者DME的转归与患者术前HbA1c水平关系密切,HbA1c水平越低,治疗效果越好,HbA1c水平越高,术后DME的消退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黄斑水肿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激光治疗前后视网膜功能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瑞雪 唐广贤 +2 位作者 邸平会 任骞 李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50-552,共3页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0-03/2014-03我院眼科经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行黄斑格栅光凝的患者19例30眼,于治疗前及黄斑格栅光凝治疗后3mo均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并...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0-03/2014-03我院眼科经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行黄斑格栅光凝的患者19例30眼,于治疗前及黄斑格栅光凝治疗后3mo均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激光治疗后中心凹处a、b波振幅密度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t=-3.7683,P<0.01;t=-3.6570,P<0.0 1);激光治疗前后a、b波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t=1.7103,P>0.05;t=1.5623,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区a、b波振幅密度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t=4.8337,P<0.01;t=-2.0376,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区a、b波潜伏期均延长,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2.1892,P<0.05;t=-3.5024,P<0.01)。激光治疗前后黄斑外区a、b波振幅密度均无统计学差异(t=-1.4387,P>0.05;t=-0.1766,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外区a、b波潜伏期均延长,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2.0905,P<0.05;t=-2.5646,P<0.05)。结论:激光光凝治疗改善了中心凹处视网膜的功能,有益于视力的改善,但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对黄斑区和黄斑外区视网膜的功能有广泛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黄斑水肿 光凝 多焦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功能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弥漫性黄斑水肿 被引量:14
14
作者 林艳辉 郭小健 +1 位作者 朱小华 高建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540-542,共3页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弥漫性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以减轻黄斑部水肿,增进视力。方法:选择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13例17眼,向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4mg/0.1mL,术前、术后及术后,1,2,3,6mo分别进行最佳矫正视力、...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弥漫性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以减轻黄斑部水肿,增进视力。方法:选择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13例17眼,向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4mg/0.1mL,术前、术后及术后,1,2,3,6mo分别进行最佳矫正视力、OCT、HRT-II检查。结果:术后6mo各随访时间点平均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01),术后6mo与术后3mo比较,视力显著回退(P=0.033);术后6mo内黄斑中心凹1mm范围内神经感觉层平均厚度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P<0.001),术后6mo较术后3mo有显著增厚(P=0.001);术后3mo各随访时间点e值较术前显著降低(P=0.000)。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在短期内能够有效减轻由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弥漫性黄斑水肿,恢复视力,但随后疗效会逐渐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黄斑水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腔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倍频532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傅永艳 孙婥 金永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947-948,共2页
目的:探讨倍频532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5/2003-07倍频532nm激光治疗的DME患者46例(86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视力及水肿消退的情况。... 目的:探讨倍频532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5/2003-07倍频532nm激光治疗的DME患者46例(86眼)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视力及水肿消退的情况。结果:46例(86眼)中对局限性水肿型、视力提高、不变、下降的情况分别是14眼(37%),24眼(63%),0眼。弥漫性水肿型视力提高、不变、下降的情况为7眼(15%),35眼(73%),6眼(12%)。DME消退情况:前者消退11眼(29%),好转26眼(68%),无效或加重1眼(3%);后者消退6眼(12%),好转22眼(46%),无效或加重20眼(42%)。结论:532nm激光治疗DME有效,且光凝对局限性水肿的治疗效果好于弥漫性水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水肿 视力 黄斑水肿 消退 弥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黄斑水肿的国际临床分类法 被引量:98
16
作者 惠延年 王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P)和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的国际临床分类法以及有关的问题。方法:复习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以及作者原先收集的分类资料。结果:根据对DRP病理和临床眼底病变发展... 目的:介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P)和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的国际临床分类法以及有关的问题。方法:复习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以及作者原先收集的分类资料。结果:根据对DRP病理和临床眼底病变发展的认识,在世界各地已产生多种分类法。在近10多年来,美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和威斯康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研究(WESDR)对大量病例进行了详细观察,成为新分类法的基础。经15个国家32位学者参与,提出了主要依据检眼镜可观察指标的DRP 5期分类法;对DME程度分为有或无2类,如果存在DME,则分为轻、中和重3级。结论:DRP和DME国际临床分类法的建立,将对糖尿病相关性盲的防治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国际临床分类法 DRP DME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水肿与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的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滕娟 陈小红 +2 位作者 陈梅珠 王云鹏 余海跃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观察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伴临床有意义的黄斑水肿(clinically significant macular edema,CSME)时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情况,探讨糖... 目的观察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伴临床有意义的黄斑水肿(clinically significant macular edema,CSME)时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的情况,探讨糖尿病患者SFCT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按2014年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分期标准将NPDR患者分为伴CSME(NPDR CSME+)组15例(21眼),不伴CSME(NPDR CSME-)组21例(36眼)。比较两组之间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及SFCT是否存在差异性。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NPDR CSME+组与NP-DR CSME-组间性别、眼别、年龄、眼轴长度、眼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PDR CSME+组SFCT为(328.24±101.92)μm,NPDR CSME-组为(235.31±66.98)μm,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56,P=0.000)。NPDR患眼CRT与SFCT呈正相关关系(r=0.473,P=0.000)。结论NPDR伴有CSME时,SFCT显著增厚,并且SFCT的增厚与CSME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图像黄斑水肿等级自动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郑绍华 陈健 +1 位作者 潘林 余轮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7-695,共9页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可以出现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任何阶段,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DME自动分析是DR筛查的关键内容。依据DME国际临床分级标准,通过检测并判断硬性渗出(HEs)是否接近或涉及黄斑中心,可对眼底...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可以出现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任何阶段,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DME自动分析是DR筛查的关键内容。依据DME国际临床分级标准,通过检测并判断硬性渗出(HEs)是否接近或涉及黄斑中心,可对眼底图像进行DME等级的自动分析。HEs检测选择基于现有的数学形态学方法的综合改进;黄斑中心定位则引入定向局部对比度滤波结合局部血管密度的新方法,可同步确定并去除视盘区域,以消除对HEs检测的影响,其中血管密度仅需提取粗血管网络。经开放的HEI-MED数据集中169幅眼底图像的测试,HEs检测在图像水平上获得100%敏感性和92.2%特异性;黄斑中心定位正确率98.2%;各DME等级评价正确率均在88%以上,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黄斑水肿 眼底图像 黄斑定位 定向局部对比度 硬性渗出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弥漫性黄斑水肿的激光治疗 被引量:8
19
作者 邹俊 杨冠 +1 位作者 方玲辉 陈国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4期298-299,共2页
目的 评价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伴有弥漫性黄斑水肿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4 0例 5 0眼伴有弥漫性黄斑水肿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采用氩绿激光进行黄斑格栅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分析视力... 目的 评价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治疗伴有弥漫性黄斑水肿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4 0例 5 0眼伴有弥漫性黄斑水肿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采用氩绿激光进行黄斑格栅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分析视力、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的变化。结果 激光治疗后随访 6~ 30个月 ,5 0眼中 36眼治疗有效 ;76 %患眼的视力稳定 ,视力进步者占 12 % ;6 2 %患眼黄斑水肿明显减少 ,黄斑水肿完全消退者占 10 % ;视网膜新生血管或视盘新生血管完全消退者为 12 % ,部分消退者为 5 6 % ,余 14眼 (2 8% )治疗无效。结论 全视网膜光凝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是治疗伴有弥漫性黄斑水肿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激光 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后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变化 被引量:9
20
作者 冯超 徐冲 +1 位作者 阎静 吴建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后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明确脉络膜厚度与患者视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患者23例(23眼),每月眼内...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后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情况,明确脉络膜厚度与患者视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患者23例(23眼),每月眼内注射1次雷珠单抗并连续接受3次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同时记录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和最佳矫正视力。分析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最佳矫正视力的动态变化情况以及相关性。结果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和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均连续下降,前两个月与治疗前相比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第3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0.01)。最佳矫正视力在治疗过程中持续得到改善,前两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第3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治疗前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2=0.94,P=0.00);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R^2=0.93,P=0.00;R^2=0.82,P=0.00)。治疗前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厚度与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之间也存在正相关性(R^2=0.83,P=0.00)。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之间同样存在正相关性(R^2=0.84,P=0.00)。结论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可以作为评价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病情变化的有效临床指标,而且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脉络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