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26篇文章
< 1 2 1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化瘀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肖莉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1期199-200,共2页
目的:分析用活血化瘀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近年来在信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7例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患者,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抓阄的方式将这97例患者分为治疗X组(n=42)和治疗Y组(... 目的:分析用活血化瘀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取近年来在信丰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7例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患者,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抓阄的方式将这97例患者分为治疗X组(n=42)和治疗Y组(n=45)。使用二甲双胍对治疗X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活血化瘀法联合二甲双胍对治疗Y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眼底微血管瘤的数量、眼底渗出灶的面积、黄斑水肿的面积以及其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Y组患者眼底微血管瘤的数量少于治疗X组患者,其眼底渗出灶的面积和黄斑水肿的面积均小于治疗X组患者,其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治疗X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活血化瘀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 二甲双胍 联合 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中未折叠蛋白反应:蛋白质折叠的意义和治疗潜力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飞宇 黄敏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96-1200,共5页
血管生成是由多因素共同参与调节,涉及正常的胚胎发育以及出生后的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则是眼科疾病中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其中视网膜和脉络膜异常的血管... 血管生成是由多因素共同参与调节,涉及正常的胚胎发育以及出生后的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则是眼科疾病中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其中视网膜和脉络膜异常的血管生长是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它与血管变性、缺血、视网膜组织血管重构互为因果并动态关联。了解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机制,研发具有创新性的治疗方案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 protein response,UPR)在调节血管生成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总结了目前在视网膜内质网中的UPR相关研究以及UPR在DR新生血管形成和血管重构的信号,强调这些应激反应途径在预防和治疗导致视力缺陷和失明的DR中的潜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折叠蛋白反应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在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及对促炎因子的影响
3
作者 张新桥 李幸 +2 位作者 刘明远 张慧芹 陈海婷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研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在改善老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预后中的价值及对促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126只眼)老年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其均拟行... 目的研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在改善老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预后中的价值及对促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126只眼)老年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其均拟行玻璃体切除术(PPV),按照患者PPV术前是否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分为观察组(33例,45只眼;注射抗VEGF药物)及对照组(60例,81只眼;未注射抗VEGF药物),在23G玻璃体切除术开始前,采集患者患眼房水,检测房水内血管内皮生长-A(VEGF-A)、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并观察两组PPV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视力。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检验。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患者房水内VEGF-A与其他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眼房水内VEGF-A、IL-6以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观察组房水内VEGF-A水平与IL-6及TNF-α水平之间均呈弱正相关(r=0.261,0.273;P=0.037,0.03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新生血管出血次数、电凝止血使用次数、术中医源性裂孔眼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周,观察组视力提高率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及术后再出血眼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抗VEGF药物能有效减少老年PDR患者PPV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此外,抗VEGF药物还可能通过降低患眼VEGF-A及炎症因子水平,帮助控制PDR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细胞因子 手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无灌注区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影响
4
作者 夏得喻 张金燕 +4 位作者 王明方 姜清敏 徐登瑞 石雅文 李秀云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5-381,共7页
目的通过全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不同层次和区域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对NVG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本研究... 目的通过全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对比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不同层次和区域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对NVG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本研究纳入于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原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PDR患者33例(33眼,单纯PDR组)及NVG患者30例(30眼,PDR合并NVG组)。使用SS-OCTA进行眼底检查,并使用ImageJ软件手动勾画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NPA边界。视网膜按照两种方式分区,不同的同心圆分区:中心凹区、旁中心凹区、中心凹周围区、环区6-9、环区9-12、环区12-外周;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作水平线和垂直线分为四个象限:颞上、颞下、鼻上和鼻下象限。统计两组患者各分层、各分区的NPA面积及缺血指数(ISI),比较两组患者SCP层和DCP层不同同心圆和不同象限的NPA和ISI差异,分析NPA的分布特点以及NPA对NVG的影响。结果(1)两组患者DCP层NPA面积、ISI均大于SCP层(均为P<0.001);PDR合并NVG组患者SCP、DCP层的NPA面积、ISI均大于单纯PDR组(均为P<0.001)。(2)在颞上、颞下、鼻上、鼻下象限,PDR合并NVG组患者SCP层、DCP层的NPA面积和ISI均大于单纯PDR组(均为P<0.01)。各组内分别在SCP层和DCP层中,颞下象限的NPA面积最大(均为P<0.01)。(3)两组患者在SCP层及DCP层环区6-9、环区9-12、环区12-外周的NPA面积及I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各组内分别在SCP层、DCP层中不同环形分区的NPA面积及I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经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SCP层、DCP层环区12-外周的NPA面积及ISI均大于其他区域(均为P<0.05),环区9-12的NPA面积及ISI均大于旁中心凹区、中心凹周围区,环区6-9的NPA面积及ISI均大于旁中心凹区(均为P<0.05),其余环形区域的NPA面积、IS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P层鼻下象限NPA面积、ISI与PDR继发NVG的风险均呈负相关(P=0.036、0.038)。DCP层鼻下象限NPA面积和ISI增大是PDR继发NVG的危险因素,并增加其发生风险(P=0.029、0.028)。结论PDR患者DCP层鼻下象限的NPA面积和ISI增加是继发NVG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无灌注区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娟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3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8月在渭南市第一医院接受诊治的疑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DR组(78例)和非DR组(20例...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8月在渭南市第一医院接受诊治的疑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综合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DR组(78例)和非DR组(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观察两组视网膜新生血管、黄斑水肿、黄斑结构改变的发生情况,以及视网膜可视区面积、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视网膜新生血管区面积,计算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能值。结果:DR组视网膜新生血管、黄斑水肿、黄斑结构改变发生率分别为83.33%、84.62%、84.62%,高于非DR组的55.00%、60.00%、55.00%(P<0.05)。DR组的视网膜可视区面积、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视网膜新生血管区面积均高于非DR组(P<0.05)。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15%(75/78)、95.00%(19/20)、95.92%(94/98)。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较高,可观察到患者视网膜、黄斑的病变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敏感度 特异度 准确度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联合甲钴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恢复及血管新生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李新星 陈会振 方晏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恢复、眼底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管新生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于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恢复、眼底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管新生因子、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于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就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采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钴胺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眼底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新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骨膜蛋白(periostin)]、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BCVA、眼压和CMT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患者BCVA高于对照组,眼压和CMT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血清SOD、VEGF、IGF⁃1、periostin水平较治疗前降低,MD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患者血清SOD、VEGF、IGF⁃1、periost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DA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PSV、EDV较治疗前均升高,且研究组患者PSV、EDV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甲钴胺治疗有助于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血液微循环,抑制无功能性新生血管形成,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视网膜的损伤,恢复视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康柏西普 甲钴胺 视功能 血管新生因子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炎性指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影响
7
作者 王明方 祝文文 +5 位作者 夏得喻 徐登瑞 石雅文 付鸿臣 赵倩 李秀云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6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相关炎性指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患者有无NVG分为两组:单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单纯PDR组,148例)和继发于PDR的NVG患者(PDR继发NV... 目的:探讨外周血相关炎性指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患者有无NVG分为两组:单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单纯PDR组,148例)和继发于PDR的NVG患者(PDR继发NVG组,142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炎性指标水平,包括白细胞相关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以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炎性指标的差异及与PDR继发NVG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基本特征无差异,具有可比性。单纯PDR组与PDR继发NVG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存在差异(均P<0.05),PDR继发NVG组明显高于单纯PDR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是PDR患者继发NVG的影响因素。结论: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可能与PDR进展为NVG有关,可能对PDR患者继发NVG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炎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多糖通过促进lncRNA MEG3表达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8
作者 李能 来坚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探究当归多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8只C57BL/6J小鼠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R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当归多糖组(289 mg·kg^(-1)当归多糖干预)、阳性对照组(217 mg·kg^(-1)羟苯磺酸钙干预)、模型组... 目的探究当归多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8只C57BL/6J小鼠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R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当归多糖组(289 mg·kg^(-1)当归多糖干预)、阳性对照组(217 mg·kg^(-1)羟苯磺酸钙干预)、模型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每组6只,选取6只正常小鼠设为空白组(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药28 d。ARPE-19细胞高糖培养基(25 mmol·L^(-1)葡萄糖)培养建立DR细胞模型,设为阴性对照组(对照载体)、lncRNA MEG3组(lncRNA MEG3过表达载体)、模型组(未转染载体的DR细胞),未经25 mmol·L^(-1)葡萄糖处理的细胞设为空白组,均培养24 h。检测小鼠空腹血糖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组织病理学变化;qPCR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中lncMEG3 mRNA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ARPE-19细胞的细胞活性;ELISA实验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和ARPE-19细胞中IL-1β及IL-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小鼠视网膜组织和ARPE-19细胞中细胞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GSDMD-N、NLRP3、IL-1β及IL-18)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血糖含量较空白组上升,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血糖含量较模型组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损伤严重,细胞排列紊乱、疏松;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组织排列较整齐、紧密,组织损伤减轻。空白组、模型组、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lncMEG3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5±0.114、0.423±0.054、0.701±0.101及0.593±0.084。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中lncMEG3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CCK-8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ncRNA MEG3组ARPE-19细胞在48、72 h时存活率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ELISA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IL-1β与IL-6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模型组相比,当归多糖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IL-1β与IL-6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RPE-19细胞中IL-1β及IL-6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ncRNA MEG3组ARPE-19细胞中IL-1β及IL-6以及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当归多糖可通过促进lncRNA MEG3表达,下调炎症因子IL-1β与IL-6表达水平以及Caspase-1、Cleaved-Caspase-1、GSDMD、GSDMD-N、NLRP3、IL-1β及IL-18蛋白的表达,进而改善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lncRNA MEG3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
9
作者 张宗群 田雪品 +2 位作者 牛海文 苏航 翟铁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5年第1期97-100,81,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及维生素D补充对DR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6月—202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58例T2DM为研究对象,收集... 目的:探讨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及维生素D补充对DR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3年6月—202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58例T2DM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身高、体重、疾病史等一般信息、实验室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检测数据等。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R组和非DR组,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DR发生的关系。进一步将DR患者随机分为维生素D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干预,维生素D干预组给予口服活性维生素D3,观察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血清25(OH)D3、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158例T2DM患者中,共52例检出患有DR,患病率为32.91%。病程长、FPG水平高、HbA1c水平高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分析结果中均有OR>1、P<0.05,而血清25(OH)D3是DR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维生素D干预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及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FPG、HbA1c、TG、TC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T2DM患者DR患病率高,较高的血清25(OH)D3水平是其保护因素,且对DR患者进行维生素D补充,可改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横断面研究 干预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及对视力恢复的影响
10
作者 要博 冯炜 辛志坤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7期28-32,共5页
目的分析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术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8例DR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4例(54眼)。对照组患者接受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常规全视网膜光凝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全玻璃... 目的分析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术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8例DR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4例(54眼)。对照组患者接受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常规全视网膜光凝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术。对比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水肿情况、视网膜荧光造影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术后1周相比,两组术后1、3个月BCV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两组各时间点BCVA水平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黄斑水肿发生率为7.41%(4/54),低于对照组的16.67%(9/54),但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86,P=0.139>0.05)。观察组黄斑水肿消失时间为(1.29±0.35)个月,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16±0.71)个月(t=2.289,P=0.043<0.05)。观察组视网膜无灌注区、视盘血管渗漏、视网膜血管渗漏、后极部出血点、后极部硬性渗出发生率分别为5.56%、1.85%、1.85%、5.56%、5.56%,低于对照组的18.52%、14.81%、12.96%、22.22%、20.3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常规全视网膜光凝术或联合超全视网膜光凝术,均具有改善DR患者视力、降低黄斑水肿发生率的作用,但超全视网膜光凝术在缩短黄斑水肿消失时间、降低视网膜无灌注区、视盘血管渗漏、视网膜血管渗漏发生率等方面的疗效更加显著,同时也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玻璃体切除术 超全视网膜光凝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力 黄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学研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晓静 张越 +1 位作者 许衍辉 陈志敏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3-409,共7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DM)患者中最为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病因复杂多变,涉及多方面因素。DR在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多个组学层面上均展现出独特的表征,为探索并开发DR新型治疗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DM)患者中最为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病因复杂多变,涉及多方面因素。DR在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多个组学层面上均展现出独特的表征,为探索并开发DR新型治疗策略开辟了崭新路径。然而,单一组学方法固有的局限性,仅能从单一维度剖析疾病背后的生物学与分子机制,难以全面捕捉DR的复杂本质。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飞速进步,多组学联合分析融合了不同组学技术的优势,能够从多维度、多层次深入探究DR的发病机制。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多组学技术在揭示DR发病机制及其复杂分子机制方面的最新进展,深入探讨多组学技术为DR研究带来的新机遇、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多组学技术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IF-1α通路探讨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霞 易勉 +4 位作者 李灵 岳江 赵静 罗杏梅 黄洁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1,共6页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对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大鼠)、DR组(糖尿病模型大鼠)及芍药苷组(糖尿病模型大鼠且给予80 mg·kg^(-1)芍药...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对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大鼠)、DR组(糖尿病模型大鼠)及芍药苷组(糖尿病模型大鼠且给予80 mg·kg^(-1)芍药苷灌胃)],每组各10只。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RMECs)并分为3组[对照组(5 mmol·L^(-1)葡萄糖培养)、高糖组(30 mmol·L^(-1)葡萄糖培养)及芍药苷组(30 mmol·L^(-1)葡萄糖+20 mol·L^(-1)芍药苷培养)],均混合培养24 h。血糖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HE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及rRMECs中的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水平;RT-qPCR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及rRMECs中的HIF-1α与VEGF mRNA水平;EdU试剂盒染色检测rRMECs增殖能力;对应试剂盒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CCK-8实验检测rRMECs细胞活性;Trallswell检测rRMECs细胞侵袭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IF-1α与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空腹血糖、TC、TG及LDL-C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DR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疏松,界限不清;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疏松程度改善,界限略清。与对照组相比,DR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HIF-1α与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HIF-1α与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RMECs的细胞活性、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芍药苷组rRMECs的细胞活性、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RMECs中的HIF-1α与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芍药苷组rRMECs中HIF-1α与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芍药苷可下调HIF-1α/VEGF通路改善DR大鼠视网膜组织炎性损伤,抑制rRMECs的细胞活性、增殖及侵袭能力,从而抑制微血管形成,改善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缺氧诱导因子-1α通路 芍药苷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联合激光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艳华 张茉莉 +1 位作者 魏文斌 焦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48-151,共4页
目的:评价复方樟柳碱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安全性及血液流变学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3-05/07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并诊断为重度非增殖期DR(NPDR)和... 目的:评价复方樟柳碱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安全性及血液流变学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3-05/07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并诊断为重度非增殖期DR(NPDR)和增殖期DR(PDR)的患者80例16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80眼和观察组40例80眼,对照组仅接受532 nm激光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观察组PRP治疗同时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 mo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眼底血管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底变化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分析,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治疗后2 mo观察组的最佳矫正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眼底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恢复更好(均P<0.05),观察组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的流变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流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532 nm激光光凝治疗DR可以使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液流变学指标好转,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樟柳碱 激光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4
作者 王之惠 白晓温 +7 位作者 王梦頔 于镇婕 王岚 刘畅 孙彤 刘文娟 李晶 任永霞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66,共5页
目的 构建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风险模型并验证其预测能力,为相关人员风险筛查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就诊于天津市某2所医院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 构建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风险模型并验证其预测能力,为相关人员风险筛查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就诊于天津市某2所医院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7∶3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327)和验证组(n=140)。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校正图、Hosmer-Lemeshow检验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es, DCA)等不同方法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体质量指数、病程、糖尿病治疗、药物依从性、身体活动水平、饮食依从性是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训练组和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1(95%CI 0.880~0.942)和0.905(95%CI 0.854~0.956)。两个队列的校准曲线在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训练组和验证组P值分别为0.161和0.415。结论 构建的风险模型可预测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风险,其在筛查中青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危人群中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列线图 风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德尔随机化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筱荣 任邵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也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DR的复杂病理机制及其与其他代谢紊乱的紧密联系,探索其病因并开发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紧迫需求。孟德尔随机化作为一种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也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DR的复杂病理机制及其与其他代谢紊乱的紧密联系,探索其病因并开发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紧迫需求。孟德尔随机化作为一种新兴的因果推断方法,通过利用遗传变异来推断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能够有效控制混杂因素和逆因果关系的影响。本述评旨在介绍孟德尔随机化及其在DR病因探索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同时分析当前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孟德尔随机化 单核苷酸多态性 因果推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糖尿病肾病的预测和诊断价值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鹏竣 温莹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均属于糖尿病相关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最直观的病理表现,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平行性。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有创的肾穿刺活检。糖尿病肾病和...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均属于糖尿病相关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最直观的病理表现,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平行性。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有创的肾穿刺活检。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预测彼此的发生与发展,但目前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本文通过综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寻找二者共同的生物学标志物,为糖尿病肾病的预防、提前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血管病变 生物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伞状系统评价
17
作者 令娟 关婧楠 +2 位作者 罗向霞 谢卓霖 罗旭飞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目的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VEGF)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进行伞状系统评价,并以质量评价工具AMSTAR 2及PRISMA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图表结合的形式展示证据质量的分布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 目的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VEGF)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进行伞状系统评价,并以质量评价工具AMSTAR 2及PRISMA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图表结合的形式展示证据质量的分布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万方及CNKI数据库,获取基于抗VEGF药物治疗DR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3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阅读文献并提取资料后,采用AMSTAR 2量表和PRISMA声明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进行伞状评价。结果最终纳入研究27篇,抗VEGF药物治疗DR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及报告学质量为中等偏低质量。AMSTAR 2评价结果显示,对前期研究方案预先制定及纳入研究的资助来源等内容的阐述亟待提高;PRISMA结果显示,影响报告质量的条目内容主要为方案与注册、文献检索、补充分析与资助来源等。结论抗VEGF药物治疗DR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学质量有待提高,在撰写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章时研究者应当注意遵照AMSTAR 2量表和PRISMA声明要求以提升其方法学的质量和报告规范,从而提供更高质量证据等级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伞状评价 AMSTAR 2 PRI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18
作者 马晓花 罗向霞 +1 位作者 庄家圆 康莉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6期900-905,共6页
目的:基于CiteSpace对2014年1月至2024年1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基于CNKI数据库检索文献,采用Note Express和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年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突现分析,... 目的:基于CiteSpace对2014年1月至2024年1月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基于CNKI数据库检索文献,采用Note Express和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年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突现分析,绘制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643篇中文文献,年发文量呈现波动趋势,研究机构以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为主;形成了糖尿病、中医药、综述等20个高频关键词和芪明颗粒、数据挖掘等突现关键词;2014年开始重点在治疗方法探索及对中成药疗效的关注;2016-2018研究视角向症状及多因素分析扩展;2018-2020年对证型和疾病阶段深入研究,2019年后突显中医特色疗法和以患者为中心理念;2022-2024年研究方法创新及中医络脉理论成为新热点。结论:中医药治疗DR的研究目前仍处于上升阶段,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芪明颗粒的应用,未来发展趋势聚焦于疗效评价及作用机制探索。若能够结合不同疗法的联合应用并开展长期随访的临床研究,将有望为循证医学提供更充分的证据支持,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潜力,推动其在DR防治领域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医药 知识图谱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19
作者 江婕妤 王雨莎 +3 位作者 廉艺童 阳承 刘志敏 陈向东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5期112-117,共6页
从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BRB)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两方面总结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与RPE细胞的结构与主要功能作用,指出在DR发生发展中,修复BRB外屏障的RPE细... 从血-视网膜屏障(blood-retinal barrier,BRB)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两方面总结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与RPE细胞的结构与主要功能作用,指出在DR发生发展中,修复BRB外屏障的RPE细胞发挥关键作用。对DR中RPE细胞的作用及氧化应激损伤机制进行综述,阐明了中药单体及其有效提取物、中药复方及中成药对DR的抗氧化治疗作用,以期为DR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 中医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低视力护理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肖晓霓 张贵华 +1 位作者 观志强 汤如青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9期60-63,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视力有显著影响,严重时可导致视力下降至低视力水平乃至失明。本文从DR低视力患者院内外护理策略,如康复护理、心理护理、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延续护理模式等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视力有显著影响,严重时可导致视力下降至低视力水平乃至失明。本文从DR低视力患者院内外护理策略,如康复护理、心理护理、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延续护理模式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构建DR低视力患者的护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为未来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低视力 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