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房伯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2期237-238,共2页
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特征,探讨其发病因素与中医征候间的联系。方法分别选取确诊为早期糖尿病的病例80例,分析总结其中医证候特征。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患者中脾肾阳虚证型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1)。... 目的分析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的中医证候特征,探讨其发病因素与中医征候间的联系。方法分别选取确诊为早期糖尿病的病例80例,分析总结其中医证候特征。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患者中脾肾阳虚证型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1)。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的发病因素与脏腑证型存在着密切关联,且脾肾阳虚证型病例最容易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且在该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肾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 中医征候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姚雪辉 丁洁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layer,RNFL)厚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DPN 120例作为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layer,RNFL)厚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2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DPN 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RNFL厚度以及观察组不同程度患者RNFL厚度。结果观察组视盘上方、下方RNFL厚度小于对照组,平均RNFL厚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DPN患者视盘上方、下方及平均RNFL厚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DPN患者随病情加重,视盘上方、下方及平均RNFL厚度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N程度与RNFL厚度有一定相关性,随着DPN程度加重,RNFL厚度有逐渐变薄趋势。临床可根据RNFL厚度结合实际评估DPN患者发生及病情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 视网膜 神经纤维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针灸治疗效果的价值
3
作者 宋乐云 聂文素 张卫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针灸治疗效果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2月13日—2023年6月3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与治未病中心收治的60例2型DP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0例DPN为A组,行降血...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针灸治疗效果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2月13日—2023年6月3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与治未病中心收治的60例2型DP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0例DPN为A组,行降血糖+营养神经类药物甲钴胺片治疗;30例DPN为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1周内均行正中神经及胫神经常规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获得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直径、横截面积和杨氏模量;同时进行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胫神经的神经电生理检查,获得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收集同期健康成人30名作为对照组,获得上述超声参数。比较治疗前后各组上述参数变化,同时以肌电图结果判断针灸治疗是否有效,并绘制正中神经及胫神经治疗前后杨氏模量差值诊断针灸治疗有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治疗前A、B组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直径、横截面积、杨氏模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01);治疗后B组正中神经及胫神经杨氏模量值均低于A组(P=0.036、0.025),且A、B组正中神经及胫神经杨氏模量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治疗后A组、B组、对照组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直径、横截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24、0.176、0.106、0.982,P>0.05);A、B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及胫神经杨氏模量值明显低于治疗前(A组:t=5.422、4.429,P均<0.001;B组:t=6.110、7.081,P均<0.001)。正中神经及胫神经杨氏模量差值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及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920、95%、90%、4.600 kPa和0.820、85%、70%、6.250 kPa,两者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Z=1.489,P=0.136)。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能提供周围神经弹性模量信息,评估神经硬度,为评估DPN治疗效果提供一种无创、有效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神经病 超声检查 剪切波弹性成像 针灸疗法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和神经变化分析:基于OCTA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晋 贾凡 +2 位作者 王淑娜 李娜 李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65-769,共5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和神经的改变。方法采取横断面对照研究,选取NDR的2型糖尿病患者63例63眼为NDR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人30眼为对照组。应用OCTA测量NDR...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和神经的改变。方法采取横断面对照研究,选取NDR的2型糖尿病患者63例63眼为NDR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人30眼为对照组。应用OCTA测量NDR组和对照组入选眼的浅层毛细血管丛(SCP)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CP)的血流密度,黄斑区中央凹无血管区面积、中央凹无血管区旁300μm的血流密度、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黄斑区整体丢失体积(GLV)、黄斑区局部丢失体积(FLV)以及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比较两组入选眼间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相关性。结果NDR组入选眼SCP的旁中心凹区的血管密度为(48.06±4.02)%,较对照组(49.80±3.75)%降低(P=0.049)。NDR组入选眼GCC厚度为(96.95±5.78)μm,较对照组(100.47±5.16)μm明显变薄(P=0.006),NDR组入选眼的GLV为1.80%(0.86%~3.48%),较对照组0.88%(0.49%~2.17%)明显增高(P=0.006),NDR组入选眼视盘周围下方鼻侧区域的RNFL厚度(135.56±29.12)μm较对照组(149.20±19.57)μm降低(P=0.022)。NDR组入选眼GCC厚度与SCP的整体、旁中心凹区的血流密度均呈正相关(r=0.316,P=0.002;r=0.270,P=0.009),FLV与SCP的整体、旁中心凹区的血流密度均呈负相关(r=-0.282,P=0.006;r=-0.291,P=0.005),FLV与DCP的中心凹区的血流密度呈负相关(r=-0.216,P=0.038),GLV与SCP的整体、旁中心凹区的血流密度均呈负相关(r=-0.405,P<0.001;r=-0.346,P=0.001)。结论NDR患者视网膜已经出现血管和神经的损害。SCP血流密度、GCC厚度、GLV可能是视网膜血管、神经损害的敏感指标,视盘周围下方鼻侧区域的视网膜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的起始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糖尿病视网膜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神经纤维层 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通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宝花 亢泽峰 +5 位作者 侯昕玥 王健全 宋曼 李丹玉 刘梦雨 晏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426-1431,共6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以神经退行性病变和微血管病变为其主要特征。目前,DR的治疗主要关注于晚期并发症的处理,没有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证据表明,PI3K/AKT通路作为细胞周期过程中重要的胞内信号通路之一,参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以神经退行性病变和微血管病变为其主要特征。目前,DR的治疗主要关注于晚期并发症的处理,没有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证据表明,PI3K/AKT通路作为细胞周期过程中重要的胞内信号通路之一,参与了DR发病的全过程。文章主要从PI3K/AKT信号通路的结构组成、激活和阻止途径、传导路径、调控机制和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综述其在DR中的作用,并探讨靶向PI3K/AKT通路治疗DR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通路 糖尿病视网膜 神经退行性病 微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治未病”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思路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晓帆 胡咏新 +4 位作者 张会峰 王宏宇 孙凡 林欣雨 孙利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36-39,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所致微血管损害引起的一系列典型病变,中医“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高度精炼和概括,同样被用于DR的防治。文章结合DR的中医病机演变,重点从“治未病”角度探讨DR不同阶段的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所致微血管损害引起的一系列典型病变,中医“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高度精炼和概括,同样被用于DR的防治。文章结合DR的中医病机演变,重点从“治未病”角度探讨DR不同阶段的防治目标及防治策略,提出未病先防,防止DR的发生,既病防变,延缓DR的进展,瘥后防复,DR术后的预后调护,以期为DR的临床预防和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 治未病 中医治疗 防治策略 未病先防 既病防 瘥后防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神经病变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Ali Abdollahi Sasan Moghimi +2 位作者 Abdolreza Tabasi Mohammad Taher Rajabi Baharak Sabet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1229-1232,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外周神经病变(DPN)与视网膜病变之间是否有相关性,及二者在2型糖尿病中的危险指数。方法:本研究包括100例(男性51例,女性49例)门诊的糖尿病患者,均为非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患者(NIDDM),观察患者的...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微循环障碍时,外周神经病变(DPN)与视网膜病变之间是否有相关性,及二者在2型糖尿病中的危险指数。方法:本研究包括100例(男性51例,女性49例)门诊的糖尿病患者,均为非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患者(NIDDM),观察患者的外周神经病变及视网膜病变进展情况,随访时间18mo。结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78.1%同时有外周神经病变,患有外周神经病变的患者79.1%同时有视网膜病变,统计学分析表明外周神经病变与视网膜病变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是,90.9%患有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同时有外周神经病变,而27.8%患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同时有外周神经病变,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它们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0.42,P=0.02)。结论: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有相关性。本研究表明糖尿病神经病变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的预警信号,出现神经病变的患者需要更细致广泛的眼科检查,特别是对于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 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元退行性病变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晶艳 周琦 吕红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在早期被认为是一种微血管性疾病,多年来关于DR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管特征的改变上,包括血管渗透性的增加、新生血管的形成和黄斑水肿等。近年大量的视网膜电生理检查发现在糖尿病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在早期被认为是一种微血管性疾病,多年来关于DR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管特征的改变上,包括血管渗透性的增加、新生血管的形成和黄斑水肿等。近年大量的视网膜电生理检查发现在糖尿病早期视网膜微血管发生损害前,视网膜神经元即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提示DR是一种神经血管性疾病,这也可以解释DR患者很快发生的视功能减退。现将国内外关于糖尿病早期视网膜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发现有效的视网膜神经元保护策略,从而减缓DR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 神经元退行性病 兴奋性毒性代谢产物 氧化应激 神经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神经改变特征分析
9
作者 王艳艳 郭雨 +1 位作者 黄旭 张晓慧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0期80-82,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神经改变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吉林省前卫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观察组(颈内动脉狭窄≥50%)与对照组(颈内动脉狭窄<50%),各20...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神经改变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吉林省前卫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观察组(颈内动脉狭窄≥50%)与对照组(颈内动脉狭窄<50%),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眼科裂隙灯检查、眼底照相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比较两组眼底病变情况、双侧黄斑区视网膜参数及视盘区视网膜参数。结果:观察组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征、视网膜动脉硬化、眼底棉絮斑、眼底出血斑、眼底微血管瘤、视网膜硬性渗出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浅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周围环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厚度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视盘血流密度和视盘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眼底病变发生风险较高,且随着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加重,眼底病变发生风险升高,黄斑区和视盘区视网膜参数异常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缺血性脑卒中 视网膜微血管病 视网膜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与HMGB1在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神经退行性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路迦 张学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由糖尿病所导致的最典型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以往DR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血管;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DR不仅仅是一种微血管病变,而且还伴有视网膜神经退行性变。近期研究表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由糖尿病所导致的最典型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以往DR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血管;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DR不仅仅是一种微血管病变,而且还伴有视网膜神经退行性变。近期研究表明,自噬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1,HMGB1)通过多条通路参与到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神经退行性变中,通过调控自噬或HMGB1可能为DR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就自噬与HMGB1在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神经退行性变发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 微血管病 神经退行性 自噬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姜萌萌 柳林 张敬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2-445,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作为微血管病变被广泛报道。研究发现视网膜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已经发生,且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以神经元凋亡和胶质反应为主要特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作为微血管病变被广泛报道。研究发现视网膜神经元退行性病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已经发生,且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以神经元凋亡和胶质反应为主要特征,其发生机制包括高血糖、氧化应激、谷氨酸毒性、炎症等。糖尿病视网膜神经退行性病变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 神经元退行性病 神经元凋亡 胶质反应 微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体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神经退行性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璐萍 郑燕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7-591,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视网膜的单纯微血管疾病,目前主流疗法仍然只关注其晚期血管病变并发症和单一分子靶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然而现在研究正转向一个更全面的观点,即DR是神经血管单元(NVU)损伤引起的一类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视网膜的单纯微血管疾病,目前主流疗法仍然只关注其晚期血管病变并发症和单一分子靶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然而现在研究正转向一个更全面的观点,即DR是神经血管单元(NVU)损伤引起的一类神经血管性疾病。在DR早期阶段,糖尿病视网膜神经退行性变(DRN)占主导地位,可能先于微血管异常发生,且神经元细胞的凋亡可进一步导致微血管损伤和血-视网膜屏障(BRB)破坏。因此在早期DR中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来预防或逆转DRN是有意义的,然而目前尚没有针对DRN的药物被批准用于临床。近年来研究中药对视网膜保护作用已成为热点,且主要研究集中在中药单体。本文综述了具有代表性的中药单体在DRN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DR的早期治疗与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神经退行性 神经元凋亡 视网膜胶质增生 神经保护 中药单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其它血管病变的联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路春 朱鸿 施彩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528-530,共3页
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存在明显关联性。但是很少有文章阐明DR与神经病变、糖尿病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变的关联性,我们就DR与糖尿病其它血管病变的联系研究进展进行... 研究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存在明显关联性。但是很少有文章阐明DR与神经病变、糖尿病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变的关联性,我们就DR与糖尿病其它血管病变的联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 肾病 神经病 周围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善双 段琼 +1 位作者 朱忠桥 刘蓓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0期1984-1985,共2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局部光凝术联合药物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效果。方法:利用532半导体绿激光机对III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进行局部光凝,应用药物控... 目的:探讨视网膜局部光凝术联合药物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效果。方法:利用532半导体绿激光机对III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进行局部光凝,应用药物控制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和血流变。结果:治疗后185眼中视力提高及稳定者168眼,有效率90.8%,视力下降及出现并发症者17眼(9.2%),治疗前后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结论:局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药物治疗NPDR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 局部激光光凝术 药物治疗 血糖 血压 血脂 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紫岩 张卯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2045-2049,共5页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ntrophic factor,CNTF)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50g-280g)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in,STZ)60mg/kg诱发糖尿病模型(DM),将DM...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ntrophic factor,CNTF)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50g-280g)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in,STZ)60mg/kg诱发糖尿病模型(DM),将DM大鼠随机分组为DM+CNTF组和DM+BSS组。DM+CNTF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CNTF(1.0μg/2μL),DM+BSS组注射BSS液(2μL)。分别观测0、4、8、12wk两组大鼠体质量和血糖变化,于4wk和12wk进行原位细胞调亡(TUNEL法)的检测及视网膜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DM+CNTF组大鼠的血糖和体质量与DM+BSS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wk时TUNEL检测DM+CNTF组大鼠神经节细胞凋亡与DM+BSS组相比减少(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从4wk起两组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出现细胞凋亡的改变,经CNTF治疗细胞凋亡改变有所减轻,表现为外节膜盘间隙减小,感光细胞水肿减轻及核染色质浓集减轻等。结论:CNTF对DM+CNTF组和DM+BSS组大鼠的体重及血糖无明显影响。CNTF治疗组结果显示对本实验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感光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 神经病 大鼠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α)、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白洁 邵伟 田亚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11-111,共1页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 脂蛋白(Α) 视网膜 糖尿病 2型 动脉粥样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 心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甘世斌 黄燕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1198-1199,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0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均接受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观察组加服中药汤剂,以疏肝健脾益气和血法组方,一个疗程为1mo,观察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0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均接受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观察组加服中药汤剂,以疏肝健脾益气和血法组方,一个疗程为1mo,观察3~6个疗程,治疗前后定期观察血流变及眼底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血粘度比服药前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眼底病变出现稳定和改善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为86.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降低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液粘度,改善和稳定其眼底病变,是其早期干预和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 中西医结合治疗 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相关视网膜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邹悦 祝颖星 +1 位作者 肖丽波 李云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7-600,共4页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患者眼部病变因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日益引起学者关注。随着HIV治疗方法的不断改善,眼部机会性感染疾病减少,而HIV相关视网膜神经病变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研究发现HIV相关...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患者眼部病变因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日益引起学者关注。随着HIV治疗方法的不断改善,眼部机会性感染疾病减少,而HIV相关视网膜神经病变越来越受到学者关注。研究发现HIV相关视网膜神经病变包括神经纤维层变薄,血管改变等一系列视网膜视神经结构改变,导致患者视敏感度下降、视野缺损、色觉障碍等。而HIV相关视网膜视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可能与HIV病毒直接破坏视网膜视神经组织,慢性炎症,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等相关。了解HIV相关视网膜视神经病变的病变特点及可能的机制,有望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与途径,提高HIV感染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视网膜神经病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生物调节疗法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张媛媛 王晓琳 +1 位作者 涂晶晶 盛彩玲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光生物调节疗法(PBMT)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2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采... 目的:探讨光生物调节疗法(PBMT)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2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各5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组采用PBMT联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2组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神经细胞功能[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NT-3)、神经生长因子(NGF)]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组SOD、GSH-Px水平分别为(85.15±10.31)U/L、(145.25±20.61)U/mL,均高于常规组的(80.33±10.45)U/L、(131.24±20.61)U/mL,MDA水平为(5.26±1.71)nmolo/L,低于常规组的(7.11±2.24)nmol/L,CRP、TNF-α、IL-1β水平分别为(5.21±1.46)mg/L、(20.25±5.41)mg/L、(123.36±20.33)pg/mL,均低于常规组的(7.44±2.02)mg/L、(23.44±5.31)mg/L、(135.35±20.3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MCV[(52.33±10.41)m/s]、SCV[(52.18±10.32)m/s]、NT-3[(170.33±20.41)pg/mL]、NGF[(40.24±5.74)pg/mL]水平均高于常规组[(46.33±10.25)m/s、(46.28±10.31)m/s、(156.44±20.28)pg/mL、(37.44±5.3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DPN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9.80%,低于常规组的2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MT联合常规药物治疗DPN可有效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对促进患者神经细胞功能恢复、调节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 光生物调节疗法 神经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孙琳 唐宽晓 任建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0期25-26,共1页
有研究认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2型糖尿病(DM)患病率高达11.34%,其中女性糖尿病患病率高于男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DM患者的主要致盲原因,失明的DM患者中85%左右由DR引起。而DR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目前。
关键词 老年女性 DR DM 危险因素 糖尿病 危险隐患 代谢病 神经病 视网膜 微血管病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