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phB4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兔模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EphB4/EphrinB2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颜坚 彭细峰 +2 位作者 蔡玉莲 邓江涛 张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7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s Eph B4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兔模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Eph B4/Ephrin B2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8~10周的雄兔8只为实验对象,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兔模型。将所有DR兔的右眼作为药物干预组,为药物干预组,分别予s Eph B4 200、... 目的探讨s Eph B4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兔模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Eph B4/Ephrin B2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8~10周的雄兔8只为实验对象,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兔模型。将所有DR兔的右眼作为药物干预组,为药物干预组,分别予s Eph B4 200、500、1000μg各50μL玻璃体腔注入。左眼作为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50μL玻璃体腔注入。每月注射1次,治疗6个月后,应用检测兔眼视网膜及玻璃体增殖膜Eph B4、Ephrin B2和VEGF的表达。结果随着s Eph B浓度的不断增加,Eph B4、Ephrin B2、VEGF水平逐渐降低,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 Eph B4可抑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兔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Eph B4/Ephrin B2和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兔模型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EphB4/EphrinB2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2
作者 王之惠 白晓温 +7 位作者 王梦頔 于镇婕 王岚 刘畅 孙彤 刘文娟 李晶 任永霞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66,共5页
目的 构建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风险模型并验证其预测能力,为相关人员风险筛查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就诊于天津市某2所医院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 目的 构建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风险模型并验证其预测能力,为相关人员风险筛查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就诊于天津市某2所医院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7∶3将患者分为训练组(n=327)和验证组(n=140)。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校正图、Hosmer-Lemeshow检验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es, DCA)等不同方法评估模型的性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体质量指数、病程、糖尿病治疗、药物依从性、身体活动水平、饮食依从性是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训练组和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1(95%CI 0.880~0.942)和0.905(95%CI 0.854~0.956)。两个队列的校准曲线在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训练组和验证组P值分别为0.161和0.415。结论 构建的风险模型可预测中青年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风险,其在筛查中青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危人群中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列线图 风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WF-SS-OCTA构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预测模型
3
作者 刘昕舒 史灿灿 +4 位作者 于晴 陈舒文 赵颖奕 王贺 李明新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6期999-1004,共6页
目的:基于超广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SS-OCTA)技术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有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4年7月至2024年1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35例235眼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基于超广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SS-OCTA)技术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有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临床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4年7月至2024年1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35例235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DR分为无DR组(NDR组)120例120眼和非增殖型DR组(NPDR组)115例115眼。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项目及实验室检查、OCTA等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DR相关危险因素,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DR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DCA曲线评价模型的效能。结果: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血尿素氮(BUN)、高血压病史、脉络膜血管指数(CVI)在模型中均有差异(均P<0.05),其中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BUN、高血压病史均为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CVI为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保护因素。模型预测DR发生概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898(0.859-0.938),诊断阈值为0.438,对应灵敏度为87.8%、特异度为78.3%,说明该模型预测DR发生的价值较高。结论: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BUN、高血压病史、CVI与DR显著相关,由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对DR有一定的筛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超广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UWF-SS-OCTA) 预测模型 脉络膜血管指数 脉络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列线图建立和验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失能风险预测模型
4
作者 董旭婷 汪啸虎 +2 位作者 盛永红 王国平 谷婷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8-104,共7页
目的 构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失能风险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方法 便利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安徽省某三级眼科医院就诊的4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333例)和... 目的 构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失能风险预测模型,并对该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方法 便利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安徽省某三级眼科医院就诊的4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333例)和验证集(143例),根据是否失能,将训练集分为失能组(111例)和未失能组(222例)。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失能风险预测模型,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ROC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并绘制列线图。结果 DR患者失能发生率为33.33%。DR分期(OR=0.168)、定期眼年检(OR=0.340)、疾病感知(OR=1.059)、抑郁(OR=1.083)、健康促进行为(OR=0.976)、症状与视功能(OR=0.951)、婚姻状况(OR=0.398)、年龄(OR=2.343)是DR患者失能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中χ^(2)=9.563,P=0.297,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95%CI:0.804~0.886),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54,灵敏度为0.910,特异度为0.644,验证结果显示,Hosmer-Lemeshow检验中χ^(2)=5.575,P=0.695,ROC曲线下面积为0.877(95%CI:0.819~0.935),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89,灵敏度为0.738,特异度为0.851,正确率为95.80%。结论 该模型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失能风险效果良好,可为识别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危失能患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失能 风险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应用分析
5
作者 胡卓瑜 陈向东 +1 位作者 胡齐 刘志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900-1907,共8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的造模特点及验证指标,分析现在动物实验造模的不足之处,为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规范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检索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实验相关的文献,归纳实...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的造模特点及验证指标,分析现在动物实验造模的不足之处,为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规范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检索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实验相关的文献,归纳实验动物种类、等级、性别、年龄、造模方法、造模周期、验证指标、其他指标,并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275篇文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以SD大鼠、Wistar大鼠为主;实验动物性别以雄性为主,动物品种多为SPF级;使用的动物年龄大部分在6-8周龄;造模以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为基础者,主要以STZ作为诱导型模型;而2型糖尿病模型以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STZ为主。成模标准主要通过检测视网膜形态结构、视网膜血管情况、视网膜功能及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以验证;另外,通过检测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异常增生情况、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等方面,以及房水、玻璃体、血清中血管异常增生情况和炎症因子水平以评估模型。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虽已成为热点,但现有综述不全面,此次通过文献整理对动物模型的要素进行总结分析,总结其特点及局限性,为模型的建立提供方法学的参考,以期为后续中医药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打下稳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动物模型 模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的自然发病啮齿动物模型(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才锐 孙曙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417-420,共4页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目前世界各地有超过一亿人感染此病,造成极其严重社会和经济问题。自然发病的糖尿病啮齿动物模型对于糖尿病发病机制,糖尿病并发症和增加糖尿病危险性的遗传或环境影响等的研究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目前世界各地有超过一亿人感染此病,造成极其严重社会和经济问题。自然发病的糖尿病啮齿动物模型对于糖尿病发病机制,糖尿病并发症和增加糖尿病危险性的遗传或环境影响等的研究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我们综述了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的自然发病啮齿动物模型的发生发展和其特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模型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适宜基层应用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韦冰 张巧玲 +4 位作者 徐小红 郭艳芳 廖美艳 刘峥 徐国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期181-182,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适宜基层应用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300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模型组(250例)和对照组(50例),建立适合基层的"糖尿病风险因素评估+视网膜病变设备检测+血糖控制"... 目的研究分析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适宜基层应用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300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模型组(250例)和对照组(50例),建立适合基层的"糖尿病风险因素评估+视网膜病变设备检测+血糖控制"预测模型。两组均进行免散瞳眼底彩色照相及相关化验等,引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视网膜病变关联因素。结果检测600只眼,视网膜病变眼数200只;重度非增生型眼数和增生型眼数分别为105、95只。对照组100只眼,视网膜病变眼数32只,重度非增生型眼数和增生型眼数分别为15、17只;模型组500只眼,视网膜病变眼数168只,重度非增生型眼数和增生型眼数分别为90、78只。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眼轴长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因素主要有眼轴长度、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蛋白。构建ROC曲线,对照组测算曲线下面积数值为0.800,临界值结果为0.184,简化回归方程分析诊断临界值结果为-1.479。对照组患者将相关的计算参数列入回归方程,敏感性、特异性、曲线下面积数值分别为86.0%、58.0%、0.762,伴随预测评分结果与视网膜病变患病率成正向关系,若评分结果<-2.5,则实际患病率为0。结论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诱发因素很多,主要与患者病程、眼轴长度、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等因素有关,同时验证了风险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技术 2型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风险预测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曾乃仁 李桂荣 吴莲英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67-71,共5页
[目的]将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与延续护理相结合,探讨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行单眼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将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与延续护理相结合,探讨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行单眼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及出院随访,观察组将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作为理论基础,与延续护理相结合对患者进行护理及出院随访。[结果]实施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理论的延续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式延续护理干预,可提高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延续护理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抑郁风险的Nomogram模型及决策曲线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荆丝露 沈涵 王晓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5期17-22,共6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发生抑郁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及评价Nomogram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DR患者329例,根据抑郁情绪检出情况将其分为抑郁组(132例)及非抑郁组(197例)。比较...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发生抑郁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及评价Nomogram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DR患者329例,根据抑郁情绪检出情况将其分为抑郁组(132例)及非抑郁组(197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R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构建Nomogram模型并采用内部数据验证模型性能,采用决策曲线评估构建模型的临床净收益。结果本研究中DR患者抑郁发生率为40.1%。抑郁组吸烟者占比、经常运动者占比、睡眠质量良好者占比、基本不使用手机者占比、血小板计数均低于非抑郁组,饮酒者占比、高血压占比、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型血小板比率、平均血小板体积均高于非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情况、睡眠质量、手机使用情况及胆固醇、平均血小板体积、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为DR患者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内部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0.880(95%CI:0.843~0.917),预测值与观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Nomogram模型阈值>0.04时,提供了附加的临床收益。结论本研究构建的Nomogram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对预测DR患者抑郁风险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为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管理提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抑郁 Nomogram模型 决策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NN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图像分类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旭燕 刘建霞 +3 位作者 薛文渲 袁晓辉 段淑斐 程永强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20期168-172,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目前公认的主要致盲疾病之一,目前传统的视网膜图像处理步骤复杂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缺少一种完整的自动识别系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CNN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图像分类模型,即SupplementNet。该模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目前公认的主要致盲疾病之一,目前传统的视网膜图像处理步骤复杂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缺少一种完整的自动识别系统。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CNN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图像分类模型,即SupplementNet。该模型在原有深度学习模型的基础上,改进卷积层中激活函数来使模型尽可能多地学习图像的特征,并在相应的卷积层后对图像数据进行批量正则化处理来提高模型的泛化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分类准确率要高于其他常用的模型,可为DR图像分类提供一种更为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分类 SupplementNet模型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视网膜形态学改变的观察 被引量:12
11
作者 施沃栋 王志良 +1 位作者 罗敏 范先群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8期583-585,589,共4页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SD大鼠糖尿病的视网膜形态学改变,为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用STZ腹腔注射法诱发糖尿病,B组作为正常对照。用葡萄糖...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SD大鼠糖尿病的视网膜形态学改变,为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2组,A组用STZ腹腔注射法诱发糖尿病,B组作为正常对照。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在建模后1d、2d、3d、1周、2周、3周、4周连续测定大鼠血糖,在建模当天及建模后1周、2周、3周、4周用电子天平连续测量大鼠体质量,判断糖尿病发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通过临床和实验方法(包括裂隙灯检查,直接、间接眼底镜检查,4周时行组织切片、视网膜血管铺片、透射电镜等方法)检查大鼠眼前后节的病理改变。结果A组大鼠血糖在注射STZ后1d达到(33.9±1.7)mmol·L-1,在4周时达到(41.6±4.5)mmol·L-1,而B组始终低于16.7mmol·L-1。从建模之后,A组大鼠的体质量与B组相比,增长缓慢,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临床检查,A组1只糖尿病大鼠在4周时发生了白内障,B组大鼠眼前后节没有明显改变。发病4周时,组织学检查显示,A组大鼠视网膜厚度要薄于B组,透射电镜显示A组大鼠视网膜各层结构有明显的病理改变包括膜盘间隙扩大、排列紊乱、内外核层细胞疏松等,血管铺片显示4周A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数量减少。结论用STZ方法建立糖尿病模型是有效的,发病4周时糖尿病大鼠已经有较明显的视网膜形态学改变,能够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用于临床和科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动物模型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建立及其视网膜功能早期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丁慰祖 姚慧萍 +3 位作者 刘嫣 钱钧 许宇东 叶芳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并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功能早期改变。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对大鼠眼部情况、血糖及体重等一般情况进行观察。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进行视网膜电图检测,并对各指... 目的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并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功能早期改变。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对大鼠眼部情况、血糖及体重等一般情况进行观察。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进行视网膜电图检测,并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一次成模率高,大鼠死亡率较低。建模6周起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观察到部分大鼠晶状体皮质混浊,眼底检查未发现改变。建模后1周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的a、b波潜伏期即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但振幅未见异常。而6周时糖尿病组FERG的a、b波除潜伏期持续延长外,其振幅也显著下降(P<0.01)。结论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模型建模简单、方便,成功率高,是较为理想、稳定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动物模型之一。大鼠糖尿病早期在眼底出现视网膜可见病变之前即已存在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动物模型 视网膜电图 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早期血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洪芹 朱鸿 +1 位作者 高军 施彩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VEGF,PDGF,Angiogenin和ET-1在GK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早期静脉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用GK大鼠作为DR模型动物,正常Wistar大鼠作为对照。依据视网膜铺片和HE染色切片以明确眼底病变阶段,...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VEGF,PDGF,Angiogenin和ET-1在GK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早期静脉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用GK大鼠作为DR模型动物,正常Wistar大鼠作为对照。依据视网膜铺片和HE染色切片以明确眼底病变阶段,将两组大鼠分别分为2,4,6月龄3组。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静脉血中VEGF,PDGF-BB,Angiogenin和ET-1的浓度。结果:GK大鼠静脉血中的VEGF,Angiogenin和ET-1含量均高于正常Wistar大鼠(P<0.05);GK大鼠静脉血中ET-1浓度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升高(P<0.05);静脉血中PDGF-BB浓度的变异度较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血中VEGF,ET-1和Angiogenin含量的变化可作为早期DR病情监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动物模型 细胞因子 静脉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榕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9年第7期162-164,共3页
目前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主要依赖于医生的个人判断,其诊断时间较长,占用较多的医疗资源。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AlexNet模型的深度学习方法,对彩色眼底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自动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达到了96.... 目前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方法主要依赖于医生的个人判断,其诊断时间较长,占用较多的医疗资源。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AlexNet模型的深度学习方法,对彩色眼底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自动判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达到了96.64%的诊断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改进 AlexNe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病危险因素:基于SS-OCTA检测指标的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芳 裴超 +1 位作者 蔡志鹏 张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为加强防治DR提供依据。方法纳入60例DR患者为DR组,60例糖尿病非DR(NDR)患者为NDR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及相关SS-OCTA指标,包括黄斑中心凹厚度(C...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为加强防治DR提供依据。方法纳入60例DR患者为DR组,60例糖尿病非DR(NDR)患者为NDR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及相关SS-OCTA指标,包括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视网膜外层厚度、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厚度、光感受器层(IS/OS)厚度、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SCP)(除去大血管)、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DCP)、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CPI)、脉络膜血管指数(CVI)等数据,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及卡方检验筛选出DR相关危险因素,并通过逐步分析法对相关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所建立模型及各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DR组患者年龄高于NDR组,糖尿病病程长于NDR组,男性患者占比例高于NDR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所有因素进行初筛后发现,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IS/OS层厚度、SCP(去除大血管)、DCP、CPI与DR发病存在相关性(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IS/OS层厚度、SCP(除去大血管)、DCP是DR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模型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51,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糖尿病病程、SCP(除去大血管)、DCP、IS/OS层厚度是DR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DR发病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OCTA LOGISTIC回归分析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左文 陈婷 艾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引起的眼科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常致盲。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客观、定量的检测视网膜各区域功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阶段视功能的监测和疗效评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引起的眼科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常致盲。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准确、客观、定量的检测视网膜各区域功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阶段视功能的监测和疗效评估有重要作用,在DR预测模型构建中也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围绕mf-ERG技术在DR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视网膜电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抵抗替代指标评估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价值
17
作者 曹旭 杜玮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3期2316-2321,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抵抗(IR)替代指标评估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纳入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的63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眼底检查结果分为DR组、非增...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抵抗(IR)替代指标评估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9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纳入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的63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眼底检查结果分为DR组、非增殖DR组(NPDR)和增殖期DR组(PD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R和NPDR患病的因素,并分析不同IR替代指标[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内脏脂肪指数(VAI)、TyG-体重指数(TyG-BMI)]和DR、NPDR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明确IR替代指数与DR和NPDR的诊断切点。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DBP)每升高1 mmHg,胰岛素(INS)每增加1 mIU·L^(-1),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增加1%,血肌酐(sCr)每增加1 mmol·L^(-1),DR的患病风险分别增加1.054、1.115、1.209、1.013倍;HOMA-IR是DR和NPDR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HOMA-IR预测DR和NPD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0.769,具备良好的预测价值。结论DBP升高、INS升高、sCr升高、HbA1c升高均是DR、NPDR患病的危险因素,既往使用降脂药是DR、NPDR患病的保护因素。此外,既往使用降脂药、降压药、降糖药的T2DM患者,HOMA-IR对于DR、NPDR的预测价值优于TyG、TyG-BMI、TG/HDL-C等IR替代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胰岛素抵抗替代指标 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AP38调控TRPC6表达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的保护作用
18
作者 皮百木 宋玫侠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5-630,共6页
目的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38(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eptide-38,PACAP38)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过程中的视网膜保护是否由瞬时受体电位通道6(TRPC6)介导。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 目的探讨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38(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activating peptide-38,PACAP38)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过程中的视网膜保护是否由瞬时受体电位通道6(TRPC6)介导。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STZ组,每组15只。经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发大鼠糖尿病动物模型。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在注射STZ 2周后,一次性向大鼠一眼玻璃体内注射100μmol·L-1 PACAP38(STZ+PACAP38组),另一眼注射等量的PBS作为对照(STZ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视网膜组织中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蛋白6(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6,TRPC6)的表达情况。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各组大鼠的视网膜厚度。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系RGC-5细胞暴露于高血糖和低氧环境,分别给予PACAP38、TRPC6通道激动剂(OAG)、PAC1受体拮抗剂(PACAP6-38)、TRPC6通道阻滞剂(SKF96365)处理,对照组用完全培养基常规培养,采用MTT法分析不同药物处理对RGC-5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厚度相比较,STZ对照组视网膜厚度显著增加(P<0.05),STZ+PACAP38组大鼠视网膜厚度较STZ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STZ对照组及STZ+PACAP38组大鼠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内核层和外丛状层中均检测到了TRPC6免疫阳性信号,且STZ对照组TRPC6免疫阳性表达显著高于STZ+PACAP38组(P<0.05)。Western blot分析显示,STZ组大鼠视网膜TRPC6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TZ+PACAP38组(P<0.01)。与HG+DFO+OAG组相比,PACAP38与OAG联合处理可显著提高RGC-5细胞活力(均为P<0.01)。结论PACAP38可抑制STZ诱导的DR大鼠视网膜增厚,提高体外暴露于高血糖/低氧环境中RGC-5细胞活力,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控TRPC6过表达有效逆转了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38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功能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仁南 张富文 +1 位作者 段俊国 刘冀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1558-1562,共5页
目的:建立高血糖动物模型并以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评价其早期视网膜功能状态。方法: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预造模组,采用化学药物链尿佐菌素(STZ)分2次ip,建立高血糖动物模型,观察2组大鼠一般性生理指标,并分别于成模后1,2,... 目的:建立高血糖动物模型并以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评价其早期视网膜功能状态。方法: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预造模组,采用化学药物链尿佐菌素(STZ)分2次ip,建立高血糖动物模型,观察2组大鼠一般性生理指标,并分别于成模后1,2,4,8wk末对其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结果:STZ分次ip大鼠一次成模率80%,8wk死亡率12.5%,血糖始终保持在稳定的高水平;STZ大鼠1wk时N1波和P1波波峰潜时已有延长,反应密度降低,P1波改变较为明显,4wk时与正常组相比P<0.05,8wk时与正常组相比P<0.01。结论:STZ低剂量分次注射是较为理想的高血糖动物造模方法。糖尿病大鼠在1wk时即出现视网膜功能的损害,并随着高血糖状态的持续而逐渐加重,即在出现明显视网膜病变之前已经出现了视网膜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链尿佐菌素 多焦视网膜电图 疾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动物模型及其在DR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舒怿 吴强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355-357,共3页
糖尿病动物模型(DM模型)是糖尿病研究的基础。DM模型基础上建立的DR模型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提供很好的病理模型,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中起很重要的作用。DM模型主要可分为化学物质诱导性模型、自发性遗传性动物模型、胰腺部分切... 糖尿病动物模型(DM模型)是糖尿病研究的基础。DM模型基础上建立的DR模型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提供很好的病理模型,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中起很重要的作用。DM模型主要可分为化学物质诱导性模型、自发性遗传性动物模型、胰腺部分切除模型和转基因模型等4种。其建立方法各有优缺点.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价格低廉,可操作性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类糖尿病形成的病理过程,成为目前研究糖尿病的最主要动物模型,特别是STZ注射模型最为普遍;而基因敲除复制模型随着技术的发展,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M模型 D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