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伞状系统评价
1
作者 令娟 关婧楠 +2 位作者 罗向霞 谢卓霖 罗旭飞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4,共7页
目的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VEGF)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进行伞状系统评价,并以质量评价工具AMSTAR 2及PRISMA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图表结合的形式展示证据质量的分布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 目的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VEGF)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进行伞状系统评价,并以质量评价工具AMSTAR 2及PRISMA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图表结合的形式展示证据质量的分布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包括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万方及CNKI数据库,获取基于抗VEGF药物治疗DR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3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阅读文献并提取资料后,采用AMSTAR 2量表和PRISMA声明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进行伞状评价。结果最终纳入研究27篇,抗VEGF药物治疗DR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及报告学质量为中等偏低质量。AMSTAR 2评价结果显示,对前期研究方案预先制定及纳入研究的资助来源等内容的阐述亟待提高;PRISMA结果显示,影响报告质量的条目内容主要为方案与注册、文献检索、补充分析与资助来源等。结论抗VEGF药物治疗DR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学质量有待提高,在撰写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章时研究者应当注意遵照AMSTAR 2量表和PRISMA声明要求以提升其方法学的质量和报告规范,从而提供更高质量证据等级的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伞状评价 AMSTAR 2 PRI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的地黄-丹参药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
2
作者 梁欢 李桓宇 +2 位作者 任缘 田丁 张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1-1355,1340,共16页
通过血清药物化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结合体内实验验证探究地黄-丹参药对(Rehmanniae Radix-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RRSM)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药效与作用机制。建立DR大鼠模型,评估RRSM在体... 通过血清药物化学、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结合体内实验验证探究地黄-丹参药对(Rehmanniae Radix-Salviae Miltiorrhizae Radix,RRSM)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药效与作用机制。建立DR大鼠模型,评估RRSM在体内的抗DR的作用;采用血清药物化学和UPLC-Q-Orbitrap HRMS分析技术鉴定RRSM的入血原型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RRSM抗DR的作用机制;采用分子对接以及体内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实验表明,RRSM对DR大鼠有治疗效果;血清药物化学实验获得22个RRSM入血原型成分,应用网络药理学共获得RRSM靶点548个,DR靶点2646个,取交集靶点239个;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得到35个关键靶点。KEGG分析显示,RRSM参与调控多条DR相关通路,其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of AGEs,AGEs/RAGE)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富集程度最高;分子对接结果显示,RRSM核心成分与RAGE/PI3K/AKT通路上的关键节点蛋白有较好结合力;体内实验表明,与模型组相比,RRSM组RAGE、PI3K、AKT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表达显著下降(P<0.05),且效果大于单味药。研究初步确定了RRSM可通过调控RAGE/PI3K/AKT通路发挥抗炎和抗血管新生作用治疗DR,为探索中药配伍治疗DR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地黄-丹参 血清药物化学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RAGE/PI3K/AKT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巨平(综述) 李筱荣(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49-753,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炎症和氧化应激,最终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神经退行性改变。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证据显示,二甲双胍可改善DR,延缓其发生和进展。二甲双胍可通过依赖和不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炎症和氧化应激,最终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神经退行性改变。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证据显示,二甲双胍可改善DR,延缓其发生和进展。二甲双胍可通过依赖和不依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途径,对视网膜微血管和视网膜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二甲双胍还可以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线粒体能量代谢等,改善视网膜细胞自噬、凋亡和衰老,从而对视网膜起保护作用。二甲双胍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为DR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潜在的方向。本文就二甲双胍改善DR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二甲双胍 药物治疗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不同程度中青年PDR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石蕊 秦静 +2 位作者 龚小羽 李卓明 刘丹丹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中青年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10月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的糖尿病视...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中青年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10月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眼科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依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将患者分为重度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组)、增生早期PDR组(E-PDR组)和纤维增生期DR组(F-PDR组),共纳入DR患者53例94眼,年龄(41.66±10.24)岁;其中,NPDR组17例31眼,E-PDR组18例33眼,F-PDR组18例3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0.5 mg)玻璃体内注射,注射部位统一为颞下方角膜缘后3.5 mm,每月1次,连续3次,第1次注射后1周常规行PRP治疗,分别于第一次注射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眼压监测以及裂隙灯检查、裂隙灯下眼底检查、欧堡照相及OCT检查,分别记录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平均厚度(AMT),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前膜形成的发生率。结果与NPDR组和E-PDR组相比,F-PDR组患者年龄更小(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患眼BCVA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与NPDR组及E-PDR组相比,F-PDR组患眼的视力预后更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三组患眼CMT及AM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P<0.05),但三组患眼同时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3个月,与NPDR组和E-PDR组相比,F-PDR组发生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前膜的风险更高(均为P<0.05)。结论对于中青年PDR患者而言,玻璃体内抗VEGF药物注射联合PRP是早期控制病情进展的有效手段,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视力;伴有纤维增殖的PDR患者进行抗VEGF药物注射联合PRP治疗时发生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前膜的风险更高,需要严密随访,必要时需及时行玻璃体切割术解除视网膜牵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光凝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最佳矫正视力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朱琳 许永崧 +2 位作者 冯晓彤 赵冬 柯静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8-445,共8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近年来DR的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其中药物治疗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更是获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总结了DR相关治疗药物的现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近年来DR的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其中药物治疗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更是获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总结了DR相关治疗药物的现况和进展,包括羟苯磺酸钙(calcium dobesilate,CAD)、胰激肽原酶(pancreatic kininogenase,PK)、非诺贝特(fenofibrate)、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nti-VEGF)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RA)、钠-葡萄糖共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 2 inhibitors,SGLT-2i)、非奈利酮(finerenone)、抗氧化剂、天然产物及褪黑素(melatonin)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陈铭豪 刘沛雨 +4 位作者 王旋 吴一想 江玉瑾 张朝阳 张敬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22-829,共8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患者失明和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DR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炎症、氧化应激、神经血管性病变等诸多方面,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潜在的干预靶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患者失明和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DR的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涉及炎症、氧化应激、神经血管性病变等诸多方面,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潜在的干预靶点。当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是DR的一线治疗手段,主要针对疾病晚期阶段,但此时视网膜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神经血管损伤及视功能降低。另外,仍有部分患者对抗VEGF治疗反应欠佳、甚至无反应。目前几乎没有针对疾病早期的干预手段,因此,迫切需要基于DR发病机制开发出新型的局部或全身疗法,能够对DR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并尽可能挽救患者视力。针对不同靶点的药物如抗炎药物(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类药物、靶向生化途径类药物、抗氧化植物化合物、基因治疗类药物等在治疗效果上可以互相补偿,从而能够让更多DR患者获益。该文结合既往研究报道,对DR的发病机制、药物治疗方法以及潜在药物治疗靶点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 氧化应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VEGF药物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7
作者 陈娟 吕红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发达国家工作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广泛用于DR的治疗,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发达国家工作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之一。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广泛用于DR的治疗,并取得不错的效果。Pegaptanib氉是第一个被FDA批准用于玻璃体内注射的药物,其主要作用在于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减轻视网膜水肿以维持DR患者视力,但不能提高DR患者视力;Bevacizumab在成本-效益方面具有优势;Ranibizumab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在药物通透性上具有优势;Aflibercept主要作用于VEGF受体系统;Bevasiranib是一种小分子干扰RNA,主要干扰mRNA产生VEGF基因的表达。现就几种抗VEGF药物在DR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抗VEGF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他汀类药物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武斌 陈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0-663,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也是成人盲的主要原因之一。DR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激光治疗等不能从根本上治疗DR。近年研究发现应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DR进行细胞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MSCs具有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也是成人盲的主要原因之一。DR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激光治疗等不能从根本上治疗DR。近年研究发现应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DR进行细胞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MSCs具有再生潜能并在视网膜的修复中起作用,但移植后MSCs的生存能力及归巢能力差,降低了其治疗效率。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能促进MSCs的增生并抑制MSCs凋亡。本文就MSCs联合他汀类药物在DR治疗中的应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间充质干细胞 他汀类药物 细胞治疗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再出血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32
9
作者 马列 黎晓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2,共4页
背景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目前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主要方法,但其主要术后并发症为眼内再出血。雷珠单抗是目前常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但其与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疗法是否能够降低PDR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有待研究。目... 背景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目前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主要方法,但其主要术后并发症为眼内再出血。雷珠单抗是目前常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但其与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疗法是否能够降低PDR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有待研究。目的探讨PDR患者行25G玻璃体切割手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疗效及其是否可防止术后再出血。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眼科诊断为Ⅴ-Ⅵ期PDR并接受玻璃体切割术患者60例66眼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接受的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和药物联合手术组,单纯手术组49例34眼,接受25G玻璃体切割手术,药物联合手术组25例32眼,先行0.05ml(0.5mg)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并于注射后1周行25G玻璃体切割手术。分别于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检查和比较2个组术眼的视力;观察和比较2个组术后1d、3~7d和术后1个月术眼眼底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药物联合手术组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不同等级视力的眼数和百分数与单纯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73,P=0.412;Z=0.113,P=0.737;Z=1.755,P=0.185;Z=2.474,P=0.i16);注药联合手术组术后1d和3—7d眼内再出血者分别为1眼,而单纯手术组分别为9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药联合手术组术后≥1个月无眼内再出血者,而单纯手术组为4眼。结论PDR患者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前1周行玻璃体腔雷珠单抗注射可有效降低术后眼内再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手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药物疗法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应用 雷珠单抗 玻璃体注射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再出血/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0
作者 陈若瑜 曹丹 张良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慢性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全身危险因素、炎症、氧化应激参与了DR的发生与发展。全视网膜光凝术是预防DR患者视力下降的一线治疗方法,但激光的破坏性会带来一系列眼部并发症。与激光治疗相比,药物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慢性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全身危险因素、炎症、氧化应激参与了DR的发生与发展。全视网膜光凝术是预防DR患者视力下降的一线治疗方法,但激光的破坏性会带来一系列眼部并发症。与激光治疗相比,药物治疗能够对DR病情发展的多个环节进行干预,同时也能更好地保留视网膜的解剖结构、减少激光相关并发症。本文从控制全身危险因素的药物、血管保护剂、抗炎药、抗氧化剂、中医中药、纳米药物等多个方面对DR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DR患者制定全面、多元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药物治疗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药物治疗现状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萌 陈美娟 朱红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对DR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则能延缓其发展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对DR的药物治疗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部血管及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黄慧 施凌 +4 位作者 李思瑜 吴娜 饶杰 吴雅俊 吴晓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6-800,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微血管病变,也是当今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其引起的眼部典型病理改变为视网膜缺血刺激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新生血管生成,因此抗VEGF药物已逐渐成为治疗DR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微血管病变,也是当今人群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其引起的眼部典型病理改变为视网膜缺血刺激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新生血管生成,因此抗VEGF药物已逐渐成为治疗DR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病变,如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等的主流方式之一。近年来发现抗VEGF药物对DR患者的眼部血管及血流具有一定影响,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总结了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对DR患者眼部血管及血流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血管 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结合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2
13
作者 宋君 裴文萱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5-127,共3页
观察激光结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及羟苯磺酸钙与护理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眼科收治的7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单纯激光治疗,实... 观察激光结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及羟苯磺酸钙与护理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眼科收治的7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单纯激光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及羟苯磺酸钙治疗。两组采取相同的护理干预措施。治疗后随访3至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视网膜出血、水肿及渗出吸收时间。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视网膜出血吸收时间、水肿吸收时间和渗出吸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激光结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及羟苯磺酸钙与护理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药物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廖品正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验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翔 路雪婧 +4 位作者 叶河江 周华祥 周春阳 潘学会 郭红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8-229,共2页
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廖品正教授从事中医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6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病及眼科疑难病症,尤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方面有独到之处。现将廖老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及临证经验总... 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廖品正教授从事中医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6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病及眼科疑难病症,尤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和新药开发方面有独到之处。现将廖老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及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医药疗法 经验 廖品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证候统计与病机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易细香 余杨桂 +3 位作者 张淳 黄仲委 王舜杏 李志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73-775,共3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候特点、主要病机。方法:对245例患者,从症状、证候、证型几个层次进行分析归纳。结果:①虚证出现频率占57·22%,实证为4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气虚证出现频率为88·7...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候特点、主要病机。方法:对245例患者,从症状、证候、证型几个层次进行分析归纳。结果:①虚证出现频率占57·22%,实证为4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气虚证出现频率为88·75%,占诸证之首;痰湿证次之,为本病的主要证型之一;③出现频率在10%以上合并证型为气阴两虚、阴虚内热、湿热内蕴、阴阳两虚、胆虚痰湿五型的合并证,占总例数的97·55%。结论:脾虚为本,痰(湿)瘀为标为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气阴两虚、阴虚内热、湿热内蕴、阴阳两虚、脾虚痰湿为主证兼夹痰/瘀/(水)湿的证型为本病临床主要合并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证候 病机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新生血管药物联合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术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军 王子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8期786-787,共2页
目的探讨抗新生血管药物联合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术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患病者42例50眼,均于术前10~14d行Bevacizumab(Avastin)1.25mg/0.05ml玻璃体腔... 目的探讨抗新生血管药物联合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术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患病者42例50眼,均于术前10~14d行Bevacizumab(Avastin)1.25mg/0.05ml玻璃体腔注射,而后联合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术并眼内填充硅油或惰性气体。结果50眼术后视网膜解剖全部复位,术中出血较少。所有病例术后验证反应较轻,眼压控制良好,眼内留置硅油无明显并发症。结论抗新生血管药物联合玻璃体切割视网膜复位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够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药物辅助 AVASTIN 玻璃体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合剂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涯松 钱秋海 程益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有效方药。方法:用益气养阴化瘀合剂治疗DR30例,达美康对照治疗20例;以视力、眼底病理改善及临床症状和血糖的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评定疗效。结果:中药合剂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对... 目的:探讨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有效方药。方法:用益气养阴化瘀合剂治疗DR30例,达美康对照治疗20例;以视力、眼底病理改善及临床症状和血糖的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评定疗效。结果:中药合剂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对全身症状、血脂、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以及视力提高和眼底病变的改善作用,治疗组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益气养阴化瘀合剂能有效改善全身血液高糖、高凝、高粘及高脂状态,具有较好的促进视网膜出血、渗出的吸收及提高视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中药合剂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44
18
作者 窦敬芳 翁孝刚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将87例DR患者(166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用川芎嗪280~400mg·d-1(5mg·kg-1)静滴,每日1次,2wk为1疗程,共治3个疗程。于治疗前...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将87例DR患者(166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用川芎嗪280~400mg·d-1(5mg·kg-1)静滴,每日1次,2wk为1疗程,共治3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进行血糖、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检测。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及X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显效率(22.22%)和总有效率(68.6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45%,P<0.25;38.81%,P<0.005),川芎嗪治疗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异常。结论川芎嗪对DR(特别是单纯型DR)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动物模型及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何淼(综述) 皮荣标(审校) 黄文勇(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2,共6页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其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患病率为24% ~ 70%,为当前全球主要的致盲病因.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DR的发病机...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其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患病率为24% ~ 70%,为当前全球主要的致盲病因.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DR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表明DR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包括视网膜血管病变、视神经损伤、炎症损伤等.针对不同的发病机制已研发出各种治疗DR的药物.就DR发病的动物模型、药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 动物模型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反应和炎性因子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马燕(综述) 姜燕荣(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90,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低视力和致盲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DR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有文献报道,炎症反应以及C反应蛋白(CRP)、单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低视力和致盲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DR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有文献报道,炎症反应以及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炎性因子与该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应用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盐酸米诺环素及炎性因子拮抗剂抑制炎症反应过程可为治疗DR开辟新的途径。就炎症反应和炎性因子在DR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以及利用抑制炎症反应及炎性因子的方法治疗DR的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反应 炎性因子 抗炎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