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分子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江 徐云生 黄延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分子研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蛋白 糖尿病心肌病变 病理生理基础 肾病(DN) 慢性并发症 血管基底膜 血流量增加 早期糖尿病 血管改变 器官组织 器官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怡 姚静 +3 位作者 王建明 庾苗 郭晓 周爱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并确诊为DR的患者147例230眼。其中,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者65眼,不合并...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并确诊为DR的患者147例230眼。其中,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者65眼,不合并DME者165眼。观察并分析DR患者眼底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OCT图像、眼底彩照表现及血糖相关指标,总结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及眼底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230眼DR患眼中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为39.6%。在合并DME的DR患眼(65眼)中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为53.8%,而在未合并DME的DR患眼(165眼)中发生率为33.9%;合并DME的DR患眼的发生率高于未合并DME的DR患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8,P=0.005)。在ICGA检查中,扩张型毛细血管开始显影时间为3 min 57 s~7 min 31 s,平均开始显影时间为4 min 58 s,之后染色逐渐增强呈现高荧光,持续至10 min后仍不衰退,并与晚期低背景荧光形成强烈对比。依据ICGA形态学特征可将扩张型毛细血管分为两种类型(1)孤立的圆形扩张型毛细血管,此型较常见,占72.5%;(2)簇状扩张型毛细血管,此型占27.5%。硬性渗出越严重,出现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可能性越大(线性关联值为32.754,P<0.001)。与无扩张型毛细血管眼相比,有扩张型毛细血管眼患者的糖化血清白蛋白、糖化白蛋白含量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扩张型毛细血管在DR患眼中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合并DME的DR患眼;扩张型毛细血管依其在ICGA中的形态学表现可分为孤立的圆形扩张型毛细血管和簇状扩张型毛细血管两种类型;严重的硬性渗出和较差的血糖控制水平与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扩张型毛细血管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眼底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与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71
3
作者 万文萃 龙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73-679,共7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工作年龄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根据国际糖尿病地图研究预测,204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将达1.74亿,DR正在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DR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作一阐述,从DR的流行病学推测疾病将来会...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工作年龄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根据国际糖尿病地图研究预测,2045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将达1.74亿,DR正在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DR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发病机制作一阐述,从DR的流行病学推测疾病将来会波及的人群数量,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本病的预防。从糖尿病的病程发展推测可能的病因学,从氧化应激等反应来研究DR的发病机制,以便开发可靠和有力的手段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在视力丧失发生之前进行有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流行病 病因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钟方 游育东 +1 位作者 杨晓霞 温陈媛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1期37-38,共2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3年9月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按其是否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将其分成试验组50例(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对照组50例(未并发周围血管病变)... 目的分析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3年9月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0例,按其是否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将其分成试验组50例(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对照组50例(未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分析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得出周围血管病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高危因素。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压、年龄高于对照组(96.2±3.1 mm Hg/129.5±3.5 mm Hg,61.2±2.5岁VS 85.2±3.1 mm Hg/110.6±3.0 mm Hg,41.2±2.7岁),病程长于对照组(10.2±2.5年VS 3.2±2.4年),脂质代谢情况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00%VS 0.0%),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血压、病程、脂质代谢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控制血压、血脂,纠正脂质代谢异常对防治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具有十分积极的医学意义,护理人员应给予存在周围血管病变高危因素的糖尿病患者更加优质的临床护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周围血管病变 临床流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范青云 方朝晖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4年第4期425-428,共4页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据新华社2013年9月10日新媒体专电,最新权威研究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总人数1.139亿。国内有关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危险性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大血管病变患病率达3...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据新华社2013年9月10日新媒体专电,最新权威研究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总人数1.139亿。国内有关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危险性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中大血管病变患病率达38.3%,微血管病变率达33.3%。慢性并发症特别是大血管并发症仍然是治疗上的难题,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病变 病因病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病学及其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仁柱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9年第5期462-464,共3页
关键词 未病 糖尿病血管病变 防治 思路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病变的病因学诊断分析--访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副院长、脑血管病中心主任杨弋
7
作者 费菲 赵海 曲莉莉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3期1-3,共3页
"中国脑卒中大会已举办5届,越来越多的同道们加入脑卒中防治的行列中来,说明了我们对脑卒中防治现状的忧虑和面临的困难。"在"中国脑卒中大会2016"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论坛上,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副院长、脑血管病中心主任杨弋教... "中国脑卒中大会已举办5届,越来越多的同道们加入脑卒中防治的行列中来,说明了我们对脑卒中防治现状的忧虑和面临的困难。"在"中国脑卒中大会2016"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论坛上,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副院长、脑血管病中心主任杨弋教授如是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副院长 吉林大 血管 颅内动脉病变 白求恩 病因诊断 主任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病机制和治疗靶点 被引量:41
8
作者 李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主要与多元醇通路活跃、氧化应激增加、糖基化终产物形成及蛋白激酶C通路激活有关。以发病机制为靶点的治疗可能会为...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主要与多元醇通路活跃、氧化应激增加、糖基化终产物形成及蛋白激酶C通路激活有关。以发病机制为靶点的治疗可能会为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血管病变/病因学 糖尿病血管病变/病理生理 糖尿病血管病变/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郁、瘀、痰、浊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进 王子龙 +1 位作者 张忠勇 倪青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9年第11期1997-1999,共3页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现代医家对于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尚未完全统一,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病因为消渴日久、气血阴阳俱损、气血不能畅行、本虚而六淫外邪侵袭...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现代医家对于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尚未完全统一,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病因为消渴日久、气血阴阳俱损、气血不能畅行、本虚而六淫外邪侵袭,并由于郁、瘀、痰、浊错综复杂,损伤目、肾、四末,发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药对于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优势明显,该研究旨在通过总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丰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辨证论治体系,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血管病变 病因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静 张国成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193-194,共2页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老年糖尿病血糖及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5例老年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黄连素组34例,予黄连素每次7片,次/d;弥可保组31例,予弥可保,每次1片,2次/d。共12周。结果黄连素组血糖水平、膀胱残余尿量明显改善,弥...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老年糖尿病血糖及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5例老年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黄连素组34例,予黄连素每次7片,次/d;弥可保组31例,予弥可保,每次1片,2次/d。共12周。结果黄连素组血糖水平、膀胱残余尿量明显改善,弥可保组对疼痛、麻木的改善显效率明显高于黄连素组。结论黄连素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及神经损害的症状改善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证 神经病变/病因 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医药疗法 黄连素 弥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丽莉 李雅书 罗莹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556-557,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对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化瘀通络、益气养阴中药配合针刺疗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针...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对3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化瘀通络、益气养阴中药配合针刺疗法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30例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病因 周围神经病变/合并症 针药并用 醒脑开窍针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芎蒌通脉方合弥可保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海霞 谢守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525-526,共2页
目的:观察芎蒌通脉方配合弥可保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PD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采用弥可保常规治疗2周;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芎蒌通脉方(方由丹参、川芎、瓜蒌、薤白等药组成)治疗... 目的:观察芎蒌通脉方配合弥可保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PDN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采用弥可保常规治疗2周;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芎蒌通脉方(方由丹参、川芎、瓜蒌、薤白等药组成)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症状评分(TCSS)、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TCSS均有改善(P均<0.05),但以观察组改善明显;观察组NCV疗效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芎蒌通脉方配合弥可保治疗PDN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病因 神经病变/合并症 芎蒌通脉方/治疗应用 弥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颗粒膜蛋白140水平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徐小红 谷卫 秦光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83-184,共2页
目的 :观察血浆 GMP-1 40水平与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测定 41例糖尿病伴血管并发症患者及 43例无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浆 GMP-1 40水平。结果 :糖尿病伴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浆 GMP-1 40明显... 目的 :观察血浆 GMP-1 40水平与 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测定 41例糖尿病伴血管并发症患者及 43例无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浆 GMP-1 40水平。结果 :糖尿病伴血管并发症患者血浆 GMP-1 40明显高于不伴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 ,伴大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血浆 GMP-1 40水平又明显高于伴微血管并发症患者。结论 :血小板活化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颗粒膜蛋白140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糖尿病血管 病因 Ⅱ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梅英 郝娟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31期17-17,共1页
糖尿病(DM)患者约70%出现全身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为51.3%。在目前缺少针对性病因治疗的条件下,常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患者不可逆转的视功能损害或完全失明,是20~65岁成年人失明的首发原因。复方丹参滴丸在... 糖尿病(DM)患者约70%出现全身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为51.3%。在目前缺少针对性病因治疗的条件下,常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患者不可逆转的视功能损害或完全失明,是20~65岁成年人失明的首发原因。复方丹参滴丸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面显示出满意的临床效果,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12月对52例中老年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复方丹参滴丸 疗效观察 治疗早期 临床 血管病变 视功能损害 病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红艳 《内科》 2006年第1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相关因素 血管并发症 发病率 糖代谢紊乱 生存质量 病因 致盲率 原发性 复发率 威胁 特点 人类 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桂灵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 观察红花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6 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教育 ,饮食控制 ,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 2 0ml溶入生理盐水 2 5 0... 目的 观察红花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6 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两组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教育 ,饮食控制 ,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 2 0ml溶入生理盐水 2 5 0ml,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 ,共 6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73% ,对照组32 % ,两组比较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周围神经病变/病因 红花/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明哲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3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糖尿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58例为观察组,分析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两组观察对象之间对比的各项指标(LD...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糖尿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58例为观察组,分析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两组观察对象之间对比的各项指标(LDL、UA、SBP、TC、2h PG及HDL)及年龄、生活习惯、病程等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患者危险因素主要与血压、血糖及血脂等控制力度不够等因素相关,应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压,缓解患者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2型糖尿病/并发症 血管疾病/病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概况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碧珠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297-299,共3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常并发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玻璃体的反复出血、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造成视功能严重障碍,甚至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为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常并发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玻璃体的反复出血、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造成视功能严重障碍,甚至失明。采用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针药并用等疗法治疗,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病因 视网膜病变/并发症 中西医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褚颖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251-252,共2页
关键词 中药 糖尿病/并发症 周围神经病变/病因 大鼠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外伤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霞琳 汪迎 李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765-767,共3页
目的:探讨非外伤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的原因。方法:对2009-07/2013-06在我科住院的46例46眼玻璃体积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结果:本组中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所致玻璃体积血最多,为16眼(34.8%),其次为视网膜裂孔... 目的:探讨非外伤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的原因。方法:对2009-07/2013-06在我科住院的46例46眼玻璃体积血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病因分析。结果:本组中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所致玻璃体积血最多,为16眼(34.8%),其次为视网膜裂孔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RD)8眼(17.4%),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EAMD)8眼(17.4%),再次为玻璃体后脱离(PVD)4眼(8.7%),其它少见原因为视网膜大动脉瘤3眼(6.5%)、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各2眼(4.3%),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脉络膜上腔出血、葡萄膜炎各1眼(2.2%)。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裂孔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非外伤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积血 非外伤 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