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薏苡仁多糖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NO及主动脉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5
1
作者 徐梓辉 周世文 +5 位作者 陈卫 应懿 徐静 冯晓丽 郑宏庭 方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673-1676,共4页
目的观察薏苡仁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主动脉iNOS mRNA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75mg/kg)腹腔注射和高热量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应用RT-PCR半定量分析大鼠主动脉iNOS mRNA的表达... 目的观察薏苡仁多糖对实验性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主动脉iNOS mRNA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75mg/kg)腹腔注射和高热量饲料喂养建立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应用RT-PCR半定量分析大鼠主动脉iNOS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主动脉iNOS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的(P<0.01),经给药处理6个月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主动脉iNOS mRNA有不同程度的下调,薏苡仁多糖注射组、氨基胍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薏苡仁多糖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iNOS 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一氧化氮合成酶 薏苡仁多糖 大鼠 主动脉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烯醚萜总苷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NO、NOS和ET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郝海平 许惠琴 +2 位作者 朱荃 皮文霞 潘扬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7-158,共2页
目的 探讨环烯醚萜总苷对NO、NOS、ET的影响 ,以了解其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 用STZ 6 0mg kg一次给大鼠腹腔注射。若 1周后大鼠血糖值高于 16 .7mol L则纳为糖尿病大鼠。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烯醚... 目的 探讨环烯醚萜总苷对NO、NOS、ET的影响 ,以了解其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 用STZ 6 0mg kg一次给大鼠腹腔注射。若 1周后大鼠血糖值高于 16 .7mol L则纳为糖尿病大鼠。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烯醚萜总苷Ⅰ组 ( 0 .5g kg ,ig .)、环烯醚萜总苷Ⅱ组 ( 1.0g kg ,ig .)和氨基胍组 ( 0 .1g kg ,ig .) ,同期另设一组正常组。各组连续灌胃给药 12周。实验结束后取血 ,测定大鼠血清NO、NOS和血浆ET。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 ,NO、NOS含量显著降低 ,ET含量显著升高 ;而环烯醚萜总苷组与氨基胍组均能显著升高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血清NO、NOS的含量 ,并降低血浆ET含量。结论 环烯醚萜总苷可部分恢复NO和ET的动态平衡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环烯醚萜总苷 山茱萸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RAGE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9
3
作者 乔爱敏 李乐 刘青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306-1311,共6页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大量研究表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及其受体RAGE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将成为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一个新靶点。本文重点阐述AGEs...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大量研究表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及其受体RAGE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将成为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一个新靶点。本文重点阐述AGEs-RAGE系统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并探讨中药干预AGEs-RAGE系统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s-RAGE系统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血浆ET-NO、ET-ANF动态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茅彩萍 顾振纶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7-489,共3页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血浆ET和ANF、血清NO和NOS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STZ诱导DM大鼠模型 ,并将DM大鼠随机分为DM对照组 (DM )、不同剂量葛根素治疗组 (0 .5、0 .2 5、0 .12 5 g·kg-1,ig .)和氨基胍治疗组 (0 .1g...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血浆ET和ANF、血清NO和NOS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STZ诱导DM大鼠模型 ,并将DM大鼠随机分为DM对照组 (DM )、不同剂量葛根素治疗组 (0 .5、0 .2 5、0 .12 5 g·kg-1,ig .)和氨基胍治疗组 (0 .1g·kg-1,ig .) ,另设一正常对照组 ,连续给药 12周后 ,各组取血清分别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NOS含量 ,放免法测定血浆ET 1、ANF的含量。结果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血清NO及NOS明显下降 ,而血浆ET、ANF较正常组明显上调 ,葛根素治疗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血清NO及NOS的含量显著升高 ,而血浆ET、ANF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葛根素可有效调节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血浆ET NO、ET ANF间的动态平衡 ,这一作用有利于控制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葛根素 ET、NO、A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环烯醚萜总苷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血清糖基化终产物-肽(AGE-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洪 许惠琴 胡永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3年第6期51-53,共3页
探讨环烯醚萜总苷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血清糖基化终产物-肽(AGE-P)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正常进食条件下,大鼠先以30mg·kg^(-1)ip。链脲佐菌素(STZ)溶液,第二天再按0.11ml/只ip。弗氏完全性剂(FCA),每周1次,连续3周。3周后测定大... 探讨环烯醚萜总苷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血清糖基化终产物-肽(AGE-P)水平的影响。方法:在正常进食条件下,大鼠先以30mg·kg^(-1)ip。链脲佐菌素(STZ)溶液,第二天再按0.11ml/只ip。弗氏完全性剂(FCA),每周1次,连续3周。3周后测定大鼠血糖,若血糖≥16.7mol.L^(-1)者则纳入为糖尿病大鼠,并按血糖值范围随机分为模型组、氨基胍组(0.1g·kg^(-1))和环烯醚萜总苷组(0.25、0.5g·kg^(-1)),正常组,各组连续ig.12周。实验结束后运用流动注射分析法(FIA,flow injection assay)检测血清AGE-P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AGE-P水平显著增加(14.3±4.3vs2.8±0.4,P<0.01),而环烯醚萜总苷及氨基胍组均能降低血清AGE-P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烯醚萜总苷能降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血清AGE-P水平,具有减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莱萸 环烯醚萜总苷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血清糖基化终产物-肽 AGE-P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激活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宏亮 余叶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9期708-709,713,共3页
蛋白激酶C(PKC)是一类由多种同工酶组成的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高血糖和游离脂肪酸 (FFA)可影响信号传导通路 ,特别是激活二酰甘油 (DG) PKC途径 ,PKC的激活可引起胰岛素抵抗 (IR)及糖尿病血管并发症。PKC β选择性抑制剂 (LY ... 蛋白激酶C(PKC)是一类由多种同工酶组成的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高血糖和游离脂肪酸 (FFA)可影响信号传导通路 ,特别是激活二酰甘油 (DG) PKC途径 ,PKC的激活可引起胰岛素抵抗 (IR)及糖尿病血管并发症。PKC β选择性抑制剂 (LY 3335 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祖细胞在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6
7
作者 翟露 刘玉花 +5 位作者 黄燕凤 马翠 黄山 张秋 钟鑫 戴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1-305,共5页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继发于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促进血管新生和修复血管损伤,EPCs耗竭和功能障碍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继发于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促进血管新生和修复血管损伤,EPCs耗竭和功能障碍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本文就EPCs对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进行综述。EPCs是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病的一种新手段。EPCs移植治疗目前已经在动物实验水平证实有效,但仍缺乏大样本临床试验来验证EPCs移植治疗对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适量饮酒、使用雌激素和他汀类药物、运动等,均可以刺激EPCs动员、增殖、迁移,并促血管新生,从而对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EB及其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范丽丽 李文静 吴斐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7-222,共6页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高死亡率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参与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转录因子EB(TFEB)可通过调节自噬和溶酶体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自噬和溶酶体的主要调控因子。本文对TFEB的生物学...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高死亡率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自噬参与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转录因子EB(TFEB)可通过调节自噬和溶酶体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自噬和溶酶体的主要调控因子。本文对TFEB的生物学特点、功能、调控及其通过调节自噬和溶酶体改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性心肌病、外周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肾病的作用等进行综述,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转录因子EB 自噬 溶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热-气血津液不归正化-脉积”探讨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病因病机 被引量:4
9
作者 王中瑞 燕树勋 +6 位作者 邵明义 韩景辉 潘研 朱蓉 甄倩 李真 符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71,共3页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效果确切,但理论发展相对滞后。传统的消渴病理论未能与大血管并发症联系起来以指导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缺少原发病与并发症之间的“桥梁性”理论。因此,基于临床实践、文献... 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药治疗效果确切,但理论发展相对滞后。传统的消渴病理论未能与大血管并发症联系起来以指导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缺少原发病与并发症之间的“桥梁性”理论。因此,基于临床实践、文献梳理和科学研究,文章提出了“内热-气血津液不归正化-脉积”的观点,认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以壮火为枢,煎灼水谷为陈气,中期以阴火为枢,引动陈气为痰瘀,晚期以虚火为枢,固化痰瘀为癥积。在治疗上,以除热消积为治疗原则,依据内热的偏重以及“陈气-痰瘀-癥积”的动态演变灵活用药。早期清透壮火,除陈气,中期调理气火,除痰瘀,晚期补虚除热,消癥积,冀为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内热 陈气 痰瘀 癥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血糖控制和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敏 朱逞 +3 位作者 巩纯秀 吴玉筠 倪桂臣 颜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5-107,共3页
为了解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调查病程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76例 ,平均年龄17.2±3.9岁 ,平均病程9.0±3.4年 ,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尿微量白蛋... 为了解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调查病程5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76例 ,平均年龄17.2±3.9岁 ,平均病程9.0±3.4年 ,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尿微量白蛋白 ,眼底荧光造影等。结果显示 ,HbA1C 平均水平为 (9.7±1.7) % ;糖尿病肾病发生率为9.2% ,微量白蛋白尿 (UAER :20~200μg/min)和大量蛋白尿 (UAER>200μg/min)分别占7.9 %和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23.7% ,非增殖型16例占21.1% ,增殖型2例占2.6 % ,其中3例合并白内障。提示目前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的血糖控制不理想 ,仅有18.4 %的患者HbA1C <8 % ;长病程、女性、血糖控制差是1型糖尿病青少年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青少年 血糖控制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川芎嗪治疗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及血脂异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英华 毛海龙 丰立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5-355,共1页
1资料与方法 ①一般资料:2型糖尿病患者69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3例,年龄38-66岁,病程5-1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出现微血管病变。其中糖尿病肾病2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4例,糖尿病神经病19例。参考1997年血... 1资料与方法 ①一般资料:2型糖尿病患者69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3例,年龄38-66岁,病程5-1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出现微血管病变。其中糖尿病肾病2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4例,糖尿病神经病19例。参考1997年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符合混合型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6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男性1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2型糖尿病 年血脂异常 丹参川芎嗪 临床观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混合型高脂血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酸双酯钠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防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丽凤 赵金生 +3 位作者 于龙 赵美眯 齐贺 李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0-635,共6页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PSS)对2型糖尿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 20mg·kg-1)制作2型糖尿病Wister大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5组:正常对照(NC)组、模型(Mod)组、... 目的观察藻酸双酯钠(PSS)对2型糖尿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 20mg·kg-1)制作2型糖尿病Wister大鼠模型,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5组:正常对照(NC)组、模型(Mod)组、藻酸双酯钠(PSS)组、二甲双胍(Met)组、洛伐他汀(Lov)组,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8wk。实验过程中观察血糖、血脂的变化;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清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的活性;22wk后处死大鼠,取其主动脉,透射电镜观察主动脉的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动脉内核转录因子(NF-κB)及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PSS组的空腹血糖(FBG)、血脂(TG、TC、LDL)水平及PAI-1的活性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t-PA的活性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同时PSS组NF-κB和ICAM-1的表达比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PSS组主动脉损伤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藻酸双酯钠能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并发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糖、血脂水平,改善t-PA和PAI-1的活性,抑制核因子NF-κB的活化及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酸双酯钠 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核转录因子 细胞间粘附分子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细胞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华 谢毅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426-428,432,共4页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而心、脑及外周动脉等大血管发生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大血管病变寻求有效的治疗策略已经成为糖尿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g 。近年来,细胞移植...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而心、脑及外周动脉等大血管发生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大血管病变寻求有效的治疗策略已经成为糖尿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g 。近年来,细胞移植研究已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本文就以干细胞和内皮前体细胞为基础的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细胞移植 干细胞 内皮前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血糖控制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建梅 郭晓蕙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2期88-91,共4页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其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脏病变,是引起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导致失明;糖尿病神经病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大血管病变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及...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在于其微血管并发症和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脏病变,是引起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导致失明;糖尿病神经病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大血管病变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及外周血管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强化血糖控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肾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 肾功能衰竭 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的黄芪-当归药对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又滋 赵泉霖 王毓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90-1200,共11页
目的探究经典中药配伍组合黄芪-当归药对(芪归药对)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运用BATMAN数据库对芪归药对进行分析,检索GEO数据库中关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基因芯片数据,借助GEO2R分析差异基因,构... 目的探究经典中药配伍组合黄芪-当归药对(芪归药对)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运用BATMAN数据库对芪归药对进行分析,检索GEO数据库中关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基因芯片数据,借助GEO2R分析差异基因,构建靶点互作关系网络,拓扑得到芪归药对治疗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基因;运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模型组、阳性对照二甲双胍治疗组和芪归药对治疗组,每组5只;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并建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中PI3K、Akt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BATMAN数据库中分析得到芪归药对的相关靶点基因1332个,在GEO数据库中检索得到3个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变的芯片数据文件(GSE26887、GSE43950、GSE46262),利用GEO2R分析筛选出2759个差异基因;经映射得到芪归药对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关键基因247个。(2)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关键靶点的差异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芪归药对—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提示,芪归药对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生物学进程主要集中在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负调控、氧化还原过程、信号转导、凋亡过程、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的正调控等,信号通路涉及新陈代谢通路、癌症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5'-单磷酸(cAMP)信号通路、环磷酸鸟苷酸-蛋白激酶(cGMP-PKG)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非酒精性脂肪肝通路、胰岛素抵抗通路等。(3)采用SD大鼠的动物模型实验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未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模型组心肌细胞中PI3K、Akt3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芪归药对治疗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心肌细胞中PI3K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但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芪归药对治疗组Akt3蛋白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二甲双胍治疗组Akt3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芪归药对治疗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特点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个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有望拓宽糖尿病中医药诊疗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 黄芪-当归 GEO数据库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K/STAT信号通路干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涛 杨丽霞 +2 位作者 高博 李钦 宋爽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415-1421,共7页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现有治疗药物仍有很大不足,亟需更为有效的新药。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参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进展,通过调控该途径可以改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因此,本... 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现有治疗药物仍有很大不足,亟需更为有效的新药。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参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进展,通过调控该途径可以改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因此,本文综述JAK/STAT参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并从治疗药物、临床前药物、中药三方面,将近年来干预JAK/STAT改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潜在药物进行综述,以期能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药物研发及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JAK/STAT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毒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相关性研究进展2018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佳宁 孙子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4-11,共8页
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对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相较于降糖和降血压措施可能带来的低血糖和低血压危害,降脂干预更具高安全性、低风险的优势,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意义... 脂代谢紊乱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对糖尿病及其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相较于降糖和降血压措施可能带来的低血糖和低血压危害,降脂干预更具高安全性、低风险的优势,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意义可能更为重大。目前,国内外研究多提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与脂毒(以血脂异常和脂质异位沉积为主要表现形式)之间密切相关,但仍然无法明确二者之间的具体作用关系以及不同微血管并发症所对应的相关性最强的脂质异常类型。本文就脂毒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毒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艳艳 石敏 +9 位作者 王奕 付建芳 张颖 刘向阳 张伟清 拓胜军 刘丽文 李泽平 周洁 李晓苗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4412-4418,共7页
背景近年来,有研究证实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用于早期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此外,长期暴露于高血糖环境严重损害全身微血管系统,然而,有关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与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相关性的认识尚未完全清楚。... 背景近年来,有研究证实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用于早期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此外,长期暴露于高血糖环境严重损害全身微血管系统,然而,有关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与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相关性的认识尚未完全清楚。目的探讨T2DM患者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6—12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50例T2DM患者,其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脉冲组织多普勒超声及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检查。获取左心室二维整体纵向应变(GLS),评估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定义为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疾病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受试者根据微血管并发症受累数目分为单纯T2DM组(单纯T2DM组,n=76)、T2DM伴1种并发症组[T2DM+C(1)组,n=37]和T2DM伴2~3种并发症组[T2DM+C(2~3)组,n=37]。比较三组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及生化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微血管并发症和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结果T2DM+C(1)组、T2DM+C(2~3)组GLS低于单纯T2DM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受累数目与GLS呈负相关(rs=-0.34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肌酐、心率、尿微量白蛋白、左心室缩短分数多因素调整后,与单纯T2DM组相比,T2DM+C(1)组[OR=0.744,95%CI(0.601,0.920)]、T2DM+C(2~3)组[OR=0.707,95%CI(0.525,0.952)]GLS降低(P<0.05)。基于高血压分层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校正上述相同的混杂因素后,无论在有或无高血压的T2DM患者中,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与GLS降低仍独立相关[有高血压:OR=0.556,95%CI(0.321,0.963);无高血压:OR=0.739,95%CI(0.558,0.979),P<0.05]。结论住院T2DM合并微血管病变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可能已经受损,微血管并发症受累数目增加与亚临床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密切相关,且不受是否患高血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整体纵向应变 亚临床左心室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方法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关键基因与通路筛选及中药预测研究
19
作者 荣旺 朱占兰 宋亚一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774-1783,共10页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分析,获取疾病的关键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探索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分子机制,预测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潜在... 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分析,获取疾病的关键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探索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分子机制,预测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潜在中药。首先从GEO数据库下载关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GSE43950,利用GEO2R在线分析工具筛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可视化,对DEGs利用DAVID在线分析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通路富集(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通过STRING在线分析工具、Cytoscape软件及其插件cytoHubba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DEGs进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寻找关键基因,随后将关键基因映射到医学本体信息检索平台(coremine medical),筛选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潜在中药,同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最后共获得692个DEGs,包括121个上调基因和571个下调基因。GO功能注释显示DEGs参与了血液凝固、止血的调节、中性粒细胞活化免疫应答、DNA的特异性结合等生物过程,KEGG信号通路分析主要涉及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利用蛋白互作数据库STRING以及Cytoscape软件中的cytoHubba分析DEGs,获取了前10位的hub基因,分别是CD4、IL1B、TLR4、TLR2、ITGAM、CD86、CSF1R、TLR8、CYBB、TLR1。通过关键基因筛选得到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潜在中药为黄芩、丹参、川牛膝和郁金。包括TLR2、TLR4、IL1B等在内的10个关键基因可能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黄芩、丹参、川牛膝和郁金等中药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治疗的潜在分子药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差异表达基因 中药靶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家说——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社区管理策略
20
作者 赵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M0003-M0003,共1页
随着近年来慢病管理规范化,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其所致心脑并发症已为人们熟知,公众重视程度提高,三级预防措施逐渐得到落实。然而,医务人员和公众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认识和关注尚且不足。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诊断和治疗的滞后使... 随着近年来慢病管理规范化,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其所致心脑并发症已为人们熟知,公众重视程度提高,三级预防措施逐渐得到落实。然而,医务人员和公众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认识和关注尚且不足。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诊断和治疗的滞后使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直至中晚期出现不可耐受的症状时才获得诊断和治疗,预后亦不理想。研究显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中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和神经病变分别是导致成年人失明、终末期肾损伤以及非创伤性截肢的首位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管理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血管病变 三级预防措施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血管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