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腰骶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病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学特点探究
1
作者 蒋荣峰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11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腰骶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病的临床特点与神经电生理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DLRPN患者16例,以患者临床体征与症状为依据,进行选择性神经检测,包括腓总神经、单/双侧胫神经、腓肠神经、腓总神经的...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腰骶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病的临床特点与神经电生理学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DLRPN患者16例,以患者临床体征与症状为依据,进行选择性神经检测,包括腓总神经、单/双侧胫神经、腓肠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或运动神经传导。结果患者运动神经传导检测结果显示,胫神经检测19条,11条异常;腓总神经19条,12条异常。感觉神经传导结果显示,精神经检测21条,11例异常;腓总神经工13条,异常9条;腓肠神经12条,5例异常。结论糖尿病性腰骶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病具有致残与阶段性特点,完善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腰骶神经根神经丛神经病 神经电生理学 糖尿病性肌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I IDEAL序列对腰骶神经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孙莉华 宋云龙 +3 位作者 王东 李相生 李海宁 王冬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3.0T MRI IDEAL序列显示正常人腰骶神经结构形态及神经根受压后形态结构变化的可行性,评估其同时显示腰骶神经根细微结构及全程形态特点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5例健康志愿者和15例腰腿痛患者行IDEAL序列腰骶神经冠状位成像... 目的初步探讨3.0T MRI IDEAL序列显示正常人腰骶神经结构形态及神经根受压后形态结构变化的可行性,评估其同时显示腰骶神经根细微结构及全程形态特点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25例健康志愿者和15例腰腿痛患者行IDEAL序列腰骶神经冠状位成像及后处理重建,观察图像中L1~S1各水平腰骶神经显示情况,包括腰骶神经走形、节前神经长度、神经根鞘长度及神经节大小。结果 1 L1~S1各水平节前神经、脊神经节以及L3~S1各水平节后神经显示率达100%,并且形态结构清晰;L1及L2水平节后神经形态结构能够清晰显示达Ⅰ级的显示率分别为12%和42%,达Ⅱ级显示欠清晰者分别为16%和32%,达Ⅲ级结构辨认不清者分别为72%和26%。各水平节前神经、神经节长径、神经节橫径及神经根鞘长度从L1~S1逐渐增大(P〈0.05、P〈0.001)。正常腰骶神经根走形于腰神经通道内,表现为边缘光滑,高信号脑脊液衬托下的条形等信号。结论 IDEAL序列腰骶神经成像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正常腰骶神经根的形态走形和细微结构特点,以及腰骶神经根受压后的变化,能够为临床准确评估腰腿痛患者神经根受压的变化与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标准和影像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磁共振成像 IDEAL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洛因导致急性腰骶神经根神经炎1例
3
作者 孙会秀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000-1000,共1页
关键词 神经 海洛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盆加压法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4
作者 房加高 邹月芬 +1 位作者 时寅 汪家旺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0期199-200,共2页
目的:探讨腹盆加压法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DT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DTI的65例腰骶丛神经根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28例)和研究组(37例).采用自由呼吸法对参照组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腹盆加压法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DT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DTI的65例腰骶丛神经根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28例)和研究组(37例).采用自由呼吸法对参照组患者进行DTI.采用腹盆加压法对研究组患者进行DTI.然后,比较在两组患者中,DTI图像出现运动伪影患者的占比及出现重度运动伪影患者的占比.结果:接受扫描后,在研究组患者中,DTI图像出现运动伪影患者的占比及出现重度运动伪影患者的占比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腹盆加压法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图像中运动伪影的发生率,提高图像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 神经 腹盆加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