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3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丹丹 王雅 +1 位作者 贾雅蕊 刘金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4-197,共4页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近年来疼痛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以往对DNP的病理生理学和神经解剖学基础研究较多,但近年来国内外对离子通道、神经...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近年来疼痛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以往对DNP的病理生理学和神经解剖学基础研究较多,但近年来国内外对离子通道、神经生长因子、信号转导、小胶质细胞和脊髓背角GABA受体等领域的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对近年来DNP发生机制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发生机制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枢敏化和外周敏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欣 申乐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8-123,共6页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是一组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c-Jun氨基端激酶1/2/3、p38亚型(α,β,γ和δ)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能够介导增殖、分化、凋亡、免疫、炎症等一系列细胞活动。痛觉敏化是一种中枢和...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是一组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c-Jun氨基端激酶1/2/3、p38亚型(α,β,γ和δ)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能够介导增殖、分化、凋亡、免疫、炎症等一系列细胞活动。痛觉敏化是一种中枢和外周伤害性感受器的重塑机制。大量研究显示,MAPKs在糖尿病动物模型的脊髓和背根神经节中广泛激活,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中枢敏化和外周敏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一些药物也可通过抑制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MAPKs的激活来缓解DNP。本文主要总结了MAPKs在DNP中枢和外周敏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中枢敏化 外周敏化 脊髓 脊髓背根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欢 郑小兰 +1 位作者 徐国海 罗振中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855-858,共4页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电针作为中医学中针灸疗法之一,它具有针灸和电疗的双重优点,其确切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普遍认可。近年来,关于电针治疗糖...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电针作为中医学中针灸疗法之一,它具有针灸和电疗的双重优点,其确切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得到普遍认可。近年来,关于电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因电针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就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8
4
作者 蔡振华 陈丹丹 +2 位作者 周华成 王雅 刘金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臭氧皮下注射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5 mg/kg,同时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复制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造模2周后,将20只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组(DNP组... 目的:探讨臭氧皮下注射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5 mg/kg,同时给予高糖高脂饮食复制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造模2周后,将20只模型大鼠随机均分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组(DNP组)和臭氧治疗组(O3组),另取同时饲养的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C组)。O3组于模型成功后6周内每3天进行一次皮下臭氧注射(35μg/ml,0.5 ml),其余两组同样时间点注射同剂量空气。在气体注射前、注射后第2、4和6周分别测定大鼠右后足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draw threshold,PWT)、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 latency,PWL)、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结果:与C组比较,DNP组大鼠在第2周末,PWT和PWL明显低于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3组在第2、4、6周注射臭氧后PWT和PWL显著升高,同时MNCV和SNCV也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35μg/ml臭氧皮下注射可减轻DNP大鼠后足PWT、PWL,改善MNCV和SNCV,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有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臭氧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S2211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郭艳娇 王高霞 +3 位作者 刘培雯 牛娟 刘晓红 曾俊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5-469,共5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P2Y13受体阻断剂MRS2211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阈及脊髓背角Iba-1和IL-6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正常组(仅鞘内注射生理盐水)、药物+正常大鼠组(鞘内注射MRS2211 100 pmol/L)、...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P2Y13受体阻断剂MRS2211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机械痛阈及脊髓背角Iba-1和IL-6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正常组(仅鞘内注射生理盐水)、药物+正常大鼠组(鞘内注射MRS2211 100 pmol/L)、糖尿病大鼠模型组(diabetes mellitus,DM组)、MRS2211处理组(糖尿病大鼠+鞘内注射MRS2211 100 pmol/L)。SD大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0 mg/kg,2周后机械痛阈下降认为造模成功。各组大鼠开始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或MRS2211(100 pmol/L)每周二次,连续4周。在STZ注射前1 d、注射后第2,4,6周末测定给药后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l threshold,MWT);免疫印迹观察STZ注射后2、4、6周末大鼠脊髓背角Iba-1和IL-6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M组MWT明显降低(P<0.01),第2、4、6周末背角Iba-1和IL-6表达也明显上调(P<0.01)。与DM组4周相比,MRS2211处理组MWT明显提高(P<0.01);与DM组6周相比,MRS2211处理组MWT没有明显变化。与DM组4周相比,MRS2211处理组明显抑制STZ注射4周时脊髓背角Iba-1和IL-6表达上调(P<0.01);但与DM组6周相比,MRS2211处理组在STZ注射6周时Iba-1和IL-6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鞘内注射P2Y13受体拮抗剂MRS2211可以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早期的机械痛敏症状,同时脊髓背角Iba-1表达和IL-6表达上调明显减弱。MRS2211有可能通过影响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功能在脊髓水平发挥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P2Y13受体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瑞巴林联合超激光照射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石海梅 贾雅蕊 +1 位作者 周华成 刘金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超激光照射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下肢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均分为普瑞巴林低剂量组(A组,150 mg/d)、普瑞巴林高剂量组(B组,300 mg/d)、低剂量联合超激光照射组(C组)和高剂...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超激光照射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下肢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随机均分为普瑞巴林低剂量组(A组,150 mg/d)、普瑞巴林高剂量组(B组,300 mg/d)、低剂量联合超激光照射组(C组)和高剂量联合超激光照射组(D组)。联合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每日行超激光照射一次,4周后停止超激光治疗,各组患者继续按原剂量及方法服用普瑞巴林4周后随访。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8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 scale,VAS)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四组患者治疗2周及4周后VAS均明显降低(P<0.05),且B、C两组的VAS评分均较A组低(P<0.05),较D组高(P<0.05);B、C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时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同剂量普瑞巴林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为眩晕和嗜睡。B、D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C组(P<0.05)。B组和D组,A组和C组比较,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激光照射可作为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种辅助手段,近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超激光照射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鲁唑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Nav1.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苗蓓 殷悦 +2 位作者 周田田 邵翠杰 曹君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镇痛药利鲁唑(riluzole)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Nav1.7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27):对照组(C组)、模型组(DNP组)、10%溶剂DMSO组(DNP+DMSO... 目的:探讨镇痛药利鲁唑(riluzole)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Nav1.7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27):对照组(C组)、模型组(DNP组)、10%溶剂DMSO组(DNP+DMSO组)和利鲁唑组(DNP+riluzole组)。观察STZ注射前1 d及注射后3、7、10、14、21、28 d测定缩足反射机械刺激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缩足反射热辐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10%DMSO组和利鲁唑组于STZ注射15 d起分别腹腔注射10%DMSO或利鲁唑4 mg/kg,1次/日,连续7 d,于21、28 d测定PWMT和PWTL。行为学测试完成后选择21 d大鼠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DRG中Nav1.7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DNP组大鼠PWMT降低,PWTL缩短,DRG中Nav1.7的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NP组比较,DNP+DMSO组大鼠在腹腔注射10%DMSO后,PWMT、PWTL和Nav 1.7的表达无明显改变,与DNP+DMSO组和DNP组比较,DNP+riluzole组大鼠在腹腔注射利鲁唑后,PWMT明显升高,PWTL明显延长,DRG中Nav 1.7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鲁唑可通过抑制DNP大鼠DRG中Nav 1.7表达,从而减轻大鼠D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鲁唑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背根神经 NAV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肖智 文松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41-345,350,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的镇痛作用以及对脊髓背角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DNP大鼠模型,检测大鼠机械痛阈;给予腹腔注射DEX(12.5、25...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的镇痛作用以及对脊髓背角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DNP大鼠模型,检测大鼠机械痛阈;给予腹腔注射DEX(12.5、25、50 μg/kg.d)后,观察DEX对DNP大鼠的镇痛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L4~6脊髓背角P2X3受体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大鼠建模成功后28 d,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大鼠比较机械痛阈值明显下降;从建模后35 d开始,DNP大鼠连续7d给予腹腔注射DEX后其机械痛阈值显著升高,脊髓背角P2X3受体表达显著下调;机械痛阈值升高幅度以及脊髓背角P2X3受体表达下调幅度与DEX剂量相关.结论:腹腔注射DEX通过下调DNP大鼠脊髓背角P2X3受体表达,对DNP大鼠产生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右美托咪啶 P2X3受体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部星形胶质细胞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及痛相关负性情绪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澜 陈理 俞昌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95-695,共1页
目的探索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部(vlPAG)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及痛相关负性情绪发生、发展及维持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特征。方法使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SD大鼠Ⅰ型糖尿病,复制DNP模型;免疫荧光法观察、Shol... 目的探索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部(vlPAG)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及痛相关负性情绪发生、发展及维持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特征。方法使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SD大鼠Ⅰ型糖尿病,复制DNP模型;免疫荧光法观察、Sholl分析评价vlPAG星形胶质细胞在DNP进展过程中的形态和数量变化;采用化学遗传学技术定点定量向vlPAG注射携有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启动子gfaABC1D及修饰后的人毒蕈碱受体(hM3Dq或hM4Di)基因片段的腺相关病毒;待病毒稳定转染表达后,利用受体的外源性配体氯氮平-N-氧化物(CNO)靶向调控vlPAG星形胶质细胞活性;以机械性异常性疼痛阈值为观察指标,评价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DNP中的作用;同时,采用旷场试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条件性位置偏爱试验,评价vlPAG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在DNP相关焦虑样、厌恶样情绪中的作用。结果STZ成功诱导高血糖症状后,SD大鼠机械痛阈进行性下降,提示DNP模型复制成功。随着DNP症状加剧,vlPAG星形胶质细胞数量逐渐增多、胞体面积逐渐增大、形态复杂性逐渐增强。化学遗传学手段激活正常大鼠vlPAG星形胶质细胞可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样症状(机械痛阈下降);化学遗传学手段抑制DNP模型大鼠vlPAG星形胶质细胞可改善DNP症状(机械痛阈升高)。同时,化学遗传学手段抑制vlPAG星形胶质细胞可减少DNP模型大鼠痛相关焦虑样行为,改善模型动物痛相关厌恶情绪。结论vlPAG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与DNP的发生、发展及维持密切相关,vlPAG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DNP及痛相关负性情绪的编码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中脑导水管灰质腹外侧部 星形胶质细胞 化学遗传学 痛相关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盼盼 王冬梅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3,共5页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困扰多数糖尿病人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时,中枢端释放的炎性介质、兴奋性氨基酸等物质可以作用于小胶质细胞的细胞表面相关受体,引起小胶质细胞活化,释放IL-...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困扰多数糖尿病人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形成时,中枢端释放的炎性介质、兴奋性氨基酸等物质可以作用于小胶质细胞的细胞表面相关受体,引起小胶质细胞活化,释放IL-1β、TNF-α等炎性因子,促进NO、MMP、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等表达增加,并激活p38、JUK、NF-κB等信号转导途径。活化的小胶质细胞释放的致痛介质又可以作用于脊髓神经元,引起脊髓神经元离子通道的打开或关闭以及炎性介质的释放,导致神经元兴奋性改变。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小胶质细胞 炎性因子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钙通道: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干预的新靶点 被引量:5
11
作者 汪一 申乐 +2 位作者 闫洪彦 陈雯 黄宇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8期605-609,共5页
糖尿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其常见慢性并发症,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期研究显示,T型钙通道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起重要作用。采用药物抑制、基因抑制、基因敲除等技术研究发现,T型... 糖尿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其常见慢性并发症,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期研究显示,T型钙通道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起重要作用。采用药物抑制、基因抑制、基因敲除等技术研究发现,T型钙通道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械及热痛觉过敏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其受调节机制可能与选择性剪接、氧化还原修饰、磷酸化修饰以及糖化修饰等有关。采用膜片钳、神经元电容监测、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研究发现,T型钙通道还可通过增强神经元可兴奋性、上调神经递质释放促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 钙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NK/MCP-1信号通路在姜黄素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22
12
作者 郑昌健 胡涵 +1 位作者 曹红 李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41-1945,共5页
目的:观察JNK/MCP-1通路在姜黄素抗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诱导为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DNP)模型,将其随机分为6组(n=27):DNP组、姜黄素组(Cur组)、溶剂对照组(DSC组)、JNK抑... 目的:观察JNK/MCP-1通路在姜黄素抗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诱导为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大鼠(DNP)模型,将其随机分为6组(n=27):DNP组、姜黄素组(Cur组)、溶剂对照组(DSC组)、JNK抑制剂组(DJ组)、JNK抑制剂溶剂对照组(DJS组)、姜黄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激动剂组(DM组)。另取27只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C组),给药后3 d、7 d、14 d时测定机械缩足痛阈和热缩足潜伏期,并在同一时点取脊髓腰膨大及L4-6背根神经节(DRG),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脊髓和DRG中p-JNK水平,用ELISA测定脊髓和DRG中的MCP-1含量。结果:与DNP组相比,在给药后的7 d、14 d Cur组、DJ组、DM组p-JNK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C组相比,链脲佐菌素给药后其它6组MCP-1含量出现明显下降;与DNP组相比,在给药后的7 d、14 d Cur组、DJ组MCP-1出现明显上升,而DM组出现进一步下降(P〈0.05)。结论:DNP大鼠脊髓和DRG中的p-JNK、MCP-1表达明显升高,姜黄素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可能与JNK/MCP-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P-JNK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姜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蛋白BiP在姜黄素抗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艳 俞陈陈 +3 位作者 曹红 党江坤 连庆泉 李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96-1801,共6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2型糖尿病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大鼠机械痛敏(MWT)、热痛敏(TWL)、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DRG)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诱导胰岛素抵抗后,继以单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腹腔注射,在注...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2型糖尿病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大鼠机械痛敏(MWT)、热痛敏(TWL)、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DRG)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诱导胰岛素抵抗后,继以单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腹腔注射,在注射STZ前和14 d后采用Electronic Von Fery触觉测痛仪和甩尾/足底测试仪测大鼠MWT和TWL,注射STZ 3 d后血糖≥16.7 mmol/L且在注射STZ 14 d后痛阈下降至基础值85%以下者入选为D组(81只)。将D组随机分为3组(n=27):DNP组、DNP+姜黄素100 mg.kg-1.d-1组(DCur组)和DNP+溶剂组(DSC组),另取27只为正常对照组(C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给姜黄素3、7、14 d后测血糖、MWT与TWL,并在同时点取大鼠L4~L6脊髓和DRG,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测定脊髓背角和DRG中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的表达。结果:与C组相比,DNP组各时点MWT降低,TWL缩短,血糖值升高,脊髓背角和DRG中BiP均出现表达上调(P<0.05)。与DNP组相比,DCur组在给姜黄素7 d后MWT升高,TWL延长;给姜黄素14 d后脊髓背角和DRG中BiP表达下调(P<0.05)。DSC组和DN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iP参与了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姜黄素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可能与抑制BiP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内质网应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NF-trkB信号通路在氯胺酮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宗剑 杨春 +2 位作者 胡明珠 周波 季永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1-806,共6页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yrosine receptor kinase B,trk B)信号通路在氯胺酮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8只,3月龄,体质量200~250 g,采用随...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酪氨酸受体激酶B(tyrosine receptor kinase B,trk B)信号通路在氯胺酮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48只,3月龄,体质量200~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2):正常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组(S组)、氯胺酮组(K组)及氯胺酮+ANA-12组(KA组)。S、K及KA组大鼠腹腔单次注射链脲菌素(STZ)65 mg·kg^(-1)构建糖尿病神经病理痛模型。28 d后,S、K及KA组大鼠分别连续7 d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氯胺酮10 mg·kg^(-1)及氯胺酮10 mg·kg^(-1)+ANA-12 0.5 mg·kg^(-1)。d 8,测定大鼠机械缩足痛阈(MWT),然后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背根及大脑前额皮层。采用Western blot和高尔基染色检测BDNF、p-trk B/trk B、突触素(synaptophysin)及树突棘密度。结果与C组比较,S组大鼠MWT明显下降,且脊髓背根和前额皮层BDNF、p-trk B/trk B、突触素及树突棘密度均明显下降(P<0.05);与S组相比,K组大鼠MWT、各部位BDNF、p-trk B/trk B、突触素和树突棘密度均明显增加(P<0.05);与K组相比,KA组大鼠MWT明显下降,且各部位BDNF、p-trk B/trk B、突触素和树突棘密度均明显下调(P<0.05)。各部位BDNF与树突棘密度均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氯胺酮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与BDNF-trk 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受体激酶 树突棘密度 突触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郑小兰 徐国海 罗振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4-96,共3页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肢体自发性疼痛、感觉过敏、异常疼痛、灼热、麻木、冰凉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提出糖尿病神经病...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肢体自发性疼痛、感觉过敏、异常疼痛、灼热、麻木、冰凉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提出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定义:糖尿病周围感觉运动性神经异常直接引起的疼痛,其临床症状:发病部位为远端对称性袜状或手套样分布,开始多累及下肢:足趾、足、小腿,如上行至膝时可累及上肢远端.DNP是临床上极为棘手的问题,治疗上通过对症治疗来缓解疼痛,但不能阻止病程的发展,这种典型的病理性疼痛,其产生的机理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糖尿病 胶质细胞 临床症状 感觉过敏 对症治疗 慢性并发症 自发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活性氧激活自噬参与调节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佳丽 张茂表 +3 位作者 陆嘉辉 贾改丽 李军 曹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4,共8页
目的:探讨脊髓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否通过激活自噬参与大鼠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的形成和发展。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高脂高糖喂养8周,后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单次小剂... 目的:探讨脊髓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是否通过激活自噬参与大鼠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的形成和发展。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高脂高糖喂养8周,后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单次小剂量(35 mg/kg)腹腔注射,注射后3 d血糖≥16.7 mmol/L为成功诱导2型糖尿病发生;注射后14 d行为学测定痛阈下降至基础值的85%以下,即为成功制备出大鼠2型DNP模型,否则为2型糖尿病不痛组(PL组)。将造模成功的2型DNP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DNP组、DNP+ROS清除剂组(DNP+PBN组)和溶剂对照组(SC组)。另取10只正常SD大鼠为对照组(C组),普通饲料喂养,给予PBN后3 d、7 d、14 d时测定所有组别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随后处死大鼠,取脊髓腰膨大L4-L6,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脊髓中Beclin 1、LC3II/LC3I和p62的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脊髓组织中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与C组和PL组比较,DNP组和SC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后3 d、7 d和14 d时MWT下降,TWL缩短,脊髓ROS、Beclin 1和LC3II/LC3I表达上调(P<0.05),而p62表达下降(P<0.05);与DNP组比较,DNP+PBN组在3 d、7 d和14 d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Beclin 1和LC3II/LC3I表达下降(P<0.05),而p62表达上调(P<0.05);DNP组与SC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髓ROS通过激活自噬参与调节2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 活性氧 自噬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位分子蛋白经由Keap1/Nrf2/HO-1通路激活自噬缓解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17
作者 高楠 郝璨 +3 位作者 马冰洁 靳天 马柯 刘晓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8-996,共9页
目的·探讨转位分子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TSPO)激动剂Ro5-4864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坐骨神经自噬和Kelch样ECH关联蛋白(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 目的·探讨转位分子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TSPO)激动剂Ro5-4864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坐骨神经自噬和Kelch样ECH关联蛋白(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rythroid-derived-2-like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和链脲佐菌素构建2型糖尿病模型,经行为学筛选获得DNP大鼠。24只大鼠根据数字表随机分配到假手术组(Sham组)、DNP模型组(DNP组)、TSPO激动剂Ro5-4864处理组(Ro组)和TSPO激动剂Ro5-4864合用Nrf2抑制剂ML385处理组(Ro+ML385组)。采用up-down法测量大鼠50%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50%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50%PMWT),时间点选定为处理前(baseline),处理后第3(D3)、7(D7)、14(D14)、21(D21)和28(D28)天。在最后1天收集坐骨神经,使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鞘内注射Ro5-4864对DNP大鼠坐骨神经中自噬相关蛋白和Keap1/Nrf2/HO-1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与Sham组相比,DNP组大鼠的50%PMWT自第3天开始大幅下降,全程无改善(各时间点均P=0.000);另外,DNP大鼠坐骨神经中Bcl-2相互作用蛋白(Bcl-2 interacting coiled-coil protein 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Ⅱ,LC3-Ⅱ)、HO-1和核Nrf2蛋白的含量显著减少(均P=0.000),p62则显著增加(P=0.000)。鞘内注射Ro5-4864改善了以上损伤,大鼠50%PMWT与DNP组相比逐渐上升(D14 P=0.039,D21和D28均P=0.000),自噬和Keap1/Nrf2/HO-1通路的损伤也被修复,表现为Beclin-1、LC3-Ⅱ、HO-1和核Nrf2蛋白含量的升高(均P=0.000)以及p62含量的降低(P=0.001)。但是,Ro5-4864的效应被ML385完全抑制。结论·TSPO激动剂Ro5-4864缓解了DNP,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对Keap1/Nrf2/HO-1通路的正向调节激活了DNP大鼠坐骨神经中的自噬相关。这可能为治疗DNP提供了一个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位分子蛋白 神经病理性疼痛 糖尿病 自噬 Keap1/Nrf2/HO-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神经脱髓鞘病变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廖华宝 胡江建 +2 位作者 张笑丹 黄瑞紫 宋学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97-504,共8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所致外周神经病变特征,比较痛性和非痛性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差异。方法:C57BL/6小鼠和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枸橼酸钠缓冲溶液)和糖尿病实验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造模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其... 目的:研究糖尿病所致外周神经病变特征,比较痛性和非痛性糖尿病的神经病变差异。方法:C57BL/6小鼠和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枸橼酸钠缓冲溶液)和糖尿病实验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造模前后不同时间点检测其疼痛阈值。根据动物痛阈的不同变化,再将造模成功的糖尿病组动物分为糖尿病疼痛组(STZ-pain)和糖尿病非疼痛组(STZ-nonpain)。造模后6周取坐骨神经进行电镜分析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1)STZ小鼠78%(46/59)出现持续高血糖(>13.8 mM),其中56%痛阈显著降低,22%痛阈不变。STZ大鼠95%(76/80)出现持续高血糖(>16.6 mM),其中43.8%痛阈显著降低,51.3%痛阈不变。血糖正常的大鼠(5%,n=80)和小鼠(22%,n=59)的痛阈不变;(2)电镜观察:糖尿病疼痛组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的髓鞘厚度减小,轴突/纤维直径比值升高,髓鞘相关基因表达降低,神经纤维髓磷脂碱性蛋白显著减少。同时,糖尿病非疼痛组与正常对照小鼠的外周神经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疼痛的外周神经脱髓鞘程度与痛过敏密切相关,外周神经脱髓鞘病变是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 疼痛 疼痛 外周神经 脱髓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CNQ钾通道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9
作者 周宇 于海波 王晓良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40-1041,共2页
目的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发生过程中,KCNQ钾通道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是在动物整体水平上,建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以及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诱导的疼痛模... 目的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发生过程中,KCNQ钾通道所起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是在动物整体水平上,建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模型以及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MG)诱导的疼痛模型,通过分离背根神经元,检测两种模型离子通道表达变化是否一致,同时检测糖尿病模型中甲基乙二醛的水平。其次是在细胞水平上,观察MG以及MG+MG清除剂对离子通道活性和电流的影响,探讨KCNQ3通道开放剂对DNP的缓解作用以及MG是如何调控离子通道改变的。结果在STZ诱导的模型中,血糖明显升高,机械痛和热痛明显降低,其KCNQ3通道的表达也有明显的降低;同时,在STZ诱导的模型中,MG的浓度是明显升高的,而MG模型中KCNQ3的表达量也是明显下降的。结论 STZ以及MG诱导的模型,均可诱发KCNQ钾通道表达的降低;MG调控KCNQ活性的变化可能通过与离子通道氨基酸反应,调控通道的活性;KCNQ可作为DNP治疗的药理学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甲基乙二醛 钾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星 陆兵 +5 位作者 樊碧发 张毅 李怡帆 胡慧敏 李晨 毛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7%~8%,占所有慢性疼痛病人的20%~25%[1]。这种长期的疼痛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负担[2]。目前神经调控技术是治疗顽固...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7%~8%,占所有慢性疼痛病人的20%~25%[1]。这种长期的疼痛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负担[2]。目前神经调控技术是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疗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调控技术之一[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分析 脊髓电刺激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系统损伤 慢性疼痛 躯体感觉 神经调控技术 普通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