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任通督针刺结合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抑郁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夏至虹 朱才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151-154,共4页
目的观察调任通督针刺结合电针治疗治疗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均维持原糖尿病药物治疗,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盐酸氟西汀口服治疗,治疗组予调任通督针刺结合电针疗法,疗程8周。... 目的观察调任通督针刺结合电针治疗治疗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2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均维持原糖尿病药物治疗,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盐酸氟西汀口服治疗,治疗组予调任通督针刺结合电针疗法,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中医疗效评分、血糖变化。结果两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及血糖各项指标(FPG、2hPG、HbA1c)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低,治疗组抗抑郁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糖变化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疗效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显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调任通督针刺结合电针治疗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任通督针刺 电针 糖尿病抑郁症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针与中药并用对2型糖尿病抑郁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振锋 徐江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期114-116,共3页
目的:观察耳针与中药并用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瘀的2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基础降糖治疗加耳针与中药并用,对照组(B组)基础降糖治疗加氟西汀20 mg,每日1次,治疗8周,观察两组... 目的:观察耳针与中药并用2型糖尿病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中医辨证为脾虚湿瘀的2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基础降糖治疗加耳针与中药并用,对照组(B组)基础降糖治疗加氟西汀20 mg,每日1次,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耳针与中药并用组能明显改善症状、HAMD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治疗第4周起,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耳针与中药并用对2型糖尿病抑郁症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与中药并用 2型糖尿病抑郁症 脾虚湿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症与不伴发抑郁症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边红艳 刘霞 +2 位作者 韩继明 郭淑芳 张永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9-601,共3页
对单纯T2DM与T2DM伴发抑郁症进行对比研究。选取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60岁以下患者用贝克抑郁量表,60岁以上患者用老年抑郁量表进行测试,将患者分为单纯T2DM和T2DM伴发抑郁症两组进行对比研究。一般情况下,文化程度和婚姻方面存在显著性差... 对单纯T2DM与T2DM伴发抑郁症进行对比研究。选取2型糖尿病住院病人,60岁以下患者用贝克抑郁量表,60岁以上患者用老年抑郁量表进行测试,将患者分为单纯T2DM和T2DM伴发抑郁症两组进行对比研究。一般情况下,文化程度和婚姻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皮质醇8∶00am,16∶00pm和0∶00am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症与文化程度和婚姻是否美满有一定关系,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后可以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单纯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u-mGluR2/3-ERK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前额叶皮质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柳卓 赵洪庆 +3 位作者 孟盼 杨蕙 向韵 王宇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62-1667,共6页
目的探讨Glu-mGluR2/3-ERK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抑郁症(diabetic depression, DD)大鼠前额叶皮质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动物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动物分为4组:对照组、糖尿病组、抑郁症组、DD组;第二部分动物分为3组:对照组、DD组... 目的探讨Glu-mGluR2/3-ERK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并发抑郁症(diabetic depression, DD)大鼠前额叶皮质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动物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动物分为4组:对照组、糖尿病组、抑郁症组、DD组;第二部分动物分为3组:对照组、DD组、mGluR2/3阻断剂+DD组(LY341495组)。采用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样行为,HE染色观察前额叶皮质区病理损伤情况;HPLC法检测谷氨酸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mGluR2/3、ERK、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D模型组大鼠抑郁样行为明显,前额叶皮质神经元存在胞体肿胀、核固缩、排列紊乱、数量减少等病理损伤现象,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阳性表达明显上升,同时谷氨酸含量异常升高,其受体mGluR2/3表达增加,下游分子ERK表达降低,说明神经元凋亡可能与Glu-mGluR2/3-ERK通路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给予mGluR2/3阻断剂LY341495后,DD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区mGluR2/3、ERK、caspase-3表达均得到逆转,病理损伤情况也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结论 Glu-mGluR2/3-ERK信号通路参与了DD大鼠前额叶皮质神经元的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抑郁症 前额叶皮质 谷氨酸 神经元凋亡 mGluR2/3 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血脑屏障精细结构AQP4、Cx43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宇红 谭小雯 +4 位作者 曾嵘 柴上 杨蕙 孟盼 张秀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09-2114,共6页
目的研究左归降糖解郁方(黄芪、贯叶连翘、姜黄、熟地黄、山茱萸等)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血脑屏障精细结构水通道蛋白AQP4和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乳剂灌胃、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28 d慢性应激联合的方法复... 目的研究左归降糖解郁方(黄芪、贯叶连翘、姜黄、熟地黄、山茱萸等)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血脑屏障精细结构水通道蛋白AQP4和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乳剂灌胃、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28 d慢性应激联合的方法复制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药(二甲双胍+盐酸氟西汀)组,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以正常大鼠为空白组,灌胃给药4周。给药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能力,HE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血脑屏障精细结构AQP4和Cx43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海马细胞存在明显损伤,AQP4和Cx43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左归降糖解郁方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海马细胞形态趋于正常,且AQP4和Cx43表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调控海马血脑屏障精细结构AQP4和Cx4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降糖解郁方 大鼠 糖尿病并发抑郁症 海马 水通道蛋白AQP4 缝隙连接蛋Cx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降糖解郁方促进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的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并激活Shh信号通路 被引量:4
6
作者 杨蕙 王华 +7 位作者 李成龙 何雄 雷诗卉 李薇 孟盼 王瑾茜 刘检 王宇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94-701,共8页
目的研究左归降糖解郁方调节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Shh信号通路,改善齿状回神经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5组,16只/组:模型组、阳性药(二甲双胍+氟西汀)组、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 目的研究左归降糖解郁方调节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Shh信号通路,改善齿状回神经干细胞自我更新的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5组,16只/组:模型组、阳性药(二甲双胍+氟西汀)组、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另设健康SD大鼠为正常组。其中,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给药结束后,采用血糖试纸检测大鼠血糖,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和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和学习记忆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瘦素水平。采用双重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齿状回Nestin和Brdu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神经干细胞自我更新标(P<0.01)志物及Shh信号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和瘦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水迷宫实验中动物登台时间明显延长,寻台时间明显缩短,穿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海马齿状回Nestin和Brdu表达显著减少(P<0.01),Cyclin D1、SOX2、Shh、Ptch1、Smo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Gli-3表达显著升高(P<0.01),细胞核内Gli-1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降糖解郁方高剂量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血糖(P<0.01)和瘦素水平(P<0.05),缩短动物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P<0.01)和在水迷宫实验中的登台时间(P<0.05),延长寻台时间并增加穿台次数(P<0.01)。同时,该方高剂量可显著增加齿状回Nestin和Brdu表达(P<0.01),增加海马Cyclin D1、SOX2、Shh、Ptch1、Smo蛋白表达(P<0.01),降低Gli-3表达(P<0.05),并增加Gli-1蛋白的核表达(P<0.01)。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可有效改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并激活干细胞Shh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降糖解郁方 糖尿病并发抑郁症 神经干细胞 自我更新 Sh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兼抑郁症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娜 刘群 +6 位作者 李晓娟 白晓晖 刘玥芸 金钟晔 景玉霞 赵宏波 陈家旭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16-19,共4页
目的用体重检测、空腹血糖检测、宏观表征、旷场实验行为学评价糖尿病兼抑郁症的大鼠模型。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在其基础上再用21 d慢性束缚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兼抑郁症大鼠模... 目的用体重检测、空腹血糖检测、宏观表征、旷场实验行为学评价糖尿病兼抑郁症的大鼠模型。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在其基础上再用21 d慢性束缚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兼抑郁症大鼠模型。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n=8):正常组(N组),2型糖尿病组(T组),2型糖尿病兼抑郁症组(T+D组)。2型糖尿病模型建立后,在慢性束缚的第0、7、14、21天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和体重,并对大鼠的宏观表征、饮食量、粪便、小便、精神状态进行观察,在第21天利用行为学设备分析软件,对大鼠旷场实验进行分析,检测大鼠的抑郁程度,验证评价2型糖尿病兼抑郁症大鼠模型是否成功。结果给予高脂饲料及腹腔注射STZ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后,T+D组大鼠的毛发散乱,无光泽,活动迟缓,进食量、饮水量增加,粪便尿量增加,精神萎靡。第0、7、14、21天T组和T+D组组大鼠体重均下降,与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21d慢性束缚刺激后,T+D组体重比T组大鼠体重增加较慢,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0、7、14、21天,T组和T+D组大鼠血糖均升高,与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1 d慢性束缚刺激后,第21天T+D组大鼠血糖比T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鼠5 min内总移动距离有变化,与N组相比,T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T+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N组相比,T组大鼠5 min内移动速度减慢,差异有显著性(P<0.05),T+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利用高脂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小剂量STZ及21天慢性束缚的方法,可以成功复制2型糖尿病兼抑郁症大鼠模型,适用于后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抑郁症 大鼠模型 链脲佐菌素 空腹血糖 体重 宏观表征 旷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降糖解郁方通过调控SIRT1/TORC1通路增加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密度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蕙 王宇红 +3 位作者 杜青 柳卓 罗薇絮 赵洪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0-407,共8页
目的:探明左归降糖解郁方调控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SIRT1/TORC1信号通路并增加神经元树突棘的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模型,并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20.52、10.26和5.13 g/kg)左归降糖解郁方。采用ELISA法测评各组大... 目的:探明左归降糖解郁方调控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SIRT1/TORC1信号通路并增加神经元树突棘的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模型,并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20.52、10.26和5.13 g/kg)左归降糖解郁方。采用ELISA法测评各组大鼠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水平,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Golgi-Cox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形态,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SIRT1和TORC1蛋白表达。随后,给予模型大鼠海马脑区注射SIRT1的激动剂SRT2104和抑制剂sirtinol,研究SIRT1/TORC1信号通路影响树突棘形态的分子途径。最后,在给予高剂量左归降糖解郁方的基础上注射sirtinol,进一步明确左归降糖解郁方调控海马SIRT1/TORC1信号和树突棘密度的分子机制。结果:左归降糖解郁方可有效降低模型大鼠血糖含量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减少抑郁样行为,并显著改善大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形态,增加海马SIRT1和TORC1蛋白表达。机制研究发现,SIRT1激动剂可显著增加海马TORC1、p-CREB和BDNF的表达及树突棘密度,而SIRT1抑制剂则显著抑制了左归降糖解郁方对模型大鼠海马TORC1、p-CREB和BDNF表达及树突棘密度的作用。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可通过激活海马SIRT1/TORC1信号通路改善海马神经营养作用,从而进一步调节海马神经元树突棘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降糖解郁方 糖尿病并发抑郁症 SIRT1/TORC1信号通路 神经营养 树突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伴发抑郁症的临床证治体会 被引量:9
9
作者 卢伟 高彦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5期962-963,共2页
在"形神合一"理论的指导下探讨糖尿病与抑郁症的关系;指出糖尿病伴发抑郁症的病机主要为禀赋不足,脏气虚弱,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出现瘀血、痰浊,肝火等。临床辨证分为肝气郁结,心肝火旺,肾虚肝郁,心脾两虚,痰气瘀阻五型。
关键词 糖尿病伴发抑郁症 临床治疗 辨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升降散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干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卫群 石檑 吕书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33-2035,共3页
目的:通过对加味升降散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临床疗效的观察,从中医、西医两个领域探讨糖尿病和抑郁症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探讨其病因、病机,辩证施治规律。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氟西汀组、中药加味升降散组、氟西汀联... 目的:通过对加味升降散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临床疗效的观察,从中医、西医两个领域探讨糖尿病和抑郁症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探讨其病因、病机,辩证施治规律。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氟西汀组、中药加味升降散组、氟西汀联合加味升降散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抑郁评估(HAMD抑郁量表)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IC)、c肽、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生化指标的监测,并对治疗后药物副作用进行评估。结果:(1)中西药联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最高,各项异常生化指标的改善幅度最大;能够降低c肽、TG、LDL-C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P<0.05);并可有效降低西药的副作用(P<0.05)。(2)单纯中药组在总有效率上与单纯西药组相当。FPG、PPG、c肽、TG、LDL-C水平、症状积分变化两组间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差异。(3)各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加味升降散对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有确切临床疗效,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升降散(中药) 治疗 糖尿病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雯 彭智远 +2 位作者 喻嵘 王琦威 苏丽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16-2019,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各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通过检索2005—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随...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各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通过检索2005—2016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Rev 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比较分析中医药疗法与单纯西医疗法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结果:经过逐步筛选,最终纳入12个随机对照试验,共836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总体疗效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HAMD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在降低血糖、HAMD评分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因纳入文献样本有限以及文献质量不高,尚需大样本以及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试验的高质量研究来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糖尿病并发抑郁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腺苷A1受体及谷氨酸转运体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蕙 王宇红 +5 位作者 刘林 刘检 柳卓 朱青 杨琴 凌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98-2501,I0031,I0032,共6页
目的:研究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腺苷A1受体(adenosine A1 receptor,A1R)及谷氨酸转运体(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2,EAAT-2)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模型,并依据体质量随机分为... 目的:研究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腺苷A1受体(adenosine A1 receptor,A1R)及谷氨酸转运体(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2,EAAT-2)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模型,并依据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SD大鼠作为正常组。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4周。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值,Openfield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匀浆液谷氨酸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海马谷氨酸转运体EAAT-2和腺苷受体A1受体(A1R)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显著增加而活动次数明显减少,海马A1R和EAAT-2表达均显著减少,而谷氨酸含量明显增多。给予左归降糖解郁方干预后,模型大鼠血糖和海马谷氨酸含量均显著降低,抑郁行为明显改善,海马A1R和EAAT-2表达显著增多。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可有效调控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水平,其可能通过激活腺苷A1受体、上调EAAT-2表达,从而减轻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兴奋性神经毒性,进而产生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降糖解郁方 糖尿病并发抑郁症 腺苷A1受体 谷氨酸转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分时辨治与盐酸氟西汀比较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之魁 王东军 +3 位作者 关媛媛 孙璇 朱青青 王泓午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009-4016,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分时辨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集国内有关中医分时辨治相关的随机病例对照...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分时辨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集国内有关中医分时辨治相关的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2010年1月1日到至2020年12月20日。由2名独立研究者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研究合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相关研究,包括1008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盐酸氟西汀相比较,中医分时辨治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在降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MD=-0.61,95%CI(-3.68,2.46),P<0.00001]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MD=-0.21,95%CI(-3.49,3.08),P<0.00001]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对空腹血糖(FPG)[MD=-0.80,95%CI(-0.94,-0.65),P<0.00001]、餐后2 h血糖(2HPG)[MD=-0.74,95%CI(-1.02,-0.46),P<0.00001]、糖化血红蛋白(HbA1c)[MD=-0.21,95%CI(-0.38,-0.04),P=0.02]、总胆固醇(TG)[MD=-0.48,95%CI(-0.61,-0.36),P<0.00001]、总甘油三酯(TC)[MD=-0.47,95%CI(-0.62,-0.32),P<0.00001]水平下降明显。结论当前的证据表明,中医分时辨治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相对于西药盐酸氟在降低抑郁症状方面没有明显优势,但在降低血糖与血脂水平方面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这可能与分时辨治的药物有关,但同时结论受研究数量和质量的影响,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仍需开展,对上述结论予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时辨治 盐酸氟西汀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JNK/Elk-1/c-fos通路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赵洪庆 杜青 +4 位作者 凌佳 王宇红 杨蕙 孟盼 徐雅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6期625-629,共5页
目的:研究左归降糖解郁方保护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8 mg/kg)的方法造模,造模成功后继续给与28 d慢性应激复制糖尿病并发抑... 目的:研究左归降糖解郁方保护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和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8 mg/kg)的方法造模,造模成功后继续给与28 d慢性应激复制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二甲双胍0.18 g/kg+氟西汀1.8 mg/kg)组,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中、低剂量(32.82、16.41、8.20 g/kg)组。慢性应激第27、28天大鼠分别进行Open-field测试和强迫游泳实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大鼠血糖值,Western-blotting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JNK、Elk-1、c-fos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糖值显著升高,自主活动能力下降,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0.01),左归降糖解郁方能明显地改善其血糖值和抑郁行为(P<0.01或P<0.05)。同时,JNK、Elk-1、c-fos蛋白及基因表达在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给与左归降糖解郁方干预后,模型大鼠海马JNK、Elk-1、c-fos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1或P<0.05)。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血糖值和抑郁行为,其作用可能与抑制JNK/Elk-1/c-fos通路,降低凋亡相关因子JNK、Elk-1、c-fos等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降糖解郁方 糖尿病并发抑郁症 神经元凋亡 JNK/Elk-1/c-fos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饮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糖尿病后抑郁症44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杜积慧 于文娟 于风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生脉饮合丹栀逍遥散治疗糖尿病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辨证为气阴两虚、肝郁气滞的糖尿病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采用生脉饮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百忧解(盐酸氟西汀)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 目的:探讨生脉饮合丹栀逍遥散治疗糖尿病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辨证为气阴两虚、肝郁气滞的糖尿病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采用生脉饮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百忧解(盐酸氟西汀)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组44例中临床控制14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6%;对照组42例中临床控制9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8.6%。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SDS评分、HAMD评分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生脉饮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糖尿病后抑郁症是有效且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抑郁症/中医药疗法 生脉饮合丹栀逍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